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弊端与对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1789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电算化的弊端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会计电算化的弊端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会计电算化的弊端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会计电算化的弊端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会计电算化的弊端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电算化的弊端与对策.docx

《会计电算化的弊端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电算化的弊端与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电算化的弊端与对策.docx

会计电算化的弊端与对策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

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对策

 

姓名韦晶晶教育层次大专

班级国会1004学号G1010201

 

专业会计(国际会计方向)指导教师刘洁

 

2012年10月

目录

一、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概念…………………………………………………………1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管理现状……………………………………………………1

三、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舞弊手法…………………………………………………1

(一)非法改动业务数据…………………………………………………………1

(二)非法改动财务软件应用程序………………………………………………1

(三)非法改动财务文件…………………………………………………………2

(四)非法操作……………………………………………………………………2

(五)篡改输出……………………………………………………………………2

(六)其他非法操作………………………………………………………………2

四、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出现舞弊现象的原因………………………………………2

(一)人们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足………………………………………………2

(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所应用的软件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2

(三)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3

1、缺乏有关的操作管理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3

2、财务人员分工模糊,没有严格的授权制度……………………………3

3、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3

4、财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3

(四)财务人员计算机知识欠缺…………………………………………………3

(五)法规的不健全………………………………………………………………3

(六)审计不力……………………………………………………………………4

五、针对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舞弊现象的防范措施………………………………4

(一)重视理论研究,提高思想认识……………………………………………4

(二)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的有关规定适合的财务软件,从源头上行控制…………………………………………………………………………4

(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5

1、规定有关的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5

2、实行严格的授权控制……………………………………………………5

3、建立财务人员内部牵制制度……………………………………………5

4、加强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确保系统历史数据信息安全完整………5

5、增强财务人员法律意识…………………………………………………6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合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提高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7

(五)健全法律法规……………………………………………………………7

1、适应发展需要,积极修订会计法律法规………………………………8

2、应对环境变化,加快完善会计规章制度………………………………8

3、加强宣传教育,营造依法管理会计的法治环境………………………8

4、强化执法检查,保证会计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8

(六)加强审计监督………………………………………………………………8

参考文献………………………………………………………………………………9

 

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对策

(韦晶晶)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国际会计专业国会1004班)

【摘要】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个别人利用电算化的弱点进行舞弊现象有所增加。

从当前会计电算化管理现状出发,分析电算化过程中的舞弊现象及其原因。

并针对性的提出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措施。

【关键字】会计电算化舞弊现象防范措施

一、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舞弊是指某些人员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利用业务便利或者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上机操作,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破坏、恶意修改、电子偷窃和人工偷窃等故意行为。

概括为:

非法改动业务数据,在经济业务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前或输入过程中,通过虚构、修改、删除等手段来达到个人目的;非法改动财务软件应用程序或文件;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将输出报表送给公司竞争对手或利用终端窃取机密信息等;其他非法操作,如冒名顶替、盗取密码或磁卡非法进入、仿造或模拟等。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管理现状

随着科学水平的日益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大量普及,会计原先的手工记账、报账已逐步被电子计算机处理所取代。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相较与手工记账,不仅减短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为后期诸多的检查、核对工作提供了方便,促进对管理的现代化,提高了经济效益。

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飞速发展,利用电算化系统的弱点进行的舞弊违法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三、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舞弊手法

(一)非法改动业务数据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会计电算化舞弊手法,该方法通过在经济数据录入前或加入期间对数据做手脚来达到个人目的,如:

虚构业务数据;修改业务数据;删除业务数据。

(二)非法改动财务软件应用程序

这是指通过对程序做非法改动,以便达到某种不法的目的。

比如,将小量资金(比如计算中的四舍五入部分)逐笔积累起来,通过暗设程序记到自己的工资账户中,表面上却看不出任何违规之处。

需要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技能隐蔽性较强。

(三)非法改动财务文件

这是指通过维护程序来修改或直接通过终端来修改文件中的数据。

(四)非法操作

指未经允许的人员非法操作或合法的操作人员越权操作系统,改变计算机的执行路径。

如系统人员未经批准擅自启动现金支票签发程序,生成一张现金支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五)篡改输出

