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三模考前热身训练试题.docx
《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三模考前热身训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三模考前热身训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三模考前热身训练试题
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三模考前热身训练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茶的“吃”法日益多样化。
有古为今用、的传统吃法。
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抹茶愈发魅力彰显。
作为甜点的绝佳伴侣,清淡微苦的茶香中和了甜腻,让人。
点茶时,将抹茶粉与水调和,用茶筅搅拌均匀,蘸润舌尖,便仿佛拥有了“”的魔力。
A.历久弥新进退维谷点石成金
B.历久弥新欲罢不能点石成金
C.老而弥坚欲罢不能画龙点睛
D.老而弥坚进退维谷画龙点睛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化虚为实手法的一项是( )
A.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西厢记》)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C.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D.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
________________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着、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①⑤②⑥③D.②④①③⑥⑤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颜真卿忠肝义胆,视死如归,故其书大气磅礴、雄浑刚健,尽显大丈夫浩然之气;苏轼以“物我相忘”的超然境界应对人生打击,其书则尽显平淡天真之趣;王羲之一生追求心性与道的结合,其书因此达到了清雅脱俗的境界。
A.书者艺术风格的形成由生活经验所决定。
B.书者是通过书法风格来表现自己的心志。
C.书者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刻苦磨炼的结果。
D.书者艺术风格和自身思想境界息息相关。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
柳宗元
仆未冠,求进士,闻娄君名甚熟。
其所为歌诗,传咏都中。
通数经及群书。
当时为文章,若崔比部、于卫尉,相与称其文。
众皆曰纳言①曾孙也。
而又有是,咸推让为先登。
后十余年,仆自尚书郎谪来零陵,觏娄君,犹为白衣,居无室宇,出无僮御。
仆深异而讯之,乃曰:
“今夫取科者,交贵势,倚亲戚,合则插羽翮,生风涛,沛焉而有余,吾无有也。
不则多筋力,善造请,朝夕屈折于恒人之前,走高门,邀大车,矫笑而伪言,卑陬而姁媮。
偷一旦之容以售其伎,吾无有也。
自度卒不能堪其劳,故舍之而游。
逾湖、江,出豫章,至南海,复由桂而下也。
少好道士言,饵药为寿,未尽其术,故往且求之。
”仆闻而愈疑。
往时观得进士者,不必若娄君之言,又少能类娄君之文学,又无纳言之大德以为之祖,无比部、卫尉以为之知,而升名者百数十人。
今娄君非不足也,顾不乐而遁耳。
因为余留三年。
他日,又曰:
“吾所以求于心者未克,今其行也。
”余既异其遁于名,而又德其久留于我也,故为之言。
夫君子之出,以行道也;其处,以独善其身也。
今天下理平,主上亟下求士之诏,娄君智可以任职用事,文可以宣风歌德,行于世,必有合其道而进荐之者。
遽而为处士,吾以为非时。
将曰老而就休耶?
则甚少且锐;羸而自养耶?
则甚硕且武。
问其所以处,咸无名焉。
若苟焉以图寿为道,又非吾之所谓道也。
夫形躯之寓于土,非吾能私之。
幸而好求尧、舜、孔子之志,唯恐不得;幸而遇行尧、舜、孔子之道,唯恐不慊,若是而寿可也。
求之而得,行之而慊,虽夭其谁悲?
今将以呼嘘为食,咀嚼为神,无事为闲,不死为生,则深山之木石,大泽之龟蛇,皆老而久,其于道何如也?
仆尝学于儒,持之不得,以陷于是。
以出则穷,以处则乖,其不宜言道也审矣。
以吾子见私于仆,而又重其去,故窃言而书之而密授焉。
【注】①纳言:
指的是娄师德,即娄南图祖父,纳言是官职。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仆深异而讯之讯:
询问
B.偷一旦之容以售其伎售:
卖弄
C.主上亟下求士之诏亟:
多次
D.以出则穷,以处则乖乖:
顺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娄图南通晓数经,博览典书,早年就名闻京都,就连崔比部、于卫尉等人,都一起赞美他的文章。
B.娄图南认为现应试科考的人都是结交权贵,溜须拍马,言语不真,讨好谄媚,作者也很赞同他的观点。
C.娄图南少时就喜欢道士们的话,想煮烹药饵寻求长寿,所以越过江河湖海,到海南桂林,前去寻求这种道术。
D.作者认为娄图南具备当官从政的才智和智慧,拥有宣扬风雅、歌颂政绩的才学,只是没有得到别人的推荐。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度卒不能堪其劳,故舍之而游。
(3分)
(2)余既异其遁于名,而又德其久留于我也,故为之言。
(3分)
(3)求之而得,行之而慊,虽夭其谁悲?
