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6011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伤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骨伤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骨伤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骨伤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骨伤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伤科学教案.docx

《骨伤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伤科学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伤科学教案.docx

骨伤科学教案

 

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医疗系

教案

 

授课教师(职称、学位):

宋敏(副教授、学士)

主讲教师(职称、学位):

宋敏(副教授、学士)

系部、教研室:

中医骨伤基础教研室

课程名称:

中医骨伤科学

课程类别:

考查

授课学期:

2005~2006年度第2学期

授课班级:

医学影像本科03级

总学时:

72学时

教材版本:

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中医骨伤科学》主编刘柏龄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填写说明

一、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完成教案准备,并携带教案授课。

二、教案按教材章节(或单元)填写,每份教案以1~3学时为宜。

三、“课程性质”为“必修/限选/任选”、“考试/考查”。

四、“教材版本”包括教材系列、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版本及出版时间。

五、“教学目标与要求”:

依照教学大纲要求,本课使学生掌握、熟悉、了解的要点。

六、“课程资源准备”:

包括教室条件说明、教具准备、多媒体或电子教案准备、教学参考资料等内容。

七、“教学设计”:

主要包括教学模式(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等设计内容。

八、“课后记录”:

通过教学的实施对教案进行检查,如重点内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讲清,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具等引用是否合适,学生有何反应,教学效果评价等,应予以记录,以备今后总结提高。

九、本教案用A4纸打印或用钢笔、中性笔撰写。

第1页

章节名称

第一章骨伤科发展简史

课时

2学时

授课时间

06、2、21

授课地点

507

学生人数

33

教学目标与

要求

1.掌握建国以后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重要成就

2.熟悉唐代以来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成就、医家和专著

3.了解中医骨伤科学的源流及发展概况

重点

难点分析

本章通过学习了解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悠久历史,中医骨伤科学萌芽,中医骨伤科学理论的初步形成,中医骨伤科学临床医学进步,中医骨伤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中医骨伤科学的危机,中医骨伤科学的新生与发展。

熟悉唐代以来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成就及骨伤科专著的主要内容,主要熟悉建国以来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和重要成就,尤其是首先提出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

在历史著作中重点熟悉《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洗冤集录》、《世医得效方》、《正体类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伤科汇篡》、《伤科补要》、《救伤秘旨》等专著的主要内容。

 

课程资源准备

大量查阅中医骨伤科发展的历史文献,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系统准备中医骨伤科发展的七个阶段中的重点,特别是各个阶段中的主要学术成就,重要著作等。

教学提纲与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一、简要介绍中医骨伤科发展的七个阶段。

(15分钟)

二、重点讲授建国以来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和重要成就,尤其是首先提出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

(50分钟)

请学生回答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法医学专著。

(提问2个同学)(5分钟)

三、骨伤科的厄运与危机、建国以后中医骨伤科的发展。

(讨论得出)(25分钟)

四、小结(5分钟)

理论讲授为主,配合讨论,采用多媒体教学。

复习思考题

建国以来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和重要成就,尤其是首先提出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

课后记录

重点突出,难点讲解清楚,时间分配合理,教具使用得当,学生反应良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2页

章节名称

第二章第一节损伤的分类

课时

2学时

授课时间

06、2、24

授课地点

507

学生人数

33

教学目标与

要求

1.掌握损伤的常用分类方法、外力作用的4种基本性质和致伤特点。

2.掌握损伤后局部外伤与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的内在联系以及气血病机与损伤的关系。

3.熟悉各种分类方法的特点和内在联系及内因对伤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4.了解造成损伤的各种因素,气血津液、筋骨及脏腑的病机特点及其相互影响。

重点

难点分析

1.损伤的分类:

虽然有多种方法,但在学习本节时主要应掌握按损伤部位的分类原则与方法。

损伤分为外伤和内伤两大类。

其发生的部位虽然不同,但两者密切相关,均主要由外力上海因素造成,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在此基础上,要熟悉各种损伤分类方法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并归纳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为学习时的重点难点。

2.骨疾病的分类。

课程资源准备

大量查阅中医骨伤科资料,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系统准备中医骨伤科损伤的各种分类方法。

教学提纲与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一、损伤的各种分类方法。

(70分钟)

二、

请学生回答损伤的各种分类方法。

(提问3个同学)(5分钟)

二、各种分类法的临床意义。

(20分钟)

三、小结(5分钟)

理论讲授为主,配合讨论,采用多媒体教学。

 

