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3258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6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地理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地理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地理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地理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解析版.docx

《地理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解析版.docx

地理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解析版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7-2018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40小题。

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高一某学生绘制的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B.1.5%C.4%D.3%

2.④国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过渡型

3.缓解①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B.实行计划生育

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D.加大教育投入

4.影响①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1.B2.A3.C4.B

【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左纵轴表示人口出生率,③国人口出生率约3.0%,右纵轴表示人口死亡率,死亡率约1.5%,人口自然增长率约1.5%。

B对。

2.读图分析④国目前人口增长情况,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属于原始低增长阶段,A对。

3.读图分析可知,①国人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是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缓解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C对。

开发劳务市场可能缓解劳动力不足,但不能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A错。

人口已经是负增长了,不用实行计划生育,B错。

加大教育投入与人口老龄化问题关系不大,D错。

4.①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①、④对。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生育意愿越高,人口出生率高,②错。

医疗卫生水平较低,节育措施不完善,也会导致出生率较高,③错。

所以B对。

A、C、D错。

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

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A.1970年B.1990年C.2005年D.2010年

6.造成该地区迁移率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B.当地人口大规模迁出

C.生态环境明显恶化D.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

【答案】5.D6.A

【解析】

5.人口增长率包含人口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两者的和大于0,则人口总数增加。

根据图中曲线判断,大约在2010年二者的和为0,所以此时人口达最大值,D对。

6.图中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口迁移率高,属于政策性移民开发,之后人口迁移率迅速降低,与之对应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降低,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最可能是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不需要太多劳动力导致的,据此最合适的选项是A。

当地人口大规模迁出会导致迁移率为负值,与图示不符,B错;图示不能得出生态环境恶化或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的结论,CD错。

与过去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模式不同,空巢居住方式(和子女分开居住)近些年来在我国城镇老年人中逐步增加。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城镇地区空巢居住方式逐步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A.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减少B.国家养老制度逐步完善

C.子女赡养老人能力下降D.乡村青壮年进城务工

8.城镇老年人居住模式的转变将直接影响

A.性别比例B.人口出生率C.职业构成D.人口迁移

【答案】7.B8.C

【解析】

7.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但国家养老制度逐步完善,老人的生活越来越有保障,有能力独立生活;经济发展迅速,子女赡养老人能力增强;乡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与城镇地区空巢居住方式逐步增加无甚关系,据此选B。

8.城镇老年人居住模式的转变不会影响到性别比例,也不会影响到人口出生率或人口迁移,但会直接带动老年人市场的发展,如老年人健身、保健、医药、服装等,直接影响职业构成,选C。

下图示意某地区4个城市1990-2010年人口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1990-2010年间,下列城市中人口净迁出数最多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该地区1990-2010年人口数量变化带来的影响有

A.交通压力增大B.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C.促进资源开发D.环境人口容量变小

【答案】9.C10.B

【解析】

9.读图可知,四个地区中,只有③地区出生人数大于死亡人数,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新出生人口多,但是该地区的人口增长数却在大大的减少,说明该地区人口大量外迁,选C。

10.图中四地人口增量均为负值,表明该地区的人口大量外迁,人口迁出,会缓解交通拥挤状况;环境人口容量变大;不利于资源的开发;外迁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会导致该地区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选B。

【点睛】

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有:

迁出地——利:

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收入,缓解就业压力。

弊:

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

迁入地——利:

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促进文化交流,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

弊:

带来一些问题,如对交通、住房产生压力,可能加剧环境污染。

下图为“2010-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预测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最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农村教育水平提高,生育观念改变,农村人口出生率降低有关

B.与农村医疗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寿命延长有关

C.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

D.与农村环境质量好,农村人口寿命延长有关

12.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许多家庭却并不打算生育第二胎,与造成此现象关系不大的是

A.子女生养和教育成本高

B.日前我国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程度高,对子女依赖程度低

C.部分70后父母生育年龄偏大,生育二胎健康风险较大

D.部分育龄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传统生育观有所改变

【答案】11.C12.B

【解析】

11.目前中国农村人口出生率虽降低但依然高于城镇;农村环境质量好,农村医疗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寿命延长,但这些都不足以导致农村老龄化如此严重;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及现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这是最主要原因。

【点睛】

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城镇低于农村,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呈上升趋势。

农村与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逐步加大。

许多家庭却并不打算生育第二胎,原因是子女生养和教育成本高。

部分70后父母生育年龄偏大,生育二胎健康风险较大。

北京市近年来地铁线的建设和运营,对站点附近的楼盘均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地铁站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生产用地B.办公用地C.居住用地D.零售用地

14.图中住宅楼盘均价最高值出现在距离最近轨道交通站点300-600m之间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便捷,环境相对安静B.货流中转集聚,仓储用地多

C.人流密集,购房需求高D.距地铁站近,土地租金高

【答案】13.D14.A

【解析】

13.楼盘均价与地租关系密切。

图中显示,地铁站附近楼盘均价相对最高,应为商业用地,选项中只有零售用地属于商业用地,当商业出现并活络起来后,办公、工业会挪过来,人们为了工作、生活方便,地铁站的居住用地会增多,据此选D。

根据材料信息,图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零售业用地,C对。

居住用地、办公用地、工业生产用地出现的较晚,A、B、D错。

【点睛】

城市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的远近及交通通达度密切相关。

商业区付租能力最强,但占地面积小,呈点状分布。

该区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因该区人流货流量大,所以一般布局交通通达度好的交通干线两侧、市中心、街角路口。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5.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16.沿甲——乙一线,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A.

