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2378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告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报告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报告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报告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报告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报告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docx

《报告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告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报告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docx

报告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

【关键字】报告

酪蛋白粗提取实验报告

篇一:

实验一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生物化学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一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医药卫生等各个领域,如测定牛奶等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作为其营养成分的参考值,测定病人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以检测其是否患有某种疾病等,因而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蛋白质本身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如具有等电点、富含有机氮、含有肽键、存在某些含共轭双键的氨基酸残基、可与某些染料结合等),利用它的这些特点可以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或者某些物理手段,将一定量的蛋白质转化为可以方便定量测定的其他量,从而达到测定蛋白质含量的目的。

蛋白质诸多特点的存在决定了它会有不同的测定方法,同时由于多种非蛋白组分的存在和干扰以及各种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适用条件),每一种测定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某一种方法并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蛋白质,所以多种测定方法的共存是有意义的。

目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有四种:

凯氏定氮法、Folin-酚法、考马斯亮蓝(G-250)法、紫外法,其中后三种方法最常用。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所测定对象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实验器材的限制、实验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所测定蛋白质的种类与性质、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测定所花费的时间等),有选择性地使用某种方法。

  二、研究目标

  1.掌握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基础目标)2.了解不同测定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掌握在实际工作中不同测定方法的选择条件;(基础目标)

  3.证明非蛋白组分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存在干扰,并通过分析实验结果确定该干扰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可以忽略。

(高级目标)

  三、研究策略

  本实验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非蛋白组分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存在的干扰是否可以忽略。

思路有两种:

一种方法是先测定纯蛋白质溶液中蛋白质含量,随后在该溶液中加入非蛋白组分(如嘌呤、嘧啶等吸光物质,Ca2+等金属离子,无机酸或无机碱,甚至某些色素等),测定此时蛋白质含量,对比两次测定结果,计算相对误差,从而得出非蛋白组分的影响程度;另一种方法是直接使用天然的蛋白质粗提取物(含有非蛋白组分,并将其中包含的所有非蛋白组分看成一个影响因素),来测定粗提取物中的蛋白质含量。

考虑到第一种方法中涉及到的非蛋白组分的加入量没有标准,这些非蛋白材料(影响因素)实验室内也不一定有,更重要的是该实验所具有的实际意义不大,故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案。

但是方案二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所测组分蛋白质含量的真实值未知,测得的结果没有可以参考比较的依据,所以需要另外找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

  所采取的策略是先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已

知标准蛋白质溶液的浓度,三个测定值之间会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者说测定值之间的变化符合某种趋势),随后测定天然样品蛋白质粗提取液中蛋白含量,得到另外三个测定值,这三个测定值之间同样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如果这两个相关性关系(或者说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则认为非蛋白组分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相反则不能忽略。

具体分以下五步走:

  1.分别用紫外法、Folin-酚法、考马斯亮蓝(G-250)法对标准牛血清白蛋白溶液绘制标准曲线;

  2.结合各标准曲线,用三种方法分别测定待测样液1(待测液1A,500μg/mlBSA、待测液1B,250μg/mlBSA、待测液1C,100μg/mlBSA、待测液1D,10μg/mlBSA)各组中蛋白质的含量;

  3.用三种方法分别测定待测样液2(生物样品的蛋白质粗提取液,含非蛋白组分)的蛋白质含量;

  4.对比分析在不同稀释倍数下使用各种方法测定的样液1中各组蛋白质的含量值,与真实值相比较并计算相对误差,得出不同测定方法的精确度或者所适宜测定的蛋白质浓度范围;

  5.将不同方法测定的样液1及样液2蛋白质含量值分别绘制成曲线图,对比分析两条曲线的波动趋势或相似程度,若波动趋势大致相同,则说明非蛋白组分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的影响可以忽略;若波动趋势明显相差较大,则非蛋白组分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的影响不能忽略。

  四、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实验原理与技术

  

(1)凯氏定氮法

  原理:

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氨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总体上分为样品消化、蒸馏、吸收和滴定四个过程。

  优点:

是一种蛋白质的经典测定方法,适用广泛,可用于动植物各种组织、器官及食品等组成复杂的样品测定;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往往将该方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该方法也是目前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最常用的方法。

  缺点:

灵敏度低,0.2~1.0mg/ml;蒸馏与吸收操作装置较复杂,不便于操作;实验过程所需时间较长,操作费时;因实验过程会产生有毒气体,通常需在通风橱中进行样品消化,另外样品与浓H2SO4共热,有一定危险。

