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3955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教案.docx

《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教案.docx

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学历案

【学习主题】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

生命的诗意

所属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写作

【设计者】

【课标要求】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信息,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问题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读书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感受、欣赏古代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认识古代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2.通过知人论世等方法把握不同时期、不同体式诗词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图。

体察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

3.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征,掌握古代诗词中如何借助重章叠句、白描、特定意象、用典、修辞等方式或手法表达情感。

4.能够从某一个或某几个角度,用评论方式,写出自己鉴赏感受和见解。

【学法建议】

1.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诗意”,指向“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共3篇,8首古诗词。

其中精读4篇,略读4篇。

这八首诗词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名家的经典名作,且体现了部分诗词史的继承与发展规律。

文学阅读和写作任务群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以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结合作品的学习和写作实践,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旨在对中国古代诗词以及诗词的发展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有一个基本认识和了解。

设计9课时完成本单元的学习。

2.曹操的《短歌行》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建功立业的宏愿。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学习这两首诗歌可以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的理想选择、人生志向的认识基础上,来进一步理解曹操和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和生命抉择,在学习两首诗之前我们还应对两位诗人的所处时代和人生经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思考他们的人生抉择与个人经历之间的关系。

3.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里各选入他们的一首经典诗作。

这几首诗体式不同,抒发的情感和创作手法也各不相同,学习这三首诗歌我们旨在了解诗歌的不同体式和不同风格,我们可以通过已有的诗歌储备来进行比较阅读,从而能够更深一步的认识诗歌的体裁和风格。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习时要在诵读中发挥想象,品味组成梦境的意象以及梦境所隐含的精神追求。

《登高》学习时注意感受诗歌营造的沉郁悲凉的意境,体会作者圆熟的律诗创作技巧。

《琵琶行》学习时,注意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

重点欣赏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4.品读本课的三首宋词,旨在感受其不同的风格特点,体会这些词作是如何表现词人不同的思想情感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雄浑苍凉,境界宏阔,学习时,要仔细体会词作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品味词的声韵美,思考词中寄托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

《永遇·京口北固亭怀古》怀古伤今,豪迈悲壮,学习时要注意理解典故的内涵。

《声声慢》(寻寻觅觅)朴素清新,婉转凄楚,学习时要注意揣摩词人因外物触发的内心波澜,体会词作是如何渲染这种婉约、缠绵的愁绪。

5.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最佳方法之一,所以在学习本单元作品时,一定要注重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本单元的所有诗词(包括课后不要求背诵的)。

第一、二课时读出诗人情怀,诵出自我风采

【课时目标】

1.掌握诵读古诗词的基本技巧:

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

2.借助对经典诗歌片段的诵读,在辨析中学会批文入情,寓情于景,以音传情。

【评价任务】

1.完成课堂活动一。

(检测目标1、2)

2.完成课堂活动二。

(检测目标2)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预习本单元8首古诗词,圈点勾画,记录预习疑难和感悟;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本单元所涉及作家作品,力争对本单元8首诗词在内容和手法上有初步理解。

二、课中学习

课堂活动一:

读出诗人情怀

1.展示朗诵本单元自己爱读的诗歌,并说明自己爱读的原因,并交流解读自己用何种方式来更好地朗诵这首诗歌,使用这种方式技巧的原因。

2.学会设计朗读脚本。

朗读要注意声与情,设计脚本时要注意声音的长短、断续、轻重、疾徐、抑扬,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譬如《短歌行》前本部分,情感基调沉郁苍凉,课通过标注中音[.]、停顿[\]、语速[快慢]、语调[升调↑降调↓平调→曲折调√]、语气节奏[()]进行朗读设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慢(慷慨激昂气满声高)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慢(沉郁悲壮气沉声低)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慢(凝重苍凉气缓声沉)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慢(苍劲悲凉气沉声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慢(惆怅轻柔气徐声柔)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慢(深沉悠长气徐声柔)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慢(深情舒缓气舒声平)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快(轻快高昂气满声高)

根据示例为下面这段诗歌设计朗读脚本。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3.听音乐(音频资源由老师提供)为下列诗歌选择恰当的朗诵配乐,并说明理由。

音乐:

(1)《英雄的黎明》(横山菁儿)

(2)《二泉印月》(二胡独奏)(3)《梅花三弄》(古曲)(4)《高山流水》(古筝独奏)

诗名

所选音乐

理由

《登高》

《梦游天姥吟留别》

《念奴娇·赤壁怀古》

《声声慢》

4.观看名家诵读视频(视频资源由老师提供),结合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再次诵读,说明本次诵读的变化点及依据;观察名家朗诵时的体态语,学习借助肢体动作辅助表达感情的方式。

课堂活动二:

诵出自我风采

朗诵会目的:

举行班级诗歌朗诵会,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展现自我风采。

朗诵会前期准备:

1.每位同学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在小组内朗诵,然后小组成员共同推选一位同学代表本小组参加班级朗诵会。