。
(4分)
8.柳宗元对于娄图南“隐居入道”持什么态度?
原因是什么?
请分条概括。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
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
唯有池塘自碧。
【注】空城:
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
9、结合诗句,赏析上阙前三句的表达效果。
(5分)
10.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作者的“客怀”有哪些?
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
(《诗经·卫风·氓》)
(2)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3)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4)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5)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6),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离骚》)
(7)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8)判天地之美,。
(《庄子·天下》)
五、现代文阅读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街口子
刘丽华
一条街越长,街口子往往越多。
一个街口子里面,就像是一个收纳柜,工厂、学校、医院、住宅、菜市场等统统收纳在内。
家门外的街口子有宽有窄。
如果是赶路不是散步,大家都是抄近走。
没有公交车的年代,看电影赶时间,我们总选择近路,疾走钻进一个街口子,左拐右拐,走出一道口子,就看到醒目的“人民电影院”五个字。
上学我们也不走正街,都是进口子,走小道,小学如此,中学如此。
上班了,依然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在窄窄的小道上,你尽管想点什么,不必担心前方撞上谁,也不用考虑后面被追尾,来来回回很安全。
假如那时也兴计步数,一天一万步,足有。
街道两旁大多是口子对口子,便于通风。
一到夏夜,口子处都是纳凉的居民,有住附近的人家,早早泼洒一地井水,水迅速被滚烫的地面吸干,不用多少时辰,地面就转凉了。
那时,一张竹床,可容纳老老少少一家子;一条板凳,也能落座三口人;还有坐折叠凳,小矮凳的,看哪里凉快,往哪里坐。
大家话着家常,摇着蒲扇,互通耳闻目睹的新鲜事,一缕缕桂花香从老远的地方穿街过巷飘来……
食堂旁边的那口老井,井边总有洗不完的东西,每天休息时光,职工或家属提桶抱盆,搓衣洗被,一只吊桶上上下下在井口折腾,“扑通”一声,吊桶下井,拉绳一扬,吊桶在井水里翻个大跟斗,一桶水就满了,再左手一把,右手一把,交替着将一桶水拉上来。
打水者一般是壮实的男士,问谁要水?
我要,我要,一片回应,喊的喊,笑的笑,男女老少挤挤挨挨,有用搓衣板搓洗的,有在水泥桌上刷洗的,有双脚在盆里踩洗的,有拧被单拧得两人笑岔了气的……形态各异,七嘴八舌,热闹非凡。
街口子处,都是交通要道。
口子处的门面走俏,口子那点空地也不会白白空着,那里是刻章、配钥匙、修钟表、补鞋、修伞等匠人谋生的“根据地”。
还有小裁缝,也常年在那里支一块案板,放一部缝纫机做衣服,蒸汽熨斗一天到晚都在冒热气。
那些来城里卖鸡蛋、包谷的农妇村姑,会事先进百货商店扯上几尺花布,来找这街边的小裁缝缝制。
她们不讲究做工,取衣快就好,等卖完了山货余粮,新衣也可取了,随便一试穿,便高高兴兴回家。
还有,寒冷的冬日,我们都惦念街口子处那个卖烤红薯的老人,买上一个烤红薯,手暖了,又填饱了肚子。
那时,满街小卖部也很多,孩子们都喜欢帮家里打酱油,因找的零钱就是自己的脚步钱,可买糖果吃,哪怕下雨天,也照打不误。
那小小的人儿,撑一把成人的雨伞,穿上一双很夸张的雨靴走出街口子,踩在被雨水打湿的青石板上,脚下发出“吱吱”的声响,来到街对面靠口子的那家小卖部,其情其景,就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高柜台》,那不及柜台高的小人儿,店家根本看不到人影,只能听到“打酱油”的叫嚷声,然后从伞下伸出一只抓着酱油瓶的小手,另一只捏着两毛纸币的手尽量往柜台上伸。
店家接过瓶子和纸币,问:
“打多少钱”,“打一毛钱,剩下的买辣椒糖”。
雨停了,小人儿抱着酱油瓶,舔着辣椒糖,心满意足横穿街去,回到原来的街口子,一群小伙伴在玩老鹰捉小鸡,听到一片邀请声,把酱油瓶往墙边一放,扎进小鸡堆,当家里等着酱油炒菜的母亲找来时,小家伙已经玩得昏天黑地了。
县城那条老街,改建成两层店铺的新街后,原来一个个露天的街口子,就变成一个个封顶的街口子,口子两边都设有摊位。
不再日晒雨淋的街口子,更适合做小本生意的租用。
黄金地段那个街口子有个棉货大妈,口子两旁的摊位都是她的,生意做得好。
据说那口子她一签租就是十五年,可她后来把一边摊位让给了一位创业破产、丈夫中风的杨阿姨,每天当杨阿姨要兼顾家里时,大妈就替她打理生意。
从此,杨阿姨家的日子越过越顺,大妈也有口热饭吃了,因一到饭点,杨阿姨就给她带饭来……一个街口子,成就了一段小城佳话。
站在一座城市的高楼,俯瞰脚下,你会看到,纵横交错的大街,串起整个城市,成千上万的居民,都容纳在大街小街的口子里。