B.

C.

D.

【答案】15.A16.D

【解析】

15.根据图例判断,①占地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③位于市中心且占地面积最小,应为商业区。

②为工业区,据此选A。

16.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

沿甲——乙一线,从市郊-中心-市郊,故整体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原图显示,从市中心向甲方向有一处为交通枢纽,故地租相对较高,出现一个地价次高点;市中心位置偏向乙侧,且偏向乙侧的城市化用地较多,则乙侧地价递减幅度低于甲侧,结合选项符合题意的为D。

【点睛】

1、城市功能区的形态、特征与布局:

住宅区:

占地面积最大,城市的主要职能。

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与高坡和文化区相连。

低级住宅区布局在内城,与工业区相连。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分布。

该区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因该区人流货流量大,所以一般布局交通通达度好的交通干线两侧、市中心、街角路口。

工业区:

呈现沿着交通干线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势。

一般布局在市区外缘,降低对城市的污染,布局在交通干线的两侧,方便进出原料和产品

2、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

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

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相较图中住宅区与工业区,影响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18.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可能分布在该城的

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

【答案】17.C18.C

【解析】试题分析:

17.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它是一个比值,是分数,分母越大比值越小。

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的市中心,所以在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一定的条件下,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是由于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故选C。

18.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图例及其在图中所占的比值。

在东北方向工业区地租指数最高,说明工业企业数量多,环境质量差,不适宜于高级住宅区分布,而在西南方向工业区地租指数最低,说明工业企业数量少,环境质量优美适宜于高级住宅区分布,故选B。

【考点定位】城市功能分区及合理布局

【知识拓展】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1)历史因素:

①历史背景:

很大程度上决定功能分区的现状。

例如:

北京的商业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

②历史变化:

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城市中心附近住宅区的班落、城内污染工厂外迁。

(2)经济因素: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价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例如:

城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外圈形成住宅区,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

②交通通达度:

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低。

例如:

市中心附近若通达度低,则往往形成住宅区

(3)社会因素:

①收入:

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②社会群体:

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

例如:

住宅区出现分化,高、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③知名度:

对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影响,还影响到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变化。

例如:

高收人阶层集聚形成高级住宅区

④种族:

对住宅区分异的影响很大。

例如:

西方城市中的种族聚居区,如唐人街等

(4)行政因素: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顶城市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明确划定不同功能区。

例如:

北京方庄住宅小区

我国东部某城市正在研究打造多条贯穿城市的“通风廊道”,引导城外凉爽、干净的空气流入城市中心。

廊道包括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主要由该市的知名公园和大片绿地组成的一级通风廊道。

下图为计划中的五条通风廊道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9.图中廊道多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主要原因是

A.原有公园与绿地分布的限制B.城市主导风向的变化

C.城市规划中的街道走向D.楼层高度变化

20.通风廊道在改变城市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

①提高城市交通通达度②减轻雾霾污染程度③利于城市住宅区开发④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通风廊道所经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合理的规划是

A.严格控制建筑规模,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

B.拆除一切建筑物,置换建筑用地为绿化用地,保证廊道畅通

C.大力修建城市中的林荫大道,提高绿化面积与交通用地面积

D.开挖河湖池沼,增加城市湿地的面积,扩建人工景点

【答案】19.B20.C21.A

【解析】试题分析:

19.根据材料,图示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图中廊道的多为西北—东南走向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B对。

原有公园与绿地分布的限制、城市规划中的街道走向、楼层高度变化不是主要原因,A、C、D错。

故选B。

20.通风廊道引导城外凉爽、干净的空气流入城市中心,使城市空气更加流通,在改变城市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减轻雾霾污染程度,②对。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④对。

不能提高城市交通通达度,①错。

与城市住宅区开发关系不大,③错。

故选C。

21.通风廊道所经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合理的规划是严格控制建筑规模,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A对。

根据材料,廊道主要是由知名公园和大片绿地组成一级通风廊道,不是拆除一切建筑物,置换建筑用地为绿化用地,B错。

廊道宽度500米以上,不是城市中的林荫大道,C错。

廊道主要是利用原有的景点,打通关键节点,不是开挖河湖池沼,扩建人工景点,D错。

故选A。

考点:

通风廊道走向及原因,对城市环境的作用,城市合理规划

【名师点睛】城市的合理规划

(1)城市规划的目的:

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以达到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2)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

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3)城市的布局形式:

是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基本形态有集中紧凑与分散疏松两类。

在我国,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大多采用集中紧凑式,有些大城市为了解决市区人口拥挤、工业集中、交通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可以分散城市布局。

(4)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业区接近居民区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

