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4163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docx

《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题报告.docx

开题报告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选题的目的

1962年,托马斯•萨缪尔•库恩(ThomasSamuelKuhn1922~1996)的《科学革命的结构》(TheStructureofScientificRevolutions)一书出版后,迅速的被广大学者奉为圭臬,被翻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出版量近百万余册,这在当今学术界实属罕见。

此书的出版,在西方科学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广泛而又热烈的讨论,因此成为现代西方哲学思想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其影响甚至远远超出了科学哲学的疆界,在广泛的学术领域和不同的视野中都有所体现,库恩本人也成为20世纪西方、乃至全世界学术思想界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科学史家和思想家之一。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展开了对“科学革命”的论述。

科学事业中“范式”的转换称为“革命”。

在库恩看来,“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的,科学发展并非一项积累性的事业,而是通过革命,即新范式或新理论代替旧范式或旧理论来实现的。

范式之间的转换总存在一些科学问题需要双方解答,但是在新范式中丧失了一些旧范式中“可以问的问题,而且也失去了已得到的它们的解答”这种现象被称为“库恩损失”。

“库恩损失”作为危机解决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个新范式在初级阶段总是不完善的,而且“库恩损失”在范式的转换中普遍存在。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一种进步的新范式、新理论,因为这种“损失”只是暂时性的,并非永久性的“损失”掉了前范式需要解决或好像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到“在科学革命中有失也有得,而科学家似乎对前者视而不见。

”因此,“库恩损失”到底损失了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损失?

在损失中我们又得到了什么?

“库恩损失”的特征有哪些?

如何消除“库恩损失”?

诸如此类的问题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关于“库恩损失”的专门研究在当今国内外几乎是一片空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开创性,可以使人们对库恩理论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本论文试图围绕库恩的论述,详细阐述“库恩损失”的思想渊源、含义、本质、特征、地位及作用,考证“库恩损失”的合理性基础,进而分析它对科学史研究和科学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库恩损失”的探析,更好的将库恩的范式理论及其科学发展模式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力图改变传统的研究对库恩科学哲学思想评价的一些局限和偏颇之处,以期充分的挖掘库恩哲学思想的合理成分,彰显其当代价值。

2.选题的意义

库恩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对科学的本质的把握带有历史主义的视角。

历史主义成为库恩思想的大背景,特别是其中对于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如何评价的观点,表现出理性历史化的趋势,对于库恩提出的科学哲学理论有重要的影响。

库恩从历史主义出发,通过对科学史上历史事件进行对比研究,以独特的视角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和危机→新的常规科学……

在这一科学发展模式中,库恩不是用“证实”或“证伪”,而是用“范式”来解释科学革命和科学发展的机制。

范式是内在于他的科学发展模式之中的主要理论,也是解释这一模式的关键。

任何一个范式都不是完善的,不能提出研究领域内的所有问题,也不能解答遇到的所有问题,从而范式发展遇到反常、发生危机,这样就需要一个新的范式来代替旧范式。

新范式比旧范式具有更高的解题能力,但它也不可能提出并解决所有问题,甚至原范式所解决过的问题,新范式都无法解答,因此损失就不可避免。

但是这种损失是必要的,它解决了前范式危机中的关键问题,并且新范式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具有更强的解答技巧,具有更大的预见性。

他说范式的选择“必然要取决于未来的前景,而不是过去的成就”。

“只要新范式能预言老范式流行时完全没有料想过的现象,便能发展出具有说服力的论证”。

由此看来,这种损失是必要的,有时候甚至是必须的。

“库恩损失”的意义是重大的,它关系到科学的进步,我们不能因为新范式在初期阶段的这种“库恩损失”而继续沿用漏洞百出、日益牵强的旧范式,并因此抛弃具有更高科学性、进步性的新范式。

在科学日益普遍化,生活化的今天,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可能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对于什么是科学的,什么科学是进步的,科学是如何进步的等等这些有利于科学进步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库恩损失”这一术语由HeinzPost于1971年提出,但在此之后对它进行专的门研究却少之又少。

