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7623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资料.docx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资料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1、电路的组成:

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2、通路:

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

断开的电路;

短路:

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

从电源正极流向用电器到负极.

5、电源:

能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7、发光二极管是用半导体做的。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1)必须有电压2)电路闭合.

9、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

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10、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

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

伏特(V);

    常用:

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14、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

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5、电阻(R):

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

欧姆(Ω);

   常用:

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1千欧=1000欧.

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7、滑动变阻器:

A.原理:

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B.作用: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C.正确使用:

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18、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I=U/R.公式中单位:

I→安(A);U→伏(V);R→欧(Ω).

19、电能(电功)的单位:

焦耳,简称焦,符号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

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B、“10(20)A”指这个电能表长时间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

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21.电能公式:

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22、电功率(P):

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

瓦特(W);常用:

千瓦(KW)公式:

P=W/t=UI=U2/R=I2R

23.额定电压(U额):

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额定功率(P额):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实):

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实):

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实>U额时,则P实>P额;灯很亮,易烧坏.

      当U实

      当U实=U额时,则P实=P额;正常发光.

24.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为:

Q=I2Rt

25.家庭电路由:

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等组成.

26.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27.保险丝:

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 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28.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

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9.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30.磁性:

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31.磁体:

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

指南北.

32.磁极: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3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4.磁化: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3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36.磁场的基本性质:

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7.磁场的方向:

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8.磁感线:

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

在磁体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

39.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夹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40.奥斯特实验证明: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其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41.安培定则:

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4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流的大小,铁芯的有无,线圈的匝数。

43.电磁铁的特点:

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的方向来改变.

44.电磁继电器:

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

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45.扬声器:

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由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组成。

4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

电动机.

47.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

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48.电磁感应: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

发电机

49.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50.感应电流的方向:

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电动  机

发  电   机

主要构造

定子和转子

定子和转子

工作原理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

电磁感应现象

能量转化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路是可逆的。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到平面镜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5、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焦点(F):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6、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7、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8.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成像正倒

成像大小

像的虚实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f

不成像

u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9.凸透镜成像规律:

虚像与物体同侧;实像与物体异侧;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10.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

11、近视眼的是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太短,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太长,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配戴凸透镜。

12、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叫做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13、天文爱好者的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像机,成缩小的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热现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摄氏温度规定: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3.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分度值。

4.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5.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

6.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7.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8、沸腾与蒸发的区别: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9.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提高液体的温度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

10.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大沸点高,气压小沸点低。

11.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12.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液化的例子:

云、雨、雾、露的形成;夏天自来水管“冒汗”;冬天在室外说话时的“呵气”;烧开水时的“白气”。

13.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吸热),升华的例子:

卫生球的消失;冻衣服晾干;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

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放热)。

凝化的例子:

雪、霜、雾淞的形成;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

 

质量与密度

1、质量(m):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是:

千克。

2、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3、质量测量工具: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天平的正确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使用天平应注意:

(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

(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密度: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1g/cm3=1×103kg/m3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水的密度ρ=1.0×103kg/m3冰的密度ρ=0.9×103kg/m3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速度或方向),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三要素是: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6.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7.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8.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9.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0.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压强和浮力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p单位是:

帕斯卡,简称:

2.增大压强方法:

(1)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

(2)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3)同时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方法:

(1)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

(2)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3)同时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4.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5.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6.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

7.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8.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9.浮力:

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浮力产生的原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2.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

F浮=G—F拉,(G是物体受到重力,F拉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ρgV排

(4)平衡法:

F浮=G物(漂浮、悬浮)

13.浮力利用

(1)轮船:

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

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

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14.物体沉浮条件:

(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

(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方法二:

(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G,悬浮或漂浮

(1)ρ液<ρ物,下沉;

(2)F浮>G,上浮

(2)ρ液>ρ物,上浮(漂浮)

(3)F浮

力和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

简单机械

1.杠杆: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

F1L1=F2L2。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

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

L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

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5.定滑轮特点:

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

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

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

W=Fs;单位:

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6.功率(P):

单位时间内作做的功(W),叫功率。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运动物体的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4.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5.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内能

1.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热量(Q):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8.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9.水的比热容是:

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0.热量的计算:

Q=cm△t

11.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

焦耳/千克。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

Q放=qm;

13.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14.热机的效率: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15.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全集

一、电学公式

1.欧姆定律

变形公式U=IR

2.电功(电能)W=UIt或

或W=Q

3.电功率

或P=UI或P=I2R

4.焦耳定律Q=I2Rt或

电学特点与原理公式

特点或原理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

I

I=I1=I2

I=I1+I2

电压:

U

U=U1+U2

U=U1=U2

电阻:

R

R=R1+R2

1/R=1/R1+1/R2

或R=R1R2/(R1+R2)

电功:

W

W=W1+W2

W=W1+W2

电功率:

P

P=P1+P2

P=P1+P2

分压原理

U1:

U2=R1:

R2

分流原理

I1:

I2=R2:

R1

分功原理

W1:

W2=R1:

R2

W1:

W2=R2:

R1

分功率原理

P1:

P2=R1:

R2

P1:

P2=R2:

R1

二、力学公式

1.密度公式

变形公式m=ρv

2.重力公式G=mg变形公式

3.速度公式

变形公式s=vt

4.压强公式

(1)

变形公式F=Ps

5.压强公式

(2)P=ρgh变形公式

6.浮力公式(称重法)F浮=G-F

7.浮力公式(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8.浮力公式(公式法)F浮=ρgv排

9.浮力公式(二力平衡法)F浮=G物即ρgv排=ρ物gv物

10.功公式W=Fs变形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