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周测卷教师版刘希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3305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周测卷教师版刘希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周测卷教师版刘希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周测卷教师版刘希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周测卷教师版刘希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周测卷教师版刘希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周测卷教师版刘希国.docx

《高三语文周测卷教师版刘希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周测卷教师版刘希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周测卷教师版刘希国.docx

高三语文周测卷教师版刘希国

2015年12月高三语文周测卷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许慎说:

“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

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

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

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

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

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

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

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

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

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

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1.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本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的一项是()

A.王献之的行草被称为“一笔书”,其代表作《中秋帖》字字相连,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纵然偶有不连,但气势不断。

B.东汉书法家张芝将杜度、崔瑗等的草书笔法加以变化,创造“今草”。

其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贯通,隔行不断,被称为“一笔飞白”。

C.南朝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将草书行笔运势的特点引入绘画,使绘画的线条彼此呼应,灵活运转,气脉相连,给人以浑然一体的艺术享受。

D.北宋画家戚文秀的《清济灌河图》中有一笔长线从画的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随波曲折翻腾,绵延五丈余,却并没有扰乱整个画面中的其他线条。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旭有动于心时就写草书,看到天地间各种可喜可愕的变化时也会寓之于书,这证明中国书法确实可以用来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B.中国人写的字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使用毛笔是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的特点使其可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管笔、钢笔、铅笔和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C.来源于“永”字笔画的“永字八法”,如高峰坠石、牵缰勒马,反映着物象里的“势”和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使中国书法具有了壮美美的倾向。

D.汉字点画间的空白处也是妙境,与笔画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二者虚实相生,使汉字成为一个艺术品,并在各种不同的字体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观察、感受各种生命形态中获得启发,这是中国书法有可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成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B.“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就是如,因此书法家要像赵子昂写“子”字时习画鸟飞之形那样,通过模写客体的形象来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C.中国书法与绘画、音乐等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运用较少的基本元素,如笔画、线、条、乐音等,加以千变万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

D.中国书法的用笔变化多样,讲究以笔画之“势”传达出物象之“势”,而悬腕中锋,有助于将全身之力集中于笔端,使柔软的毛笔能写出具有力度感的字。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原文作者所理解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

2.C(C项与原文“点如高峰坠石”、横画似“牵缰勒马”内容不符)

3.B(B项对“书者,如也”的理解有误,“如”的意思是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并不是直接模示客观形体,准确表现文字所象之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

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

元帝践祚,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①,甚有宠。

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

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②音乐。

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

丹进曰:

“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

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③高于匡衡,可相国也。

”于是上嘿然而笑。

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

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

太子既至前,不哀。

上大恨曰:

“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

”上以责谓丹。

丹免冠谢上曰:

“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

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

罪乃在臣,当死。

”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

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

“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

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

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

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

”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

”上因纳,丹嘘唏而起。

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

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

“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

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

”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

【注】①骖乘:

陪乘。

②留好:

留意,爱好。

③陈惠、李微:

当时宫中的音乐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帝践祚践祚:

登上皇位

B.臣窃戒属毋涕泣戒:

戒备

C.上寝疾寝疾:

卧病

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愍:

哀怜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

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

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C.冠,即帽子。

免冠,就是脱帽。

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

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

B.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

C.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

D.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

(2)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

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

4、B(“戒”为“告诫”)

5.B(A项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C项“冠礼”为20岁,“笄礼”为15岁。

D项应是班固编撰。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二度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6、C皇帝向来仁爱,不忍心看见史丹流泪悲泣,言辞又恳切到了极点,皇上心里大为感动,喟然长叹。

史丹马上退后,叩头说:

“愚昧的臣下胡乱听信谣言,按罪应当处死!