复习思考题

损伤的各种分类方法。

课后记录

重点突出,难点讲解清楚,时间分配合理,教具使用得当,学生反应良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3页

章节名称

第二节损伤病因

课时

2学时

授课时间

06、2、28

授课地点

507

学生人数

33

教学目标与

要求

1、1、掌握损伤的外因。

2.2、熟悉损伤的内因。

重点

难点分析

损伤的病因:

主要介绍伤病发生的原因,概括起来伤病的发生有两方面的因素,即外因和内因。

外因中重点掌握外力作用是产生伤病的主要原因,但外力作用的种类、方式繁多,学习是要重点抓转外力的性质分类的方法,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收缩力和持续劳损力。

内因是指人体内在因素即年龄、体质、脏腑功能、全身状况、局部结构及病理因素对伤病的影响。

在学习本节时要正确认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此亦为本节的重点。

课程资源准备

认真查阅各种资料,充实课件,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系统准备骨伤科损伤的病因。

教学提纲与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一、损伤的内因。

(20分钟)

二、重点讲解损伤的外因,特别是外力作用。

(40分钟)

请学生回答损伤的内因和外因包括哪些内容。

(提问2个同学)(5分钟)

三、损伤的外因中外力作用的各种力造成损伤的特点。

(讨论得出)(20分钟)

四、小结(5分钟)

理论讲授为主,配合讨论,采用多媒体教学。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所造成的骨折、筋伤的异同点。

2.试述损伤的内因中解剖结构与损伤的关系。

课后记录

重点突出,难点讲解清楚,时间分配合理,教具使用得当,学生反应良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4页

章节名称

第二节损伤的病机

课时

2学时

授课时间

06、3、3

授课地点

507

学生人数

33

教学目标与

要求

1、1、掌握皮肉筋骨病机。

2.2、熟悉气血津液损伤及脏腑经络病机。

重点

难点分析

2.损伤的病机:

主要需理解3个重点问题。

①筋骨损伤必造成气血损伤,从而影响脏腑功能,而脏腑的损伤也直接影响到气血的生成和肢体损伤后功能的恢复,此即为中医的整体观念在骨伤科病机分析上的具体体现。

②损伤过程中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皮肉筋骨的生理病理联系,如肝与筋、肾与骨在生理上的归属、滋养关系。

③在损伤过程中,气血脏腑津液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

 

课程资源准备

认真查阅各种资料,充实课件,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系统准备骨伤科损伤的病机。

教学提纲与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一、重点皮肉筋骨病机。

(50分钟)

2.二、简要介绍气血津液损伤及脏腑经络病机。

(40分钟)

请学生回答皮肉筋骨病机包括哪些内容。

(提问2个同学)(5分钟)

三、小结(5分钟)

理论讲授为主,配合讨论,采用多媒体教学。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皮肉筋骨病机包括哪些内容,有何临床指导意义。

课后记录

重点突出,难点讲解清楚,时间分配合理,教具使用得当,学生反应良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5页

章节名称

第三章辩证检查第一节辩证

课时

2学时

授课时间

06、3、7

授课地点

507

学生人数

33

教学目标与

要求

1、了解问诊中的主要内容,望诊中望全身、望舌,切诊中切脉等内容。

2、熟悉问诊中的主诉、发病过程、发病时间及量诊的方法和内容。

3、掌握六诊中局部望诊、闻诊、问诊中的局部文珍、摸诊常用手法和摸诊的内容。

重点

难点分析

l.本章的重点:

六诊合参、辨证论治是中医骨伤科辨证的灵魂。

2.本章的难点:

(1)望、问、闻、切、动、量诸诊法是临床辨证诊断的精髓,亦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学习时,应该深刻领会“六诊合参、辩证论征”的含义。

(2)骨伤科主诉不应包括病史,如“右髋部跌伤后疼痛3小时”一类的描述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

(3)肢体畸形可由多种原因造成,如骨折脱位或严重筋伤后可立即出现;但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时期的骨骺损伤,亦可在几年后逐渐出现,即所谓迟发性畸形。

此外,尚有先天性、发育性或其他骨病等因素所引起,临床须仔细鉴别之,以防止误诊。

(4)摸诊是骨伤科医师的基本功之一,自学时不能仅满足于理论识记,要根据教材所述,反复在自己或他人身上进行触摸骨性及肌性标志的练习,认真领会其基本要领,体验“手摸心会”的感受。

(5)在病历中记录关节活动度时,为避免混淆,应前后一致采用一种记录方法,不得两种记录方法混用。

课程资源准备

认真查阅各种资料,参考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充实课件,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系统准备骨伤科六诊的内容。

教学提纲与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一、简要介绍骨伤科六诊的内容。

(5分钟)

二、认识讲授骨伤科六诊的主要内容(用课件进行介绍)(60分钟)

三、六诊在中医骨伤科的运用。

(讨论得出)(20分钟)

四、小结(15分钟)

理论讲授为主,配合讨论,采用多媒体教学。

 

复习思考题

1.局部望诊有哪些具体内容?

