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业务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3000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子银行业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影子银行业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影子银行业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影子银行业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影子银行业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子银行业务1.docx

《影子银行业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子银行业务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子银行业务1.docx

影子银行业务1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1、现阶段中国影子银行业务有哪些?

2、对银行有哪些影响?

3、银监会近年来对影子银行业务做了哪些规范?

 

“影子银行”是信贷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杆收购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这些机构通常从事放款,也接受抵押,是通过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的金融机构。

在带来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和高杠杆操作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并成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推手。

目前,影子银行系统正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持续萎缩,然而,作为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一环,影子银行系统并不会就此消亡,而是逐步走出监管的真空地带,在新的、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发展。

未来,对影子银行系统的信息披露和适度的资本要求将是金融监管改进的重要内容。

目前,美国已提出要求所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对冲基金、私募机构和风险资本基金实行注册,并对投资者和交易对手披露部分信息。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是指一些非银行中介机构提供和传统商业银行类似的金融服务。

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要受到中央银行等机构的监管。

但他们如果把一些业务以影子银行的方式操作,做成表外业务,这些资产在银行的损益表上是看不到的,就可以逃脱监管,迷惑迟钝的投资人。

2007-2012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前,投资银行用表外业务的方式将次级贷款证券化,并用信贷违约掉期来对冲风险。

但最终风险积累爆发,投行损失惨重,雷曼兄弟破产,造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1、 基本简介

  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是指房地产贷款被加工成有价证券,交易到资本市场,房地产业传统上由银行系统承担的融资功能逐渐被投资所替代,属于银行的证券化活动。

该活动在2007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中渐渐被人们重视,此前一直游离于市场和政府的监管之外,当前也无十分有效的监管方式。

  影子银行,不受监管或仅受较少监管的,提供融资、股权资本融资、金融组合产品、金融交易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金融行为。

随着人们对于信贷的需求与日俱增,影子银行也相应地迅猛发展,并与商业银行一起成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参与主体。

影子银行的发展壮大,使得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银行体系的作用不断下降。

影子银行比传统银行增长更加快速,并游离于现有的监管体系之外,同时也在最后贷款人的保护伞之外,累积了相当大的金融风险。

2 主要特点

  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通常从事放款,也接受抵押,是通过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的金融机构。

  在带来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和高杠杆操作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并成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推手。

  影子银行系统正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持续萎缩,然而作为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一环,影子银行系统并不会就此消亡,而是逐步走出监管的真空地带,在新的、加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发展。

  未来对影子银行系统的信息披露和适度的资本要求将是金融监管改进的重要内容。

美国已提出要求所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对冲基金、私募机构和风险资本基金实行注册,并对投资者和交易对手披露部分信息。

3 主要分类

  影子银行可以分为三类:

  首先,就是影子银行本身,主要玩家有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SIV和货币市场基金等。

  第二类是应用影子银行方法的传统银行。

这些银行仍在监督管理下运行,同时可获得中央银行的支持,但它们也将影子银行的操作方法运用到了部分业务中。

  第三类则涵盖了影子银行的工具,主要是一些能够让机构转移风险,提高杠杆率,并能逃脱监管的金融衍生品。

  “影子银行”是信贷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杆收购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这些机构通常从事放款,也接受抵押,是通过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的金融机构。

在带来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和高杠杆操作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并成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推手。

目前,影子银行系统正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持续萎缩,然而,作为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一环,影子银行系统并不会就此消亡,而是逐步走出监管的真空地带,在新的、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发展。

未来,对影子银行系统的信息披露和适度的资本要求将是金融监管改进的重要内容。

目前,美国已提出要求所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对冲基金、私募机构和风险资本基金实行注册,并对投资者和交易对手披露部分信息。

4 操作方法

  其具体做法是将次级贷款包装为金融衍生品,例如CDO(担保债务权证)和SIV(结构性投资载体),往往被信评机构评为AAA级,这些载体是证券化资产的主要买家。

  影子银行创造的衍生品在全球的范围内流通,使得全球信贷平民化,廉价的信贷更容易被大众得到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影子银行平缓了因生产力进步和分工细化产生的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使收入与利润增加。

  2007年信贷危机的风暴中,这种将债务和其他资产捆绑打包成复合证券和载体以供出售的业务亦无法独善其身。

5 主要作用

  由于银行亟需改善自己满目疮痍的资产负债表,证券化市场的健康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它为企业和消费者的借款能力提供保障,还源于其在推动经济成长和资产定价方面的作用。