7、

(1)如果竟以丝竹鼓鼙的才能来选择人才,那么这是陈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扶助国家了。

(“乃”为“竟然”1分,“丝竹鼓鼙”为“音乐才能”或“丝竹鼓鼙的才能”1分,“器人”为“选择(衡量)人才”1分,“相”为“扶助”1分,句意1分)

(2)看到定陶王一向很受喜爱宠幸,现在路上流播谣言,为国家起了怀疑之心,认为太子有不稳固的议论。

如果确实是这样,公卿大臣以下一定会以死抗争,不接受诏令。

(“爱幸”被动1分,“流言”古今异义1分,“生意”古今异义1分,“审”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史丹字君仲,原为鲁国人,后来迁居杜陵。

从元帝当太子时起,史丹由于父亲史高的缘故被任命为中庶子,随从左右十多年。

元帝即位后,史丹任驸马都尉侍中,皇帝出行常常在车右边陪乘,很受宠幸。

皇上因为史丹是原来的臣下,亡父的外家亲属,亲近信任他,命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当时,傅昭仪的儿子定陶恭王有才能,母子都被宠幸,而太子稍微有酒色方面的过失,母亲王皇后不受宠爱。

建昭年间,元帝患病,不能亲理朝政,只是贪恋音乐。

后宫嫔妃和左右侍从熟悉了解音乐的人没有谁能做到,而定陶王也能办到,皇上屡次称赞他的才能。

史丹进谏说:

“凡是被称为有才能的人,应当聪敏而又喜好学习,温习旧业,增加新知,是皇太子做到的。

如果以丝竹鼓鼙的才能来衡量人,那么这是陈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扶助国家了。

”于是皇上嘿嘿地笑了。

在这之后,中山哀王死了,太子前往吊唁。

哀王是皇上的小弟弟,和太子游学一起长大成人。

皇上从远处看见太子,感触地想起哀王,悲伤得不能控制自己。

太子已经来到驾前,并不哀伤。

皇上极不满意地说:

“哪里会有一个人不慈和仁爱却可以奉祀宗庙,作百姓父母的呢?

”皇上把责备的话告诉史丹。

史丹叩头谢罪说:

“我看见陛下哀伤痛悼中山王,到了损伤身体的地步。

先前太子应当进宫见驾时,我私下告诫嘱咐他不要哭泣,使陛下感触悲伤。

过错只在我身上,应当处死。

”皇上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怒意才化解了。

竟宁元年,皇上的病势日渐沉重,傅昭仪和定陶王常常服侍在身旁,而皇后、太子很少能够进宫见驾。

史丹由于是亲近臣子能够进宫侍候,探视疾病,等到皇上独自躺着休息时,史丹径直闯入寝室,头叩地拜伏在青蒲席上,哭泣着说:

“皇太子以嫡长子而被立,至今达十多年,受到百姓的尊重,天下人没有不从心里归附他自托为臣子的。

看到定陶王一向很受喜爱宠幸,现在路上流播谣言,为国家起了怀疑之心,认为太子有不稳固的议论。

如果确实是这样,公卿大臣以下一定会以死抗争,不接受诏令。

我愿意先受赐而死来给众位大臣看!

”皇帝向来仁爱,不忍心看见史丹流泪悲泣,言辞又恳切到了极点,皇上心里大为感动,喟然长叹。

史丹马上退后,叩头说:

“愚昧的臣下胡乱听信谣言,按罪应当处死!

”皇上于是接受了史丹的忠言,史丹唏嘘着站起来。

太子因此终于成为继承人。

史丹为人足智多谋,平易待人,外貌看去像是倜傥不羁,然而内心却非常谨慎,所以尤其能够被皇上信任。

担任将军前后共十六年,永始年间病重请求告老退职,皇上赐予策书说:

“左将军逐渐病重而不衰损,希望归家治疗疾病,我很哀怜,用官府职任的事务长久地留住将军,致使身体没有痊愈。

应当使精力心神专一,务必亲近医生药物,来扶助身体,使它不衰竭。

”史丹回到家里几个月后去世,谥号为顷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8、这首诗的颔联前人十分称道,被人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请简要赏析。

(5分)

9、诗的尾联是怎样抒情的?

有什么作用?