局部病变与全身形态改变有何内在联系?

2.摸诊中各种手法的作用有何异同点?

课后记录

重点突出,难点讲解清楚,时间分配合理,教具使用得当,学生反应良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6页

章节名称

第二节检查方法

课时

4学时

授课时间

06、3、10

授课地点

507

学生人数

33

教学目标与

要求

1.掌握各部特殊检查方法,肢体测量方法,常用特殊检查及神经感觉、运动及反射检查方法。

2.熟悉,X线常用检查方法及CT、MR的原理及其在骨伤科临床的应用。

3.了解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及骨关节超声检查的原理及在骨伤科临床的应用。

重点

难点分析

l.本节的重点:

(1)检查方法:

1)各部关节运动的形式和正常值。

2)特殊检查:

①脊柱骨盆重点掌握颈椎病挤压、分离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胸廓挤压试验,拾物试验,俯卧背伸试验,腰骶关节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股神经紧张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4字试验,床边试验;②上肢重点掌握搭肩试验、落臂试验、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疼痛弧试验、冈上肌试验、网球肘试验、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握拳试验;③下肢重点掌握髋关节承重功能试验、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下肢短缩试验、望远镜试验、蛙式试验、浮髌试验、侧副韧带损伤试验、回旋挤压试验、抽屉试验、研磨提拉试验。

3)神经功能检查:

①深、浅感觉检查的临床意义和检查方法,肌力检查方法和六级肌力分类的临床意义。

②生理反射应掌握膝反射、跟腱反射、提睾反射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病理反射则应掌握踝阵和髌阵挛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本章的难点:

各部位特殊检查的特异性强,某一试验阳性往往提示某一疾病的可能。

但必须强调的是,一方面某一疾病可有几种特殊实验加以证实,如颈椎病既有挤压、分离、臂丛神经牵拉等几种试验方法,某些特殊个体可能仅对一两个试验有阳性反应,因此临床上不能仅凭一两个试验排除或肯定诊断;另一方面,某一试验亦可在几种疾病中出现阳性反应,如直腿抬高试验即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等几种疾病中出现,此时,则应采用其他检查方法加以证实和排除。

课程资源准备

认真查阅各种资料,充实课件,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系统准备骨伤科损伤的病因。

教学提纲与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一、重点讲授各部位特殊检查法。

(120分钟)(用课件进行介绍)

二、肌肉的检查和神经的检查(用课件进行介绍)(60分钟)

三、小结(20分钟)

理论讲授为主,配合讨论,采用多媒体教学。

 

复习题

1.神经功能检查中,浅感觉与深感觉有何不同?

其各自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2.四肢主要神经损伤后的临床有何特征?

课后记录

重点突出,难点讲解清楚,时间分配合理,教具使用得当,学生反应良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7页

章节名称

第三节影像学检查

课时

2学时

授课时间

06、3、14

授课地点

507

学生人数

33

教学目标与

要求

1.掌握X线常用检查方法及CT、MR的原理及其在骨伤科临床的应用。

2.熟悉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及骨关节超声检查在骨伤科临床的应用。

3.了解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及骨关节超声检查的原理。

重点

难点分析

影像学检查:

是骨伤科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应掌握以下要点。

1.常规X线摄片、应力摄影、关节造影及四肢和脊柱的特殊投照位置;X线片阅片基础知识。

2.CT与MRI的原理及其在骨伤科的应用。

3.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和超声检查的原理及其在骨伤科的应用。

课程资源准备

认真查阅各种资料,参考骨X线诊断学,充实课件,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系统准备骨伤科各种检查方法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教学提纲与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一、重点讲授X线常用检查方法及CT、MR的原理及其在骨伤科临床的应用。

(50分钟)

二、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及骨关节超声检查在骨伤科临床应用(30分钟)

三、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及骨关节超声检查的原理。

(讨论得出)(15分钟)

四、小结(5分钟)

理论讲授为主,配合讨论,采用多媒体教学。

 

复习思考题

1.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有哪几种?

阅读X线片的程序是什么?