  诸多因素导致证券化活动受损。

投资者不再对穆迪和标准普尔等第三方的评级价值抱有信任。

与此同时,始于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市场的损失,或多或少地对SIV等表外工具产生冲击。

  影子银行虽然是非银行机构,但是又确实在发挥着事实上的银行功能。

它们为次级贷款者和市场富余资金搭建了桥梁,成为次级贷款者融资的主要中间媒介。

影子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发行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大规模地扩张其负债和资产业务。

所有影子银行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彼此之间具有信用和派生关系的影子银行系统。

6 体系结构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

证券化机构,主要功能是将传统金融产品证券化;市场化的金融公司,主要包括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主要从事在传统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融通资金;此外,还有结构化投资机构及证券经纪公司。

  投资银行是影子银行中最重量级成员之一,往往人们提及华尔街,指的就是投行。

在同商业银行的较量中,投资银行从人才、创新手段和技术水平都胜出一筹。

不仅在资本市场上独领风骚,在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方面也是占据主流。

尽管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投资银行,实际上所有投行机构的英文名称都叫“×××公司”,这种公司注册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绕开监管。

但是金融风暴发生后,情况发生了改变。

除了倒闭的投资银行,像高盛这样已更名为银行控股公司,也因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救助,同时被列入监管范畴。

实际上,金融风暴后原来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并不是不复存在,只是改头换面。

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投资银行业务随着市场的变化,发生了战略性调整。

其中最重要的,一是从代客交易向自营交易的业务重点转移;二是从股票市场交易向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业务重点转移。

而这两项给其带来丰厚回报的战略性转移也将投资银行推向了金融市场的风口浪尖。

  根据Tully投资公司的统计数字:

2006年华尔街五大投行自营交易收入达到了610亿美元,占其全部收入的一半;其中高盛的自营交易业务2006年达到了130多亿美元,而2004年只有62亿美元。

  从玩别人的钱到玩自己的钱使投资银行的收入出现前所未有的暴涨。

一位在华尔街打拼多年的资深投行家回忆道:

一个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的问题常让我夜不能寐,就是每当我年初查看上一年的财务报表时,总是吃惊地发现交易收入占据了全行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并且其中证券化产品和衍生品的规模巨大。

这让我忐忑不安,因为,按照金融常识,交易收入最大特点就是波动性强、风险高,与其他业务相比是最不“靠谱”的。

  同时,投资银行通过向对冲基金提供一揽子服务牟取暴利,不仅抓住了对冲基金这样的肥客户,也加大了影子银行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

  投行向对冲基金提供的一揽子服务英文名称是,我们翻译为机构经纪业务,具体来说就是投行向对冲基金提供股票贷款、融资、集中清算、结算和托管等服务。

对冲基金经纪服务已发展成80亿美元年收入的市场。

如果加上交易手续费收入,投行每年从对冲基金赚取的费用预计在260亿美元。

为何对冲基金不使用商业银行的托管业务,而选择使用投资银行的机构经纪服务?

原因就是投行给的优惠更多,比如投行允许将客户准备金账户的证券做贷款质押品,这就大大降低了对冲基金成本。

  一般来说,投行除了向对冲基金提供股票贷款、交易清算和托管业务外,也签衍生品合约。

这样一来,投资银行也由此成为对冲基金的交易对手,形成上下家关系。

投资银行的服务不仅让对冲基金得以介入更广泛的市场和产品,联姻对冲基金也使投资银行本身如虎添翼,机构经纪业务平台已成为投行营销其他业务和服务的重要渠道。

7 负面作用

  1、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即以短期负债支撑长期资产的所谓短存长贷现象日益突出,从个别银行公布的流动性缺口指标来看,商业银行及时偿付负缺口巨大。

除了对银行体系的影响,影子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也会给实体经济造成严重打击。

影子银行体系最根本的问题却在于其抗波动和抗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出现大面积的资金链断裂,那么结果将变得更具有蔓延性和恐慌性,并很容易打击实体经济的表现。

 

  2、事实上监管层已经意识到影子银行系统的危险,银监会高度重视各类借道理财和所谓“创新”的影子银行活动,以及种种监管套利的行为,将继续坚持“成本对称”原则,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创新,从机制和源头上打消“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套利动机并防范风险传递。

