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八章 第38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7742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八章 第38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八章 第38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八章 第38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八章 第38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八章 第38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八章 第38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学案.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八章 第38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八章 第38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八章 第38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学案.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八章第38讲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学案

第38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考点一 我国的主要地形区

我国主要地形区都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可利用图表对比分析如下:

1.四大高原

高原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A)

世界最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多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

内蒙古高原(B)

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

黄土高原(C)

世界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

云贵高原(D)

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从2000米降到1000米;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坝子”为农业区,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

2.四大盆地

盆地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木盆地(E)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丰富

准噶尔盆地(F)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丰富

柴达木盆地(G)

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内陆高原盆地;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将要崛起的经济区

四川盆地(H)

低山丘陵起伏,海拔在500米左右;只有成都平原较为平坦;紫色土广布

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口、城市密集

3.三大平原

平原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东北平原(I)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肥沃的黑土;多沼泽地;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J)

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中低产田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K)

东西狭长,海拔低,河湖密布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鱼米之乡”,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地形

地势

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影响

有利

①便于发展多种经营;②森林、矿产、动植物、旅游资源丰富;③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①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②大河西源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与内地的联系;③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不利

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②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③坡度大,不宜耕种

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工业、农业、城市的建设

读图,完成1~2题。

1.A区与①②③④四幅地形剖面图位置对应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2.属于四川盆地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第1题,通过定位可知,A区为柴达木盆地,对应③。

第2题,四川盆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海拔在500米左右,故A正确。

答案:

1.C 2.A

考点二 我国的天气和气候

1.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

季节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冬季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

1月0_℃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①我国跨纬度多,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方;②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于北方,加上地形阻隔,受冷空气的影响弱于北方

夏季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然小于南方,但昼长却长于南方,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和天山、小兴安岭等山地气温偏低

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最热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在此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热风;②沙漠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部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东南部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湿润,愈向西北内陆愈干燥,从沿海向内陆地带性明显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9月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燥空气影响,降水少

使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的强弱与进退规律反常造成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

降水少,雨季短;南方:

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的锋面雨带进退规律产生的雨季决定: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3.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国锋面雨带的推移

我国的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图示的判读可以归纳为“三停”“两跳”“一退”。

1.“三停”

(1)“一停”是5月份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带(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2)“二停”是6月份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D),长江中下游“梅雨”到来。

(3)“三停”是7、8月份停留在华北、东北地区(C),东北、华北多雨。

2.“两跳”

(1)“一跳”:

从南部沿海一带跳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5、6月份)。

(2)“二跳”:

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再跳到华北、东北地区(一般在6、7月份)。

3.“一退”

“一退”:

即9月份雨带受北方强大冷空气影响,迅速退回到长江以南;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地区。

(2015·浙江模拟)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候资料表。

读表格数据,回答1~2题。

城市

夏秋降水

量(mm)

冬春降水

量(mm)

7月平均

气温(℃)

1月平均

气温(℃)

153.2

124.4

25.7

-15.2

351.5

66.0

21.9

-13.5

165.6

37.1

23.6

-9.0

435.0

9.8

14.9

-2.3

南宁

868.8

431.8

28.3

12.8

1.代表银川的序号是(  )

A.①B.②

C.③D.④

2.城市①冬春季节降水较多的原因是受(  )

A.副高控制B.蒙古高压控制

C.热带气旋影响D.西风气流影响

解析:

第1题,银川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量小且集中于夏季。

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①为乌鲁木齐,②为呼和浩特,③为银川,④为拉萨,故C项正确。

第2题,乌鲁木齐处于北半球中纬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热带气旋影响不到,蒙古高压和副高控制下不会产生降水天气,故A、B、C三项均错误;冬春季节,西风带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遇山地抬升作用影响,形成的降水较多,降落在迎风坡的乌鲁木齐,故D项正确。

答案:

1.C 2.D

考点三 我国的河流

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地区

河流

流量

水位

含沙量

结冰期

东北

黑龙江、松花江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汛、夏汛)

小(森林茂密)

长(纬度高,位于中温带、寒温带)

秦岭—淮河以北

辽河、海河、黄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汛期短(雨季短)

大(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淮河以南

长江、珠江

水量丰富(降水量大,流经湿润区)

汛期长(雨季长)

小(流域内植被好)

无(流经亚热带,冬温在0℃以上)

  

长江、黄河、珠江的开发与治理

长江

黄河

珠江

水利

①灌溉;②航运“黄金水道”;③发电“三峡”;④调水“南水北调”;⑤冲积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及长江三角洲,主要农业区

①引黄灌溉;

②发电(上中游水能的梯级开发)

①水能的梯级开发;

②航运

水害

中下游洪涝灾害

①上游凌汛;

②下游“地上河”、凌汛

下游河口附近“咸潮”;中下游洪涝

整治

措施

防洪是首要任务。

①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②营造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退耕还湖)

关键是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①兴修水利,上拦下排;