每每经过,我都仿佛看到街口子深处升起的烟火,听见街口子里传出的阵阵笑语欢腾。
(有删改)
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一幅幅的画面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又极具历史感,如全家夏天纳凉图、打水、分水图等,写出了一代人独特的记忆。
B.“其情其景,就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高柜台》”,作者以此表现小孩打酱油时的童真童趣,同时又增强了作品的文化气息。
C.文章写棉货大妈让摊位,杨阿姨给她带饭,这与上文打水、分水的画面形成对比,表明街口子的一切,包括互助精神都从未改变。
D.文章以“街口子”为标题,既交代了文中所有故事发生的地点,同时这一口语化的称谓,又能吸引读者兴趣,给读者一种亲切之感。
13.请简要分析“街口子”里人们过去的生活状态。
(6分)
14.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的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魏晋士人自然山水美学观的形成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
王羲之等人的字,顾恺之的画,曹植等人的诗文,郦道元的写景文,宗炳的画论,无不是光芒万丈,奠定了后代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认为,陆机的《文赋》对创作类别特别是创作心理做了专门描述和探讨,这大概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头一回。
②魏晋士人思想、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文人逃避现实,隐逸山林,自然山水成为回避人事扰攘的崇尚境界。
对老庄哲学“崇尚自然”的再认识成了名士们寄情山水的思想基础。
魏晋士人倾向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山水美。
对魏晋士人来说,山水美的发现是与心灵融合在一起的。
他们以解放的、自由的心和天马行空似的逍遥游于山水间,风神潇洒、不滞于物。
他们的艺术、诗文、绘画、书法、园林、盆景山石便凝聚了真精神,意趣无穷。
③门阀世族获得了发展庄园经济更好的自然条件,不但有了多样的物质享受,而且被南方富于变化、明丽的自然风景吸引,产生了纵情山水的风尚。
这一切使得士大夫们更加追求一种精神的超脱,推动了自然山水美学的发展。
山水诗、山水画、山水盆景的风行表现尤为突出。
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还表现在儒、道、玄、佛等教派的分离与结合、斗争与调和诸现象上,但大致说来,佛教的巨大发展并与艺术相互联系,是这个时代的重大标志。
④魏晋美学思想反映在艺术理论领域中就是积极倡导人的觉醒和自觉。
这体现在艺术开始以现实生活的人为主题,刻画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从山水诗、山水画、再到山水盆景的演变,则是在创作题材上反映这种自觉。
山水画论的提出则进一步为中国盆景山石奠定了实践与理论基础。
⑤传统美学从远古神话、崇拜山石,到商周秦汉的乐山乐水,“美”的思想逐渐发展,美学话题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程。
物质文明的提高无法代替人类对美学和艺术的探索、需求,美与艺术构成人性的基础,人类在不断地探求中收获着更多的美,碰撞出更多的艺术。
此时期文人审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私家园林从汉代的追求宏大一变而为小型。
这意味着其内容从粗放到精致的飞跃,也意味着创作方法从写实转向与写意相结合。
这个时期也是中国盆景山石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
(选自《中国盆景山石史》)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是艺术精神最富有的时代,思想活跃,精神解放,人格自由,奠定了后代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B.陆机的《文赋》对创作类别特别是创作心理做了专门描述,这在中国美学史上的是第一次。
C.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寄情山水,回避人事扰攘,这源于他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再认识。
D.门阀世族使得庄园经济更好的发展,士大夫们在更好的物质享受中产生了纵情山水的风尚。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魏晋时期美学思想的重大标志,主要体现为佛教的巨大发展并与艺术相互联系。
B.魏晋美学思想倡导人的自觉,这一时期艺术创作开始以现实生活的人为主题。
C.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美”的思想也在逐渐发展,人类对美学与艺术的探求是不断的,永恒的。
D.魏晋时期私家园林追求小而精,是因为其内容从粗放转到精致,创作方法从写实转向写意。