 

  3、但令人担忧的是影子银行的监管还存在多头监管和监管空白的现象。

目前小贷公司属于地方金融办监管;融资担保机构属于银监会监管;担保公司典当行等由工商局负责注册;而民间借贷、网络借贷则无法可依,这种情况不利于对于影子银行监管的协调。

影子银行可以清晰看出其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创新的商业模式,从次贷危机的演变逻辑看,由于通货膨胀压力抬升,美国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住房抵押贷款违约开始出现。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和影子银行系统繁荣的基础开始出现动摇。

  4、随着货币市场流动性的逐步萎缩和房地产价格的下挫,影子银行对资产价格和流动性的敏感性开始显现。

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对冲基金停止赎回,导致投资者纷纷撤资,从而引发了针对影子银行的第一波资金溃逃。

此时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急剧上升,金融市场流动性由过剩变为紧缩,更多的影子银行卷入流动性危机。

  5、美林、瑞银、高盛等大型金融机构因为次贷问题出现了巨额亏损,开始大规模进行资产减计,市场流动性需求剧增而资金供给严重萎缩,整个市场进一步陷入严重的流动性紧缩。

贝尔斯登申请破产倒闭,在美联储的斡旋下被摩根大通收购。

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的集体倒塌使得影子银行系统的运营基础遭受严重的损失,并对传统银行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

8 存在问题

  1、影子银行创造的衍生品在全球的范围内流通,使得全球信贷平民化,廉价的信贷更容易被大众得到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影子银行平缓了因生产力进步和分工细化产生的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使收入与利润增加。

  2、影子银行虽然是非银行机构,但是又确实在发挥着事实上的银行功能。

它们为次级贷款者和市场富余资金搭建了桥梁,成为次级贷款者融资的主要中间媒介。

影子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发行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大规模地扩张其负债和资产业务。

所有影子银行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彼此之间具有信用和派生关系的影子银行系统。

  3、担保公司、典当行、民间借贷、网络借贷、银信合作,资产规模日益庞大的影子银行,正在给中国金融稳定带来扰动。

近两年来中国社会资金整体偏紧,资金供需矛盾催生了各类借道理财的影子银行活动,影子银行系统的资产规模也迅速攀升。

  4、中国影子银行主要有两部分:

一是银行理财产品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类信贷类产品;二是以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

流入影子银行、民间借贷的资金,更多是居民、企业的存款,由于存在长期负利率,容易发生存款搬家的现象。

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则表示,存款搬家后很可能流向理财、信托,以及民间借贷市场。

  5、事实上这种现象已经在国有大行的同业交换数据上有所体现,存款加速流出银行体系。

2011年9月中上旬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款较8月末减少4200亿元左右,出现罕见天量负增长。

由于大笔存款流出银行体系,而银行本身的存款也变得更加短期化和波动化,这将造成银行的存贷期限错配问题更加严重。

这已经是一种系统性风险的萌芽状态。

9 监管措施

  1、影子银行进行大规模的次级贷款发放和融资,扮演了类似传统商业银行的角色。

由于影子银行并没有像商业银行一样受到充分的监管来保证金融安全,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柜台交易市场进行,信息披露很不充分,使得包括对手风险在内的一系列风险都未被监管机关以及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所认识和警觉。

  2、影子银行没有像商业银行那样受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束。

由于没有资本充足率要求,影子银行的自有资金一般非常小,但业务规模却非常大,其潜在的信用扩张倍数达到几十倍。

  3、影子银行不受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

当传统商业银行出现倒闭风险时,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地减缓存款人的恐慌,防止商业银行发生挤兑。

而影子银行却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

在房价上升时期,面对次级债券较高的回报率,投资者趋之若鹜,影子银行也极力扩张业务。

当房价下滑时,次级贷款违约率由于主动或被动的原因大幅上升,投资者大量抛售次级债券及其衍生品,影子银行遭到挤兑,进而引发市场恐慌。

  4、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各国开始考虑将影子银行系统纳入监管,超过一定规模的对冲基金及其他私募基金都必须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登记,并向监管机构披露更多有关其资产和杠杆使用的信息,建立针对诸如CDS等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全面监管、保护和披露框架。