通过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将输出报表送给公司竞争对手或利用终端窃取输出的机密信息等手段来达到作案的目的。

(六)其他非法操作

如冒名顶替、盗取密码或磁卡非法进入、仿造或模拟,通过物理接触、电子窃听、译码、拍照、拷贝、复印等方法来舞弊。

四、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出现舞弊现象的原因

(一)人们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足

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

多数单位会计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只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能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这种认识易使会计人员使用电算化过程中出现舞弊现象。

(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所应用的软件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

现在所使用的软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存在很多漏洞和违反会计法规文件的功能设置,同时软件种类繁多,水平参差不齐,给会计电算化得舞弊造成极大地便利;另外很多软件缺少操作日志功能或者功能不全,对操作者、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查,难以留下线索。

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修改等等。

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

(三)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1、缺乏有关的操作管理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

会计人员操作计算机不正确造成系统内数据的破坏或丢失,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2、财务人员分工模糊,没有严格的授权制度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一些传统的核对、计算、存储等内部会计控制方式均被计算机代替,如总账和明细账都由计算机根据审核后的会计凭证自动登记和归集,取消了手工条件下两者的核对工作等等。

而不少单位没有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此加以约束,操作人员有可能超越权限或XX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以达到个人目的。

3、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不能及时归档,或已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点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造成档案被人为或自然损坏,最终造成企业单位信息泄露。

4、财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近年来,关于财务人员违法犯罪案件的报道越来越多,并且呈上升趋势。

财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要求,在利益和贪欲的驱动下往往更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有些财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对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未能有足够的认识。

还有就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给财务人员进行犯罪活动造成可乘之机。

(四)财务人员计算机知识欠缺

一般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理论仅能满足手工会计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

一般会计人员专业经验丰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

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或平时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

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培训,但一般会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软件的认识有局限性,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还有就是对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发现。

(五)法规的不健全。

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难以控制。

例如:

对未经许可接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者有关数据文件的行为,在许多国家法律上不认为是偷窃行为,因此就无法对拷贝重要机密数据的行为治罪。

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不能约束,制止这种犯罪行为的发生。

(六)审计不力

主要是单位内部审计不力,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使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隐患不能及时解决。

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本身不是太了解,对计算机不熟悉,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针对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舞弊现象的防范措施

(一)重视理论研究,提高思想认识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因此,电算化会计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

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

电算化会计理论即研究实现电算化后的会计信息系统组织、会计核算的程序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核算工具后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的影响和会计工作的新特点。

加上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计算机单机处理的方式已经难以完成现有会计核算工作,为此就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即会计电算化系统必然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

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定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运作规范及特点、审计接口、会计档案等基本要求,它一方面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有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了,会计软件的研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会计电算化软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才能使会计工作在实现电算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原则。

(二)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的有关规定适合的财务软件,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企业在购买财务软件时,应结合自身的热点,购买市场上开发商应用比较成熟的软件。

购买时首先要注意系统权限设置、安全性和保密性等关键因素;购买后,应先进行一定时期的试用,建议与手工记账(或原使用的财务软件)并行最少3月以上,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商家取得联系,进行相应的系统完善或更新。

(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我国财政部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指出:

“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1、制定有关的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

财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操作密码的严格管理,预防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入机内账簿;保存上机操作记录,防止各种非法人员上机进行操作,建立完善的操作日志制度。

一旦出现问题,顺藤摸瓜,可以查清责任者。

2、实行严格的授权控制

利用财务软件权限控制功能,通过对不同人员权限的分配、设置密码等手段对上机操作和动用系统资源加以控制;必须对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操作权限进行严格的限制,不允许软件开发人员有会计记账、修改、出纳等权限;主管会计应熟悉财务软件,严格掌握操作人员的权限确定权,从而达到保证操作权限控制的有效性,进而保证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