  基于上述操作的不便性及危险性,本次实验不使用该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2)紫外法

  原理:

在蛋白质分子中,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使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且吸收峰在280nm处,在该波长范围内,其吸光度(即光密度值OD280)与蛋白质含量(浓度)呈正比关系,故可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优点:

简便、灵敏、快速,50~100μg/ml;低浓度盐类不干扰测定;不消耗样品,测定后样品仍能回收使用。

  缺点:

准确度较差,干扰物质多。

在用标准曲线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对那些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色氨酸含量差异较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误差,故该方法适用于测定与标准蛋白氨基酸组成相似的蛋白质;若样品中含有嘌呤、嘧啶以及核酸等吸收紫外光的物质时,会出现较大的干扰,需进行矫正,但不同蛋白质及核酸的紫外吸收值不同,虽经过矫正但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在测定时,由于蛋白质吸收高峰常因pH的改变而有变化,因此需要注意溶液的pH,且测定样品时pH要与测定标准曲线时相一致;该方法适于测无色样品,对有色样品需进行预处理,排出颜色干扰之后才能使用此方法。

[1]

  (3)Folin-酚法(Lowry法)

  原理:

该方法根据蛋白质侧链基团中的特殊残基进行含量测定,其基础是蛋白质中所含的酪氨酸、色氨酸等残基数目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首先由Folin-酚试剂甲(相当于双缩脲试剂)中的Cu++离子在碱性条件(pH10)下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形成络合物,然后加入试剂

  乙(磷钨酸和磷钼酸的混合液)使其被蛋白质中的含有酚基的氨基酸残基还原为钼蓝和钨蓝的混合物,呈现出蓝色反应。

反应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据此可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优点:

反应灵敏,10~200μg/ml,灵敏度为紫外法的10~20倍,为双缩脲反应的100倍;操作简便,适于小规模分析。

  缺点:

稍微有些费时,且需要严格控制时间;显色量随蛋白质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与蛋白质的反应为非特异性反应,抗干扰能力较差,如Mg2+、Tris缓冲液、甘油、EDTA等均会产生干扰。

  (4)考马斯亮蓝(G-250)法(Bradfold法)

  原理:

根据蛋白质与染料相结合的原理而设计。

在酸性溶液中,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与蛋白质相结合,使染料的最大吸收峰的位置由465nm变为595nm,溶液的颜色也由棕黑色变为蓝色。

有研究认为,染料主要是与蛋白质中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相结合。

在波长为595nm下的吸光度值A595与蛋白质浓度呈正比,故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量。

  优点:

是目前灵敏度最高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可精确测量到1μg/ml;测定快速简便,只需要一种试剂,蛋白质与染料结合2min左右就可达到平衡,且结合物在1h内保持稳定;干扰物质少,干扰Lowry法的K+、Na+、Mg2+离子、Tris缓冲液、蔗糖、甘油、巯基乙醇、EDTA等均不干扰该测定方法。

故该方法适用于灵敏度要求高、快速定量测定微量蛋白质的测定。

[2]

  缺点:

由于各种蛋白质中的精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不同,因此Bradfold法用于不同蛋白质测定时会有较大的偏差,在制作标准曲线时通常选用g-球蛋白为标准蛋白质以减少该方面的误差;仍存在一些物质干扰此方法的测定,如去污剂、Triton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0.1N的NaOH等;标准曲线也有轻微的非线性(尤其是在溶液浓度较高时),故不能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计算而只能用标准曲线来确定未知蛋白质的浓度。

  2.实验可行性分析

  就实验方案而言,本实验首先通过对不同浓度标准蛋白溶液的测定与误差分析来确定不同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及准确性,然后测定生物的未知蛋白粗提取物中蛋白质含量,分别做出不同方法所得到测定值的两个波动趋势,分析他们之间是否具有相似性,从而得出非蛋白组分的影响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是否可以忽略。

方案合理,简便易行,具有可行性。

另外,实验中所要用到的材料、试剂、仪器在生物化学实验室中均可方便获得,故就实验器具而言也具有可行性。

下文中会通过具体实验流程计算该实验大概所需时间为5h,时间上也具有可行性。

综合以上各点,该设计实验具有可操作性。

  3.预期的实验结果

  

(1)高浓度时紫外法测定的蛋白质含量最接近真实值,低浓度时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的蛋白质含量最接近真实值;

  