同时为了减少交易对手风险,所有标准化场外交易合同必须经由一个中心机构处理,并鼓励市场参与者更多地使用交易所交易工具。

  5、设计信息披露机制将成为未来对影子银行监管的重点。

探索新的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完善场外交易市场的信息披露,以简洁易懂的形式让投资者充分了解相关信息,是防范衍生品市场风险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影子银行在经历此次危机洗礼后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

10 金融风险

  伴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信贷的需求与日俱增,美国的影子银行也相应地迅猛发展,并与商业银行一起成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参与主体。

影子银行的发展壮大,使得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银行体系的作用不断下降。

影子银行比传统银行增长更加快速,并游离于现有的监管体系之外,同时也在最后贷款人的保护伞之外,累积了相当大的金融风险。

[2]

  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近日也曾表示,中国金融五年内最大的风险是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

他认为,这个风险既和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密切相连,也与现在资本市场的风险相关。

据了解,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包括信托、担保、小贷公司、典当行、地下钱庄等。

事实上,自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以来,各地民间金融的风险便已陆续暴露,并牵连当地的银行系统。

由此看来,如何保持中国金融体系的健康,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就显得格外重要。

  当然,应当看到,监管层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也付出了努力。

比如以各种方式切断银行系统与影子银行的联系,规范银信合作、将表外业务尽可能纳入表内、加强银行业与影子银行、民间金融之间的防火墙建设等。

从银监会年报看,自2009年开始,“影子银行”字眼频现。

在2010年年报中,“影子银行”提到了16次;2011年年报则提到了14次,并特地开设了“影子银行”专栏。

  不过,正如分析人士所言,监管层对影子银行的治理,以及对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不能仅仅靠查漏补缺这一招,哪里有风险,就急匆匆地切断该处与银行业的联系。

若以“一刀切”与“紧急灭火”的方式处理,势必将伤及实体经济的运行,反而引发更大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正规渠道依然无法解决实体经济中所存在的金融需求,影子银行系统仍会在风声过后卷土重来,这些运动式的治理,更像是在抽刀断水,治标而不治本。

  要解决中国金融风险必须推进改革:

一是价格形成机制,特别是“两率”的市场化改革;二是放开金融市场的准入,让更多民间资本更加自由地进入市场从事金融业务;三是推动银行业改革,让商业银行能够为更多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四是打破配置金融资源过程中的垄断和不公平,完善金融组织机构,尤其需要改进对小微企业的服务。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让原处于地下的影子银行系统按照正规的方式运营,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平衡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与收益。

11 中国情况

11.1 中国版影子银行

  虽然目前,中国尚无房地产贷款证券化的行为出现,但在高度金融监管下,“影子银行”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银信合作”和地下钱庄等金融形式上。

  “银信合作”是指银行通过信托理财产品的方式“隐蔽”地为企业提供贷款。

其运作模式为:

某房地产商开发房产项目资金短缺,银行因监管等政策原因贷款额受限而不能直接向其贷款,信托公司以中间人角色出现,以房产商待开发项目为抵押,设计基于该项目现金流的理财产品,其周期一般为1年到1年半,并委托银行代销,由投资者购买,房产商获得项目资金,项目开发完毕并销售,房产商支付给银行托管费,信托公司服务费以及投资者收益。

  具体来说,通过银信合作,银行可以不采用存款向外发放贷款,而通过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并向企业贷款。

由于信托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表外资产而非表内资产,可以少受甚至不受银监部门的监管。

银信合作模式:

此前的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刘明康曾提出,银监会对会造成高杠杆率的“影子银行”和银信合作高度关注。

这些机构提供流动性、提供信贷,就像银行和保险公司一样。

他们的工资比银行和保险公司都高,但他们的风险和成本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计量。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专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事实上,国内银行目前存在很多‘影子银行’业务,比如说委托贷款、银信合作、信贷理财产品等等,银行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并不占用银行的资本金。

如果监管要求这部分业务由表外转为表内,纳入银行业务的管理,本质上和正常信贷是一样的,并会被计入银行的信贷规模管理额度,从而银行总体信贷投放的结构必须进行调整来适应新规。

11.2 对影子银行要一分为二

  “影子银行”是国内今年宏观调控中关注的一个焦点。

据了解,打击“影子银行”问题是今年银监会的三大工作之一。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今年8月份曾表示,今年的资金供需矛盾催生了各类借道理财和所谓“创新”的“影子银行”活动,以及种种监管套利的行为,银监会将坚持“成本对称”原则,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创新,从机制和源头上打消“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套利动机并防范风险传递。

  什么是“影子银行”?

