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第八单元第3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教学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2771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二第八单元第3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教学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民版必修二第八单元第3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教学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民版必修二第八单元第3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教学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民版必修二第八单元第3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教学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民版必修二第八单元第3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教学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必修二第八单元第3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教学学案.docx

《人民版必修二第八单元第3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教学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必修二第八单元第3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教学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必修二第八单元第3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教学学案.docx

人民版必修二第八单元第3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教学学案

第3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实质、影响(评价),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过程、概况、宗旨、意义,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爱国和强国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评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讨论学习法、多媒体教学。

教具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网站介绍、资料注释。

学生:

预习本课内容,知道相关信息。

教法分析:

教学内容现实性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宜采用讨论学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分析:

雀巢公司的生产概况,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特点?

导入新课:

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国外产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肯得基、麦当劳、可口可乐、富士胶卷、铃木摩托、宝马、奔驰轿车、泰国大米,这些都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特点:

经济全球化。

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讲授新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原因:

科技进步;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2、含义:

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3、过程:

新航路开辟,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4、本质: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5、影响:

对全球经济是一把双刃剑。

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但由于科技和实力的差距,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讨论:

《显示:

智利的反全球化浪潮》如何看待这种抗议浪潮?

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该如何应对?

6、启示:

要在积极参与中来谋取发展;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

7、讨论: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促进:

经济全球化不平衡导致经济区域集团化,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的必然结果。

制约:

但经济区域集团化短期内对全球化不利。

教学建议:

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分析、讨论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的能力。

展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资料,师生共同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注意要客观、深刻的分析,尤其要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加以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二、共用一个规则——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显示:

世界贸易组织图片》

1、背景: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2、方式:

制定统一的、有约束力的国际经济规则。

3、建立过程:

前身是世界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马拉喀什部长级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标志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英文缩写“WTO”)。

4、国家:

至2003年有148个成员国

5、宗旨: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6、作用:

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强权政治。

教学建议:

学习关贸总协定相关内容时,可以请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中内容,理解关贸总协定的主要作用。

关于世贸组织的由来,可让学生自己归纳其成立的简单经过;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分析、讨论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

①中国需要世界。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收益和风险上并不均等,但发展中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被动挨打,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不仅有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力,还能够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

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

②世界需要中国。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

目前,与世贸组织成员间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90%,来华落户的跨国公司多来自世贸组织成员。

世贸组织几任总干事先后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相同的意愿:

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2、过程: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但1950年台湾当局退出;1986年中国政府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影响:

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消)国内一些企业、产品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4、启示:

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教学建议:

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会议,通过《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展示中国政府用了15年多的时间,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经过数轮谈判,终于在2001年底正式成为它的一员的史实。

感受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迎接挑战,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结合【资料回放】分析讨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相关链接:

1、乌拉圭回合谈什么?

GATT(关贸总协定)前七回合谈判的成果包括使1940年40%的关税下降至目前的5%,从而大幅刺激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乌拉圭回合谈判则是GATT(关贸总协定)成立以来的第八回合谈判。

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主要内容如下:

──农业:

各类型的补贴、关税、配额、垄断等干预方式均将一律转变为关税。

──纺织品与成衣:

多边纤维协定(MFA)将被关税代替,并逐渐降低关税税率。

其结果将可增加第三世界的出口。

──知识产权:

保护专利与版权的法律将更为严格,将可协助西方国家化工产品与药品的出口,以防止第三世界仿冒西方国家的这些产品。

──服务业:

所有的GATT会员国都将被要求提出开放服务业市场的时间表,包括银行、证券、保险、通讯、运输等。

──市场准入与关税:

所有的市场障碍将被转成关税,然后再进一步降低30%的税率。

──贸易规则:

此次谈判将包括制定贸易纠纷的新贸易规则,以制止个别国家的贸易报复与反报复行为。

此外,GATT也将限制常见的保护主义措施,例如过分严格的技术性标准,反倾销的措施、补贴、补偿性费用、以及限制外国公司参加政府工程的投标等。

──杨启善主编:

《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年版

2、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主要内容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既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的目标而做出贡献;为此决定制定一套完整、更加适用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往贸易自由化努力的结果以及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的各项成果;决心维护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并促进多边贸易体制的各项目标。

”协议如下:

第一条组织的建立

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由此而建立。

第二条WTO的范围(略)

第三条WTO的职能

1.WTO应当有助于本协议和多边贸易协定的执行、管理、实施以及促进其目标的实现,同时亦应当对多方贸易协定的执行、管理、实施提供框架。

2.WTO应当为其成员之间的根据本协议附件中之协议处理有关多边贸易关系的谈判提供讲坛,并为执行该类谈判的结果而提供框架。

3.WTO应管理本协议附件二中《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以下称“争端解决谅解”或“DSU”)。

