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2431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地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地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涂在答题纸上。

2013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

图1为我国某天文台拍摄到太阳表面巨大“亮斑”。

读图完成1〜2题。

1.该“亮斑”的名称和其出现位置分别是

A.耀斑色球层B.黑子光球层

C.太阳风日冕层D.耀斑光球层

2.在太阳活动高峰年

A.黑子数目明显减少B.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C.全球农业普遍减产D.地球大气电离层常出现强烈的磁暴

为探索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之谜,2018年10月20日日本和欧洲共同发射两颗水星探測器,预计将于7年后到达水星。

完成3〜4题。

3.探测器在宇宙空间飞行的过程中,可以拍摄到

A.彗星拖着彗尾B.流星划过天空

C.行星飘满四周D.火星掠过日面

4.水星的质量和体积大约为地球的5%,说明水星难以存在生命是缺少

A.充足的液态水B.适宜的太阳光照

C.安全的宇宙环境D.恰好的大气厚度

图2为我国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图。

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

A.南方高于北方

B.东部高于西部

C.东南部低于西北部

D.高原都高于盆地

6.甲地比乙地太阳辐射强并不是因为

A.大气稀薄B.空气洁净

C.太阳高度大D.海拔较高

7.图3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序号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图4)”,完成8~9题。

8.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是

A.岩浆活动的强弱程度

B.组成物质的温度变化

C.内部岩石的坚硬程度

D.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9.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A.地壳厚度均匀

B.海拔越髙,地壳越薄

C.洋壳较厚,陆壳较薄

D.陆壳较厚,洋壳较薄

图5为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圏示意图(甲、乙为气压带)。

完成第10〜11题。

10.图中①风带为

A.东南信风带

B.东北信风带

C.盛行西风带

D.极地东风带

11.该大气环流圈对气候的影响是

A.甲气压带控制地区全年多雨

B.乙气压带控制下有利降水形成

C.①气流影响的地区高温多雨

D.③气流给我国带来丰沛降水

 

12.埃及沙漠中,有众多高耸的白垩岩(石灰岩的一种)屹立其中,仿佛巨大的蘑菇群,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

图6中白垩岩所属岩石类型及其形成蘑菇状的地质作用是分别是

A.喷出岩风化作用B.沉积岩风力侵蚀

C.侵入岩风力沉积D.变质岩风力搬运

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新脉冲星,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

图7左为"中国天眼"景观图,图7右为丹霞同学手绘大窝凼形成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有

①光照较好,空气稀薄淸新②地形独特,建设工程量小

③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④环境优美,吸引高科技人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4.大窝凼属于

A.雅丹地貌B.丹霞地貌C.喀斯特地貌D.冰蚀地貌

图8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时的地理景观。

据此完成15-16题。

15.此时天气最可能为

A.晴、无风B.雨、大风C.晴、大风D.雨、无风

16.图9四图中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17.沉降的沙尘会加速积雪消融,其主要是受图10中哪一因素影响增大而引起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8.图11所示的自然景观,反映的是

A.温带草原

B.热带草原

C.寒带苔原

D.寒带森林

图12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最终会进入大气,读图完成完成19-20题。

19.据图

A.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相同

B.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相同

C.绿水主要指地表和地下径流

D.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绿水

20.绿水

A.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

B.对海上内循环产生明显影响

C.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D.对湿润地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在经济发达人均收入较高,城市化发展水平较成熟的发达国家,许多人永久离开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去寻找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的地方,即生活方式型移民。

完成21~22题。

21.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

A.经济水平的差异B.环境条件的差异

C.就业机会的差异D.投资政策的差异

22.“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缓解人地矛盾

B.改善环境质量

C.降低住房价格

D.带动服务业发展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出现的次数)图(图13)”,完成23—24题。

23.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B.台风C.洪涝D.寒潮

24.图中乙地该灾害多发时间及主要成因分别是

A.7、8月——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B.3、4、5月——夏季风没有到来,降水少

C.5、6月——冬季风控制,降水少

D.12、1、2月——亚洲高压影响,降水少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据此完成25〜26題。

气候区

人口合理容量(亿)

人口合理密度(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区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9.30

100

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7.35

30

25.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

26.按表格数据推算下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

C.温带季风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雄安新区重点承接含企业总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内的非首都功能。

完成27〜28題。

27.设立雄安新区的目的主要有

①扩大北京环境承载力②调整京津冀城市布局

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④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8.十九大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该决策的意义有①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②促进各等级城镇均衡发展③促进低端产业向大城市集中④吸引人口进入大城市⑤加快城乡协调发展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⑤

城市森林花园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被誉为“住房4.0”,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在空中占一亩地就会带来数十亩长满花草的院子,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读“住房3.0”(图1)5和“住房40”(图16)景观对比图,完成29~30题。

29.建设“住房4.0”可以

①增加城市绿地

②促进城镇化深度发展

③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④提升市内大气环境质量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30.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①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②增大城郊风强度

③增加城市地表径流④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A.①②B.②C.③④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本部分共4大题,共40分)

31.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海陆风包括海风和陆风,其风向在一天中有明显的变化,是因热力环流而形成的。

材料二:

图18、图19分别示意某天图17中M、N两点间两个不同时刻的热力环流情况(单位:

百帕〉,M、N两点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1)图17中A、B两点间风力更大的是▲,判断理由是▲。

(2)近地面受力分析,与等压线垂直的力为▲,与风向相反的力是▲,与风向垂直的力是▲”

(3)图18中的M地与N地之间吹▲(海或陆)风.图19中的M地与N地之间吹▲。

图18反映的是▲(白天或夜晚)的热力环流情况,M、N两点中潟度更高的是▲。

(4)如果图19中M与N之间的风向是正东风,则高空P与Q之间的风向是▲。

32.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丹霞同学家住图20中①地附近,家乡附近有几条小溪。

为提高地理实践力,丹霞和班上同学在地理老师苏杨的带领下进行野外考察,他们查阅了当地水文、气候、地质等资料,并实地观察调查小溪出口堆积体的大小,各处堆积厚度及颗粒物粗时状况,其中一处的山口堆积体景观如图21所示。

(1)图20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2)丹霞同学家乡附近几条小溪出山口堆积物的平面形状为▲、堆积物表面沉积颗粒物质的水平分布特征为▲。

(3)观察图21所示的地貌景观,说明其形成过程。

(4)丹霞观察发现几条小溪山口堆积体的大小、沉积物的厚度及颗粒物的大小与上游河流侵蚀作用密切相关。

请你分析流水侵蚀作用强度与径流量、坡度的关系。

▲。

33.图22为我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城市进行调查时绘制的“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远景规划”图。

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相关问题。

(11分)

 

(1)甲、乙、丙表示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

(2)经纬同学的父母打算在①、②两地在建楼盘中选购住宅,①、②地中地价较低的是购物方便的是▲。

(3)该市准备在③地规划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园,在④地规划以微电子企业为主的高新技术园。

作为学生代表,请判断其中选址不合理的是▲(③或④)并说明理由▲,

(4)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该市将不断向北发展,限制其向南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为打造文化厚重、生态宜居”的新城区,该市应釆取的对策有▲。

34.阅读有关人口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图23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图24为"世界人口海拔分布图”,图25为"世界人口距海岸分布柱状图”。

材料二图26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图27为“巴西人口密度分布图”

材料三,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世界人口迁移预测报告。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1)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分布的一般特点是▲。

(2)分析图23,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

图26中B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3)巴西人口集中分布于▲,巴西等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不在低海拔而是海拔较高的地方,这主要是在因为▲。

(4)结合材料四,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向▲,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