在库恩理论中关系科学进步的关键性问题研究出现如此现状,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因此,本文的研究将涉及并深入这一问题的研究,使“库恩损失”这一问题在库恩哲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研究“库恩损失”对于澄清学界对库恩哲学中的种种误解与指责,对于梳理库恩的科学发展观、科学进步观、范式的演变、科学发展脉络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并且,在当今“库恩热”的研究大潮中使“库恩损失”这一问题占有一席之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库恩的思想自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会在学术界掀起一股狂潮,尤其是在英语国家,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库恩专家,这些学者大都从库恩的“范式”、科学共同体、“范式”的“不可通约性”、科学发展模式、科学进步观以及后期转向等问题进行研究。

例如,英国女学者玛格丽特•玛斯特曼从“范式”的角度对库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1966年《范式的本质》一文中说:

“根据我的统计,他(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至少以21种不同的意思在使用范式,可能只多不少”。

玛斯特曼试图从“世界自身”与“多现象世界”的角度重构库恩的科学哲学。

日本学者野家启一,作为库恩的学生,他从常规科学、规范、科学革命和进步这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结构》一书的思想。

他在其著作《库恩――范式》中说:

“《结构》的问世,不仅仅是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文明的一场革命”。

“《结构》中‘范式’虽然论述的是自然科学,但是,它一经提出,便成为哲学、科学史乃至所有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典范。

”他对库恩科学哲学的评价之高可见一斑。

他的著作《库恩――范式》也成为了研究库恩科学发展理论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为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四巨头之一的费耶阿本德在《致库恩的两封信》中,对《结构》一书中的大量语句、用词、思想等做了非常详细的解读,并且对库恩工具主义的科学观进行了批判,在批判与吸收的基础上成就了自己的另类哲学。

拉卡托斯在深入研究了库恩理论之后,认为库恩的范式是一种心理上的信念,并且强烈反对这种心理主义。

通过对库恩理论的批判与吸收,在库恩科学理论系统核心——“范式”的启发下,建立了其科学理论系统的核心——科学研究纲领。

俄罗斯学者波鲁斯在《论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和科学发展的辩证法》一文中从反实证主义经验论、“科学共同体是科学内在运动机制的关键”、反目的论等多角度系统谈论了库恩的科学哲学思想。

美国明尼苏大学教授厄尔曼、英国拉尔沃、沃特金斯、图尔明等学者都对库恩科学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此就不多加赘述了。

由以上论述可见,国外学者对库恩哲学的研究不可谓不全面,但是对于“库恩损失”的研究却极为罕见。

美国学者ReinVihalemm只是在解释燃烧理论的时候讨论了“kuhnloss”这一术语,并没有做深入的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IoannisVotsis博士在《KuhnLoss:

ADilemma》中只是从库恩损失的角度以不到两页的篇幅谈论了范式之间的转换是否有一种经验积累这一话题,没有结合库恩哲学,从革命和科学进步等更具有普遍性的角度来谈论这一问题。

美国语言学家EdwardN.Zalta只是在对库恩哲学的解读中在《TheIncommensurabilityofScientificTheories》和《ScientificRevolutions》两篇论文中分别提到了“库恩损失”这一现象,但并未做深入讨论。

总之,关于“库恩损失“的研究,在国外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更没有系统展开。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库恩哲学思想的研究沿袭了国外对库恩的研究传统,同样都是对库恩的“范式”、科学共同体、“范式”的“不可通约性”、科学发展模式、科学进步观以及后期转向等问题进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哲学系教授金吾伦在《不可通约性:

科学进步与交叉科学悖论》一文中,指出“库恩所要摈弃的不是理论间的不可比较性而是要祛除掉以往理论选择的一种偏见,”从方法论角度谈论了库恩的不可通约性,并且他还对库恩的“不可通约性”与“不可比较性”做了对比,指出了二者的区别。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大椿在《关于另类科学哲学的思考》一文中,站在反逻辑经验主义的证实原则的立场上,谈论了库恩的范式理论和“不可通约性”理论。

并且谈论了库恩的哲学理论对自然科学线性积累和持续进步的乐观主义的非难。

武汉大学哲学系江天骥教授在《西方科学哲学的新趋向》一文中着重从语言、规则两个角度,谈论了库恩哲学对后世反经验论哲学的影响。

北京大学哲学系李国秀教授在《评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的文章中系统谈论了库恩的“范式”、“不可通约性”、科学进步等理论及其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黄顺基、中国科学院范岱年、武汉大学严炜、吉林大学舒伟光、北京大学邱仁宗、兰州大学李创同、复旦大学周林东等学者的研究,对库恩的科学哲学思想在国内的传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但是对于“库恩损失”这一问题有所涉及的很少见,作为专题进行研究的学者更是鲜为人知。

