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6253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好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好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好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好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好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好课.docx

《上好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好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好课.docx

上好课

通过学习《上好课—教学策略》课程,结合实际教学中的案例,谈谈基于情感体验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我是教数学出身,对概念喜欢寻根问底,对什么是一节好课,我也要查一查它的内涵。

我们查遍所有的教育理论书籍,都不会找到“好课标准”,教育大词典没有,《现代教育学》也没有……那么我们平时所说的“好课标准”指的是什么呢?

也许就是人们对怎样上好一节课,所提出的一些要求吧。

虽然没有“好课标准”,但是为了使我们的教学能够使人满意、优点更多一些,我们还是要来谈一谈“好课标准”的问题。

一、好课标准的特点

首先,好课标准的评价因素具有不确定性。

1.好课标准无不显示时代的烙印。

凡是教学经历在30年以上的教师,都会知道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学朝农、反潮流等等,那时的好课标准大概只有劳动和造反。

而现在的教学改革,好课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2.好课标准还会受到评课人思想意识的影响。

现实教学中,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同是一节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还会意见相左,其原因就是因为对一节课的评价,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意识决定了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与感受。

3.好课标准学科之间并不统一。

每一个学科都有每一个学科的特点,实在是没有办法用同一把赤字来衡量每一节课的优劣,所以不同学科就有不同的标准,这也是极其正常的。

其次,好课标准还有它本身的逐渐发展性。

因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随着时代在进步的,每当一种新的标准出来后,都要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有一个逐渐被多数人认可的过程,并且还有在发展中逐步趋同的过程。

所以我们说好课标准具有逐渐发展性。

再次,好课标准还具有深远影响性。

1.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多角度、多维度的教学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而好课评价直接影响到其它评价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所以好课评价制度对整体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2.因为评价系统的建立首先是一种舆论导向和激励,所以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具有深刻的指导性,不仅是促进教师提高的动力,而且还要对教师的努力方向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3.广大的教师们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显著的提升,都希望自己的素质得到快速发展,而科学的合理的好课评价标准,直接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研究好课标准的意义

1.目前在各校深入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诊断性研究,也就是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诊断,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以达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长足迈进的目的。

我们研究好课的标准,可以促使教师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与好课标准进行对比,并在对比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有效的诊断,从而实现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与教学水平,因此我们可以说,对于好课标准的研究是校本教研中诊断性研究的基础。

2.我们不能否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够规范,虽然解决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是由于好课标准简洁明了,又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就成为教学管理者时常用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久而久之,好课标准就成为了规范教学行为的有效导向。

3.课程改革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这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阵地就是课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可以实现这一关系到祖国未来的课程改革的目的呢?

那就是要使我们的每一节课尽可能多的成为“好课”,好课标准正好适应了课程改革的需要,有效地保证了课堂教学沿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运行,因此我们可以说好课标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4.我们知道,优秀教师的成长摇篮是课堂,换句话说就是课堂教学造就了许许多多的优秀教师,如果我们用科学合理的好课标准来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具体的思路,那么无疑会加快教师的成长速度,所以对好课标准的研究也是培养造就优秀教师的需要。

5.在教学改革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们对教学方式的变化很不适应,其结果致使有的教师是穿新鞋走老路,有的是穿旧鞋走原路。

而好课标准则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按照新课标进行教学做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会对教师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势必会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动力。

6.工人做工是为了产生效益,农民种地是为了获得丰收,教师的教学要获得丰收,要产生效益,那就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质量的提高是需要踏踏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做保证的。

在科学合理的好课标准的指引下,必然会使“好课”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对一节好课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的原则

1.不要求全责备。

在日常的教学评价实践中,评价者往往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评头品足一番,熟悉中小学教学的人都清楚,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师们除了要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处理好教学各个环节,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

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看的往往也是这节课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

因此,许多教师在上示范课时,往往会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精雕细琢。

但有时也会出现意外。

北京市教科院院长文喆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听课时,一位青年女教师课上得很精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也很得体,但下课铃响了之后,这位教师才意识到这节课还没有结尾呢,于是便开始“小结”起来。

偏偏这时候教室里的喇叭响了起来,教师的嗓子终究赛不过喇叭,教室里开始一片混乱,但这位教师还是坚持完成了“小结”。

文喆很不明白,像这样的“小结”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一节好课就必须要有一个“小结”吗?

