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单元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7225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单元复习要点.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单元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单元复习要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单元复习要点.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单元复习要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基础知识:

1、易写错的字:

慈祥(详)、境(竟)遇、欺(期)凌、衰(哀)老、低(底)头折节、风欺(期)雪压

2、易读错的字词: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钟山之隔数重(chóng)山           那畔(pàn)行  聒(guō)碎  秉(bǐng)性 朦(méng)胧  婀(ē)娜(nuó)多姿   波光粼(lín)粼   干涸(hé)

点缀(zhuì)螃(páng)蟹(xiè)唱和(hè)潺(chán)潺流水

分(fèn)外 抹(mā)净 低(dī)头折节

3、易混淆的形近字:

祥——详  衰——哀  欺——期  低——抵  陵——凌——绫

洛——络  逾——瑜——喻——榆  魂——魄  腮——鳃

谓——猬  侨——娇——矫

4、应掌握的词语意思:

不甚在意:

不太在意。

玷污:

弄脏。

大抵:

大多;大都。

折节:

屈服。

隆冬:

冬季最冷的时候;深冬。

眷恋:

怀念,留恋。

潺潺:

指流水的声音。

婀娜:

形容姿态轻柔美好。

粼粼:

形容水很清澈的样子。

干涸:

本文指小溪枯竭。

点缀:

衬托、装饰,使更好看。

本文指小溪使家乡的风景更好看。

守望相助:

为防备外来的侵害,相邻各处协同守卫瞭望,遇警互相通报支援。

5、日积月累:

(1)课后日积月累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的意思是:

在空旷的天宇之下,我思乡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这句诗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

所谓“浮云游子意”,人们拿浮云比游子,是说他们的行踪都是飘浮不定的。

这句诗的意思是:

浮云整日地飘来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

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意思是:

他乡的树已经落叶了,夜里,在寒冷的灯光下,也是飘泊他乡的孤独的人啊。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意思是:

如果明月有情的话,它应该认识我啊,因为每年我们都能在他乡相见。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意思是:

家乡只在我的梦里,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

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去的呢?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意思是:

记不清江南的梅花开了有多少次了,离开家乡的我已是双鬓斑白了。

(2)本单元佳句

①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

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②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③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引导村庄。

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6、课文背景资料

(1)《泊船瓜洲》:

①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临川(现江西抚州市)人。

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后来两次做过宰相。

王安石执政后,积极推行新法,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以增加国家收入,加强国防力量,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由于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坚决反对,新法最后归于失败,王安石也被迫辞职,于1086年死于南京。

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和散文都很著名。

他的诗风格雄健,语言精炼,常用散文句法入诗。

②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作者从江宁(今南京市)家中出发,乘船由长江水路进京(今河南开封市)任职。

船过京口时,与好友宝觉和尚会面,留宿了一夜。

然后横渡长江,停船在瓜洲。

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对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别之情。

而位于江宁的家,因为隔着几重山也已经看不到了,这更涌起了对它的无限眷恋。

正是初春时节,春风吹拂,放眼江南到处是一片绿色。

虽然此次赴京,是因为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自己也很高兴。

但还是希望能早日摆脱政事,重新回到宁静闲适的家园。

(2)《秋思》:

张籍(768-830?

),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贞元十五年进士,历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

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

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3)《长相思》: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

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

他是清大学士明珠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

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

著有《通志堂集》。

二、课内精读课文重点内容:

1、《古诗词三首》:

(1)《泊船瓜洲》:

①全诗的大意是: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②从“只”“又”“何时”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③从表达上体会“绿”的巧妙之处在于:

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2)《秋思》

①全诗的大意是: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②从“意万重”“复”“说不尽”“又开封”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长相思》

①词的大意是: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②“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③“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

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

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

“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4)表达方法异同:

课题

相同点

不同点

泊船瓜洲

都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思乡之情

侧重于写景抒情

秋思

侧重于叙事抒情

长相思

写景与叙事相结合抒情

2、《梅花魂》

(1)梅花魂。

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

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

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①本段通过对外祖父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分外珍惜。

