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数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6872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下数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二下数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二下数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二下数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二下数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下数第二单元.docx

《二下数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下数第二单元.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下数第二单元.docx

二下数第二单元

主备人

魏红叶

课时

1

教学

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教材P7~9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

难点

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各种食物图片若干、课件等。

教法

激趣指导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情境导入,教学例1。

   

(1)、二

(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

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

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

   (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分法一:

114分法二:

123分法三:

222

   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

   

(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6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2个是一份。

   

(2)、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

   (4)、学生交流、汇报

   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

   

(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并采用多种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会描述平均分的结果。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分一分。

   

(1)、讨论平均分的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分法一:

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

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分法三:

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

为什么?

   (5)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案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

   2、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

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3、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根?

(学生动手分一分)

   4、完成教材第9页下的“做一做”。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

   【设计意图】:

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小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完成教材第9页完成练习二第2小题。

   把9个笑脸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个。

   

(1)、理解题意。

   

(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3、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3小题。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1)、理解题意。

   

(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4、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4小题。

   有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

   

(1)、理解题意。

   

(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4)你发现了什么?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而且知道了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板书

设计

 平均分

   例1:

   二

(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

   分法一:

114分法二:

123分法三:

222

   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例2: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分一分。

   分法一:

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

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分法三:

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教学

反思

 

 

主备人

课时

2

教学

内容

平均分第二课时

教材P10页,例3及“做一做”的第1、2小题和练习二的第5、6小题。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

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

难点

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卡片

教法

激趣指导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一、复习。

   1、判断下面分圆的方法是平均分吗?

      ○  ○○  ○○○

   这样是平均分吗?

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3.

   1、情境引入

   昨天,我们帮二

(一)班的同学分了糖果,今天我们再帮他们分分果冻。

【出示例3】

   例3: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分一分。

   请学生认真读题,同桌相互说说意思,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

(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每一份分2个果冻,有8个果冻,能分成几份?

   2、合作探索

   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

   

(1)2个2个地分,分了4组,正好分完;

   

(2)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

   操作结果: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3、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

   三、巩固新知,运用新知。

   1、完成第10页下面“做一做”的第1小题。

   摆一摆,填一填。

   

(1)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份。

   

(2)把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份。

请学生先跟同桌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2、完成第10页下面“做一做”的第2小题。

   圈一圈、填一填。

            每2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16个杯子,每4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盒。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数一数后,再汇报自己是怎样分的,分得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3、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5、6小题。

   第5小题。

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只小熊。

   第6小题。

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袋。

         18个玉米,可以装()袋。

   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并进行评价。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平均分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是的,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可以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也可以按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

板书

设计

平均分

按每几个一份

   例3: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分一分。

   

(1)2个2个地分,分了4组,正好分完;

   

(2)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

   操作结果: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

课堂

作业

1、完成第10页下面“做一做”的第1小题。

   摆一摆,填一填。

   

(1)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份。

   

(2)把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份。

请学生先跟同桌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2、完成第10页下面“做一做”的第2小题。

课后

作业

 

教学

反思

 

主备人

课时

3

教学

内容

平均分第三课时

“平均分”综合练习课。

教材第12页练习二的第7~9小题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

重点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卡片

教法

激趣指导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

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分层练习:

   1、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7小题。

   

(1)有15个木块,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木块,先想一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平均分的哪一种分法,再动手分一分,汇报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最后填空。

   

(1)有15个木块,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5)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

   思考: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8小题。

   上面一共有()张风筝画片。

如果每6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个。

   

(1)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让学生明确题中告诉我们:

有6组风筝画片,每组有4张。

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求“一共有()张风筝画片?

”第二个问题其实是把24张风筝画片每6张分成一份,做成一个风筝,问一共可以做多少个风筝?

   

(2)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一填,集体订正、评价

   3、完成第12页练习二的第9小题。

   把18个平均分,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

   此题是一道开放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动手分一分,最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板书出孩子们的不同分法,并引导学生对比各种分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对平均分的进一步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判断是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还是按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板书

设计

课堂

作业

课后

作业

教学

反思

 

主备人

课时

4

教学

内容

教材P13页,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1~3小题。

教学

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

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

教法

激趣指导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那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呢?

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竹笋了。

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来解决跟竹笋相关的问题。

【出示例4】

   2、学习例4。

   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个?

   

(1)理解题意。

   

(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的或三个三个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

   问: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

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读法。

   12表示被平均分的竹笋总数,写在除号前,4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3表示每份分得的个数,写在等号后面。

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就是:

12÷4=3,这个除法算式读作:

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成3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

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1、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条。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教材第13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

   分一分、填一填。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10÷(   )=(   )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10÷(   )=(   )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说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

(4)、小结。

   3、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1~3小题。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

“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8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最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板书

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4 )个。

   像这种,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2   ÷   4  =  3

        除号   

   读作:

12除以4等于3。

主备人

课时

5

教学

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P14页,例5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4~6小题。

教学

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具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法

激趣指导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

   例5、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猫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

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0÷4=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把20这个数4个4个地分,可以分成(  )个4。

   20里面有几个4?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

   因为“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求能放多少盘?

”也是平均分,所以这个算式也用除法来表示。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

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猫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1、教材第14页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小题。

   分一分、填一填。

12个   ,每份2个,分成了(  )份。

   12   ÷(  ) = (  )

12个   ,每份3个,分成了(  )份。

   (  )÷(  )= (  )

12个   ,每份6个,分成了(  )份。

   (  )÷(  )= (  )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教材第14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小题。

   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10÷5=2   15÷3=5  18÷2=9    

     48÷8=6      56÷7=8      28÷4=7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说出哪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是几,说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3、教材第15~16页练习三的第4~6小题。

  

(1)、练习三第4、5小题。

  第4小题。

12个灯泡,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   )个灯座。

   第5小题。

圈一圈,填一填。

24里面有(   )个4。

20里面有(   )个5。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小题。

 

   写出除法算式。

  6除以3等于2。

         (  )÷(  )= (  )

   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  )÷(  )= (  )

  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  )÷(  )= (  )

  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

        

(  )÷(  )= (  )

  先让学生看清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写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

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现在更加清楚地明白了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我们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

设计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例5、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盘。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主备人

课时

6

教学

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课。

教材P16~17页练习三的第7~11小题。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具准备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法

激趣指导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