所以我认为,在评价一堂课是不是好课的时候,我们应该多为教师们想一想,多为学生是否发展了想一想,不要对是否面面俱到而求全责备。

如果我们在评课时允许课堂“不完整”,教师们自主创造的空间就会更大,拖堂等现象也会大大减少。

另外,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有所创新,就应该算是一节好课,而不应该是面面俱到。

2.调动积极性不是目的。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上好一节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上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形式上的需要。

笔者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在一次国家级的优质课评比中,有一位教师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没有5分钟的时间,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是学生是活跃起来了,可学生活跃的原因,却是因为教师设立了对回答问题多的学生进行奖励的许诺,而奖品又是几块色彩艳丽的巧克力。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思考问题上,而是集中在巧克力上,表面上的轰轰烈烈,掩藏着的却是对问题研究的浅尝辄止,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被引向深入。

这样的课,教师有意无意地只把调动积极性作为了教学的目的,把一节课变成了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实质上的平平淡淡,这应该是要尽量避免的。

因此我们在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看他是否切合了学生的实际,是否实施了因材施教。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学校已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惟一渠道,如果学生上课时的兴趣并不在学习新知识上,而在于教师的奖励上,势必造成课堂教学功能的异化。

3.突出主流,抓住重点。

我们发现,有的领导或教师在对一节课进行评价时,往往注意一些细枝末节,在细节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忽视主流。

其实我们应该知道,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成败,虽然细节问题也应该引起重视,但主要的还是要看主流,看大方向,看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有创新。

如果说教师在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都没有抓住的话,那么他的细节再完美也是无济于事的。

4.注重学生的收获。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对教师的评课往往演变成对教师素质的评价,对教师的语言、教态、板书等等内容不厌其烦地加以讨论,而对学生的收获却置若罔闻,这是不正常的。

因为我们的教学是建立在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换句话说,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场所,而不是教师的一统天下,因此如果在评价一节课的时候,只是注重教师的表现而忽视学生的收获,实在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

5.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任课教师在一般情况下对评课人的意见都是很重视的,所以,评课者在陈述自己的意见时,必须要慎重,尤其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否则对教师产生的负面影响将是深远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评课者也要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恰中肯綮的指导意见会使教师们茅塞顿开,而不着边际的空洞议论只会使教师们更加迷茫。

四、上好一节课应该重视的着眼点

怎样才可以上出好课?

这恐怕是所有教师们为之不懈奋斗的毕生追求,但是要想上好一节课,还必须要明确地知道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去努力。

根据现在教学改革的形势,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研究探索。

1.看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我们知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教学目标是三维的立体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项相互关联的内容。

因此,衡量一节课是否实现了目标,也要从这三个角度去分析评价。

首先我们来看知识目标:

在一般人眼中,所谓知识,也就是课本上的现成知识。

其实不然,新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知识,应该还包括教师本人的知识储备和师生互动后产生的新知识,只有把书本知识、教师知识、创新知识融合在一起后,才可以说完成了知识目标。

在书本知识中又可以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重点、难点”两个方面。

而教师的知识储备对于是否能够把所教的知识给以适当扩展和加深,对于是否能够把课程上得活与有趣味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书本知识、教师的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中一般的老师还是比较注意的,可是在师生互动中产生新知识,鼓励学生发表新的见解,使原有知识更完善或者创造出新知识,很多老师就力所不能及了。

这样的老师无疑只有做一辈子的教书匠而不能成为教育家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能力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我们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们哪些能力呢?

①思维能力

②审美能力

③想像能力

④联想能力

⑤观察能力

⑥记忆能力

⑦创新能力

其次,我们再来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节好课完成的途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下面的几个方面,就应该是一节好课了。

同样我们在评课的时候,也应该从下面的几点中去评价我们老师的课堂效果。

①恰到好处的环节设计

②激发兴趣的有效措施

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④科学有效的训练安排

⑤把握教育的最佳契机

再次,我们来看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但毕竟有法,因此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策略。

既然是教学策略,它就要受到不同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制约。

在课程改革的教学策略中,笔者认为不管我们是对一节课进行评价的时候,还是努力去寻求把课上好的时候,都应该从以下几点去努力。

①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方法

③有效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

④促使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⑤准确记忆所学知识的方法

最后,我们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的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的任务、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各门类课程特点,渗透对学生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就是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悟,从而使他们在自我感悟中得到启迪。

我们说什么是一节好课?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课就是好课。

可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又有多少教师所上的课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呢?

