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课时考点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5706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课时考点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课时考点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课时考点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课时考点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课时考点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课时考点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课时考点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课时考点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课时考点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

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生物一轮训练课时考点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课时考点2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2015·课标卷Ⅰ,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_______。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

 

2.(2016·江苏卷,12)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3.(2015·安徽卷,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

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A.75%B.50%C.42%D.21%

4.(2015·山东卷,6)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

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

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0

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

C.p=a时,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

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5.(2014·四川理综,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6.(2014·海南生物)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B.4∶4∶1

C.1∶2∶0D.1∶2∶1

7.(2014·江苏,8)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一、选择题

1.(2016·辽宁大连联考)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建立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一个处于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时,其根本的潜在危险是丧失遗传多样性

B.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则一定导致该隐性基因消失

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也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2.(2016·福州质检)某动物种群含有80个个体,基因型AA、aa的个体比例分别为30%、20%,由于某种原因从外地迁来2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该种群在自由交配的情况下,子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46%、49.68%B.54%、49.68%

C.46%、21.16%D.54%、29.16%

3.(2016·合肥质检)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且种群数量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没有迁入迁出,则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如果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25

B.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C.如果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其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

D.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4.(2016·河南郑州质测)某动物的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当只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胚胎不能成活。

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

A.40%B.45%C.50%D.60%

5.(2016·齐鲁名校联考)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13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上,下列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条件的地雀物种

B.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相差较大,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D.地理隔离一旦形成,不同小岛上的地雀的基因频率就逐渐出现差异,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6.(2016·辽宁大连联考)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B.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②、③

C.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D.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

7.(2015·绵阳市三次)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

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C.甲、丙两个岛屿的相同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

D.乙岛屿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

8.(2015·河南实验中学模拟)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某一亮氨酸被另一氨基酸替换。

下图是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替换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1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9.(2016·河南洛阳统考)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猫叫综合征与红绿色盲产生的机理均为基因突变

B.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生物的变异类型中有些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致病基因是导致人类遗传病的根本原因,患者体内均含有致病基因

10.(2016·东北三省四市联模)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其适应能力一定越强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D.使用杀虫剂必将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进而形成新物种

11.(2016·日照一模)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

B.少量个体迁入某种群参与交配繁殖,不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

C.某个体发生染色体畸变但是不遗传给后代,此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D.某种群经历环境剧变后只有少数个体存活,当恢复到原规模时,基因频率不变

12.(2016·河北三市二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生活在神农架的野兔与狼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13.(2016·福建质检)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突变是否有利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D.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

14.(2016·兰州统考)某一个自由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等位基因A对a完全显性,但A纯合致死,种群中显性个体占总数的36%,则(  )

A.该种群中隐性基因的频率小于显性基因的频率

B.该种群繁殖一代后,基因频率不变

C.该种群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A的频率逐渐增大

D.若该种群个体自交,则后代基因频率将发生改变,说明该种群进化了

15.(2016·河南洛阳统考)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D.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

16.(2016·河南洛阳统考)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隔离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B.自然选择导致有利变异不断积累,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人为因素和生物入侵都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变异的方向

17.(2016·海南七校一联)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

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

C.马和驴交配能产生骡说明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

D.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的基因库相同

18.(2016·临沂一模)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判断两种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依据为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来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D.捕食关系的存在有利于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19.(2016·许昌三市联考)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B.自然选择和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20.(2015·山西四校第二次联考)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

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最终达到c

B.①②③④⑤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b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1

21.(2016·黄冈质检)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22.(2016·河南郑州质测)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

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

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

B.鼠尾草属于自花传粉植物

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

23.(2016·沂州联考)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的顶芽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18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24.(2016·豫南九校联考)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有3个基因,按猩红眼基因——桃色眼基因——三角翅脉基因的顺序排列:

另一种果蝇中的第3号染色体上,其序列则是猩红眼基因——三角翅脉基因——桃色眼基因,这一差异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变异一定是导致了生殖隔离,这有利于生物进化

B.该变异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猩红眼基因和桃色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D.该变异是非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导致的

25.(2016·贵阳监测)某同学对高中生物教材中一些“根本原因(或来源)”等进行归类总结,其中不恰当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

B.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种群基因库的不同

C.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来源

D.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二、非选择题

26.(2015·上海金山区一模)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

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见下图);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

(1)甲地所有的果蝇构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

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Ⅰ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______特性。

(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

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

(3)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导致生殖隔离。

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000只。

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考点2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三年高考真题演练】

