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83560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

《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鸡人工养殖教材.docx

山鸡人工养殖教材

山鸡人工养殖教材

山鸡的饲养及管理

山鸡珍品——白羽雉鸡

    白羽鸡是美国威斯康星州麦克法轮鸡公司1930年在野生的山鸡中发现的,经过几十年的饲养训化,选育出遗传稳定的纯白羽山鸡珍品。

    白羽山鸡雌雄全身羽毛纯白色,虹膜为灰兰色, 腿和喙都是白色。

 雄鸡体长650毫米—750毫米,体重1.3-1.6千克,面部皮肤和两边两夹的垂肉为鲜红色,在白羽毛的衬托下显得干净、漂亮格外醒目,耳羽两侧后面各生有两簇白色羽毛向后延伸,好象两只犄角。

雌鸡体长450-550毫米,体重1.1-1.4千克,除没有红色的面部和垂肉以及尾羽较短外,其它特征与雄鸡相同。

    白羽山鸡的生活习性及饲养方法同其它的山鸡相同,养殖10个月达到性成熟,年产蛋80-110枚,受精率86%。

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快,肉质好、出肉率高, 家养驯化程度高,适合大规模集约化商品生产,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雉鸡饲养的主要品种是美国七彩山鸡和中国环颈雉。

其饲养周期都是在20周以后才能达到上市的商品标准。

白羽山鸡饲养14-15周即可达到上市的商品标准,具有饲养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饲养成本低,肉质光滑,风味独特,口感好等特点。

为养殖商户和消费者所钟爱。

研究训养并投入商品化生产最早的只有美国和日本。

我国于1997年将这一禽种引进,形成批量试养 

  

 怎样选择山鸡种蛋

    第一,是种蛋的品质要新鲜。

一般来说,用于育种的蛋以10天内产收的蛋最好,因为这一时期内产收的种蛋其孵化率较高,孵化出的雏鸡往往也十份健康和强壮,其成活率极高。

    第二,是种蛋的形状大小要合适。

过大、过小或过圆、过长的蛋,都不适宜于用来孵化育锥。

    第三,是种蛋的外表结构要正常。

凡是薄壳蛋、厚壳蛋或“沙皮蛋”等外表结构异常的蛋,是不宜用来孵化的。

    第四,是种蛋的蛋的蛋壳表面要清洁和要保证其没有裂纹。

蛋壳过脏的蛋或有裂纹的蛋常会受微生物污染而最容易腐坏,从而直接导致孵化失败。

    第五,凡是用来育雏的种蛋,都必须要求其来源于饲养、管理正常的健康鸡群,以免出现病症。

 

  

山鸡雏期养殖管理技术

    1)适时饮水与开食:

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

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最好喂湿拌料。

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

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 ~4周每天5次。

一般随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2)温湿度调控:

适宜的育雏温度为:

1~3日龄35~34℃,4~7日龄33~32℃,2周龄31~28℃,3周龄27~24℃,4周龄为23~22℃,5周龄后保持常温。

相对湿度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3)密度:

随日龄变化,其体重、需用水等也会相应变化,应适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食槽数。

网箱平养或箱式育雏时密度为:

1~10 日龄50~60只/平方米,10~20日龄30~40只/平方米,此后可转入立体笼( 蛋雉育雏用4层笼),21~42日龄20~30只/平方米,43~60日龄10~20只/平方米。

    4)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

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

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适宜的温度,定期带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

搞好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时间控制:

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 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

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 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种:

结合本场情况制订好免疫程序。

 

  

山鸡成期养殖管理技术

    雏雉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雉笼。

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雉鸡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雉体重。

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雉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

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雉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

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并给予24小时光照。

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

转入地面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到室内外运动场做短时间活动,以后逐渐延长,夜晚赶入室内。

    2)后备种雉限饲:

确定留作种用的育成雉,除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以保证繁殖期能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

具体措施是:

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纤维及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料量等。

    3)第2次断喙,防啄癖发生:

雉鸡野性较强,喜欢啄异物。

 育成雉生长迅速,如果此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环境不理想,或密度过大,啄癖就更易发生。

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龄间进行第2次断喙,方法与家鸡断喙相同。

    4)禁用发霉变质饲料,防止曲霉菌病发生:

育成前期的雉鸡对曲霉菌易感,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用发霉变质饲料及发霉垫料,控制好舍内环境,维持要求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等带鸡消毒,转群前用火焰喷射器灼烧地面及可灼烧用具,防止本病发生。

 

山鸡多产蛋措施有六条

山鸡又名野鸡,雉鸡。

是肉用、药用、观赏为一体的名贵珍禽,具有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等特点。

怎样使山鸡多产蛋提高经济效益是众多养殖户所关心的问题,河南新野县新甸山鸡养殖场几年来摸索了一套提高产蛋率的成功经验,现介绍如下:

  一、搞好防疫 在养殖过程中,使山鸡保持健康状态是提高产蛋率的重要措施。

因此必须保持圈舍清洁,除每天定时清扫外,每周用0.1%的百毒杀或灭菌灵喷雾消毒两次。

消毒液可以喷到山鸡身上。

食槽、水槽每天用微红色高锰酸钾水刷洗一次。

在产蛋期主要疫病有白痢、大肠肝菌等,防治可用青霉素,价廉安全,使用方便。

用一支80万单位的青霉素供80只鸡防疫一次,方法是将青霉素兑入饮水中给鸡饮用即可,一般每周一次。

同时也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二、选育良种 山鸡产蛋率的高低,种鸡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要求母山鸡体质健壮,体重1-1.5公斤,个体匀称,发育良好,性情温驯,活泼好动,冠髯鲜红,眼大有神。

公山鸡各部位匀称,发育良好,胸肌发达,冠色鲜红,啼声长而哄亮,羽毛丰满,姿态雄伟并具有较强的交配能力。

  三、公母比例 公母搭配合理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延长产蛋期的重要措施。

公鸡太多,一是浪费饲料,二是公鸡常争夺配偶而殴斗负伤,母鸡也因难以接受频繁的交配而影响产蛋,公鸡太少会使种蛋受精率下降,一般公母比为1:

3-1:

4为宜。

  四、科学配料 产蛋期间的山鸡,营养成分应全面,代谢能2700-2750千卡,粗蛋白23%以上,必需氨基酸齐全,此期间的饲料配方为:

玉米50%、豆饼15%、麦麸17%、高粱6.5%、鱼粉8%、贝壳粉2%、骨粉1%、食盐0.5%,另加添加剂0.5%和在每百斤饲料里加蛋氨酸50克。

产蛋两个月注射一次“产蛋综合下降疫苗”。

  五、温度适宜 山鸡虽然在—20℃不会冻死,但温度低于5℃就影响产蛋和正常生长,为使山鸡多产蛋,提高效益,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加温措施,可用塑料大棚和煤火等,并要处理好保温和通风之间的关系。

  六、饲养管理定 时供水供食,经常保持有清洁充足的饮水,并细心观察,发现疾病及时隔离给药治疗。

要每天清扫圈舍尽量保持鸡舍干燥清洁。

一船每平方米饲养不要超过5只,并按时补充光照,每天3-4小时,每平方米一般3-4瓦灯泡即可。

  

怎样让山鸡多产蛋

山鸡又名野鸡,雉鸡,是集肉用、药用、观赏为一体的名贵珍禽,具有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等特点。

如何提高山鸡的产蛋率呢?