又有多少课是可以让学生得到深刻的感悟呢?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埋怨学生不爱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完成得好坏,还可以从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上来衡量。

如果你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那么学生对你这个学科一定是越学越爱学,反之你就无法使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热情与兴趣。

要想使学生热爱学习,我们做教师的还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不忘育人,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的活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因此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树立全面育人意识,避免机械的唯智教育,把育人活动贯穿到教学的始终。

2.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情况。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离开了学生的活动,那么教师的一切努力都将是徒劳的,因此,上好一节课,必须要有积极并且富有成效的学生活动伴随始终。

看学生活动情况,首先要看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何。

既然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就必须要为学生参与教学创造条件,就必须要彻底抛弃教师独霸讲台、包办代替式的教学方式,创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充分表现自己的情况下积极思维努力钻研,从而实现学生全方位的提高。

看学生的活动情况,还要看在学生活动中的思维训练是否具有深刻性。

看学生的活动还要注意学生活动形式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应该追求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但更应该注意活动的有效性,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看学生的活动效果还可以从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否具有多样性上来考察。

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反映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同时也是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内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整体素质

教师素质是上好课的关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要想上好课,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呢?

①教师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不管是哪一个学科,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并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如果是有气无力毫无感情色彩的语言,势必会把学生带入梦乡的,这又怎么会使学生激发起学习兴趣呢?

其次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简洁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语言,如果是杂乱无章重复罗嗦毫无吸引力的语言,又怎么会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讲呢?

再次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具有激励作用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如果总是斥责性和包办代替式的语言,那么学生们怎么还会有学习的热情呢?

由此可知,教师应该把锤炼自己的语言当作一件大事来引起注意。

②教师要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教材处理的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更是使教学改革深入进行下去的有效保证。

那么,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主要有以下几点:

注意知识联系,建立知识体系。

注意深入挖掘,把握编者意图。

开拓想象空间,培养创造能力。

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突破重点难点,树立效益意识。

注重特色教学,形成独特风格。

③教师要提高板书设计的能力。

板书设计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它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具体体现,如果板书缺少美感的、杂乱的,那么学生就不会对板书感兴趣,也起不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因此很多优秀教师都要在板书设计上下功夫,努力寻求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板书设计,这实在是一种明智之举。

板书设计需要我们注意在内容上要高度概括,在语言上要简洁明了,在书写上要清晰整洁,在形式上要具有审美价值。

如果做到这些,那么你的板书就会赢得学生的喜欢,对促使学生有效地复习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④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也成为新时期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为自己的知识库扩容,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还必须要实现角色的转变。

因为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如果我们的教师还是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那么就无法完成课程改革所赋予我们的职责。

因此我们的教师们就应该努力促使自己尽快转变角色,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就应该首先注意从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传统教学重视“经”的传授,忽视“人”的发展。

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

发展轨迹:

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

当代教学致力于发展学生包括智力在内的整个个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其次要注意由重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换变,教师要认识到,让学生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

需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

再次要注意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

而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把一切教学活动都看成是为了学生的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真正学起来,在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同时要求我们的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有时只重知识的结论,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而现在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探索的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探索研究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最后我们还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改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要实现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做实验,形成信息交流网络。

总之,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仅是观念的转变,还应该是扎扎实实的行动策略的转变,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成为一节节好课。

⑥教师还要勇于在实践中开拓创新。

教师的开拓创新首先要表现为备课过程的创新,在备课时应该确立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考虑适合学生需要的环节设计,编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设计体现学生能力的训练习题。

其次还要追求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努力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努力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使学生富有想象力;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努力使教学充满生命力。

再次还要努力促进教学手段的更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开发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扩展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多方面的教学潜力,保证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多渠道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

创新能力是课程改革能够深入进行下去的有效保证,作为一名教师,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五、怎样才可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都成为好课?