3、建立财务人员内部牵制制度

财务软件的应用,要求企业按内部牵制原则合理分工,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互相制约、互相监督,从而防止工作差错或故意舞弊等现象的发生。

在采用新的内部控制手段时,不能完全放弃传统的内部控制方式,如职位分离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等仍将有效地发挥积极的内部牵制作用。

4、加强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确保系统历史数据信息安全完整

会计档案管理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保证系统内数据安全与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的保证。

为了更有效的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1)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

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版本,应用软件要求及版本等。

(2)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和保存。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

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

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此外,还应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

因为在不同版本软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其会计数据的结构有可能不同,这就有可能产生会计档案不能被调阅或产生某些预料外的错误。

因此,会计电算化档案除保存各版本的备份财务数据外还应保存对应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版本,二者的一致性是非常必要的。

显然,其收集与管理工作也是比较艰巨的。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利用。

即电算化会计档案的调阅。

在长期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随着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我们所调阅的会计档案会有下述两种情况:

①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一致,此时只需将你所需调阅的档案通过电算化软件系统中的档案调阅(或数据恢复)功能进行调阅即可;②所调阅的会计档案的版本号与前会计电算化系统版本号不一致,此时您只需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安装与此档案相对应版本的电算化系统,然后再进行调阅。

5、提高财务人员法律意识

(1)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法律责任意识

会计人员是财务工作的执行者,其素质直接关系到财务工作成果的质量,因此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及其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从根源上防止和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2)提高单位负责人得会计法律责任意识,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提高企业负责人的会计责任意识,促使他们学习必要的财务知识,增强会计法制观念,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并通过制定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防止和监督会计舞弊的发生。

(四)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合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提高财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电算化会计使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

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

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

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

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

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

另外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编程、维护等课程,可以让财会人员进修计算机课程,还可以让计算机人员、在岗人员实习并进修财会知识。

(五)健全法律法规

近期财务部印发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提出来要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建设,不断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法制化合规范化水平。

健全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是“十二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会计行业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贯彻落实《规划》要求,不断健全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措施如下:

1、适应发展需要,积极修订会计法律法规。

积极推进现行会计的法律法规的修订制定工作。

2、应对环境变化,加快完善会计规章制度。

密切结合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充分考虑我国会计工作发展需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会计规章制度。

逐步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与国际惯例协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体系、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以及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并推进全面、平稳、有效实施。

3、加强宣传教育,营造依法管理会计的法治环境。

通过报刊网络等平台及时发布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将会计法律法规知识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印发宣传读本等有效形式,弘扬会计法治精神,增强会计人员学法、知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积极引导广大会计人员通过合法渠道反映利益诉求和维护自身权益;通过开展会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有奖征文、表彰先进等多种活动,广泛宣传依法管理会计、依法开展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律素质和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会计法治环境。

4、强化执法检查,保证会计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

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再完备的法律如果没有执行,等于一纸空文。

因此,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健全会计执法机构,加强会计执法队伍建设,配备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过硬的会计执法人员,加强执法权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六)加强审计监督

查错防弊一直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

加强审计监督有两层含义:

一是通过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核查监督,并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改善内部控制;二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舞弊手法的甄别能力,结合会计专业知识及时发现舞弊现象或问题,同时要加快审计电算化的开发和应用,以适应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要求。

在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提请被审计单位改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来预防、查出和处理计算机舞弊活动。

前一种是直接作用,后一种是间接作用,即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周南、赵纳晖、高宁.《信息技术在会计和审计实务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J]财会出版社,2003

[3]唐必琼.《会计电算化相关问题讨论》[M]事业会计2007年第4期

[4]周启海、孙静华.《财务软件应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5]《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J]

[6]《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J]财务部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

[7]袁淳.《内部会计控制规范》[J]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年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