关于“库恩损失”,国内学者大都是在其论文中作为论据性的东西,是使其论文更加完善的工具。

例如,徐超、罗燕的一篇文章《试论库恩对“科学革命的结构”的重构》,他们是在论述库恩“范式”的“不可通约性”所造成的交流中断的不可避免时用到“库恩损失”,并没有对“库恩损失”作任何其他论述。

苏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狄仁昆在他的一篇名为《关于现代化的可选择性——从安德鲁·芬柏格说起》的文章中,用“库恩损失”来论证在芬柏格思想中对“现代性选择”所造成的困难时有所涉及,但仅仅是一种定义性质的应用,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在张瑾的一篇文章《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中提到费耶阿本德十分赞赏库恩在科学进步方面所发现的“库恩损失”,并且都从非理性的角度对科学进步做了解释。

但是他的论述也是相当简单,只是在解释费耶阿本德科学观的时候借用了一下“库恩损失”这一术语,并未针对库恩的思想作这方面的充分论述。

华中科技大学陈刚在其论文《结构实在论能解决科学实在论的问题吗?

》中,提到了沃尔热对“库恩损失”的批判,沃尔热认为科学发展过程表征为一个结构知识完全积累的连续的进步过程。

陈刚在此文中所提到的“库恩损失”同样是作为一种论证自己观点的工具来使用,没有单独对其进行研究。

我通过大量的资料搜集,在国内研究学者中,只找到了一篇单独以“库恩损失”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

这篇名为《理论损失中的“库恩损失”理论研究》文章是黄亚林于1993年在《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的,此文中提到“科学革命摧毁了过时的科学理论,带来科学的发展,把科学研究带入一个新天地。

然而,历史地看,一个形态完整、体系完备的科学理论,能比较详细地说明了该研究领域中大部分重要间题(尽管许多说明是特设的),但经过科学革命,它被一个新的科学理论所取代,被一个新的范式(库恩),新的研究纲领(拉卡托斯)所推翻。

不过一个新理论在取得胜利的初期,它往往没有经历一个臻于完备的过程;所以,和旧的理论相比较,在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上,新理论常常不是说明的内容增多了,而是说明的内容减少了;或者,属于该研究领域一些科学理论问题,新的理论尚无法说明,而旧的过时的理论却在一定程度上能给予正确的说明。

这些现象,就是所谓的说明内容的‘库恩损失’(KuhnLoss)”。

在提出“库恩损失”的基础上,他通过光的波动说对微粒说的革命以及哥白尼日心说对托勒密地心说的革命这两个例子来解释“库恩损失”的必要性和意义,然后叙述和评论了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对“库恩损失”这一问题的解答。

提到拉卡托斯对“库恩损失”的研究,他认为,“拉卡托斯及其学派承认:

在互相竞争的两个理论或研究纲领之间,无论按纲领间的评价标准还是按纲领内的评价标准,都不能作出确定的方法论评价,不能判定哪一个理论或纲领较好,这样的例子是存在的。

”由此他得出结论,“对库恩损失的合理的解决,以及对理论的比较评价和相竟争的理论的取舍,拉卡托斯的解决是不完全的,研究纲领方法论对解决这些问题是有局限性的。

”关于费耶阿本德对“库恩损失”的解决,他认为费耶阿本德“试图论证在科学变革和理论选择过程中没有一个完全有效的方法,不存在普遍适用的辩护范围的逻辑规则;为了使潜在的富有生命力的新理论保存下来,辩护范围的理性规则就得让位于发现范围的‘非理性‘因素;否则新理论就会横遭厄运,科学事业就会断送。

‘非理性方法’的使用成为科学进步的先决条件,它会使‘合理的’理论得到保护,从而导致科学的进步。

”由此他得出结论:

费伊尔阿本德是撇开了“库恩损失”的间题来讨论理论选择的。

文章末尾,作者认为库恩虽然对科学革命及其后果——“库恩损失“以及相关理论选择和科学进步等问题作出了分析;但库恩自己却无法对“库恩损失”的问题提出圆满的解答。

拉卡托斯与费耶阿本德也没有合理的解决“库恩损失”的问题。

最后,作者以一种通过各种方法(包括理性和非理性)拥护新理论的态度作了文章的结尾。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关于“库恩损失”这个课题的研究都相当薄弱,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凸显“库恩损失”这一问题在库恩哲学中的地位。