每位教师都向往着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变成学生欢迎的、教学质量很高的课堂教学,如何才会实现这样的愿望呢?

1.确立一个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这不仅是上好课的需要,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

教师要树立信心为自己寻找发展的途径,首先要确立一个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不能面对激烈的竞争而失去发展自己的勇气,也不能不顾自己的现实情况而好高骛远,应该踏踏实实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三至五年的长期规划,然后朝着这个规划的目标扎扎实实地前进,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2.以研究者的眼光和心态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要想快速发展,无数事实证明——以研究者的眼光和心态经常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不断超越自我的有效途径,是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巴尔扎克说过: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教师水平越高,就越解放。

教师要彻底解放的唯一途径就是经过不断努力、不断研究探索,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要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找到研究的起点,既可以把自己在审视教学行为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也可以把自己的兴趣、困难、疑惑作为激发研究欲望的契机,经过不懈的努力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促使自己在研究中获得发展。

要想使自己的研究尽快地转化为能力,在研究中还要注意广泛地积累和占有资料,把报刊、杂志和别人的经验都看成是自己的宝贵精神财富。

并经过观察、思考和不断的总结,努力使其成为指导提高自己的精神食粮。

当然,要想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更需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

因为信心、勇气、追求都是成为研究者的必备条件,要牢记萧伯纳的话: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所制定的目标就总有会实现的那一天。

3.唤醒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满足意识。

教师要不断地进步,除了要坚持不断地研究外,还应该具有一颗不安分的心,那就是要不断地唤醒自己对教学行为的不满足意识,因为一旦对自己很满意了,那么你的前进步伐就会停滞不动了。

要唤醒对自己对教学行为不满足的意识,就应该具有能够发现问题的眼光。

往往我们对别人的教学中的缺点可以评头品足,可以在讲评的时候条条是道地条分缕析,可是却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此每上完一节课的时候,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发现问题,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当然,发现问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怎样去解决问题。

只有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才会使自己越来越接近自己所制定的目标,从而实现由讲授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跨越。

4.学会合作,在同伴互助中提高自己。

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一名教师要想有快速发展,还必须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要不断地从同伴互助中汲取营养,要不断地从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否则一个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的教师,他不会走得太远。

合作,首先要体现在备课过程中的集思广益。

备课是为教学设计蓝图的阶段,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因此在备课时,对于怎样才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好课,就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不仅要认真钻研,还要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自己的思维开辟一条可以辐射多种信息来源的通道。

实践证明在备课过程中多与他人沟通,是一条极为有效的合作途径,对于保证教学效果是极为有利的。

合作,其次要体现在讲课后与其他教师的及时交流上。

一般地说,我们自己上课时,对于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往往是意识不到,而如果有其他教师在听课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及时地发现,这样如果我们怀着一颗诚挚的心虚心地接受别人的评价或批评,那么你就会从中获取到许多真知灼见,这种建立在相互交流基础上的合作,对于发现和纠正教学行为中的不足是极为有利的。

当然,合作应该是互相的,只要你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那么你在指点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同样会有享受到合作的幸福与快乐。

5.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

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在推陈出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坚持终生学习的思想,就不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因此不断地学习就成为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勤于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就要不断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内驱力,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勤于学习,学会学习,把学习看成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就要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空间,使自己的教学生涯变为学习的过程,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促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收获,还会有无穷的乐趣。

6.勤于积累,善于反思。

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如果我们经常地不断地积累起来,那就是一笔财富,如果忽视积累的作用,就会形成宝贵资源的浪费,这个损失是巨大的。

勤于积累就需要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善于从经验教训中寻求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使教学变为一种不断反思的过程,变成一种不断进步的过程。

7.孜孜不倦地奋斗追求。

教学生涯每年都要周而复始,表面上看来这种生活是枯燥的,尤其是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

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一种事业而不是职业的时候,就会在繁忙中寻找到它的乐趣,在奋斗中体验到付出的愉快。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没有孜孜不倦地奋斗追求精神是难以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那种自信与豪迈的。

要想保持一种坚定的奋斗精神就应该时刻想到我们是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事着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事业,这个事业是伟大而崇高的,如何在这个伟大而崇高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那就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循环往复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不懈地努力。

既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又要用科学的教学规范来要求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