2.依据“声与情、内与外、诗与乐、诗与画”四个方面,一起出谋划策为本小组参赛作品制作PPT和选择配乐。

补充:

声与情:

设计脚本时要注意声音的长短、断续、轻重、疾徐、抑扬,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内与外:

朗诵时注意内在的声音与外部的表情、动作、体态的协调、配合。

诗与乐:

设计朗诵配乐时考虑寻找恰当的音乐,达成诗歌和音乐的和谐交融。

诗与画:

设计朗诵背景画面时链接作者画像、作品诗意画、作品手迹、作品书影等,使得朗诵背景文雅古朴,意境更加深远。

朗诵会要求:

1.各小组参赛代表抽签确定上场顺序;

2.各小组朗诵的同学请提前准备好PPT;

3.所有同学依据下表内容,为每小组参赛同学赋分,并说明理由,每项满分均为10分。

项目

赋分

理由

补充说明

声与情

内与外

诗与乐

诗与画

4.师生共同从“声与情、内与外、诗与乐、诗与画”的角度对参赛选手的朗诵作点评。

并为每名参赛选手授予特色称号,如:

最佳节奏奖、最佳语气奖、作家配乐奖、最佳画面奖等。

三、课后学习

1.完成练习册第7课1、2题;

2.完成练习册第8课1、3题

3.完成练习册第9课1题

设计说明: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最佳方法之一,因此首先设计两个课时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音韵美。

 

第三、四课时感志士之慨,悟隐士之情

【课时目标】

重点赏读《短歌行》《归园田居》两首诗词。

1.学习诗歌中用典、重章叠句、白描等艺术手法,理解这些手法对于作者情感主旨表达上的作用。

2.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体会诗词中诗人面对人生困境反映出来的不同求解方式。

【评价任务】

1.完成课堂活动一。

(检测目标1、2)

2.完成课堂活动二。

(检测目标2)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查阅两位诗人的身世与创作诗歌时的时代背景;

2.品读两首诗词,说说他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课中学习

课堂活动一:

学习诗歌中用典、重章叠句、白描等艺术手法

1.钟嵘《诗品》评价曹操说: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阅读《短歌行》,找出其中的“悲凉之句”,反复诵读,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感时伤乱、求贤建业的复杂心情的作用。

2.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通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来比今、证今、抒怀,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

结合教材诗中的注释,找出本诗中用典的句子并标出出处。

3.将《短歌行》用典部分改写,重章叠句部分删除,分别比较赏读原作和改作,完成下表。

典故删除版:

重章叠句部分删除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唯才是举,吾得必用。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吾枝可栖,吾枝可依。

唯才是举,吾得必用。

版本

内容

情感

效果

原作

典故删除版

重章叠句删除版

4.《归园田居》(其一)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分别交代了哪些内容?

5.《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句到“鸡鸣桑树颠”句,描绘了一幅朴素自然、清新恬淡的“村居图”。

请反复诵读,填写下表,并结合全篇做一些赏析。

描写特色

诗句

赏析

纵横交错

远近结合

动静交融

声色并列

课堂活动二:

知人论世

1.对于《短歌行》诗的创作时间与目的,学界有五种说法:

其一:

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

其二:

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

“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

”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

其三:

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

其四:

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

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

“《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

其五:

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根据你理解的诗中抒发的情感以及史实中关于曹操的记载,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合理?

并说说理由。

(无标准答案,自圆其说即可)

2.根据提供的诗人身世与创作诗歌时的背景资料,探究陶渊明产生超然隐逸之志的原因。

背景资料: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而终老田园,组诗《归园田居》便写于期间。

3.知人论世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重要观念、重要方法。

知人论世的诗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最早由孟子提出,出自《孟子·万章下》: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孟子的这一方法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

请根据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一下曹操的《龟虽寿》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附: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补充资料:

《龟虽寿》写作背景。

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

曹操为摆脱被动局面,采用了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207)夏率师北征,五月至七月皆无果,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

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曹操写了《步出夏门行》这一组诗。

此篇为组诗的第四首,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即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无限感慨而有此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三、课后学习

1.背诵《短歌行》《归园田居》;

2.完成练习册第7课第6题;

3.拓展作业:

有人说中国古代文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陶渊明,也都住着一个曹操,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借此可进一步探讨你对中国古代文人的“仕与隐”的认识,并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说明:

赏析古典诗歌,知人论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读、欣赏方法。

这种诗歌解读、欣赏方法,贵在联系诗人、联系全篇,建立丰富的读解背景系统,然后以此观照读解某个作品,读出诗人原意。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要注意结合诗人当时的时代特征(时代风貌、文化思潮、审美趣味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要注意结合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等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善于调动对诗人生平已有的认知来帮助理解具体诗作。

第五、六课时辨诗歌之体裁,鉴诗歌之风格

【课时目标】

重点研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三首唐诗。

1.通过反复诵读唐诗三首,感受不同体裁唐诗的独特性,了解三种诗体的基本特征。

2.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及其作用,感受诗歌意境之美。

3.探究三首诗歌所选诗体形式与诗人风格特征、诗歌题材的契合度,了解诗歌体裁与风格之间的关联。

【评价任务】

1.完成课堂活动一。

(检测目标1)