三、论文研究计划

1.论文研究目标

为了深入了解库恩的科学哲学思想,把握他的科学革命以及在它的影响下产生的“库恩损失”理论的本质,作者将据库恩的主要著述和国内、外学者对他思想的阐发与评述,深入探寻“库恩损失”的思想渊源、本质、特征和作用,探讨该理论的合理性基础,准确的把握“库恩损失”的理论内容。

本文将重点梳理“库恩损失”的产生、特点、意义、解决方案、存在意义以及“库恩损失”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从“库恩损失”这一问题出发映射库恩的整个科学哲学思想,针对国内外学者对库恩的误解、批评和指责,从“库恩损失”的意义方面给予合理的辩护,使“库恩损失”这一问题得到彰显。

并且,通过各方面的资料搜集、论证,系统的为文章的可行性提供判据和论证支持,从而更好的完成论文的写作。

2.论文研究内容

本文内容从宏观上拟设四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的标题为:

“库恩损失”产生的思想渊源及理论基础。

在这里首先介绍非理性主义哲学传统、心理主义和相对主义对“库恩损失”问题的影响,从而追溯“库恩损失”问题产生的渊源。

其次介绍库恩的范式理论、发展模式、危机理论作为“库恩损失”产生的理论基础所起的作用。

第二大部分标题为:

“库恩损失”的理论内容,这一部分将首先介绍“库恩损失”的含义,其次介绍“库恩损失”的内容,包括内容广泛性、精确性、问题及其解决等多方面的损失。

第三大部分标题为:

“库恩损失”的特征、地位及作用。

这一部分将对“库恩损失”的特征做系统的论述,然后介绍“库恩损失”在库恩理论中的地位以及在科学发展中起的作用。

第四大部分标题为:

“库恩损失”的解决、意义与评价。

在此将对库恩本人及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人对“库恩损失”这一问题所作的解答给予比较论述;然后谈“库恩损失”的意义,最后进行评价,得出结论。

附:

论文提纲:

引言(简介,身世,生平,主要著作)

一、“库恩损失”产生的思想渊源及理论基础

(一)“库恩损失”的思想渊源

1、心理主义的影响

2、相对主义的影响

(二)“库恩损失”的理论基础

1、范式理论

2、科学革命的结构

3、危机与革命

4、“库恩损失”的产生

二、“库恩损失”的理论内容

(一)“库恩损失”的含义

(二)“库恩损失”的内容

1、内容广泛性的损失

2、内容精确性的损失

3、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损失

三、“库恩损失”的特征、地位及作用

(一)“库恩损失”的特征

1、暂时性

2、必然性

3、进步性

4、隐蔽性

(二)“库恩损失”的地位及作用

1、“库恩损失”是危机解决的核心内容之一

2、“库恩损失”是科学发展中的必要环节

3、“库恩损失”对革命前的范式和革命后的范式所起的作用

四、“库恩损失”的解决、意义与评价

(一)“库恩损失”的解决

1、库恩对“库恩损失”的解决

2、拉卡托斯对“库恩损失”的解决

3、费耶阿本德对“库恩损失”的解决

(二)“库恩损失”的意义

(三)评价与结论

3.论文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本文的写作旨在对库恩哲学中的“库恩损失”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

并加以提炼、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这就决定了文章的写作要仰赖于对以往有关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和研究。

(2)历史比较研究法:

库恩理论中的“库恩损失”这一问题是库恩科学革命发展理论的危机解决时出现的,本人将以此为线索阐发其科学发展模式,因此与以往科学哲学史上的哲学家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的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历史的比较研究中才能更加凸显出费氏理论的特色与创见。

4.论文难点和创新点

(1)论文的难点

目前,国内对库恩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是与其“库恩损失”相关的文献资料极少,因而前期论文相关资料的查询和收集为本文写作的第一个难点,另外,国外的资料相对较多,但翻译成中文的资料却极为有限,这样对外文原文的查找势在必行,但由于获取渠道的有限,又为本文的写作提出了另一个难题,所幸,就本人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对库恩思想的介绍已颇为详细,并且也掌握了库恩原著的中译本的绝大部分,对了解库恩哲学的基本思想已经足够,虽然有提出的两点困难,但也使本文的原创性空间大为扩展,对于写作水平的提升也更为有益。