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

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在防护带中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

(5)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

要设计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得到最优方案。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2.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苏州与绍兴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B.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

C.南京和绍兴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D.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被南京覆盖

23.下列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城市化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B.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城市化发展带动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D.出现了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22.B23.C

【解析】试题分析:

22.题中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

从图中符号大小来看,南京比宁波的城市等级高,南京比宁波的服务功能多,A错误。

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B正确。

南京在江苏省,绍兴在浙江省,行政管理上没有隶属关系,C错误。

上海城市级别高,城市服务范围覆盖南京,D错误。

23.该区域城市化速度快,属于中期阶段,A错误。

本地区矿产资源贫乏,乡镇企业发展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错误。

城市化发展,对蔬菜、乳畜和花卉的需求量增加,带动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C正确。

目前还是以城市化为主,没有出现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D错误。

【考点定位】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名师点睛】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

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大小,城市等级一般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级大城市。

不同等级城市满足周围人们需求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质量是不一样的,服务范围大小也是不一样的。

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

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城市等级

服务范围

数目

彼此距离

职能种类

服务级别

高一级城市

低一级城市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一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地下径流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

C.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D.降水量增加

25.图示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①解决城市缺水问题②解决城市洪灾③增加下渗量④补充地下水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24.C25.D

【解析】

24.区域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水汽输送。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地面硬化程度上升,阻碍了自然状态下的下渗,使得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量减少,选C,对气温、降水的影响属于对大气圈的影响。

25.读图并对比可知,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增加了绿化带和渗水路面。

绿化带具有很好的截水渗水作用,渗水路面可加速下渗,两者在延长径流集聚时间的同时,可有效补充地下水;地表径流的减少和地下水的补充,会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洪灾和缺水问题,但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据此选D。

荷兰素有“鲜花王国”的美誉,园艺业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5%,生产的花卉主要供出口。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6.荷兰发展花卉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中海气候,光照充足B.国际市场广阔

C.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温度适宜D.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

27.荷兰出口的花卉占世界花卉贸易总额的40%以上,这得益于

①保鲜技术的发展②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③广阔廉价的耕地④发展玻璃温室,改造自然条件⑤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⑥利用起伏的地势,发展花卉的立体种植

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⑥

【答案】26.D27.C

【解析】试题分析:

26.自然条件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方面分析;荷兰为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A错C对;B项为社会经济因素,不合题意;沿岸为暖流,D错。

27.荷兰土地面积小,耕地面积小,③错;荷兰地势较平坦,不适合发展立体农业,⑥,排除法选D项。

考点:

荷兰发展鲜花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影响花卉出口的因素。

农业现代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粮食生产是农业的保障。

下图为某地2009-2013年水稻单产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该地区水稻单产连续增长的原因不包扣

A.杂交良种的推广使用B.病虫害的防治较好

C.全球气候变暖,热量条件改善D.农田水利设施完善

29.我国在东北地区推广水稻种植,较南方地区比较明显的优势表现在

A.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B.夏季光照时间长,稻米质量优

C.夏季温度较低,水分条件好D.降水季节变化大,更适宜水稻生长

30.某地区农村在早稻育秧时期,为了减少寒潮、倒春寒等低温、冻害导致谷种烂掉、秧苗冻死的损失,常用地膜覆盖,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

A.热量条件B.光照条件

C.水分条件D.土壤条件

【答案】28.C29.B30.A

【解析】

28.全球气候变暖,热量条件改善只是使得某些高纬度地区或气温较低地区拥有了种植水稻的热量条件,并不能使得水稻单产连续增长,选C。

良种的推广、病虫害的治理、水利设施的改进都可促进单产的提高。

29.东北地区推广水稻种植较南方地区比较明显的优势表现在东北地区纬度高,夏季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气温较低,水稻生长期长,稻米品质优。

与南方地区相比,东北地广人稀,劳动力条件不如南方,东北降水少于南方,水分条件不敌南方。

降水季节变化大不是种植优势,据此选B。

30.早稻育秧时期为初春,此时偶有低温天气造成秧苗损害。

地膜不能阻断阳光,但用地膜覆盖,可以让太阳辐射进来而减少地面辐射散失,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因此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热量条件。

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1.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甲地:

种植园农业—气候B.乙地:

商品谷物农业—交通

C.丙地:

混合农业——地形D.丁地:

乳畜业—市场

32.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A.甲地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B.乙地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C.丙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D.丁地主要生产鲜奶及乳制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地区

【答案】31.D32.B

【解析】试题分析:

31.读图,甲地以种植业为主,商品商品率低,是自给农业,可能是水稻种植业,主导因素是劳动力,A错。

乙地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主导因素是交通,B对。

丙地种植业与畜牧业比重相当,是混合农业,主导因素是水源,C错。

丁地是大牧场放牧业,主导因素是气候,D错。

32.结合前面分析,甲地主要生产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A错。

乙是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B对。

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羊,机械化水平高,C错。

丁是大牧场放牧业,主要生产皮毛、肉等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半干旱区,D错。

考点: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特征,主导因素。

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3.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季风水田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