8.(5分)这两句诗巧妙地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

诗人写景寄情,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以此喻自己空有才学,却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

(3分)从写景角度而言,诗人眼耳并用,视听结合,绘形绘声,传神逼真。

(2分)

9.(6分)诗的尾联直抒胸臆。

诗人感叹自己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语直情真,强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羁旅思乡的情怀。

(3分)作用:

①点明题旨,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②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3分)

【注释译文】

⑴旅次:

旅途中暂作停留。

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⑵举目:

抬眼望。

⑶似:

一作"如"。

故山:

旧山。

喻家乡。

⑷远势:

谓远物的气势、姿态。

孤屿:

孤岛。

⑸曳(yè):

拖着。

⑹窗:

一作"床"。

欹(qī):

斜倚。

⑺澄泉:

清泉。

泛觞:

古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时以酒杯浮在水面,漂到谁的面前,就谁饮。

迟:

慢。

⑻青云:

高位,喻高官显爵。

平行:

平步。

⑼"梦到"句:

一作"梦到江头身在兹"。

旅羁:

久居他乡。

【白话译文】:

抬头所见纵然不是我的家乡景,仔细想来一切却似我在故乡时。

白鹤盘旋奔向远方投入了岛屿,蝉拖着哀鸣余音飞向另一树枝。

冷月照窗倚着孤枕感到很倦怠,清泉绕石朋友聚饮自觉举杯迟。

仕路坎坷迟迟不能平步青云去,梦回江南半生漂泊此身仍旅羁。

【韵译】:

纵然抬眼看到的都是异地的景致,

但还是叫我将故乡的山水深深念起;

野鹤从高空向孤岛盘旋而下,

鸣蝉拖着尾音飞向别的树枝。

夜晚,当凉月照进窗中,我斜倚着枕头深感疲倦;

白天,当清泉绕着石头漂来酒杯,我却反应缓迟。

没能平步青云,总是羁旅漂泊,

美丽的江南故乡啊,只能出现在梦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

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首句以“非我有”扣诗题“旅次”,说明举目所及都是异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乡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

次句写诗人触景而起对家乡的怀念。

身处异地而情怀故乡,不难想见其失意之状和内心的苦涩。

“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抬首低眉之间,蕴含着深沉的感伤。

  第二联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

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

这是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犹如这鹤投孤屿、蝉过别枝一般。

一个“投”字,一个“过”字,一个“孤”字,一个“别”字,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自怨自艾,自悲自叹,却又无可奈何。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这两句前人十分称道,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

(见尤袤《全唐诗话》)从写景角度而言,诗人眼耳并用,绘形绘声,传神逼真,对蝉声的描写更有独到之处。

骆宾王诗“西陆蝉声唱”,许浑诗“蝉鸣黄叶汉宫秋”,黄庭坚诗“高蝉正用一枝鸣”,都写蝉在通常情况下的鸣叫;而方干此诗,则是蝉在飞行过程中的叫声,不仅蝉有动势,而且声有特色:

诗人捕捉的是将止而未止的蝉声,这种鸣叫有独特的声响和音色,能诱发读者的想象。

一“曳”字用得新颖别致,摹状精切传神,前所罕见。

  第三联:

“凉月照窗攲(qī欺)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前一句写月夜独处。

一个“凉”字,一个“倦”字,极写诗人的冷寂凄清,孤独无聊。

后一句变换场景,写饮宴泛觞的场面。

泛觞是一种游戏,古时候,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会时,把酒杯放置水面,任其漂浮,飘到谁的面前,就该谁饮酒。

饮宴游戏,高朋满座。

诗人置身于这热烈气氛之中,却神游于此情此景之外,他对着那在水池中慢慢流动的酒杯呆呆地出神,显出一幅寡言少欢的神态。

“泛觞迟”的“迟”字,既写景,又出情。

  这一联,以月明之夜和宴乐之时为背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自我形象。

上下两句场景虽然不同,人物形象如一,显示出难以消解的情怀,却又藏而不露。

直到第四联,作者才将内心的隐痛和盘托出。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遗撼啊,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

