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短笛》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1564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童短笛》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牧童短笛》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牧童短笛》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牧童短笛》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牧童短笛》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牧童短笛》教案.docx

《《牧童短笛》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童短笛》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牧童短笛》教案.docx

《牧童短笛》教案

《牧童短笛》教案

  《牧童短笛》教案1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

“什么乐器在唱歌?

”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

“××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

“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

“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

“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

  小结:

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

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

“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

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听了感觉怎样?

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

  小结:

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

“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

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

  小结:

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

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

“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牧童短笛》教案2

  1、感受乐曲表现出的两种不同情绪,尝试用动作表现牧童在牛背和嬉戏的场景。

  2、了解笛子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感受民乐与水墨结合的优美意境。

  《牧童短笛》水墨图PPT、音乐、笛子图片。

  一、了解笛子及其音色特点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仔细听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播放音乐)

  第一次欣赏后

  1、这首乐曲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回答后出示笛子图)

  2、关于笛子你们了解过什么?

  小结:

笛子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吹奏乐器,演奏的时候把它横着放在嘴边。

一般来说笛子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它能吹奏出不同风格的旋律,还能模仿鸟叫声呢!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笛子演奏的各种声音)什么感觉?

  小结:

声音很连贯,越来越长,越来越远,这样的声音表现的是悠扬、安静的感觉。

声音停顿、跳跃表现的是欢快、活泼的感觉。

  过渡:

那么刚才听到的乐曲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再听一听,感觉一下。

  二、感受两种不同的情绪

  第二次欣赏后

  1、说说看这首笛子演奏的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感觉?

  预设:

优美、欢快

  小结与过渡:

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听出了优美、平和的感觉,有的听出了欢快、跳跃的感觉。

而且,反复地听还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次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呢?

是整首乐曲表现的都是同一个感觉,还是几种感觉都有呢?

(边听音乐,边播放旋律图)

  第三次欣赏后

  1、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提示,刚才是什么感受,现在又有了什么感受)

  追问:

哪一段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为什么?

  小结并过渡:

一般来说平稳的、连贯的旋律会给我们优美、安静、柔和的感觉(哼摇篮曲一段),而跳音、起伏较大的旋律会给我们欢快、明亮的感觉(哼六一)。

而且我们会发现一首曲子里,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旋律风格。

  2、这首曲子里就有悠闲和欢快两种情绪表现,它们藏在哪一段里呢?

(观察旋律图)

  过渡:

你知道吗,每一首乐曲都藏着一个故事,旋律在变化就是故事情节在变化。

这首乐曲里悠闲和欢快的两种情绪在说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结合乐曲仔细地看一看接下来播放的画面。

(结合画面,教师简短讲述故事)

  三、结合画面了解乐曲背景

  第一次欣赏水墨画与乐曲后

  1、这首乐曲讲的是谁的故事呀?

什么样的故事呢?

(根据回答出示三张相应的图)

  2、这三个情节在乐曲中是用哪一段来表示的呢?

追问为什么?

(根据回答听乐曲验证)

  小结:

从平稳、悠闲的音乐开始,经过起伏、跳跃的旋律再回到平稳、悠闲,一个完整的故事就表现出来了。

有的时候故事不一定要用语言讲出来,音乐也能讲故事。

  过渡:

你在听乐曲的时候,你觉得这个故事是怎样的呢?

  四、尝试随音乐用动作表现骑牛的悠闲和嬉戏情节

  1、牧童骑着牛一路走来,还可能看见了什么?

  预设一:

语言表达

  预设二:

做一做动作,给音乐

  2、假想一下,你就是那个坐在牛背上的孩子,把你的悠闲和欢乐随着音乐尽情地表现出来吧!

(老师用语言提示)

  五、结束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这么优美的乐曲,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

如果你愿意的话,以后可以再听一听,也许你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

  《牧童短笛》教案3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2、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

“什么乐器在唱歌?

”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

“××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

“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

“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

“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

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

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

“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

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听了感觉怎样?

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

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

“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

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

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

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

“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活动反思:

  《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曲。

它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

全曲共分三个乐段。

第乐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第二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递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五声调式特点。

歌曲《牧童之歌》,是根据《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编而成。

  这堂课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习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来引一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

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增强本课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小百科:

牧童是一个汉语词汇。

拼音为mùtóng,是指放牧牛、羊的儿童,出自《吕氏春秋

  《牧童短笛》教案4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中国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

幼儿对中国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

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

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

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中国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一、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一)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

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

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平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

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

节奏、表情、动作。

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

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

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

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

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牧童短笛》教案5

  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3、复习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P23、《综合训练》)。

  1、歌曲:

《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

此歌已教了两课时,本课时在时间和教学安排上不作重点。

  2、欣赏:

《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它描写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时的喜悦景象。

欣赏本曲是本课时的重点。

在时间安排上占整堂的二分之一。

  音乐艺术是以音传情的艺术,欣赏教学则是听觉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听”,通过学生的听,教师的讲,以听带讲,以讲引听激发学生自然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另外,为上课时更好地利用时间,教师课前可用空白磁带把本曲连录3—4遍。

  3、口琴教学

  口琴教学是我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旨在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生活,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

本课时主要是复习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是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再扎实一下本曲的吹奏方法,本曲仿佛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同学们吹奏的庄重、严肃、有力、饱满。

  1、歌曲:

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继续开展乐器进课教学,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训练(P23)要求奏准音高、吹奏的饱满,有力富有弹性。

  欣赏《牧童短笛》

  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第三课时

  录音机、磁带、口琴、小黑板、图画。

  欣赏课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B

  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

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小黑板)

  1=C2/4

  0134|5-|5671|5-|5654|31|22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练习时,宜集中看着教师教鞭指谱进行视唱,要求看清楚划拍的上下动作和所唱的音的时值。

另外,视唱时应注意换气,只能在记号处换气,不可在其他地方换气。

  注:

这两条基本练习,都是以后半拍起唱的,其目的是复习《我们的田野》作铺垫。

因此,一定要注意练好。

  四、口琴练习

  口琴练习内容在课本P23《综合训练》部分,本曲上节课已学过,本课时主要是复习巩固。

  本曲情绪庄重严肃,具有进行曲的特点,特别是二声部低音的重复,好似队伍进行曲一样。

要求:

  第一声部坚定有力,精神饱满;

  第二声部短促跳跃,富有弹性。

  具体方法:

  1、把学生分成两组,先让学生分别同时认真地听老师弹奏全曲。

(老师左右手分别弹一个声部,再弹奏全曲)

  2、学生分部学习练习曲。

  3、教师指挥,学生吹奏全曲。

  4、教师指出优缺点,激发学生再次吹奏好全曲。

  五、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

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如:

  第一乐句65|3·5|132|

  错唱成65|3·5|132|20|

  第二乐句35|66·6|53|2-|2032|

  错唱成35|66·6|53|2—|

  第三乐句32|17|615|

  错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

  错唱成12|33·3|25|1-|

  2、教师用风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

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

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

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

板书:

《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

“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

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

(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

它们的情绪怎样?

(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

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

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

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

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

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

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

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

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

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

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

(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牧童短笛》教案6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赏析-阅读-学唱-交流-表现等环节,从感知入手,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逐渐升华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生会欣赏、善交流、能创造的艺术能力。

本课拟采用多科切入、横向渗透的形式,充分发挥艺术教师自身的学科优势,取长补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使其更具人文性。

  程序:

  一、激趣

  1、教师自我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