特岗资料总结教育学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104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岗资料总结教育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特岗资料总结教育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特岗资料总结教育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特岗资料总结教育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特岗资料总结教育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岗资料总结教育学资料.docx

《特岗资料总结教育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资料总结教育学资料.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岗资料总结教育学资料.docx

特岗资料总结教育学资料

教育理论知识

第一部分:

师德

1.教师职业道德概念: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除了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始终贯穿着教书与育人,而育人被视为教书的根本。

4.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指教师的思想道德不仅影响着在校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和家长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教师是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和推行者。

5.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6.教师职业道德能够通过激动力,评价劣势、调节行为来处理和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保证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圆满完成,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社会作用。

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

指教师在执业活动中按照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环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促进个人进步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只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发挥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9.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指职业道德意识修养,二是职业道德行为修养。

具体来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理想,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习惯。

(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确定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10.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环节和最初阶段。

11.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包括:

职业正义感(最基本、最高尚的道德情感);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激励教师实现某种职业道德目标的动力);职业义务感;职业良心感(对教师的执业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职业荣誉感;职业幸福感(教师从事职业活动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根本目的)

12.师父具备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是产生职业道德信念和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前提条件,是职业道德知识和情感转化为职业道德信念和行为的中介环节,也是教师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条件。

1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使教师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条件下也能长期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办事,积极主动地选择善良的职业道德行为,避免和杜绝邪恶的道德行为。

1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15.师德修养的方法:

加强学习(必要途径);躬身实践(基础);树立榜样(提升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学会反思(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努力做到“慎独”(最高层次)

16.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地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

17.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具有指挥定向、教育发展、分等鉴定、督促激励与问题诊断等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

18.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自我评价法(是教师对自身行为进行判断的主导力量,是教师个人精神生活的道德向导,对教师个人从事教育事业具有巨大的推动和调节作用。

它的内在动力是教师的内心信念,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评价法(一种特殊的社会评价);社会评价法(通过社会舆论对教师的道德进行评判);加减法评法;模糊综合评法

19.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段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

简言之,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具有指导、统帅和裁决作用。

20.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2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

必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2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

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23.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且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24.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范畴包括:

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

25.2008年9月,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发布了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26.1997年《中小师德规范》包含: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7.2008年《新规范》包括: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教师天职(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8.师德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关爱学生是最基本的内容。

29.1997年与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师范》比较

1997年版,特色是:

内容实用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整个教育行业自身的建设有所考虑,但考虑不多;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给教师职业道德赋予了时代特征,理论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在具体的表述层次上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2008年版,特色是: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2008年修订的新规范在继承性、时代性和倡导性等方面较1997年有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的不足。

首先,新《规范》中专业道德的特征不够明显,没有紧紧围绕着教育劳动的特点构建教师的专业道德;其次,新《规范》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和层次的界定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第三,新《规范》的具体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没有得到充分的改善。

第二部分教育学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朝着所期盼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简言之,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3.教育的社会属性包含:

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相对独立性;,民族性

4.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中国朱熹);生物起源说(法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教育学家沛西.能,其中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祈愿学说);心里起源说(美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学者集中苏联和我国)

5.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6.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但教师一定是教育者。

“教师”这个称谓特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7.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教育中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8.教育功能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9.教育功能分三种类型: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方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10.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被成为教育的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11.无论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教育功能的认识都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

12.教育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13.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标志是教育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

14.古代社会教育一般分为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其特征是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5.古代中国: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序、校);有文字记载同时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朝;西周教育的特征是“学在官府”又称为“学术官守”,分国学和乡学,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特点是学术自由;两汉时期教育,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是当时最高教育机构;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选士制度为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采取科举制,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数学)两馆(崇文馆,弘文馆)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宋元明清时期,四书五经,八股取士。

其中,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6.古代印度:

分为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记诵《吠陀》经,僧侣是唯一的教师)和佛教教育(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17.古代埃及:

宫廷学校和职官学校,其中职官学校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肩负着文化训练和业务训练的任务。