2.试述CT值与窗口技术的临床意义。

3.简述CT与MRI在骨伤科临床中的应用,两者各有何优势。

4.为什么放射性核素骨扫描主要应用于骨病?

其机制何在?

课后记录

重点突出,难点讲解清楚,时间分配合理,教具使用得当,学生反应良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8页

章节名称

第四章治疗方法第一节药物疗法

课时

2学时

授课时间

06、3、16

授课地点

507

学生人数

33

教学目标与

要求

1、1.了解各类外用药物的制作方法。

2.2.熟悉各类型外用药物的应用方法。

3.掌握内治法适应证及基本方药;各类外用药物适应证及基本方药。

重点

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

(1)药物内治12法涵盖了损伤、劳损与骨病等各种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基本方法,其要点在三期辨证用药原则,故应结合骨折、脱位及筋伤概论中的相关内容进行。

(2)药物外治法要熟悉敷贴药、搽擦湿敷药、熏洗药、热熨药四大剂型的临床适应症及其功效。

3)中药膏、熏洗药及热熨药在骨伤科疾病中应用尤为广泛,应重点掌握。

本本节的难点

(l1)药物内治法随以辨证施论治为基础而施行的治疗,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亦是骨伤科疾病治疗不可或缺的方法。

(2)药膏和膏药虽然在名字上非常接近,但两者的用法、剂型乃至功效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区别,不可将两者混同。

(3)熏洗药和热熨药均兼有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两者在剂型、用法及适应症、部位等方面皆有区别。

课程资源准备

认真查阅各种资料,参考中医筋伤学、中医正骨学,充实课件,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系统准备骨伤科内、外治法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教学提纲与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一、简要介绍中医骨伤科药物疗法的内容。

(20分钟)

二、重点讲授内治法三期辨证治疗、外治法各种药物剂型。

(70分钟)

三、小结(10分钟)

理论讲授为主,配合讨论,采用多媒体教学。

 

复习思考题

1.药物内治法包括了哪些基本方法?

外用药物有哪些剂型?

各自的适应证是什么?

2.药膏和膏药、熏洗药和热熨药在剂型、适应证、用法等方面有何异同?

试加以分析比较。

课后记录

重点突出,难点讲解清楚,时间分配合理,教具使用得当,学生反应良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9页

章节名称

第二节手法及手术疗法

课时

2学时

授课时间

06、3、21

授课地点

507

学生人数

33

教学目标与

要求

1、1.了解手法的定义、手法练习方法及骨科手术常用技术。

2.2.熟悉手法操作方法,清创术应用原则及主要步骤。

3.掌握各种手法应用原则、适应证、禁忌证,止血带的使用、肌腱修补术。

重点

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

1)学习手法一节时,首先应熟悉手法治疗的应用原则、适应证和禁忌证。

其次,正骨、上骱、理筋三大类基本手法的操作要领是重中之重。

不仅要在理论上识记,更重要的是要在自己或他人的身体上进行模拟操作练习,进而在临床上锻炼提高,才能初步掌握手法操作的基本要领。

本节的难点

4)正骨手法的难点为:

①牵引手法的目的是纠正重叠移位,同时亦是手法的基础,一般应贯彻于正骨手法的始终。

但在施行分骨、回旋、旋转等手法时,则应限制牵引手法的力度,否则会影响这一些手法的作用。

②旋转手法与回旋手法两者的作用原理和适应对象有较大的区别,旋转手法是将骨折远端绕轴自转,而回旋手法是将骨折远端绕骨折近端进行公转。

前者适用于旋转移位,后者适用于背向移位,此概念必须分清。

5)理筋手法的难点为:

①滾法的操作要领是在作前臂旋转动作的同时必须有腕关节的屈伸动作,否则动作不仅不正规,而且亦达不到应有的力度,使疗效下降;②摩法与揉法两法的动作要领均为作环形动作,区别在于摩法与患部皮肤间有相对的动作,而揉法则为吸定患处皮肤,使皮下组织随手指掌的揉动而滑动;③颈椎旋转扳法和腰椎旋转扳法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必须在感觉患者肌肉彻底放松时才可施行手法,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甚至可能会造成副损伤。

手术疗法是骨伤科一大治法,但在本书中仅要求学生了解,具体学习将在骨科手术学中学习。

课程资源准备

认真查阅各种资料,参考骨伤手术学、中医正骨学,充实课件,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系统准备骨伤科练功疗法和临床常用的基本手术操作的内容。

教学提纲与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一、各种手法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50分钟)

二、介绍一些骨伤科临床常用的简单的手术操作法。

(40分钟)

三、小结(10分钟)

理论讲授为主,配合讨论,采用多媒体教学。

 

复习题

1.试述8种正骨基本手法的操作要领,并列举其各自的作用。

2.施行清创术为什么受时间限制?