17.促成魏晋士人自然山水美学观的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
伊莎多拉·邓肯,1878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
从小父母离异,家境贫寒,她母亲白天上课,晚上给他们弹奏贝多芬、肖邦的乐曲,或者朗读莎士比亚、拜伦的作品,因此,邓肯的早年生活是在音乐和诗歌的熏陶中度过的,这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邓肯自幼聪明过人,人称“奇女子”。
她尤其擅长舞蹈。
6岁时,她就为邻居小朋友召办起了舞蹈“学校”。
10岁时,许多有钱人的孩子都请她去教跳舞。
11岁时,贫穷的家庭生活使她无法再去上学了。
她就整天到公共图书院去,贪婪地读着各种书籍,有时她把书借回来,通宵阅读。
博览群书扩大了邓肯的视野,也让她认识了更广阔的世界。
她认为,当时流行的“芭蕾舞”一拍一跳,死板拘束,足尖踏地旋转的舞姿不美观。
她决心创造出一种舞蹈,通过舞姿和动作来表现自由,表现真实生活,反映人的灵魂的自由舞蹈。
为了这一目的,她进行了刻苦的钻研和训练。
往往一个舞姿要进行无数次的训练和探索,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她终于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新型舞蹈——身穿薄衣,肩披轻纱,赤着脚,完全顺乎自然的既庄严而又活泼的现代自由舞蹈。
然而这种舞艺在当时的美国无人赏识。
从旧金山、芝加哥又到纽约,邓肯竟然没有找到一个知音。
迫于生计,邓肯改穿短裙跳“刺激性”的舞蹈,挣了一些钱。
但到续约时,邓肯拒绝了,她不想违背自己的理想,只做取悦于观众的事。
后来邓肯全家到了伦敦,却因穷困潦倒而只能四处游荡。
就在她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位与她有过一面之缘的阔太太请邓肯在她的宴会厅上献艺。
邓肯美丽迷人的面庞,娴熟不俗套的舞姿使与会者赞不绝口。
众人喊着喊着:
“她跳得真妙!
”从此邓肯一鸣惊人,解决了生计问题,也博得了极大的声誉。
以后,她们又到奥地利、匈牙利、俄国等许多国家献艺,每到一处,都引起了观众们热烈的欢呼和赞扬,邓肯成了传奇式的人物,成了名震世界的舞蹈家。
伟大的成就没有使邓肯陶醉,当她红极一时的时候,她没有忘记生她养她的土地,她重返美国,在纽约,她免费为贫民窟的父老兄弟们进行演出。
有人说,邓肯的舞蹈,贫民区的人根本看不懂,但邓肯发现“人们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泪珠顺着面颊往下流”,邓肯的舞蹈感动了每一个人。
邓肯为了传授技艺,在德国、法国、俄国、美国创办过多所舞蹈学校。
在巴黎的舞蹈学校,40名学生的生活费用全由她负担,花去了她相当一部分存款,所以邓肯一家的生活一直都不富裕。
1921年,邓肯收到了苏俄政府发给她的一封电报,电文如下:
“只有苏俄政府能了解您,欢迎速来,将为您建立学校。
”邓肯兴奋极了,立即应邀前往。
邓肯在苏联获得了高尚的荣誉。
她跳舞、办学,心情极为舒畅。
她给世人留下的《邓肯自传》,使人受到启迪,受到鼓舞,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名著之一。
她所创造的现代舞,使她成为舞蹈世界中一颗夺目的明星。
18.下列关于现代舞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舞是对传统的一拍一跳,死板拘束,舞姿不美观的芭蕾舞的改变与创新。
B.现代舞是通过舞姿和动作来表现自由,表现真实生活,反映人的灵魂的自由舞蹈。
C.现代舞的动作虽然自由,但也需要演员进行无数次的训练和探索,反复探索。
D.现代舞演出时要身穿薄衣,肩披轻纱,赤着脚,才能演绎出那种顺乎自然的既庄严而又活泼的自由感。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早年博览群书,扩大了邓肯的视野,也让她认识了更广阔的世界,也为她后来能创作出《邓肯自传》打下了文字基础。
B.邓肯在伦敦的演出获得成功,解决了生计问题,也博得了极大的声誉,这也说明获得物质保障是一项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C.邓肯到美国贫民窟演出,“人们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泪珠顺着面颊往下流”,说明任何阶层的人都有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D.邓肯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和追求新舞蹈的理想等等内容,使《邓肯自传》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名著之一,让人受到启迪,受到鼓舞。
20.从文章看,伊莎多拉·邓肯“成为舞蹈世界中一颗夺目的明星”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6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认为,本领不重要,所处的平台很重要;也有人认为,无论哪个平台,有本领的人总能发光。