②退耕还林、还草、还蓄洪区,营造水土保持林;

③加固堤坝

①引淡压咸; 

②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黄河凌汛现象

1.概念:

凌汛是冰凌阻塞河道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

2.出现地段:

宁夏到内蒙古河套的上游河段,下游的山东境内。

3.形成条件:

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末春初有结冰现象出现,河流流向是从低纬流向高纬;河道形态上游宽、下游窄或河道弯曲回环。

4.成因:

下游河流封冻时间早于上游,解冻时下游晚于上游,这就容易导致上游冰凌随水流运动到下游后被阻塞,使水位上涨而产生凌汛。

1.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经过课外调查得到某一河流各月平均径流数据,并绘制成下图(图中数字表示月份,同心圆数值自内向外增大)。

关于该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B.冬季有结冰期,出现断流现象

C.径流量大,泥沙含量大

D.一年有两次汛期,水位不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解析:

选D。

由图可知该河流有两次汛期,分别是3月份和7、8月份,故可以判断该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冬季虽然有结冰期,但河流并未断流;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该河流一年有两次汛期,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水位不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2015·辽宁五校协作联考)下图中A为我国塔里木盆地某内陆湖,B为湖边的一处绿洲。

读图回答2~3题。

2.注入A湖泊的河流,其夏季、冬季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

A.积雪融水、地下水   B.冰川融水、地下水

C.山地降水、大气降水D.冰川融水、山地降水

3.B地除了荒漠化以外还容易发生的主要生态问题及该问题最严重的季节是(  )

A.水土流失、夏季B.湿地萎缩、冬季

C.盐碱化、夏季D.荒漠化、春季

解析:

第2题,塔里木盆地河流的补给有多种形式,处在干旱内陆地区,降水少,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冬季气温低,从水位来看,潜水位高,地下水补给为主;因此本题选择B项。

第3题,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是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B地由于地下水水位较高,夏季蒸发旺盛,盐分物质容易残留地表,出现盐碱化问题;因此本题选择C项。

答案:

2.B 3.C

考点四 中国的自然资源

1.特征: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两种主要的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耕地多分布在东部平原及盆地;林地多分布在山地,草原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2)水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3.合理利用

可再生资源注意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和促进更新;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利用,综合开发。

中国主要的自然资源

类型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特点

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分布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更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变率大

①耕地:

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②草地:

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③林地:

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地

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产南方居多

①鱼类:

集中于东海(舟山渔场)②海盐:

集中于渤海(长芦盐场)③石油:

集中于渤海、东海、南海

问题

水土配合欠佳,淡水日趋紧张,浪费现象惊人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土地沙化严重

③森林资源减少

④草场资源超载

①乱采滥挖

②破坏环境

③浪费严重

①过度捕捞

②海洋污染

对策

①跨流域调水

②兴修水库

③节约用水

④防治水污染

①依法管理

②“开源”“节流”

③建设保护

①贯彻《矿产资源法》

②合理使用

③综合利用

①适度捕捞

②防治污染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区域最紧缺的资源是(  )

A.水资源       B.能源

C.矿产资源D.耕地资源

2.图中区域人均耕地少,其原因主要是(  )

A.人口稠密B.耕地比重小

C.耕地退化严重D.过度开垦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该地的经济发展。

第2题,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但由于人口稠密,人均耕地比较少。

答案:

1.A 2.A

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 在高考命题中,多以局部地形图或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考查地形的分布及特点,并且注重考查该地形区内的其他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掌握中国主要地形分布图,是顺利解答这类题目的基础。

图1中国某区域示意图

 

图2中国某区域示意图

 

图3我国西北地区某区域图

1.中国地形分布及定位

2.重要分界线识记

复习该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应把界线与看图和绘图相结合;二是应把界线与两侧地理环境特征相联系。

(1)地形分界线:

如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以太行山为界、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巫山为界、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以横断山脉为界、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以天山山脉为界、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以昆仑山脉为界、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以古长城为界等。

(2)地势分界线:

如第一、二级阶梯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东缘为界;第二、三级阶梯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等。

(3)气候分界线:

如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分界线)大致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一线为界;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

(4)河流方面的界线:

如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大致是: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部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013·高考北京卷)读图,回答

(1)~(3)题。

(1)图中(  )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思维流程]

1.问题探究

(1)具备什么条件河流才会有凌汛现象?

提示:

①河流有结冰期;②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2)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是自发的吗?

