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机遇与挑战并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788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外交机遇与挑战并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外交机遇与挑战并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外交机遇与挑战并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外交机遇与挑战并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外交机遇与挑战并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外交机遇与挑战并存.docx

《中国外交机遇与挑战并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外交机遇与挑战并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外交机遇与挑战并存.docx

中国外交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2年 中国外交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1年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之年。

这一年中国外交在国际形势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和错综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了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现在,中国在外交上机遇和挑战并存,两者都在加重,机遇继续大于挑战。

  一、中国外交的主要亮点

  这一年中国外交的亮点甚多,主要有三个。

  

(一)中国和各大国关系普遍提升

  1、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尽管美国坚持对华推行“接触加遏制”的两面政策,且两面都在强化,但接触一面仍是主要的,强化的力度也更大,双方并都加大了发展双边关系的努力,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积极面明显上升。

胡锦涛主席指出,中美关系现在“无论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政治领域,胡主席1月份访美取得历史性成果。

两国元首在会谈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提出“中美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中美已成为不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典范”。

双方在联合声明中如此明确、深刻、积极地点明两国关系的定位、性质、意义、在建交以来还是第一次,这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和走向有重要指导意义。

两国在经济、安全、外交等领域的合作与协调也取得显著成绩。

  2、中俄战略协作关系跃升新台阶。

双方以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10周年为契机,着力提升相互关系。

胡主席6月访俄有里程碑意义,两国元首发表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联合声明》,签署了《中俄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将两国关系从1996年确定的“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就当前国际形势和共同应对全球重大热点问题达成一致立场。

双方还签署了投资、电力、企业融资、银行、可再生能源、节能等诸多领域的合作协议,确立了到2015年将双边贸易额增加到1000亿美元,到2020年增加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

这标志着中俄睦邻友好和战略协作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0月中旬普京总理访华,同温家宝总理举行两国总理第16次定期会晤,也取得丰硕成果,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3、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到新水平。

在欧盟国家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经济极端困难之际,胡主席、温总理分别访问了多个欧盟国家,都取得重要成果。

中国用实际行动向他们施以援手,支持他们克服危机,增加就业和恢复经济增长,使欧债危机化为加强中欧关系的契机,推动业已建立的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4、中日关系增强了良性互动和发展势头。

双方高层接触频繁,成效显著。

特别是温总理5月赴日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同日本首相菅直人举行会谈;野田首相12月下旬访华,双方就进一步充实与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了重要共识,有力地推进了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势头。

尤其是中国发扬守望相助精神,支持日本灾后重建和经济振兴,成为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深入发展的新动力。

两国在经贸、环保、节能、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有重要进展。

  

(二)多边外交放异彩

  2011年中国多边外交取得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由国家高层领导人引领,为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的圆满成功和有关多边组织的深入发展作出了独特的重大贡献。

  4月,胡主席主持了金砖国家第三次首脑会议。

此后又先后出席了上合组织、G20和APEC年度峰会。

温家宝总理先后出席了第4次中韩领导人会议和东亚系列峰会。

他们在会上所作的主旨讲话中,对如何开好会议和推进有关多边机制的发展提出了务实、平衡、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原则主张和建议,受到各方普遍赞赏与认同,不少内容化为了会议成果,为这些会议的成功举行奠定了基调和基础,并有力地引导了有关多边组织和区域及国际合作发展的方向。

  在中国的大力推动下,这些多边组织领导人会议都取得重要成果,其中四次峰会成果尤为突出。

一是胡主席在三亚主持召开的中、印、俄、巴西和南非五个金砖国家第三次首脑会议达成三项重大成果:

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首次提出五国将逐步扩大本币贸易和本币结算规模,这是他们在相互贸易和投资中逐步“去美元化”的重大举措,将对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了金砖合作机制行动计划,拓宽和深化了合作领域;在国际层面,会议凝聚了诸多共识。

三亚峰会表明,金砖国家在联合自强、共同崛起,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是上合组织峰会在加快该组织一体化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对待西亚北非动乱问题上发出了正义、理性的声音。

会议提出,致力于到2020年实现各成员国在商品、资金、银行、技术四个方面自由流动的目标,绘出了上合组织一体化进程的“路线图”。

会议对西亚北非动荡局势深表关切,强调其内部冲突和危机只能通过政治对话和平解决,其他国家不应强行介入,而应严格遵守国际法准则,恪守不干涉内政原则。

这对防止利比亚事件在中东重演,促进该地区恢复和平稳定将产生积极影响。

三是东亚系列峰会排除干扰,坚持合作正道。

2011年东盟峰会、“10+1”和“10+3”领导人会议和东亚峰会,是在域内外一些国家热炒南海问题,企图使之国际化和美、俄成为东亚峰会新成员的复杂形势下召开的。

温总理在讲话中有针对性地阐述了中国关于南海问题的一贯立场,强调在新形势下,东亚区域合作仍应由东盟主导,峰会不能偏离团结、协商、发展、合作的主题。

在中国的推动下,东亚系列峰会坚持了东亚合作模式,即东亚峰会机制是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性质;东亚区域合作以东盟为主导,以“10+1”、“10+3”为主渠道。

这有利于确保东亚区域合作的健康发展。

南海和南海航道问题最终没有列入系列峰会的议程,使某些试图插手南海问题的势力的打算落空。

四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获得重大突破。

5月在东京召开的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就全面推进三国面向未来的合作伙伴关系等重要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会议决定加强三国领导人会议机制建设,年内在韩国设立秘书处。