②本段通过“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是对比描写,也写出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分外珍惜。

(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①这一大段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不乏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

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②本段共有三层意思:

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花;中华民族有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三、本单元的主要表达方法: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1、借景抒情,如《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2、叙事抒情,如《秋思》《梅花魂》一课中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如,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

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如,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1、口语交际:

①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

“浓浓的乡情”。

②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借助策划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着一个话题来讨论,商量出一个结果。

③本次口语交际的前期准备:

一是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乡情的诗词、歌曲、文章等,二是加深对课文内涵的体会。

④本次口语交际的注意事项:

策划这次活动,学生重点讨论的问题是活动的内容: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在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积极地参与,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2、习作:

①习作主题:

二十年后回故乡

②习作要求:

合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回忆课文中学过的表达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③习作指导: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需要教师用情感去点燃情感,用变化去促成想象,开启思路。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家乡二十年前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或请学生通过采访家长来完成这一体验;再比如,教师可结合诗人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让学生体会又见家乡时感受到的人事的变化;学生有了表达欲望之后,要引导学生具体想象,从哪些方面来写;在学生交流中,教师要结合一两个学生的发言,相机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选择材料,起到示范作用;在学生写之前,提醒学生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④应避免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发挥自己的想象时要合理,不能漫无边际的严重脱离现实基础之上的想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语文五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盘点

一、   基础知识:

1、         易写错的字

肺部、高矮、藕断丝连、废水、嫌疑、上颚、退化、噪音、盗窃、垂直、即使、急促、哺乳

2、易读错的字

鱼(鳍)(qí)  (榉)实(jú)   橡栗(lì)   尘(埃)(āi)

湿(漉)漉(lù)(哺)育(bǔ) (触)动(chù)    追(逐)(zhú)

(潜)水(qián)  苔(藓) (xiān)

3、多音字

粘贴(zhān) 看守(kān)  夹丝(jiá)   处理(chǔ)

调动(diào)  划破(huá)  削弱(xūe)朝晖(zhāo)调节气候中(tiáo)  单调(diào) 较短(jiào)

4、不易理解的词语:

(1)哺乳动物:

指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出生幼体。

哺乳动物大都是胎生的。

(2)企图:

图谋打算。

(3)“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

(4)嫌疑:

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本课是指被怀疑有盗窃博物馆里的展品的可能性。

(5)警报:

用电台、汽笛、喇叭等发出的将有危险到来的通知或信号。

(6)问世:

指作品、产品等与世人见面,本课是指吸热玻璃早就生产出来和用户见面了。

(7)噪音:

嘈杂、刺耳的声音。

(8)“安然无恙”是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

(9)分贝:

计量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在大、中城市的繁华街道上都有这种计量装置;科学家说,声音超过54分贝就称为噪音,对人体有害。

5、课程资源拓展:

地球之最──蓝鲸蓝鲸是地球上目前最大的动物,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非洲公象体重的30倍左右。

蓝鲸是真正的海上巨兽,平均长度约26米,最高记录为33.5米,平均体重150吨。

一头蓝鲸的舌头厚3米多,其重量比一头大象还重。

蓝鲸也是动物世界中绝无仅有的大力士。

一头蓝鲸以每小时28千米的速度前进,可产生1250千瓦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曾有一头蓝鲸把一艘27米长的捕鲸快艇拖着游了8个半小时,平均时速为9千米,当时这艘快艇开足马力向后退行,却仍被它拉着向前行驶了74千米。

“口技专家”──白鲸白鲸是鲸类王国中最优秀的“口技”专家,它们能发出几百种声音,而且发出的声音变化多端,让人惊叹不已。

为了了解白鲸的声音,科学家在河口三角洲白鲸度假地进行了现场水下录音,结果大大出乎人的想象。

他们竟然听到了猛兽的吼声、牛的哞哞声、猪的呼噜声、马的嘶鸣声、鸟儿的吱吱声、女人的尖叫声,病人的呻吟声、婴孩的哭泣声……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白鲸还可以发出铰链声、铃声、汽笛声等。