2.完成课堂活动一的思考题3、4。

(检测目标2)

3.完成课堂活动二。

(检测目标3)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其人其事;

2.掌握诗歌体裁相关文学常识。

二、课中学习

课堂活动一:

走进三首唐诗

1.唐诗,名家荟萃,名作众多,成为一代之胜。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其中三颗璀璨的巨星。

诵读本单元的三首唐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三首诗歌的主体风格,并简述你的理由,完成表格。

诗名

体裁

风格概括

简述理由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境虽奇,脉理极细。

”请深入品读《梦》第二段跌宕的梦境和变化莫测的想象,理解梦境与尾段作者情志之间的关系,并赏析该梦境神奇瑰丽的想象对于情志表达的作用。

(1)将第二段梦境分层,并填出下列表格内容。

梦境分层

概述梦境特点(时间、地点、事件、意境特点)

可能关照了作者何种生活经历

用了什么典型技法

隐含了作者何种情感

湖月照我影……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2)分析该梦境与尾段作者情志之间的关系,并赏析该神奇瑰丽的梦境想象对于作者情志表达上的作用。

3.研读《登高》,回答下面的问题。

(1)《登高》中“悲”“独”两种情怀的内涵是什么?

(2)杜甫被冠以“诗圣”,《登高》被称为“古今七律之首”,请从格律、意象、情感等角度加以分析,探究此诗被称为“古今七律之首”的原因以及杜甫被称为“诗圣”的原因。

角度

特点

原因

格律

意象

情感

其它

4.研读《琵琶行》,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地刻画有声的音乐。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的音乐魅力的?

请结合具体语句做赏析。

(2)《琵琶行》中三次描写“江”和“月”,赏析这两个意象所构筑的不同意境。

(3)《琵琶行》中刻画了一个怎么样的琵琶女形象?

请加以分析。

(4)如何理解《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描写对于表达“天涯沦落人”人生感慨的作用。

课堂活动二:

别诗体辨诗风

《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属于古体诗,《登高》属于近体诗(律诗),诗体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1.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着将《梦游天姥吟留别》改为句式整齐的七言诗。

2.试着比较原作与改编后的作品,谈谈各自的表达效果。

改编示例: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信难求,越人语姥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至剡溪,谢公宿处清猿啼。

伸脚穿著谢公屐,身轻捷登青云梯。

峰崖半壁见海日,万里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惊层巅,云青欲雨水澹澹。

列缺霹雳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魂悸魄动惊长嗟,觉时枕席失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人生得意须尽欢。

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课后学习

1.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三首诗;

2.完成练习册第7课第5题;

3.完成练习册第8课第6题。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学习重点是能够辨析诗歌的体裁,能够鉴赏诗歌的风格,难点是如何理解不同的诗体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这个认识过程必须是建立在量的积累的过程,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古诗词的积累。

第七、八课时感豪放之大气,体婉约之缠绵

【课时目标】

重点研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三首宋词。

1.通过对诗人情感表达方式和诗歌语言等的分析,了解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

2.探究豪放背后隐含的诗人的独特的生命壮怀,婉约背后渗透的诗人生命的多情。

【评价任务】

1.完成课堂活动一。

(检测目标1、2)

2.完成课堂活动二。

(检测目标2)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了解宋词相关文学常识

二、课中学习

课堂活动一:

梳理词意,辨别风格

1.梳理三首词的内容,完成表格。

诗歌名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

体裁、题材

描写了什么意象、意象有什么特点

叙述了什么事情

抒发了什么情感

喜欢哪几句并说明理由

疑惑点是什么

2.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词人是如何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进行抒写的。

3.以典入词,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一大特色。

诵读作品,并填写下表。

词句

出处

大意

寄寓的情感

4.“愁”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全篇的核心词语,请围绕它展开阅读赏析:

作品中“愁”的情感可分几个层次?

词人为何而“愁”?

作者的“愁”情外化成为哪些物象?

这些物象是否重复?

为什么?

5.交流1到4项的内容,梳理两首咏史豪放词与婉约词《声声慢》的异同点,完成下表。

可比较点

豪放词

婉约词

总结

风格

主旨

意象特点

情景关系

人物形象

语言特点

课堂活动二:

宋词风格的比较鉴赏

1.根据苏轼、辛弃疾相关生平资料及相关评价文章,探究其豪放风格产生的原因,感受其生命人格的壮阔之气。

补充文章:

余秋雨《东坡突围》

梁衡《把栏杆拍遍》

2.积累李清照早期词作品与《声声慢》对比阅读,感受李清照词两个时期情感基点的不同,赏析其共同表现出来的婉约的特点。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鸳。

3.交流和总结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异同。

三、课后学习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声声慢》(寻寻觅觅)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