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注意的发展与教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5363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注意的发展与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幼儿注意的发展与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幼儿注意的发展与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幼儿注意的发展与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幼儿注意的发展与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注意的发展与教育.docx

《幼儿注意的发展与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注意的发展与教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注意的发展与教育.docx

幼儿注意的发展与教育

幼儿注意的发展与教育

本章主要内容:

n注意的定义、注意的外部表现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影响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注意转移难易的因素

幼儿注意的特点、幼儿的注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注意力的评价和培养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大家所熟悉的心理现象。

例如,幼儿认真听老师讲故事,仔细看图片上的画,或者专心想老师提出的各种有趣的问题,等等。

这里的“认真”、“仔细”和“专心”等,都是幼儿在上课时的注意现象。

注意的对象可以是外部事物,也可以是自身的行动或观念。

人们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里,每瞬间都有大量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

但是人们不能同时反映周围所有的事物,只能有选择地反映少量的事物。

从众多的事物中选择出要反映的对象,并将心理活动保持在所要反映的对象上,这就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注意的集中,就是把心理活动贯注于某一事物。

也就是说,注意不仅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于一定事物,而且全神贯注地对待这一事物,从而使心理活动的对象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映,对其他刺激则“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

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

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开端,并且总是伴随着各种心理过程。

各种心理过程都可以表现出注意或不注意的状态。

事实上并不存在离开心理过程的单纯的注意。

人们在注意什么的时候,总是在看它、听它、记它或想它。

离开心理过程,也就谈不上注意了。

二、注意的功用

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具有极重要的生存意义。

对人类来说,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了语言的参与,注意更具有了特殊意义。

概括说,注意有下列三种功用:

(一)选择功用:

注意使心理活动能够选择合乎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有一定意义的信息;同时排除其他与当前活动矛盾的或起干扰作用的各种影响,使认识对象更加明确。

如果没有注意,心理活动便难正常进行。

例如学习时,注意使儿童专心听教师讲课,不受其他刺激干扰。

(二)保持功用:

注意使反映的对象一直维持在意识之中,直到目的达到为止。

例如幼儿画图,如果他把注意力集中在画画上,就能使他一直专心工作,直到画完为止。

(三)调节和监督功用:

当外界情境、本身状态或反映对象发生变化时,注意这种心理现象促使各方面进行调整,使心理活动处于一种积极状态之中,从而能始终有效地进行。

例如幼儿用积木搭一座大桥时,如果别的儿童在旁边玩其他游戏,使他分心;或者遇到困难,发生动摇,这时,注意使他调节心理状态从而集中心思、克服困难,监督他继续把大桥搭成。

有些幼儿的心理活动所以不能继续坚持达到预定目的,往往由于他们注意的调节监督机能没有完善发展或没有很好发挥作用。

注意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意能使人随时觉察某一事物的变化,及时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以便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确定行动方向。

注意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对于年幼无知的幼儿来说,注意的意义更为重要。

幼儿一切知识、经验、技能、技巧的获得,都离不开注意。

教师是否善于组织幼儿的注意,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

三、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根据注意是否具有自觉的目的,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

这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物的特点引起的,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注意。

例如,幼儿正在活动室上课,外面突然有人大声说话,这时幼儿自然会将视线转向室外,不自觉地观看外面的人,这就是无意注意的表现。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外界刺激物的特点;二是本身的主观状态。

前者是产生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1.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强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等,都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除了刺激物的绝对强度外,刺激物的相对强度也能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

例如,在热闹的地方大声说话,并不被人注意;可是在安静的教室里,轻微的耳语,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之间,在形状、颜色、大小以及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待方面差别显著,就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被人注意;而绿色草丛中的青蛙就很难被人发现。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刺激物活动多变,或者突然出现或突然停止,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例如,大街上的霓虹灯,一亮一暗,很容易引起行人注意;自动拍照的玩具娃娃、自动打鼓的大熊猫,就比一般玩具容易引起幼儿注意;活动教具比图片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

(4)刺激物的新奇性。

新奇的东西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而陈旧的、司空见惯的东西就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不过,不为人们理解的新奇事物,即使引起人们注意,注意的时间也不会持久。

2.主观状态

同样一个刺激物,未必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这是因为无意注意的引起,除了与刺激物的特点有关外,还和本人的主观状态有关。

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物质的或精神的),以及人们感兴趣的事物,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