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

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

结构严谨。

  从全诗的艺术风格来看,这一联显得过分率直而欠含蓄。

不过,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铺垫和渲染,倒也使人觉得情真意切。

大概方干对自己功名不就,耿耿于怀,如鲠在喉,但求一吐为快吧。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O.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子《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

(1)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行走天下,守望大地

2013年10月22日下午,102岁高龄的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在北京友谊医院去世。

得此消息,燕园师生们陆续来到先生生前居住的燕南园61号献花追悼,还有一些人则来到未名湖畔,在那块先生题写的未名湖石碑前,追忆先生生前的点点滴滴……

一个人与一门学科

半个多世纪前,侯仁之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

周末,他经常到海淀周围考察,为课程做准备。

一天,侯仁之来到玉泉山西侧,看到一堵墙上面有凿过的石水槽,感到很奇怪,就沿着墙的方向向前走,一直走到西山碧云寺、卧佛寺,发现那里也有水槽。

他推想,这可能是过去的引水槽。

经过进一步考察,他发现水流到了颐和园昆明湖,又顺着流到北京城里去。

年轻时的这个发现,为他日后从北京的水源入手研究北京的历史地理,找到了第一手资料。

当时中国还没有现代的历史地理学,但从那时起,侯仁之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已经从传统的沿革地理渐渐向现代意义的历史地理学转变。

1946年,侯仁之学术历程的转折点。

这一年他来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先后师从于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罗士培教授和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基者和建设者达比。

达比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解是,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特征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来改造的。

达比的学术思想对侯仁之影响很大。

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标志着他对历史地理学在理论认识上的成熟,也标志着他和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在思想上的决裂。

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逐步建立。

一个人与一座城

 对北京,侯仁之说自己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北京不仅是他生活了几十年的第二故乡,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

为了这个对象,温和的侯仁之常常迸发出勇士般的豪情。

  对卢沟桥的保护,正是如此。

“文物古迹是城市文脉的载体,丢了它们,就丢了城市的记忆”,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卢沟桥疲惫不堪,破损严重。

侯仁之心急如焚,当即写出《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

不久,北京市政府决定进行整修。

此后,卢沟桥不仅多次整修,还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被列为旧城外的1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和申报世界遗产的后备名单。

让侯仁之放心不下的,还有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后门桥。

后门桥是历史上北京城址转移的一个标尺,是元大都城市规划的起点。

1998年,已近90高龄的侯仁之建议把什刹海的水引过后门桥,恢复后门桥下的水上景观,正是这个建议,使得历史上中轴线的最初设计起点焕然一新。

对北京这座城,侯仁之到底有多爱?

北京大学前后二十几届的学生都是见证者。

从20世纪50年代起,每年北大新生入校听的第一堂课,就是“侯仁之讲北京”,这一讲,就是20多年,直到侯仁之年事高了为止,这也成为北大的一桩美谈。

一个人与一项工程

  侯仁之有多个美誉,有人称他为“活北京”,有人赞他为“北京史的巨擘”,而更多的人熟知他,是因为他是“我国申遗第一人”。

1980年春,侯仁之在美国考察期间,第一次听说国际上有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尽管当时公约诞生已10多年,但在国内还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回国后,侯仁之立即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提案,建议我国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提案获得通过。

不久,中国终于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

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批成功入选的世界遗产。

晚年,先生长居燕园。

只要是阳光好的日子,先生便会坐在轮椅上,由女儿推着散步,每每走到未名湖畔,研究了一辈子历史地理学的先生都会说,“多少时光过去了,它依然是这样……”

是的,他依然是这样。

百岁人生,行走天下,守望大地。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摘编自《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①照我所了解的,以往各大学中关于“中国沿革地理”的讲授,主要是讨论中国历代疆域的消长和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这些问题在一个专修中国历史的学生看来,也许是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在和地理有关系的方面,有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问题呢?

(侯仁之《〈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

②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

1999年被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乔治·戴维森勋章,他是第一个获得该荣誉的中国人。

(XX百科)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首尾称侯仁之为“先生”,表达了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