海中霸王──虎鲸(逆戟鲸)虎鲸属于齿鲸类,是鲸类中较小的一种。

它最大全长不过10米,体重7吨~8吨。

雌的略小一些,也有6米~8米。

游泳时,雄鲸高达1.8米的背鳍突出于水面上,颇与一种古代武器──“戟”倒竖于海面的形状相似,虎鲸因此而另有“逆戟鲸”的别名。

虎鲸的口很大,上、下颌各有二十几枚10厘米~13厘米长的锐利牙齿,大嘴一张,尖齿毕露,显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虎鲸身体强壮,行动敏捷。

凭着它每小时55公里、在追扑猎物时还可加快一倍的游泳速度,不管海洋中什么动物,只要被它发现就难逃虎口,小到鱼虾海鸟,大到鲨鱼海象甚至大型鲸类都是它经常扑食的对象。

它的胃口之大令人惊骇,有人曾在一头长7米的虎鲸胃里发现13头海豚、14只海豹;还有人发现过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据推测,虎鲸每天的摄食量至少要占其体重的4%,就是说,一只8吨重的虎鲸每天要吃0.32吨重的食物。

奇妙的是如此凶残的虎鲸竟是鲸类王国中的“语言大师”。

研究表明,虎鲸能发出62种不同的声音,而且不同声音具有不同的含义

二、   课文重点段落理解:

《鲸》:

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一段落的知识点:

说明的方法:

A、         列数字:

作者先列举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大。

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用这些具体数字说明鲸大。

B、         举例子:

然后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体重、身长、舌头及口腔的宽大等四方面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

C、         作比较:

然而,这头鲸虽然有4万公斤重,可还不是最大的,已知的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

通过这样比较,更进一步说明鲸是体态庞大的海洋动物。

D、总结:

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的方法,叙述更加准确、清楚,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

2、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这一段落的知识重点:

说明方法:

A、打比方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

B、这样写的好处:

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小练笔:

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3、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这一段

A、讲授这一段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

B、这段话主要讲了鲸的进化过程。

抓住关键词语“在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渐渐”等词语理解鲸的样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退化”是指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逐渐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这里指鲸的后肢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新型玻璃》:

本文结构特点:

全文一共6个自然段。

前5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说明了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的重要作用,预言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这篇课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课文前5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

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且富于变化。

如,第2自然段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3自然段的开头既连接了上文,又直接进入下一种玻璃的介绍,清楚明白;第4自然段的首句过渡非常自然,令人感到亲切。

第5自然段的开头则以形象的比喻引起读者的注意,激起读者阅读的愿望。

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以第二段为例说明: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

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的玻璃。

理解作者如何把夹丝玻璃介绍清楚的:

1、     开头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接着运用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这两个词语介绍了玻璃坚硬的特点。

3、               最后写了玻璃的用途。

整篇段落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把玻璃的特点及用途介绍得极为生动具体。

文章用怎么样的方法把玻璃介绍的如此清楚明白的?

这是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小练笔:

运用作者介绍玻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你喜欢的物品,要求把事物叙述清楚,把事物特点展示出来。

重点句段:

1、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知识点:

A、“安然无恙”本意:

是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

本课指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不会伤人。

B、“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

本文是指玻璃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粘在一起,不会四处飞溅伤人。

这两个词语生动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

正是由于“夹丝玻璃”有这个特点,所以高层建筑上采用这种玻璃才安全可靠。

2、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A、文中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生动形象,比喻句用得恰如其分。

B、这句话具体介绍了变色玻璃的作用:

阳光强,玻璃颜色就暗,室内光线也就暗些;阳光弱,玻璃颜色就淡,室内光线也就亮些。

所以说变色玻璃能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

3、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

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这段话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讲了两层意思:

一是总结全文,作者用“正在”一词指出新型玻璃并不是无法实现的奇迹,它们已经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二是点明主旨,作者又用“将会”一词启示人们创造出更多品种的新型玻璃。

课程资源拓展:

变色玻璃 变色玻璃是怎样制成的?