会议最大的成果是决定加快三国自贸区建设进程,将原定于2012年完成自贸区联合研究的时间提前一年,并将采取必要的后续步骤。

温总理提出的2012年启动三国自贸区谈判的建议可望落实。

  (三)经济外交新跨越

  尽管欧美经济深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世界经济不景气,但中国通过深化与扩大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更深地融入全球化浪潮,对外经济逆势上扬,继续实现快速增长。

在投资领域,1月至10月,中国实际吸收外资超过950亿美元,同增15.86%,全年可望实际吸收外资超过11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到2011年底,中国实际吸收外资累计将超过1.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650亿美元,同增14.1%,全年有望达760亿美元,破历史最高纪录。

到2011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投资将超过4000亿美元,跻身于世界投资大国之列。

2011年的前7个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达513.8亿美元,同增20.4%。

截至2011年5月底,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累计达4679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对外工程承包国之一。

在外贸领域,2011年1月至11月,中国进出口总额达33096.5亿美元,同增23.6%,其中出口17240.1亿美元,同增21.1%,进口15856.4亿美元,同增26.4%,全年进出口额将超过3.6万亿美元,创中国和全球最高纪录。

中国自2004年以来,外贸接连实现三个大跨越,即2004年外贸超1万亿美元,2007年超2万亿美元,2011年超3.6万亿美元,先后超过日本,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外贸国。

  二、面临的挑战加重

  2012年,中国外交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

当前,中国面临的地区和国际环境是冷战后最为复杂和严峻的。

  

(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矛头主要针对中国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和综合国力跨越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取得空前成功,这就为坚持冷战思维和称霸世界战略的美国所不容和忌恨,把中国视为主要战略对手。

美国对外战略重心东移,锋芒所向主要是冲着中国。

这是中国外交面临的最大和最主要挑战。

  其一,对中国安全、主权、领土完整的挑战和潜在威胁增大。

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美国将其军事布局重点移至亚太,使中国直接面对美国强大的军事压力。

二是美国加强亚太兵力部暑,明显有加强其干预和“协防”台湾的军事力量,牵制两岸统一的考量,对中国的统一事业将形成更大掣肘。

三是美国将更大力插手中国与邻国的岛屿和海洋权益争端,使之更加复杂化和更难获得妥善解决。

四是加强军事同盟,企图对中国实施战略围堵。

近一年来,它显著增强了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双边军事同盟,同印度和东盟国家加强和深化了双边军事合作,并拉帮结派,拼凑所谓“民主国家同盟”,还计划筹组“东方北约”,即亚太地区的多边军事组织。

这些主要是针对中国的,隐含着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的意图。

  其二,中国地缘经济面临严重挑战。

奥巴马政府把加强同亚太国家的经济关系,确立美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领导地位”,作为美国“重返亚洲”的优先战略目标,这也是美国将其对外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的主要出发点之一。

为此,奥巴马政府采取了两大步骤:

一是大力提升同亚太国家的经贸关系,将其作为美国实施“出口倍增”战略的主攻目标和重点对象。

这势必加剧它同中国对亚太市场的竞争,增大我对该地区的出口压力。

二是加紧谋取对亚太区域合作的主导。

主要通过加快由其一手操控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进程,希图以TPP架空以至取代APEC,确立其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角和主导地位,并挤压和排斥中国在其中的作用与影响。

  其三,美国强化对亚太地区的外交攻势,干扰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奥巴马政府明确宣示美国要“重返亚洲”,将其外交重点向亚太转移,对该地区国家展开了罕见凌厉的外交攻势。

其主旨之一是牵制中国的周边外交。

它坚持宣扬“中国威胁论”,插手中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甚至赤裸裸地挑拨离间邻国与中国的关系,在中国与邻国之间打进楔子。

  

(二)中国周边环境趋于严峻和复杂化

  除了美国这个主要因素外,中国同邻国关系不顺的一面增多。

首先,一些周边大国不能正确、理智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壮大,增大了对华防范与牵制意识。

日本一直把中国作为其在亚洲的主要对手,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心存妒忌,特别是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它之后,其心理更加不平衡,其制衡中国的意图明朗化。

它继续散布“中国威胁论”,为加强牵制中国造舆论;公然将日美安保条约的涵盖范围扩大到钓鱼岛,妄图借助美国力量永远霸占中国领土钓鱼岛;调整军事战略部署,将军力布局重点从面向俄罗斯的西北方向,转到面向中国包括钓鱼岛在内的西南方向,实际上把中国作为其重点对付的“假想敌”,等等。

日本实际成了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强化对华遏制的密切配合者。

  印度对中国有着浓重的“瑜亮情结”,把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

它在加强同美国军事合作的同时,增加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动作:

在中印边境增强军力;推行“东进战略”,把海军力量从印度洋向太平洋伸展;不顾中国反对,同越南签订在中越有争议海域合作开采石油协定,这些都将在中印关系中留下阴影。

  其他有些国家在同美国改善与发展关系的同时,受“中国威胁论”和美国挑拨的影响,增加了对中国的疑虑,滋生了疏离中国的倾向。

如某个一向同中国关系密切友好的邻邦,突然单方面取消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同其合作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这是颇不寻常的。

  (三)中国南海主权遭遇更严峻挑战

  南海(诸)岛(礁)历来就是中国领土,但其中的大部分却被东南亚一些国家占据了。

尽管中国根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致力于缓解争议,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并提出通过双边谈判,和平解决争端的合理主张,但有关国家还是我行我素,不断强化对有关岛礁的占据,甚至采取恶化局势的行动。

他们拒绝中国提出的合理主张,力图使双边问题国际化,希图借助外力使其对中国岛礁的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