例如,一个医生,一个教师同样到书店买书,而对于和对方有关的书,则往往会视而不见。

从幼儿来说,在有兴趣的游戏活动中,集中注意就比较容易。

此外,机体的健康和情绪,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人的无意注意。

一个人如果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心情愉快,那么,对平时不大注意的事物,此时会注意到,而且还会兴致勃勃。

否则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

这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如,为了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幼教工作者,尽管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但我们仍然克服困难,坚持认真地学习。

这里的“认真”就是有意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首要条件,是对活动目的的理解。

对活动的目的意义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也就越长。

例如,一个五岁幼儿,平时对绘画不感兴趣,做作业时,总是东看看、西摸摸,很少能专心地画完一张画。

一次,老师告诉大家:

“今天小朋友们画的图画是要送给解放军叔叔的。

看看谁能画一张最好看的,去送给亲爱的解放军叔叔。

”结果他这次绘画特别专心、认真,画得也很好。

这是因为他有了明确的目的----画一张好看的画,送给解放军叔叔,有着强烈的把画画好的愿望,因此能自觉地、非常专心地完成这一作业。

其次,保持有意注意还需要意志努力,排除干扰。

这种干扰可能来自外界,也可能来自机体本身(如身体有病、疲劳或是情绪不宁等)。

排除干扰,就是排除无关刺激物的影响。

有时不具备排除干扰的条件时,就需要通过意志努力来集中自己的注意。

例如,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室外游戏,而自己由于某些事情尚未完成不能去时,就需要通过意志努力,先专心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才能去玩。

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虽有区别,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能截然分开。

因为任何一项工作,单凭某一种注意都是难于完成的。

单凭无意注意,工作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不能持久,况且,没有一个人是对任何工作都感兴趣的,也没有哪项工作是没有困难和干扰的;单凭有意注意,因为需要意志努力,容易疲劳,不能持久。

所以,实际上人的各项活动都需要两种注意参加。

(二)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根据注意的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或个体内部,可以把注意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两类。

1.外部注意:

外部注意的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

外部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外界刺激物的注意。

幼儿的注意常常是外部注意占优势。

2.内部注意:

内部注意的对象是存在个体内部的感觉、思想和体验等。

内部注意是指向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注意。

内部注意对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内部注意使人能清楚地评价自己、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

对于人的道德、智慧和审美能力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四、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上或从事某种活动上。

例如,上课时,大家必须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听讲、记笔记、看书等活动上。

时间越长,说明注意的稳定性越大。

一般来讲,注意的稳定性是广义的。

所谓广义,就是说注意稳定,并不意味着始终指向同一对象,而是指注意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变化,但活动的总的方向始终不变。

注意是否稳定,取决于许多因素。

首先,注意是否稳定与人的主观状态有关。

一个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有浓厚兴趣、精力充沛,注意就容易稳定。

其次,注意是否稳定,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

注意对象是活动的、丰富多彩的,注意就容易稳定。

再次,注意是否稳定,与活动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如在活动时能将智力活动与操作活动相结合;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活动,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注意力就容易保持稳定。

与注意稳定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即分心。

注意分散,主要是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的长时作用引起的。

因此,为了保持注意稳定,就应该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并使活动多样化。

(二)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又叫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同样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注意范围的大小,与注意是否稳定一样,与人的主观状态、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

注意的目的越明确、越单一,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注意的范围越大,相反,范围就越小。

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例如,一个精通英语的人和一个初懂英语的人,同样看一篇英文,前者的注意范围比后者大得多。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指人们在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时,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活动经常要求人们把注意同时分配到几个对象上,才能顺利进行。

例如,教幼儿唱歌时,教师需要一边弹琴,一边唱歌,还要观察幼儿。

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首先它要求在同时进行的几活动中,最多只能有一种是不熟练的,其余的都是非常熟练的;否则,注意的分配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例如,幼儿学习舞蹈,必须动作熟练或是熟悉音乐,否则就会顾此失彼,难以学会。

其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要有联系。

如果通过练习,这几种活动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那么,同时进行就比较容易。

例如,驾驶汽车动作复杂,但经过训练,形成一定的反应系统后,就可轻松地驾驶汽车,并且能把注意分配到与其有关的其他事情上。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指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转移和注意的分散不同。

虽然它们都是改换注意对象,但前者是主动、有目的地改换注意对象,而后者是被动的,是无意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的刺激,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是一种不良的品质。