生产普通玻璃时,在原料中加入大约5%的光敏感物质(如,氯化银),加入0.015%的氧化剂(如,氧化铜),而后经过1500°C的高温熔化后就制成了变色玻璃。

这种玻璃为什么会变色呢?

由于氯化银和氧化铜的颗粒很小,又均匀地分布在玻璃中,当然不会影响透明度,但当遇到强光照射时,氯化银分解,产生许多银离子,阻止光线通过玻璃,使玻璃由暗变黑;而等到外界的光线变弱,在氧化铜的作用下,氯和银又重新化合成氯化银,玻璃颜色于是由深变浅。

玻璃微珠大白天能不能放露天电影呢?

能!

有种反射力很强的玻璃微珠银幕能担任这个角色。

微珠的直径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得多。

这种银幕反射光线的本领比最白的白纸还高出一千倍。

只要银幕不在阳光直射之下,即使是白天看电影也十分清晰。

玻璃微珠除了“白昼银幕”外,还有其他用途。

用它做交通标志,黑夜里受到车灯光的刺激马上发亮,使驾驶员在500米外就能清楚地看到交通标志。

车辆一过,标志的亮光又自动消失。

将玻璃微珠嵌在救生艇或救生圈上,遇难时就容易被发现了。

憎水玻璃冬天,眼镜片上有时会蒙上水汽,遮住视线,怪讨厌的。

现在发明了用憎水玻璃做的新型眼镜,水滴在上面就像荷叶上的水珠一样,会形成圆形点滴迅速溜去。

汽车驾驶室装上憎水玻璃后,雨天就不必使用雨刷了。

潜水艇的潜望镜如用憎水玻璃制造,当潜水艇浮出水面,就不必担心水痕遮住视线了。

微晶玻璃玻璃家庭中的新秀──微晶玻璃比钢还硬。

如果用一根微晶玻璃管当榔头,把钉子敲进木头里,玻璃管丝毫无损。

它还有一个特性:

几乎受热不胀,遇冷不缩。

将微晶玻璃杯放在冰块上,再倒入沸腾的金属熔液,玻璃杯依然无恙,用微晶玻璃做杯盘锅碟,不仅摔不碎,而且高温不裂。

用它做刀具能削铁如泥。

用它做导弹头的外罩能抵得住高速飞行产生的高温。

三、口语交际与习作

口语交际

1、主题:

让学生尝试做“小小推销员”,向别人介绍一种商品。

口语2、情感目标:

设计这样一次尝试性推销商品的活动,旨在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给学生以商品推销的初步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3、准备内容:

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商品推销的知识、故事,丰富对商品推销的认识。

4、实施过程:

1、         先让学生自己介绍搜集的有关商品推销的知识、故事等,谈一谈知道的推销知识、方法或从某些推销故事中受到的启示。

2、         让学生自由组成商品交易小组,把自己准备的商品向小组内的同学推销。

3、         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商品,合作进行推销.

4、               最后评选出最佳推销小组、最佳广告语、最佳广告牌、荣誉顾客等,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习作:

1、习作主题:

这次习作是围绕本组专题设计的,在阅读了四篇说明文之后,让学生也来练习写一写说明文。

2、教学过程:

a、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所选物品的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如,介绍蔬菜的为一组,介绍水果的为一组,介绍玩具的为一组,介绍文具的为一组,介绍电器的为一组……教师最好能为每个小组提供一篇相关的例文。

b、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明确应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

c.在学生确定作文的内容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意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d.要把习作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e.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进行鼓励,并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的重点一是按一定顺序写,二是恰当运用说明的方法。

F.讲评习作时,可选一篇较为典型的学生习作,请全班学生共同评议。

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再次修改。

3、注意事项:

指导作文时应该明确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可以从商品的形状、颜色、味道,以及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