农民子弟和奴隶子弟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是古埃及教育的特征

18.古希腊、罗马:

以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为著名的教育体系。

其中,古雅典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较丰富,方法较灵活,目的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古斯巴达以军事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内容单一,方法严厉,目的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

19.中世纪的西欧: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神学和七艺(三科:

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20.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提倡新的文化和世界观,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用到教育上,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埃拉斯默斯(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

21.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是教育国有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主要表现在: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1763年作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

22.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表现:

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3.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教育的终身化(法教育学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的全球化;教育的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24.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民主化;再次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民主化;最后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26.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现象被认识和研究,便成为教育问题。

27.教育问题是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被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28.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包括教育内部诸要素、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9.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一)从宏观角度来看,其研究价值表现在:

①超越日常教育经验②科学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二)从微观角度来看,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是:

①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③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指导教学质量④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⑤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30.教育学发展的阶段分为:

萌芽阶段,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

3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他的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和君子。

教育内容:

创办私学,在教学过程中对西周文化进行整理,经多次修订,形成《诗》《书》《礼》《乐》《易》《春秋》,奠定了儒家教育内容的基础。

他重视道德教育,贯穿到文化知识学科中,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他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因材施教(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评价:

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助产术”早几十年,他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全面地评价他的教育思想,批判地继承这一份珍贵的教育遗产,以促进现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

孟子,持“性善论”,教育目的“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大丈夫人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子,提出“性恶论”教育的作用“化性起伪”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贤能之士,理想层次是培养圣人,将人才分为:

俗人,俗儒,雅儒,大儒,以培养大儒为理想目标。

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注重文化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出于培养兼士的需要,墨家确定了一套特色教育内容,即政治和道德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文史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对于知识的获得,墨翟认为分为:

亲知、闻知、说知

道家主张“绝学”“愚民”,培养上士和隐君子,教循自然原则,一切任其自然,便是好的教育。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为大约在战国末期。

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尊师重道(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孙,循序,“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等(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

评价:

《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从其他思想中分离出来,其提出的许多教育思想特别是关于教学原则的思想至今任由现实意义。

3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古希腊三哲: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国家主义教育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19世纪达到高潮;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代表作《政治学》,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级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是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值得注意的是他对班级授课进行了一些阐述,这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33.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34.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斯是捷克教育学家,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他从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来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为此他编写了《世界图解》。

他指出,教育要适应自然,一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秩序,二是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

他把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并在每个时期设立相对应的学校即学制系统。

他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他主张按照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将班级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

他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

评价:

他对世界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批判旧教育制度的基础上提出来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为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他认为教育的任务是使儿童“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他在《爱弥儿》中提到,自然的教育最终的培养目标是“自然人”,这种思想是“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教育家。

康德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是唯心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18世纪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者,其教育思想体现在《康德论教育》中,从人性论上,他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作为哲学家,他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教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应该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全面、和谐发展”,在西方教育史上,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要素教育论是他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

他的教学心理学化和要素教育的理论,建立了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由此赢得了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的称号。

洛克反对天赋论,提出“白板说”,他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绅士,而这种培养只能通过家庭教育,由此提出了“绅士教育论”,他的代表作是《教育漫话》中详细论述了绅士教育的内容。

35.师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他的教育观点:

教育理论体系是伦理学和心理学,他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他的教育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他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他的教学四阶段论是:

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

后被他的学生席勒发展成五段:

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其中赫尔巴特最著名的三中心论是:

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

评价:

他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该教育学说提出以后,西方教育学便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

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反映了实用中心教育思想,对20世纪的教育和教学有深远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是:

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及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从经验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经验的方法,思维的方法和探究的方法。

这种探究的五个步骤即思维五步或五步探究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36.20世纪教育学多元化发展:

实验教育学:

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理论,代表人物德国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实验教育学纲要》《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出现在19世纪末的德国,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代表作《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教育与文化》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是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批判教育学: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

美国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布厄迪尔,代表著作《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教育与权力》《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37.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通过近20年的小学教学改革试验,出版了《教学与发展》。

他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来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1970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利斯基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

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8.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