一般说来,注意转移的难易、快慢,取决于原来注意的强度和新对象的性质。

例如,使幼儿的注意从游戏中很快转移到计算作业上来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幼儿喜欢游戏,玩起来注意集中,而计算作业的吸引力不如游戏。

此外,注意的灵活性与人的神经系统是否灵活有关。

神经系统比较灵活的人,注意容易转移;神经系统不太灵活的人,注意转移就比较困难。

五、注意的外部表现

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下列几种:

(一)适应性运动的产生。

人在注意听一个声音时,把耳朵转向声音的方向,所谓“侧耳倾听”。

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把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盯着眼睛看,所谓“目不转睛”。

当沉浸于思考或想象时,眼睛常常“呆视”着,好象看着远方一样,这样,周围靠近的对象被模糊地感知,而不致分散注意。

(二)无关运动的停止。

当人集中注意时,常常停止各种动作,表现出静止状态。

当教师能控制学生的注意时,教室常一片寂静,没有学生做小动作或窃窃私语。

(三)呼吸运动的变化。

人在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而且呼吸的时间也改变。

一般说,吸得更短促,呼得更长。

在紧张注意时,甚至出现呼吸暂时停歇的现象,即所谓“屏息”。

在注意紧张时,还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现象。

但注意的外部表现,有时可能和内部状态不相一致。

如对一件事情貌似注意,而实际上,心理活动却指向集中于另一件事情上。

教师要注意这种情况。

由于幼儿的注意的外部表现比较明显,因此教师可以从观察幼儿的外部表现,来考察幼儿是否集中注意,从而正确地组织教学和教育。

第二节幼儿注意的发展

一、婴儿期儿童注意的发生和发展

孩子出生后大约两个月左右,就出现了明显的注意。

此时注意的对象是亲近的人的脸庞和他们的声音,不过注意的时间短,不稳定。

半岁后,随着手的动作的发展,婴儿注意的范围逐渐扩大,许多事物都能引起他的注意。

如鲜艳的、发光的、活动的物体或较强的声音,还有和满足机体需要直接有关的事物,如奶瓶、小勺、小碗,等等。

同时注意保持的时间也在延长。

一岁之内,婴儿的注意都是无意注意,而且很不稳定。

一岁后的婴儿,随着动作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与周围成人交往中语言的发展,注意的范围也在扩大,有意注意初步萌芽。

这时,他们开始学会按成人的语言要求注意周围的人或物。

例如,问婴儿“妈妈呢?

”他们就会转向妈妈所在的地方。

问“猫咪呢?

”他们又会朝小猫经常出没的地方去寻找。

一岁半到两岁的孩子,能集中注意玩玩具、听故事、看电视,但时间仍很短。

两岁半左右,开始注意到与成人生活和活动有关的事物,如看妈妈洗衣服、做饭,开始注意到与成人生活和活动有关的事物,如看妈妈洗衣服、做饭,在成人语言指示下,能有目的地完成一些极简单的任务。

三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还是无意注意。

二、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幼儿期,儿童的无意注意得到高度发展,在教育影响下,有意注意逐渐形成。

(一)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幼儿的无意注意已高度发展,而且相当稳定。

凡是鲜明、直观、生动具体的形象,突然变化的刺激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但各年龄班幼儿由于所受教育以反生理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注意表现了不同的特点。

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着的刺激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他们入园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对于喜爱的游戏或感兴趣的学习等活动,也可以聚精会神地进行。

但是,他们的注意很容易被其他新异刺激所吸引,也容易转移到新的活动中去。

例如在“抱娃娃”游戏中,开始,他会把自己当成娃娃的妈妈,耐心地喂饱,但当他转身去拿“饭”时,发现其他小朋友正在沙坑里搭起一座“小花园”,他的注意便一下转到“小花园”,便走到沙坑去玩了。

小班幼儿的注意很不稳定。

正由于此,当一个幼儿因为得不到一个玩具而哭闹时,教师可以让他和别的儿童玩别的游戏,以此转移他的注意。

这时,他的脸上虽然还挂着泪珠,但是很快就高兴地玩起来了。

中班儿童经过幼儿园一年的教育,无意注意已进一步发展,已经比较稳定。

他们对于有兴趣的活动,能够长时间地保持注意。

例如玩“小猫钓鱼”游戏,幼儿一看到花猫的头饰和漂亮的钓鱼杆便兴致很高。

在游戏中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注意,玩个不停崐。

在学习活动中,中班幼儿对感兴趣的,也可以长时间地埋头做。

他们的注意不但能崐持久、稳定,而且集中的程度也较高。

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和稳定。

他们对于有兴趣的活动,能比中班幼儿更长时间地保持注意。

直观、生动的教具可以引起他们长时间地探究。

中途突然中止他们的活动,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同样,大班幼儿可以较长时间地听教师讲述有趣的故事,不受外界的干扰,对于影响讲述的因素会明显地表现出不满,而且设法加以排除。