这一概念在2007年由美国市场人士最早提出,指那些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非银行机构。

目前国内外都比较认同的界定是,“影子银行”又称“平行银行系统(parallelbankingsystem)”或“准银行体系”,它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平行,除了吸收存款外,“影子银行”经营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

“影子银行”有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资金来源受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大;第二,由于其负债不是存款,不受针对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第三,由于其受监管较少,杠杆率较高。

说白了,它具有和商业银行类似的融资贷款中介功能,却游离于货币当局的传统货币政策监管之外。

  在今年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

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

  其实不仅是银监会,市场人士也认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已开始威胁金融系统的稳定。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由于大笔存款流出银行体系,而银行本身的存款也变得更加短期化和波动化,这将造成银行的存贷期限错配问题更加严重。

这已经是一种系统性的风险的萌芽状态。

目前在国内市场,已经形成了“影子银行”人人喊打的局面。

  有市场人士初步估算了国内“影子银行”的规模: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存量大约在4万亿元左右,再加上信托产品,二者的规模大约在5万亿-6万亿元;如果民间融资规模也按4万亿元估算,中国目前的“影子银行”金融体系大约运营着人民币10万亿元左右的资金。

中国整体银行的存款总量大约为80万亿元,贷款总量差不多在55万亿元,这意味着“影子银行”大约占整个市场容量的12%-15%左右。

有如此庞大的资金在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之外,难怪银监会对此感到高度危险,欲打之而后快了。

  不过,在我们看来,对“影子银行”恐怕不能一棍子打死,还是要做客观分析。

为何会出现“影子银行”?

这是市场需求使然。

市场有丰富的金融需求,当商业银行体系难以满足这些市场需求时,“影子银行”体系就通过创新的工具设计和风险分散安排,使原先不能完成的融资成为可能,进而扩大了金融体系的效率边界及其所服务的群体。

  在中国,“影子银行”与地下金融一样,都是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和成长有“中国特色”——都与4万亿刺激政策后的投资扩张有关系。

投资建设的摊子铺得太大,大家都得去找钱。

正规的信贷收缩了,只好由“影子银行”来补充。

地下金融从来不需要政府操心,只是今年高利贷搞得太猛,泡沫太大,牵涉到了银行,政府才出手加以干预。

在紧缩环境下,地方政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钱紧”,据称有地方政府现在拿年利率20%信托产品的钱毫不皱眉头。

这种情况下,如果信贷紧缩、“影子银行”、高利贷三管齐下一起打击,国内市场的资金流动非“干塘”不可!

  国内打击“影子银行”愈来愈紧,但“一刀切”式的打击恐怕不解决问题,还会造成更多问题。

在适度限制、控制风险的同时,解决中国金融市场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我们屡次强调的放松微观、放开金融市场!

11.3 浮出水面

  通胀持续走高,银行紧缩银根、中小企业资金饥渴,2011年,中国金融业的生态正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资金“跳”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各种渠道进入实体经济。

“影子银行”,渐渐浮出水面。

  “影子银行”是一个体系,指称那些脱离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借贷平台,比如委托贷款、信托、小额信贷乃至典当行,也包括“灰色”的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

“影子银行”正野蛮生长,一则顽强,民间对它有很大需求及培育它发展的土壤;二来其“看不见”的部分,对现有规则和监管发出了强力挑战。

11.4 “影子”究竟有多大?

  但是,“影子银行”规模到底有多大,迄今难有定论。

原因之一是它生长太快,以至于还没有清晰而统一的概念:

有人认为融资担保不算“影子银行”,因为其资金本质上是银行信贷;有人认为私募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应纳入范畴,有人却建议只计算借贷、忽略股权投资,因为股权投资对信贷的替代作用不明显。

  近期在一份研究报告当中指出,要估计出这种放款行为的准确规模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估计,大致应该有近3万亿元人民币(4700亿美元)已经从传统的商业贷款渠道流到了地下银行业务当中。

野村的估计则是,中国的整体影子银行贷款规模已经达到8万5000亿元人民币,他们的结论是,市场对此必须予以严重关注了。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黎友焕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表示:

“很多担保、信托、小额贷款公司表面挂各种牌子,私下都在做这个。

”他对羊城晚报记者说,“体量太惊人,你能得到的数据都是假的,因为根本没人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