 

一、搞好防疫。

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持圈舍清洁,除每天定时清扫外,每周用0.1%的百毒杀或灭菌灵喷雾消毒两次。

消毒液可以喷到山鸡身上。

食槽、水槽每天用微红色高锰酸钾水刷洗一次。

在产蛋期主要疫病有白痢、大肠杆菌等,防治可用青霉素,价廉安全,使用方便。

用一支80万单位的青霉素供80只鸡防疫一次,方法是将青霉素兑入饮水中给鸡饮用即可,一般每周一次。

 

二、选育良种。

山鸡产蛋率的高低,种鸡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要求母山鸡体质健壮,体重1—1.5公斤,个体匀称,发育良好,性情温顺,活泼好动,冠色鲜红,眼大有神。

公山鸡各部位匀称,胸肌发达,冠色鲜红,啼声长而哄亮,羽毛丰满,姿态雄伟并具有较强的交配能力。

 

三、公母比例。

公母搭配合理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延长产蛋期的重要措施。

公鸡太多,一是浪费饲料,二是公鸡常为争夺配偶而殴斗负伤,母鸡也因难以接受频繁的交配而影响产蛋;公鸡太少会使种蛋受精率下降,一般公母比为1:

3—1:

4为宜。

四、科学配料。

产蛋期间的山鸡,营养成分应全面,代谢能2700—2750千卡,粗蛋白23%以上,必需氨基酸齐全。

此期间的饲料配方为:

玉米50%、豆饼15%、麦麸17%、高粱6.5%、鱼粉8%、贝壳粉2%、骨粉1%、食盐0.5%,另加添加剂0.5%和在每百斤饲料里加蛋氨酸50克。

产蛋两个月注射一次“产蛋综合下降疫苗”。

五、温度适宜。

山鸡虽然在-20℃不会冻死,但温度低于5℃就影响产蛋和正常生长,为使山鸡多产蛋,提高效益,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加温措施,可用塑料大棚和煤火等,并要处理好保温和通风之间的关系。

 

六、饲养管理。

定时供水供食,经常保持有清洁充足的饮水,并细心观察,发现疾病及时隔离给药治疗,要每天清扫圈舍尽量保持鸡舍干燥清洁。

一般每平方米饲养不要超过5只,并按时补充光照,每天3—4小时,每平方米一般3—4瓦灯泡即可。

山鸡冬季饲养要点

近年来,山鸡行情较好,特别是春节上市山鸡价钱都很高,冬养山鸡有利可图,饶平地处粤东沿海,冬暖夏凉,山鸡冬季饲养较为成功。

现将山鸡冬季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掌握进苗时间:

按消费习惯,雄性肉山鸡95-105 日龄上市,体重2-3市斤,羽毛丰满,出现“七彩”外观;而雌性肉山鸡上市要求不严格,约体重为1.5 -2 市斤,所以常以公鸡为准计算上市日龄(即95-105 天)。

根据养殖周期准确计算进苗时间,捕捉商机,如春节上市山鸡,可在农历9月上旬进苗。

二、适时饮用与开食:

雏雉出壳24小时开食,开食前先用雏禽开食补盐饮水,同时饮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0.3%硫酸新霉素,3-6天内喂适口性好的湿拌料,少喂多餐。

第一周每天喂5-6次,第二周每天喂3-4次,第三周以后每天喂3次。

三、温湿度调控:

由于冬季天气寒冷,日夜温差大,保温工作非常关键,1-3日龄为35℃-34℃,4-7日龄为34℃-32℃,2周龄为31℃-28℃,3周龄为26℃-24℃,4周龄为23℃-22℃。

第5周后,如天气正常,可脱离保温,如遇强寒流天气,5-6周龄的山鸡,还应适当保温或采取其它防寒措施,相对温度1-10日龄可高点,为65% -70%,11日龄以后为55% -65%。

四、解决好通风与保温的矛盾:

按目前山鸡养殖情况看,山鸡相当部分疫病都是因受寒和舍内有害气体引起的。

为便于采光、通风,最好选择背西北朝东南鸡舍,墙体、天花板导热绝缘性能要好,密封性能要好,通风可采用负压通风系统,必须控制通风口,使气流直接流向天花板,充分吸收天花板日照热能。

加热保温最好采用室内红外线灯,也可用煤炉等保温方式。

五、疫病的有效控制:

根据鸡场情况及周围环境、疫情情况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