(2)论文的创新点

本文主要是在选题上独辟蹊径,以往特别是国内学术界对库恩哲学思想的研究并不充分,现有的研究往往又局限于对其范式及不可通约性,而且对其思想的评价也过于单一,而对其发现的革命中出现的“库恩损失”关注者极少。

本文旨在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库恩科学革命中,以“库恩损失”为基石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

力求比较详尽的阐发库恩的科学哲学思想,最大限度的挖掘其合理成份,纠正过往一些不恰当的评价,使库恩的科学哲学理论更好的为人们所理解、借鉴。

5.论文写作计划

2011年12月——2012年1月,论文开题。

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集材料,完善论文提纲。

2012年6月——2012年12月,论文初稿完成。

2012年12月——2013年1月,论文提交导师审阅,进行修改。

2013年2月——2013年5月,论文定稿。

四、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著作类

[1][美]托马斯.库恩,金吾伦等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美]托马斯.库恩,吴国盛等译.哥白尼革命[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美]托马斯.库恩,范岱年等译.必要的张力[M].福建: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4][英]波普尔,舒炜光等译.客观知识[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5][英]波普尔,傅季重等译.猜想与反驳[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6][英]伊.拉卡托斯,兰征译.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

社,1986.

[7][英]伊.拉卡托斯,周寄中译.批判和知识的增长[M].北京:

华夏出版社,1987.

[8][美]保罗.费耶阿本德,周昌忠译.反对方法[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9][美]保罗.费耶阿本德,兰征译.自由社会中的科学[M].上海:

上海译文,2005.

[10][美]拉里.劳丹,方在庆译.进步及其问题[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11][法]昂利.彭加勒,李醒民译.科学与方法[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6.

[12][美]卡尔那普,张华夏等译.科学哲学导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3][德]莱辛巴哈,伯尼译.科学哲学的兴起[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5.

[14][英]休谟,关文运译.人类理解研究[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5.

[15][英]A.F.查尔墨斯,鲁旭东译.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7.

[16][英]伯德,贾玉树,荣小雪译.科学哲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7][美]欧内斯特.内格尔,徐向东译.科学的结构[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8][美]W.R.沃克迈斯特,李德荣等译.科学的哲学[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19][美]菲利普.弗兰克,许良英译.科学的哲学[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20][英]罗姆.哈瑞,邱仁宗译.科学哲学导论[M].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21][美]N.R.汉森,邢新力,周沛译.发现的模式[M].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22][美]科恩,鲁旭东等译.科学中的革命[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8.

[23][法]布鲁诺.雅罗森,张莹译.科学哲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4][英]约翰.沃特金斯,邱仁宗等译.科学与怀疑论[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25][德]爱因斯坦,范岱年等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7.

[26][美]达德利.夏佩尔,褚平等译.理由与求知[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27][奥地利]恩斯特.马赫,洪佩郁译.认识与谬误[M].北京:

东方出版社,2005.

[28][德]福尔迈,舒远招译.进化认识论[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29][日]竹尾治一郎,桂起权,王建新译.科学哲学[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30][德]福尔迈,舒远招译.进化认识论[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31][英]戴维.米勒,张之沧译.波普尔思想精粹[M].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32]肖德武,姜正东,孙波.简明自然辩证法教程[M].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33]江天骥.当代西方科学哲学[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4]舒炜光,邱仁宗.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5]刘大椿.科学哲学[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0.

[36]蒋劲松,刘兵.科学哲学读本[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7]范岱年.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

[38]郭春贵.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辩护[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39]郭春贵.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0]李创同.论库恩沉浮[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1]兰征.拉卡托斯的科学哲学[M].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42]洪谦.逻辑经验主义[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9.

[43]张之沧.科学哲学导论[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

[44]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M].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5]郑祥福,洪伟.科学的精神[M].上海:

三联出版社,2001.

[46]王晓林.证伪之维——重读波普尔[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论文类

[1]胡军.关于知识定义的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4).

[2]钱振华.波兰尼与波普的科学认识论比较[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3).

[3]何兵.真理、信念与知识进化——库恩的进化知识观[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

(2).

[4]吴畏.当代知识论与社会科学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11).

[5]雷亮.科学客观性:

外在性与内在性的交融[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8).

[6]吴玉平.普特南对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