4.WTO应管理本协议附件三中所规定的《贸易政策审查机制》(以下称“TPRM”)。

5.为了更广泛地达到便于经济决策的一致,WTO应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及其附属机构进行适当合作。

第四条WTO的结构(略)

第五条与其他组织的关系

1.总理事会应做出适当安排与其职责有关的政府间组织进行有效的合作。

2.总理事会可做出适当安排与非政府组织就与WTO有关的事项进行协商和合作。

第六条秘书处

1.应设立以总干事为首的WTO秘书处(以下称“秘书处”)。

2.部长级会议应指定总干事并通过规则规定总干事的权力、责任、服务条件和任期。

3.总干事应指定秘书处工作人员,并按照部长级会议通过的规则决定他们的职责和服务条件。

4.总干事和秘书处工作人员的职责具有严格的国际性。

在履行其职责过程中,总干事和秘书处工作人员不能寻求或接受任何政府或WTO以外的任何其他当局的指示。

他们作为国际官员应避免从事任何可能影响其地位的行为。

WTO成员应尊重总干事和秘书处工作人员责任的国际性质,不应在其履行职责时寻求对他们施加影响。

第七条预算与认缴(略)

第八条WTO的地位

1.WTO应具有法人资格。

WTO每一成员应赋予WTO在行使其职能时可能必要的法定能力。

2.WTO每一成员应赋予WTO在行使其职能时享有必要的特权和豁免。

3.WTO每一成员应赋予WTO官员和各成员代表在独立行使其职能时享有同样必要的特权和豁免。

4.每一成员赋予WTO官员和各成员代表的特权和豁免,应类似于1947年11月21日联合国大会批准的《专门机构特权和豁免公约》中规定的特权和豁免。

5.WTO可缔结总部协议。

第九条决策(略)

第十条修正(略)

第十一条原始成员资格(略)

第十二条加入

1.任何国家或拥有对外商业往来以及本协议和多边贸易协定规定的完全自主权的独立关税区,均可基于其与WTO同意的条件加入本协议。

此一加入应适用于本协议及作为其附件的多边贸易协定。

2.有关加入的决议应由部长级会议做出。

部长级会议应以WTO成员的三分之二多数批准加入条件协议。

3.加入多方贸易协定应受该协定有关条款管辖。

第十三条特定成员间多边贸易协定的不适用

1.如果任何成员在成为成员时未给予同意,则本协议以及附件一和附件二中的多边贸易协定在任何成员和任何其他成员之间不应适用。

2.作为1947年GATT缔约方的WTO原始成员之间,仅在先前曾援引过1947年GATT第35条且该条在本协议对有关缔约方生效时仍在它们之间有效时,方可援引第1款规定。

3.仅在不同意适用的成员于部长级会议批准加入条件协议之前通知部长级会议其不同意适用时,方应在某一成员和已根据第12条加入的另一成员之间适用第1款规定。

4.部长级会议可应任何成员的请求在特定情形中审查本条的实施情况并提出适当建议。

5.多边贸易协定缔约方之间的不适用应受该协定的规定管辖。

第十四条接受、生效和存放

1.本协议应向1947年GATT缔约方和根据本协议第11条有资格成为WTO原始成员的欧洲共同体开放签字或以其他方式接受。

此一接受应适用于本协议和作为其附件的多边贸易协定。

本协议和作为其附件的多边贸易协定应于部长们根据《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各项成果的最终文件》第3款规定决定的日期开始生效,并且除部长们另行决定外,在此日期后保留两年的期限开放接受。

在本协议生效之后的接受应在接受之日起第30日内生效。

2.在本协议生效后接受该协议的成员应履行多边贸易协定中应于本协议生效之日起的一段时间内履行的减让和义务,就如同其于本协议生效之日即已接受本协议。

3.在本协议生效之前,本协议和多边贸易协定的文本应交由1947年GATT缔约方全体的总干事保存,总干事应将本协议和多边贸易协定的核定副本以及每一接受的通知,及时递交已接受本协议的每一政府和欧洲共同体。

本协议和多边贸易协定及其修正案应交由WTO总干事保存。

4.多方贸易协定的接受和生效应受该协定的规定管辖。

多方贸易协定应交由1947年GATT缔约方全体的总干事保存。

本协议生效时,则应由WTO总干事保存。

第十五条退出(略)

第十六条附则(略)

──李炼、廖弈、张伟著:

《世界贸易组织导论》

附录部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1)非歧视性贸易原则

根据关贸总协定第1条,缔约方必须相互给与最惠国待遇;根据关贸总协定第3条,缔约方必须相互给与国民待遇。

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是非歧视性贸易原则的保证。

所谓最惠国待遇是指,一成员给予其他成员的产品、服务和人员的优惠待遇,应该立即扩展到所有成员。

如果一方成员与另一方成员进行了贸易壁垒减让谈判,那么,谈判结果应适用于所有成员。

这是近代文明的体现,也是现实世界的准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可以保证各国间非歧视地开展贸易,

从而实现世贸组织的宗旨。

所谓国民待遇是指,一成员给予本国的产品、企业、服务和人员的优惠待遇,也应给予另一方成员。

具体说,一成员给予其他成员的贸易等方面的待遇,不能低于本国的相同待遇。

非歧视性贸易原则除体现在关贸总协定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中以外,还体现在其他一些协议条款中,如,原产地协议,装船前检查协议,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卫生及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等。

可见,它是一项基础广泛的贸易原则。

非歧视性贸易原则有一些例外,如:

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边境贸易的优惠规定,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沿河捕鱼和武器进口。

文化类产品的出口限制,等等,这些不适用最惠国待遇原则;再如,沿海航行和领海捕鱼,购买不动产,服务贸易总协定中针对特定国家的豁免,等等,这些不适用国民待遇原则。

(2)可预见的和不断增长的市场准入

通过多边贸易体系,各国政府可以给予投资者、雇主、雇员和消费者提供某种商业环境以鼓励贸易、投资和创造就业,为市场提供广泛的选择和低廉的价格。

这种环境需要稳定和可预见性,尤其是当企业准备投资和开发时更是如此。

可靠的和可预见的市场准入机会的存在主要取决于关税的运用。

即,关税的运用是合法的,因为,关税的征收可以为各国政府筹措财政收入,并应用于各种有益的事业,包括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

更为重要的是,关税是透明的和可计量的,因而是可以进行比较的。

而进口配额则被普遍视为非法。

虽然关税总体属于合法的政策措施,但仍应遵守一些规则,即,关税不仅应受到约束,而且还应对不同来源的进口不构成歧视。

于是,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关税同盟的扩展可能导致某些领域更高的关税,以至于使贸易转移超出了贸易创造,降低世界福利,因而,就这些领域进行补偿谈判是必要的。

自关贸总协定签署以来,通过到东京回合为止的7轮谈判,关税水平大为降低,由约40%降至4.7%;非关税措施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受到遏制,“乌拉圭回合”致力于更大幅度的关税减让和非关税措施消除,发达国家工业品关税将在5年内下降40%,从平均4.7%降至3.8%,在发达国家享受零税率待遇的工业品的进口额将在5年内从20%增至44%;对于关税结构中税率较高的部分,从各种来源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面临15%以上税率的进口的比例,将从7%降至5%,其中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面临此种情况的比例,将从9%降至5%。

“乌拉圭回合”提高了约束关税产品种类的百分比,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从78%增至99%,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从21%增至73%,对于转型经济国家而言,从73%增至98%,结果,给贸易商和投资商提供了显著提高的市场可靠程度。

对农产品的进口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的关税化,可以使农产品的市场可预测程度大大提高。

曾有高于30%的农产品被置于配额管理的进口限制之下。

现在,则转化成了关税,并且将逐步降低。

产品的市场准入承诺也将消除原先对特定产品的进口禁令。

对于服务贸易,虽然并不存在关税限制,但同样需要贸易条件的可预见性。

为满足这种需要,各国政府承诺了初步的义务,其范围包括影响各种服务活动的国内规章。

像关税义务承诺一样,这些承诺载入了约束承诺表中,并且将在今后服务会合谈判中得以扩展。

世贸组织的许多其他协议通过使成员政府难以任意修改竞争规则,从而寻求确保投资与贸易的条件更加具有可预测性。

在几乎每一个与贸易条件紧密关联的政策领域,各成员寻求多变的、歧视性的和保护主义政策的余地,都被世贸组织义务所严加限制。

贸易条件的可预见性的关键往往在于各国国内法律、规章和措施的透明度。

许多世贸组织协议都含有透明度条款,要求在国家层次上进行信息披露。

例如,通过在官方报刊上刊登或通过咨询点的方式,或者在多边层次上通过向世贸组织进行正式通知的方式进行披露。

世贸组织许多工作就是审查这些通知。

通过贸易政策评审机制对各国贸易政策所进行的日常监督,为同时在国内及多边层次上鼓励透明度提供了进一步的方式。

(3)公平竞争原则

关贸总协定曾有反倾销、反补贴和在严格前提条件下进行保护的各种规定,在世贸组织条件下,虽然贸易壁垒更加降低,但它仍然不能算作是一个“自由贸易”的机构。

更确切地说,它是一整套致力于开放、公平和非扭曲竞争的规则。

非歧视性原则是用以实现公平为条件的,抵偿性关税(即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征收也是如此。