(2)非蛋白组分在蛋白质含量测定中确实存在着影响,且该影响在实际测定过程中不能够忽略。

  五、具体实验设计

  1.主要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722型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移液管()、试管()、具塞刻度试管()、50ml容量瓶()、100ml容量瓶()、研钵()、乙醇()、标准牛血清白蛋白溶液(1mg/mlBSA,250μg/mlBSA,100μg/mlBSA)、待测样液1(待测液1A,500μg/mlBSA、待测液1B,250μg/mlBSA、待测液1C,100μg/mlBSA、待测液1D,10μg/mlBSA)、

  待测样液2(生物样品的蛋白质粗提取液)、Folin-酚试剂甲、Folin-酚试剂乙、考马斯亮蓝G-250。

  2.操作步骤

  2.1紫外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实验流程图: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

  1mg/ml)的配制(配方见附录1)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1mg/ml0-1mg/ml蛋白质溶液

  0-1mg/ml蛋白质溶液光密度值OD2801cm的石英比色杯)

  绘制标准曲线

  待测液1(四组1A、1B、1C、1D)280的测定(每组测3次取平均值)

  待测液2OD2803次取平均值)

  蛋白质含量的计算

  原始数据记录处:

  表10-1mg/ml蛋白质溶液OD表2待测液1的OD280

  预计用时:

40min

  2.2Folin-酚法(Low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流程图: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250μ

  g/ml)的配制(配方见附录1)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250μg/ml0-250μg/ml蛋白质溶液

  分别加入5ml10min

  分别加入0.5ml

  0-250μg/mlA650的测定

  绘制0-250μ标准曲线

  待测液1(四组1A、1B、1C、1D)A6503次取平均值)

  待测液2A6503次取平均值)

  蛋白质含量的计算

  原始数据记录处:

表40-250μg/ml蛋白质溶液A650

篇二:

XX西城一模试题及解析

  XX西城一模

  XX.4

  1.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由两条相同的RNA组成。

下列对该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利用自身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外壳

  B.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C.其较强变异性给疫苗研制带来困难

  D.用煮沸或高压蒸汽的方法难以灭活

  【答案】C

  解析:

艾滋病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需要利用宿主T细胞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外壳,A错;

  艾滋病病毒进入需要与宿主细胞细胞膜识别后融合,然后RNA连带蛋白质衣壳一并进入细胞内的。

进入细胞后衣壳解聚,释放RNA,同时衣壳内的逆转录酶开始逆转录RNA产生DNA,非主动运输方式,B错;

  由题意可知,艾滋病病毒是由两条相同的RNA组成的,无法互补形成双链,单链RNA变异性强,疫苗研制困难,C正确;

  煮沸保证各部分达到100℃,10-30min或者用高压蒸汽灭菌121℃保持15min,可以灭活艾滋病病毒,D错。

  2.肾脏受交感神经支配。

肾交感神经受到低频率低强度的电安慰,可增加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这种作用可被肾上腺受体拮抗剂所阻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肾上腺素

  B.电安慰使交感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由正变为负

  C.肾交感神经属于反射弧的传入神经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只受神经调节

  【答案】A

  解析:

肾交感神经受到安慰可以增加肾小管对Na+、Cl-和水的重吸收,此作用可被肾上腺素

  受体拮抗剂所阻断,说明肾脏交感神经释放的递质是肾上腺素,递质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A正确;-

  静息时,膜内电位是负,受到安慰后,产生动作电位,膜内电位由负变为正,B错;肾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小管,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肾小管是效应器,

  肾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C错;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既受到神经调节,又受到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也可以促进肾小

  管对水的重吸收,D错。

  3.乳腺上皮细胞在孕晚期数量增加,在停止哺乳后数量减少。

当向体外培养乳腺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泌乳素时,乳腺组织合成的酪蛋白的量增加了20倍。

测定乳腺组织中RNA的半衰期(半数RNA降解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

据此做出的推理不正确的是

  A.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在人体生命活动的不同阶段有所差异

  B.mRNA的半衰期较短,有利于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的调控

  C.泌乳素通过提高酪蛋白基因的转录效率来促进细胞合成更多的酪蛋白

  D.用标记的酪蛋白基因作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可检测酪蛋白mRNA

  【答案】C

  解析:

乳腺上皮细胞在孕晚期数量增加,停止哺乳后数量减少,故其增殖能力在人体生命活

  动不同阶段有所差异,A正确;

  从表中可以看出mRNA半衰期较短,翻译过程结束快速被降解,这一机制有利于细

  胞内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的调控,B正确;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泌乳素安慰总mRNA和酪蛋白mRNA半衰期均明显延长,