提示:

不是。

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人口迁移。

2.信息解读

(1)

[标准答案] 

(1)D 

(2)A (3)D

考向一 中国的地形

(2014·高考广东卷)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2.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

解析:

第1题,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海拔<125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故选C,不选A。

阅读图2,找出聚落数量随坡度的变化规律。

从图中可以发现,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少,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多,故不选B、D。

第2题,三江平原海拔在200m以下,且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地上,故不选B。

塔里木盆地虽然海拔较高,但聚落数量较少且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坡度也较小,故不选C。

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的地势起伏较大,聚落集聚区的坡度也较大,但黄土高原海拔较高,江南丘陵海拔较低,故选A,不选D。

答案:

1.C 2.A

3.(2011·高考北京卷)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

A.湘、辽、宁B.台、鲁、苏

C.青、粤、晋D.桂、甘、豫

解析:

选B。

A选项中湘、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宁位于第二级阶梯,故A错;B选项三省都位于第三级阶梯,但台湾省有高大的台湾山脉,山东省有山东丘陵分布,江苏省地形平坦,符合题意;C选项三省分别位于我国第一、第三和第二级阶梯,不合题意;D选项桂大部分位于第三级阶梯,显然不符合题意。

考向二 气候

4.(2014·高考北京卷)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

如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

读图,甲、乙、丙分别是(  )

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

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

解析:

选B。

据图对比甲、乙、丙三城市可分析出:

甲一年之中大多数时间气候舒适或较舒适,应该是四季如春的昆明。

乙夏季气候不舒适,冬季气候舒适,说明夏季气温高,冬季温和,可能是位于我国南方的海口。

丙冬季气候不舒适,且持续时间较长,说明该地冬季寒冷漫长,据此可推知应该是纬度较高的哈尔滨。

(2014·高考安徽卷)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

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完成5~6题。

5.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季风D.海陆位置

6.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解析:

第5题,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这里地势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气温较低,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所以该范围内亚热带分布范围小。

故B项正确。

第6题,温度带的划分主要以积温为依据,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1月份0℃等温线大致吻合。

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导致我国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明显偏低,因此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

故D项正确。

答案:

5.B 6.D

考向三 河流与湖泊

7.(2012·高考福建卷)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

读图,该河最有可能是(  )

A.塔里木河B.松花江

C.淮河D.珠江

解析:

选A。

由日蒸发总量的概念可计算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大小;由图计算可知,该河干流区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小,草地面积比林地和耕地面积大,因此可以判断该河是处于干旱区的塔里木河,故A项正确。

一、选择题

下图为山东沿海某丘陵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茶园多分布在山腰处,下图中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2.关于M、N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由于地形阻挡,不受夏季风影响

B.M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全年降水以地形雨为主

C.M地位于来自海洋的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于N地

D.M、N两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相同

解析:

第1题,山谷往往有冷空气集聚,气温低,山腰位于冷空气形成的逆温层,天气晴朗,光照充足。

第2题,通过剖面图定位,M地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风经过海洋面增温增湿,使M地冬季降水多于N地。

答案:

1.A 2.C

下图中的四条河流均位于我国境内,读图完成3~4题。

3.河流名称与图中相符的是(  )

A.①岷江 ②额尔齐斯河 ③松花江 ④海河

B.①大渡河 ②塔里木河 ③淮河 ④辽河

C.①岷江 ②塔里木河 ③松花江 ④辽河

D.①雅砻江 ②额尔齐斯河 ③辽河 ④闽江

4.关于图示河流及其流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河流域是典型的红壤分布区,适宜种茶树

B.②河流在一年中的1、2月份经常断流

C.③河流域的农业种植制度为两年三熟

D.④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的河流流向和经纬度可以判断,①为岷江,②为塔里木河,③为松花江,④为辽河。

第4题,岷江流经成都平原,该流域是典型的紫色土分布区,不适宜种植茶树;塔里木河在冬季会断流;松花江流域的农业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辽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答案:

3.C 4.B

(2015·潍坊联考)读我国部分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图(单位:

℃),回答5~6题。

5.图中E、F两处的最小温差接近(  )

A.0℃B.1℃

C.2℃D.3℃

6.影响图中4℃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植被覆盖率B.地形、海陆位置

C.纬度、海陆位置D.纬度、植被覆盖率

解析:

第5题,据图中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可判断出E处的气温为-2℃~0℃,F处气温为0℃~2℃,故E、F两处的最小温差接近0℃。

第6题,4℃等温线的东段距海近,等温线向北凸出;西段受地形影响大。

答案:

5.A 6.B

7.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较,其相似点与相异点是(  )

①地势平坦,但海拔差异大

②同属于中纬度,但海陆位置差异大

③湖泊众多,但湖泊性质和类型差异大

④受季风影响显著,但季风来源差异大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

选B。

1998年长江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却形成高水位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上游乱砍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沉积加剧;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调蓄能力减弱,因此B正确;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这是自然原因;江堤年久失修与实际不符,因此①④错误。

二、综合题

8.(2015·郑州实验中学月考)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并说明其得以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2)位于黄河中游的三门峡水库,其建设初衷是改善当地的农田水利状况,但最终却给西安市所在的渭河平原带来了“小雨大灾”的负面影响。

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指出黄河流域下游的流域形态特征。

解析:

(1)由图中黄河干流水电站的分布可判定上游水能丰富,其得以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从河流落差和径流量两方面进行分析。

(2)三门峡水库的建设使库区水位上升,直接导致黄河支流渭河的水位被抬高,而黄河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