世贸组织农产品协议旨在给农产品贸易提供更高的公平程度。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将改善涉及智力成果和发明的竞争的条件。

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改善服务贸易竞争的条件。

政府采购协议将使有关政府公平地对待其所面对的所有来源的产品。

所有这些都将在战后多边贸易体系的承前启后发展中继续发扬光大,根本改善贸易的公平规则。

(4)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

在关贸总协定中曾有针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若干鼓励措施,世贸组织成立后,结合许多国家经济改革的努力,更加明确了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原则。

在世贸组织成员中,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成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处于经济转型的国家,在乌拉圭回合谈判期间,有60多个转型国家实行了贸易自由计划。

有的国家是作为加入关贸总协定的谈判的一部分而实施的,有的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实施的。

同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起到了比在以往任何一轮谈判中都更加积极的和有影响的作用。

按照WTO的观点,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参与部分改变了认为战后贸易体系是为发达国家而存在的看法,也改变了以往强调对发展中国家在特定的关贸总协定条款和协议上进行豁免的做法。

随着“乌拉圭回合”的结束,发展中国家日益表明准备承担要求发达国家承担的大部分义务。

但发展中国家获得了过渡期以便进行调整,从而适应其较不熟悉的和可能是较为困难的世贸组织条款,对于最不发达国家,这个过渡期更长。

另外,还通过了一项关于最不发达国家优惠措施的部长级决定,决定给予他们在实施世贸组织协议上额外的灵活性,号召加速实施对涉及这些国家出口利益的货物的市场准入减让,为最不发达国家寻求更多的技术援助。

尽管如此,在实施多边贸易规则中,仍然会存在一些不确定的情况,使有关国家在贸易争端中因规则以外的原因形成不均等的利益分配,也会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根据并不确定具体的辅助原则获得经济发展,而另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因政策不得力等则有可能享受不到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

因为世贸组织中有许多条款内容仅可称为原则,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特定国家如发达国家的承诺。

再如,以往强调对发展中国家在特定的关贸总协定条款和协议上进行豁免的做法的改变,实质上也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和利益要求的忽视。

4、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在不违反国际法的条件下,独立享有的对内对外的、不受外来侵犯的最高决策权力,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也是一个国家独有的权力。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主权的排他性与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性、渗透性发生了碰撞,传统的国家主权受到了挑战,主权国家在国际舞台所扮演角色的地位、性质和能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更加快捷地流动,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不断加强,这就要求各国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将本国的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

同时,为了保障世界经济的良性运行和调节国际经济冲突,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惯例和条约来运行,于是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把传统上为一国独享的一部分主权让与出去,为其他国家所共享,制定和遵守共同的规范。

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国际体制在调节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要求国家减少干预,甚至要求交出部分经济决策权,由它们来行使。

例如,1997年12月31日世界贸易组织70多个成员国所达成的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

该协议要求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有与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国内市场的权利;取消跨边界服务的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投资项目中的比例超过50%。

经济一体化对主权的挑战除了针对经济主权外,还涉及政治主权。

同时,它还在文化、观念上对国家主权构成侵蚀。

经济一体化不仅带来了外国的商品,而且带来了大量的异质文化,它与原有的主体文化相冲突。

例如,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给非西方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2)当前,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生产一体化使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高度融合,而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却难以超越国界。

跨越国界的无国界经济已开始使单一国家难以应付自己及其他国家所引起的世界波冲击。

例如,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单个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漩涡面前无能为力的显著表现。

国家在处理全球性问题时日显无力,需要国际组织的仲裁与协调。

这些全球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环境、资源等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需要各国通过国际组织进行相互协商,在互利的基础上予以解决,以促进共同发展。

5、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来说都是机遇和挑战,但在其进程中,各国得到的机遇和利益是不同的。

经济一体化无疑可以增进全球福利,但是这种福利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分配却是很不平等。

因此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在20世纪60年代,富国比穷国富30倍,而到了90年代差距却扩大到150倍。

据美国《外交》季刊1995年冬季号载文指出,目前在世界上有20多个富国,有10多个新兴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缩小,还有140多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继续扩大。

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虽然世界经济全球化通过资本流入和技术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但是,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由于受国内自身条件的约束而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而且,一国经济的发展,除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之外,还取决于其他因素。

经济一体化虽然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快速地带来其欠缺的资本和技术,但它却不能快速地带来良好的制度、管理经验和知识。

因此,发展中国家往往疲于应付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第二,国际“游戏规则”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这些规则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并制定的,是按照发达国家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来的,反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