试简述其操作步骤。

课后记录

重点突出,难点讲解清楚,时间分配合理,教具使用得当,学生反应良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10页

章节名称

第三节固定疗法

课时

2学时

授课时间

06、3、23

授课地点

507

学生人数

33

教学目标与

要求

1、1.掌握夹板固定及牵引疗法适应证及基本操作方法。

2.2..熟悉石膏固定及外固定器疗法的适应证及基本操作方法。

3.了解各类外用药物的制作方法;手法的定义及手法练习方法。

重点

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

1)固定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重要手段,有外固定和内固定两大类,学习重点应放在外固定。

外固定分为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牵引固定及外固定器固定四大类。

学习时主要识记各种外固定方法的原理、特点、基本操作技术和方法以及术后管理及注意事项。

必要时尚可将各种固定方法作一横向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加深印象,熟悉并进一步在临床上掌握其操作技术。

本节的难点

1)无论夹板或石膏固定,均应十分重视外固定的松紧度。

7)2)进针点的确定是骨牵引操作的难点,除应在理论上熟记外,学习时不妨在自己肢体的有关部位进行触摸和标记练习。

课程资源准备

认真查阅各种资料,参考中医正骨学,充实课件,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系统准备骨伤科内、外治法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教学提纲与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一、夹板的性能、固定方法及固定后注意事项。

(30分钟)

二、石膏固定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20分钟)

三、各种牵引固定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30分钟)

四、外固定器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0分钟)

五、小结(10分钟)

理论讲授为主,配合讨论,采用多媒体教学。

 

复习思考题

1.夹板固定与石膏固定各有何特点?

2.骨牵引有何特点?

与皮肤牵引比较具有哪些优势?

课后记录

重点突出,难点讲解清楚,时间分配合理,教具使用得当,学生反应良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11页

章节名称

第五章骨折第一节骨折概论

课时

2学时

授课时间

06、3、28

授课地点

507

学生人数

33

教学目标与

要求

1、掌握骨折的病因病机、诊断及辨证施治原则。

2、熟悉骨折的定义、分类、并发症、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及骨折畸形愈合。

延迟愈合、不愈合的概念。

3、了解儿童骨骺损伤及处理原则和骨折愈合的过程。

重点

难点分析

1.本节的重点:

(1)骨折的概念

(2)骨折的原因(3)骨折的病机(4)骨折的6种分类方法(5)骨折的诊断(6)骨折的并发症(7)骨折的愈合过程(8)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9)骨折的治疗(10)儿童骨骺损伤

2.本节的难点:

(1)骨折移位的表达方式

(2)在某些特殊的部位,骨折的移位有特殊的表达方式,如脊柱锥体压缩骨折的楔形变,肱骨髁上骨折的肘内翻畸形等(3)骨盆耻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肠破裂,均属开放性骨折。

(4)儿童骨骼中有机质成分比例较大,骨的脆性小而富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加之骨膜厚而坚韧,因此在遭受垂直压缩暴力时,干骺端可发生隆凸型骨折;在受弯曲负荷作用时,可发生弓形骨折或青枝骨折。

(5)临床上不应机械地根据时间去判断骨折的新鲜抑或陈旧,而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的部位及类型区别对待。

6)在掌握常规检查方法的同时了解特殊投照位置、摄健侧片对比、延时重摄、应力位摄片、亲自参与摄片,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7)准确把握骨折复位的时机(8)手法复位较难理解的问题(9)临床上有诸多因素可影响骨折愈合的速度10)儿童骨骺损伤的诊治是本节的疑难点,学习时应注意。

课程资源准备

认真查阅各种资料,参考中医正骨学等骨伤科专业书籍,充实材料,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系统准备骨折概论的内容。

教学提纲与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一、骨折的病因病机、分类、诊断及并发症。

(30分钟)

二、骨折的愈合过程及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30分钟)

三、骨折的急救、治疗,骨折畸形愈合、迟缓愈合和不愈合的处理原则。

(30分钟)

四、损伤的病因病机与骨折的病因病机的异同点。

(提问3个同学,讨论得出)(5分钟)

五、小结(5分钟)

理论讲授为主,配合讨论,采用多媒体教学。

 

复习思考题

1.骨折的愈合过程、临床愈合标准、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