全国课标题

1.解析 

(1)由题干可知种群中只有Aa一种基因型个体,因此种群中A∶a比例是1∶1,产生的配子中A配子∶a配子=1∶1,配子随机结合,后代中基因型AA为

×

、Aa为2×

×

、aa基因型为

×

A基因频率为AA基因型频率+

的Aa基因型频率=

×

(2)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由于后代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AA基因型个体死亡。

且Aa和aa两种基因型比例为2∶1,这时种群中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1/3、a2/3,依据遗传平衡定律,求得后代AA为1/9、Aa为4/9、aa为4/9,其中AA个体死亡,Aa和aa的比例为1∶1。

答案 

(1)1∶1 1∶2∶1 0.5 

(2)A基因纯合致死 1∶1

地方精选题

2.C [pen基因突变后形成了抗药靶位点,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

3.C [根据题意可知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在理想情况下合并为一个种群,可以认为原先两个种群的大小相同,再根据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可知合并后的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根据哈温定律可知下一代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为42%,所以C正确。

]

4.D [当p=0时,种群只有hh,当p=1时,种群只有HH,当0

,此时亲代才可能只含杂合子,B正确;图示曲线信息表明p=a时,Hh=hh即2×a×(1-a)=(1-a)2,则3a=1即H为1/3,h为2/3,显性纯合子在F1中为1/9,C正确;p=c时,HH=Hh即c2=2×c×(1-c),求得c=

,则HH=

,Hh=2×

×

,hh=

,则F1自交子代纯合子比例为1-杂合子=1-

×

,D错误。

]

5.B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A错误;丙的染色体数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在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

不加倍的为36条染色体,加倍的为72条染色体,B正确;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仅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而自然选择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地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

]

6.B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参与繁殖的AA与Aa的比例为1∶2,即AA占

,Aa占

产生的A配子占

,a配子占

故个体间随机交配,产生后代AA占

×

=4/9;Aa占2×

×

;aa占

×

;故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4∶4∶1。

]

7.B [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变异在前选择在后,A错误;细菌是否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B正确;病菌的耐药性与免疫球蛋白是否存在无关,C错误;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所致,与是否接种疫苗无关,D错误。

]

【两年模拟试题精练】

1.A [种群越小,种群数量减少时,对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因此对于一个处于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时,其根本的潜在危险是丧失遗传多样性,A正确;生物的变异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B错误;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会导致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降低,由于隐性基因可以在杂合子中保存下来,因此不一定导致该隐性基因消失,C错误;新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自然选择只是对变异起选择作用,D错误。

]

2.A [某动物种群含有80个个体,基因型AA、aa的个体比例分别为30%、20%,则AA、Aa、aa分别为24、40、16个,又由于从外地迁来2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故Aa个体为60个。

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组成的各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a的基因频率=(16×2+60)÷200×100%=0.46,则A=0.54,Aa=2×A×a=2×0.54×0.46=49.68%。

]

3.B [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0.3+1/2×0.4=0.5,a的基因频率也是0.5,该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5×0.5=0.25,A正确;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由于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如果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0.3+0.4×1/4=0.4,C正确;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1/2=0.2,aa的基因型频率为0.3+0.4×1/4=0.4,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则子二代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0.2×1/4=0.45,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D正确。

]

4.A [AABB与aabb交配,F1的基因型为AaBb,F1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的基因型有AABB(1/10)、AABb(2/10)、AaBB(2/10)、AaBb(4/10)、aabb(1/10)(注意:

A_bb和aaB_均胚胎致死),只考虑A和a基因,则F2的基因型为AA(3/10)、Aa(6/10)、aa(1/10),则a的基因频率为1/2×6/10+1/10=40%。

]

5.D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的13种地雀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后形成的,A正确;自然选择能够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增大,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B正确;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地理隔离)后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经过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C正确;往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形成生殖隔离,D错误。

]

6.D [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表现型的差异(即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遗传多样性,A正确;分析演化图表可知,四个物种中②和③由同一物种形成的时间最晚,两者亲缘关系最近,B正确;由于喜马拉雅山地区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若种群分布区域扩大,则有利于原种群间形成地理隔离,从而使⑥和⑦之间失去交配机会,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不同方向发展进化,D错误。

]

7.B [据题目信息和图解信息,不能得出三者存在生殖隔离的结论,A错误。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故B正确。

若干年后,甲、丙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虽然相同,但不能说二者的环境就相同,C错误。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只是对不定向的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D错误。

]

8.C [由题意可知,亮氨酸替换为另一氨基酸,氨基酸数目没变,是由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A正确;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2%+20%×

=12%,B正确;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4%+32%×

=20%,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