  无法反映出酪蛋白基因的转录效率提高,只是泌乳素使酪蛋白mRNA半衰期延长20倍,从而使酪蛋白mRNA拷贝数短时间内大幅增加,提高了翻译效率,酪蛋白量增加20倍,C错;

  用标记的酪蛋白基因作为探针可以与酪蛋白mRNA进行分子杂交,用于检测酪蛋白

  mRNA,D正确。

  4.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

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

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的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

  B.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

  C.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蜂鸟的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可知,同种蜂鸟的雌雄鸟分别为两种不同植物传粉,这一机制可以缓解雌雄蜂

  鸟间的种内斗争,A正确;

  两种植株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由于变异导致的,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两

  种植物的基因库本身具有差异,B错;

  花蕊蜜管形态是与雌雄鸟不同鸟喙长度相适应的,是长期自然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C正确;

  蜂鸟的性别比例直接影响蜂鸟的种群密度,由于两种植株依赖于蜂鸟进行传粉,故蜂

  鸟的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D正确。

  5.紫色洋葱是生物学实验的常用材料,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宜选取紫色外表皮细胞

  B.观察有丝分裂,宜选取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提取液泡中的紫色色素,可用清水作溶剂

  D.粗提取DNA,可选用二苯胺试剂作溶剂

  【答案】D

  解析:

为了更好地观察质壁分离实验,宜选取具有紫色大液泡的洋葱外表皮细胞,A正确;观察有丝分裂实验,需要选取分裂旺盛的材料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很

  强的分裂增生能力,是良好的实验材料,B正确;

  液泡中的色素是水溶性色素,故清水可以作为提取试剂,C正确;

  利用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来提取DNA,在0.14mol/LNaCl溶液

  溶解度最低,析出DNA,故粗提取DNA选用NaCl溶液做溶剂,而二苯胺是鉴定DNA所用试剂,D错。

  29.(16分)

  科研人员以人膀胱癌细胞为材料,研究二甲双胍在抗膀胱癌过程中的作用。

  

(1)取等量人膀胱癌细胞,注射到先天性胸腺缺陷的裸鼠体内,7天后裸鼠均长出皮下肿

  瘤。

将患有肿瘤的裸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每天腹腔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二甲双胍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周,每天检测并记录小鼠皮下肿瘤体积。

①选用裸鼠作为人肿瘤细胞的受体,是因为裸鼠的机能缺失,对来自异种动物的组织没有作用。

  ②设置B组,是为了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以体外培养的253J和T24两种膀胱癌细胞为材料,分别用二甲双胍、抗癌药物TRAIL、

  二甲双胍联合TRAIL进行处理,24小时后测定癌细胞数量,计算成活率,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各实验组中添加的二甲双胍浓度应(相同,不同)。

用二甲双胍处理后,253J膀胱癌细胞的存活率比对照组减少了%,这说明二甲双胍对膀胱癌细胞的增殖。

  ②由图分析,两种癌细胞中,对TRAIL高度抵抗的是,判断依据是。

③图Ⅰ结果说明,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对253J细胞的增殖。

  ④根据药物对两种癌细胞的不同作用效果推测,二甲双胍对TRAIL抗癌起辅助作用的前提是。

  【答案】

  

(1)①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排斥

  ②注射、注射液体的体积

  

(2)①相同(1分)10(1分)有抑制作用(1分)

  ②T24(1分)经不同浓度TRAIL处理后,T24细胞的存活率均接近100%

  ③抑制效果明显增强

  ④TRAIL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解析】

  

(1)①根据题目叙述,裸鼠为先天胸腺发育不全,T淋巴细胞无法发育成熟,因此,这种小鼠免疫机能缺失;异种动物的组织对此小鼠为外来物质,机体免疫系统会做出排异反应,把异种动物组织当作抗原攻击。

  ②根据单一变量原则,需保证其他无关变量的相同。

  

(2)①根据单一变量原则,保证其他变量一致;根据图一图二,单独用二甲双胍细胞存活率为90%,因此,减少了10%,说明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②T24细胞,随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不变,因此,高度抵抗。

  ③根据图一,联合处理随浓度升高,细胞存活率下降。

  ④图二单独用TRAIL处理,抑制效果不变,而观察图一会发现,TRAIL处理随浓度增大,抑制效果增强,因此,TRAIL是否抑制是二甲双胍是否有效果的原因

  30.(18分)

  蚕豆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表现为红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使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

  

(1)图Ⅰ是某蚕豆病患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据图Ⅰ初步判断此病遗传方式为。

  图Ⅰ某家族遗传系谱图

  