大班儿童的无意注意已高度发展,相当稳定。

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求知欲的增强,以及新的兴趣和需要的不断产生,周围环境中很多事物都更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

除形象鲜明、生动具体、活动多变的事物仍是他们注意的对象外,他们对很多事物都发生兴趣,都愿意亲自看看、摸摸、听听。

他们乐意看电影、电视、幻灯、表演,听故事等,并能坚持较长时间,直到结束。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模仿成人的各种行为动作。

于是,现实中的工人做工、农民种田、医生看病、学生上学、售货员卖东西,等等,也都逐渐成为幼儿无意注意的对象。

他们做起这种模仿游戏来能持续很长时间。

幼儿无意注意的高度发展,就突出地表现在这种连续几小时的游戏过程之中。

整个幼儿期,刺激物的新颖性和兴趣性,对引起幼儿无意注意是起重要作用的。

为了确何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重视这一点。

(二)在教育影响下,有意注意逐步发展

小班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只初步形成。

他们逐渐能够依照要求,主动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于应该注意的事物。

但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很低,心理活动不能有意地持久集中于一个对象。

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一般也只能集中注意三到五分钟。

此外,小班幼儿注意的对象也比较少。

譬如上课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他们往往只注意到图片中心十分鲜明或者十分感兴趣的部分,对于边缘部分或背景部分常不注意。

所以为小班幼儿制作图片,内容应尽量地简单明了,突出中心。

呈现教具时也不能一次呈现过多;教师还要具体批示儿童应注意的对象,使幼儿明确任务,以延长幼儿注意的时间,并注意到更多的对象。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有意注意得到发展。

在适宜条件下,注意集中的时间可达十分钟左右。

在短时间内,他们还可以自觉地把注意集中于一种并非十分吸引他们的活动上。

例如上图画课时,为了画好图,他们可以注意地看范图,耐心听老师讲解,然后自己作画。

又如为了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计算问题,他们能够集中注意默数贴在绒布上的图形数目或者点数自己的手指或实物。

在游戏中,小班儿童往往顾不上别的儿童,注意到别人游戏,自己便无法正常进行活动。

这表明小班儿童还不能同时注意几种对象,而中班幼儿在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时,不仅能自己注意玩好,还可以同时照顾其他小朋友。

这表明中班幼儿活动时,已经能够同时注意到几种对象。

大班幼儿在正确教育下,有意注意迅速发展。

在适宜条件下,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十至十五分钟。

这样,他们就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注意。

在观察图片时,他们不仅可以了解主要内容,也可在教师提示下或自觉地,去注意图片中的细节和衬托部分。

又如要求幼儿按照顺序排列一组长短不等的小木棍时,中班以下的幼儿往往难以顺利地完成任

务,把小木棍排成图8-1(甲)那样。

这说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只能把注意集中于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而大班儿童基本上能够按顺序把小木棍排好,如图8-1(乙)所示。

(甲)(乙)

图8-1幼儿按长短顺序排列小木棍

大班幼儿不仅能注意外部的对象,对自己的情感、思想等内部状态也能予以注意。

听故事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去推测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想法。

有时在下课后,还会找老师讲述一些课堂上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想象和推测等。

这说明大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已相当发展。

(三)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

在教育影响下,幼儿注意的品质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

它主要表现在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范围的增长,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等品质也有所提高。

1.注意的稳定性不断提高

幼儿在不同年龄,注意的稳定性不是一成不变的。

活动的方式适宜,对象新颖,幼儿注意保持的时间就相对长一些。

实验证明:

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三岁幼儿能够连续集中注意三到五分钟,四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十分钟左右。

五、六岁的幼儿能集中注意十五分钟左右。

如果成人组织得法,五、六岁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可保持二十分钟。

当然,若是在游戏条件下,幼儿注意稳定的时间可以更长,比一般条件下,特别是枯燥的实验条件下要长得多。

另外,幼儿的兴趣、知识经验和性格等,也都曩着注意的稳定,如,喜欢思考、情感深沉、性格内向的人,注意容易稳定。

近年来,李洪曾等同志采用“校对改错法”对48名五~六岁的幼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此项研究的具体方法是:

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印有“○”和“△”的改错练习纸,纸上每行印有31个符号,共15行,有465个符号,两种符号的排列是随机的,播送按一定速度读“圆圈”和“三角”的录音:

录音中的符号排列,跟改错练习纸上的符号排列不完全相同,每隔一到四个符号出现一次错误,错误出现的间隔长短是随机的;要求幼儿根据录音校对纸上的“○”和“△”两种符号,将纸上的错误符号划去,用快(每分钟为崐35个符号)、(每分钟为19个符号)、慢(每分钟为13个符号)三种速度各测试一次,以“改错练习的最大连续正确数”为有意注意稳定性的指标。

结果表明两点,第一点是,幼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除存在个别差异、年龄差异外,还存在着性别差异。

五岁前,女孩有意注意的稳定性优于男孩,五岁时尤为明显。

五~六岁,男孩有意注意的发展速度明显超过女孩,差异不如五岁时明显。

第二点是,作业的速度不同,幼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也不同。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作业速度较慢,稳定性较高。

在较慢的速度下,五岁男孩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为五分钟左右,五岁女孩和六岁男孩相近,可达十分钟,六岁女孩可达十到十五分钟。

总的来说,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特别是有意注意稳定水平较低,易受外界干扰。

因此,幼儿园各年龄班的作业时间,应长短有别。

集中活动的时间也不能安排过长,否则会造成幼儿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疲劳。

2.注意范围不断扩大

幼儿注意的范围比成人小,这与他们知识经验贫乏有关。

只有不断丰富幼儿的经验,他们注意的范围才能随年龄增长而扩大。

幼儿时期,孩子注意范围小,因此,教学中同时出现的刺激物不能过多,并且应该是有规律地排列的。

3.注意分配的能力不断增强

幼儿注意的分配能力差,主要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掌握的熟练动作少。

例如,三岁幼儿自己活动时,来不及关心别人,所以只能单独玩。

随着年龄增长,四岁时可与同伴联合做游戏,五、六岁时能参加复杂的集体游戏和活动,和小朋友们协调一致。

幼儿注意的分配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

教师应创造条件帮助幼儿熟练动作,并为幼儿安排一些需要多种感官参加的活动,逐步培养幼儿注意分配的品质。

4.注意转移的能力不断发展

注意转移的品质是随着幼儿内部语言与自制力的发展而发展的。

注意转移快、慢与人的神经系统是否灵活有关。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注意转移越慢。

例如,三岁幼儿和五、六岁幼儿一起做游戏“请你照我这样做”,五、六岁的幼儿比三岁幼儿反应要灵活得多。

总之,幼儿注意的品质在不断发展,但个别差异很大。

只有注意到个别差异,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奏效。

三、幼儿注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大量的研究表明,幼儿注意的发展与认知过程的发展关系密切。

更明确地说,幼儿注意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认知的效果。

教育经验也告诉我们,幼儿的认知效果,如知觉的完整、记忆的精确与持久、思维的灵敏等,以及知识技能掌握的优劣,往往与幼儿注意的有意、稳定性等品质水平有关。

为了提高幼儿教育、教学的效果,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我们应根据幼儿注意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各种活动。

(一)利用易于引起幼儿注意的外部因素,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根据幼儿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有意性、稳定性差这一特点和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育活动中注意利用外部因素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1.重视玩教具的制作和使用。

一切鲜明、具体、生动的形象和新异多变的刺激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因此教育活动中的玩教具必须是颜色鲜明、形象生动、新颖多变。

同时要求教师的语言也要生动直观、抑扬顿挫,并能为幼儿所理解。

这一点,在幼儿初期尤为重要。

2.教育、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要新颖、多样、富于变化。

3.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图8-2“机器人”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差,易受干扰而使注意分散,其结果必然影响活动效果。

因此也要尽量避免无关刺激的出现。

引起注意分散的刺激包括来自外环境和内环境的两方面:

(1)外环境的无关刺激。

如室外的说话声、电铃声及突然而至的各种强刺激,活动室内过于繁杂、醒目的布置,甚至教师华丽、新奇的服饰都可能成为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干扰因素。

(2)内环境的无关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