兴化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三模热身卷附加卷语文
(时间:
30分钟满分:
40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
所寄《释权》一篇,词笔纵横极见日新之效更须治经深其渊源乃可到古人耳。
《青琐》祭文,语意甚工,但用字时有未安处。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选自黄庭坚《答洪驹父书》,有删改)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
2.与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被称为(文学流派)的“一祖三宗”。
(2分)
3.根据文段内容,概括作者对文学创作问题的看法。
(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司马懿预先料到诸葛亮会割陇西小麦以资军粮,诸葛亮设计“装神”,引司马懿的兵来追,但又屡追不上,抢得割麦时间。
B.《呐喊》中弥漫着“安特莱夫式的阴冷”,例如《药》中坟场“有如铜丝”的枯草、“铁铸”般站着的乌鸦,还有“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的路人。
C.《边城》中天保决定成全弟弟,于是外出闯滩,却意外溺水而亡,傩送觉得对不起哥哥,很悲痛,选择出走远方。
D.《茶馆》第二幕中,原国会议员、干过革命的崔久丰不满现实,悲观失望,对王利发说出了“中国非亡不可”的话,这反映了当时中国难以救治的黑暗现实。
E.《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和一位侯爵的女儿订下了婚姻,欧也妮得到消息深受刺激,希望破灭后,她答应与对自己一往情深的德·蓬风结婚,前提是终身保持自由。
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八回中宝玉和黛玉先后来到宝钗处,薛姨妈请众人喝酒时,哪几个人劝过宝玉什么话?
劝说动机分别是什么?
(4分)
答:
(2)《家》第二十七回:
“‘因为大哥有大哥的悲哀,觉慧也有觉慧的悲哀,我不能够再把我的悲哀给他们加上去……’他停了停。
觉民并不开口。
”陈剑云所说三处“悲哀”各指什么?
(6分)
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6~8题。
养老善行
“老有所终”不是新词。
春秋时孔子便在《礼记·礼运篇》提出这一概念。
礼者,非今时常谓之礼仪、礼貌;古代,其实质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与统治秩序直接相关。
故而,“老有所终”亦可视为孔子心目中理想社会的应有之义。
不过,孔子断难想到的是,今日之中国,仍然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养老问题。
在大城市的中心,人床矛盾日益突出,为找一个养老院床位常常需要等待数月;同样在城市,有些豪华养老院动辄每月收取数千元,个别养老院还收取高达百万元的会员费……“住不上”和“住不起”并存。
不少老人乐于过含饴弄孙的生活,但是,“421”的家庭结构,养老护理服务和老年医疗等“短缺”,已让相当数量的中青年人不堪养老重负。
再看农村,曾经盛行了数千年的土地养老模式,再也无法满足庞大的人口需求。
根据有关统计,全国有1/3省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有600多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半亩。
这就是中国许多城乡养老现状。
在本该含饴弄孙的年岁里,如果还要为求一个理想的栖身之所而奔波,人们难免由此惧老、怕老、恐老。
不能再拖延了。
在养老事业上,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均应释放最大的诚意和人情温暖。
当然,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我们都可能存在着“差钱”的制约。
但是,我们要说的是,在养老的问题上,绝对不能只认钱。
更多的人希望的是,在养老问题上,所有的善意尽情绽放,成为一个一个真正的善行,让我们的老人们安享晚年。
(节选自《瞭望》)
6.作者以孔子提出的“老有所终”开篇,作用是什么?
(3分)
7.今日之中国存在着哪些相当严重的养老问题?
(6分)
8.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当前严重的养老问题?
(6分)
答案
1.B(历久弥新:
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
老而弥坚:
人虽己老,但志向却更加坚定。
此处形容茶的传统吃法,应用“历久弥新”。
进退维谷:
形容进退两难。
欲罢不能:
想停止却不能停止。
此处用“欲罢不能”符合语境。
点石成金:
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画龙点睛: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此处说点茶的魔力.应用“点石成金”。
2.D [D项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