(2)随后研究表明,控制合成G6PD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人的基因组中存在GA、

  GB两种形式:

突变基因g不能控制合成G6PD。

对该家族部分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的结果如图2所示。

篇三:

下游技术实验讲义

  【实验一】薄层层析分析果汁糖成分√

  【目的要求】

  学习、掌握薄层层析分离的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是一种微量而快速的层析方法。

最早是Izmailov和Schraiber在1938年采用氧化铝薄层分离了植物提取液。

层析是在吸附剂或支持剂均匀涂布的薄层上进行的,故称薄层层析。

  为了使所要分析的样品各组分得到分离,必须选择合适的吸附剂。

硅胶、氧化铝和聚酰胺是广泛采用的吸附剂,硅藻土和纤维素是分配层析中最常用的支持剂,在吸附刘或支持剂中添加了适合的粘合剂再涂布,可使薄层粘牢在玻璃板(或涤纶片基)这类基底上。

  硅胶G是一种添加了粘合剂的硅胶粉,约含12%-13%的石膏(CaSO4),它可以把一些物质从溶液中吸附于自身的表面上,利用它对各种物质的吸附能力不同,再用适当的溶剂系统展层使不同的物质得以分离。

例如糖在硅胶G薄层上的移动速度与糖的分子量和羟基数有关,经过适当的溶剂展开后,糖在薄板上的移动速度是戊糖>己糖>双糖>三糖。

若用硼酸溶液市制硅胶G可改进分离效果。

对己分开的斑点显色,而将与它位置相当的另一个未显色的斑点从薄层上与硅胶G一起刮下,以适当的溶剂将糖从硅胶G上洗脱下来,就可用糖的定量测定方法各组分的含糖量。

  薄层层析一般采用上行法,在具有密闭盖子的玻璃缸中进行,溶剂倒于缸底,简单地将薄板放入即可。

保证层析缸内有饱和的蒸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保证措施是在层析缸内壁衬一层浸湿溶剂的滤纸或缩小层析缸的容积。

因为层析时,溶剂会从薄层上蒸发,样品移动到一定距离的时间就会处长。

若所用溶剂系统由几个成分组成,挥发性较大的成分首先蒸发,就会使混合溶剂的组分改变,而溶剂的蒸发从薄板的中央向两边递减,致使溶剂前沿呈弯曲状,结果往往是使两边的Rf值大于中央位置的Rf值。

  薄层层析与其它方法比有明显的优点:

层析时间短,可以分离多种化合物,用样品量少(微克级),与纸层析相比要灵敏10-100倍,观察结果方便,显色方法甚至可以用腐蚀性显色剂。

  【实验用品】

  1.器材:

层析柱,铁架台及蝴蝶夹,部分收集器,恒流泵,喷雾器,层析缸,恒温烘箱,电吹风,毛细玻璃管,离心机,离心管,研钵,玻璃板等

  2.药品试剂:

硅胶G,果汁(自制),1%标糖溶液(葡萄糖、果糖、蔗糖、鼠李糖、棉籽糖、木糖等)、混合糖溶液、显色剂(苯胺、二苯胺、丙酮、磷酸),展开剂(正丁醇:

乙酸乙酯:

异丙醇:

冰乙酸:

水=2:

6:

6:

4:

1)【实验过程】

  1、制备硅胶G薄层板

  取硅胶G粉3.0g研钵中,加9mL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调匀后铺于洁净平整的玻板上,铺层后自然风干、固结,再于105oC烘箱中烘干活化1h。

取出后可用,亦可贮于干燥器中备用。

薄层表面要求平整,厚薄均匀。

2、糖在硅胶G薄层上的分离

  选制备好的薄板一块,在距底边1.5~2cm的位置用铅笔轻画直线,选6个点,相互等距(大于1cm)。

用毛细管分别点上不同的糖样品(点1~2次即可),斑点直径不超过3mm。

待薄层上样品自然干燥后,将薄板置于盛有层析溶剂的层析缸中,自下向上展层,当展层溶剂到达离薄板项端约1cm处时取出薄板,前沿作一记号,吹干,除尽溶剂后均匀地喷上苯胺-二苯胺显色剂,100oC烘烤5~10min。

3、观察记录。

  绘图,并记录各斑点的位置、颜色,测量色斑中心至起点以及展开剂前沿至起点的距离,计算Rf值。

根据样斑的大小形状、颜色及深浅和Rf值分析果汁中的糖分。

  【注意事项】

  1.调制硅胶G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