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docx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
导言
1.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2.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古印度宗教典籍梵文
古希腊拉丁语语法学
中国文言文典籍小学
3.什么是“小学”?
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被视为经学的附庸,统称“小学”。
4.语言学是(19)世纪成为独立的学科的,其标志是(历史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1.语言的功能是多方面,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大致都可归入语言的()功能和()功能两个方面。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交往功能)。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1.什么是符号?
符号的特点是什么?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甲能代表乙或指称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
(1)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不可分离的,二者的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
(2)符号的形式和意义是一般性的。
(3)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
2.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符号性?
1)语言包含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
2)音义的不可分离性。
语言中的语素、词、短语、句子等均有意义,也均有发音。
3)形式指示意义的一般性。
4)形式和意义结合的任意性。
3.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4方面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的是,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1)同一意义,在不同语言中的语音形式不同。
举例略。
2)同一意义,在同一语言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形式不同。
举例略。
语言符号在形成初始,音与义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在社会交际过程中自然形成。
但一旦形成,全体成员必须遵守,任何人都无权擅自改动。
也即初始的任意性,使用的强制性。
4.什么是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在使用中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5.(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最基本、最根本的结构关系。
6.什么是组合关系?
什么是聚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
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
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即为组合关系。
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彼此间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7.如何理解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1)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替换。
二者犹如纵、横两轴,语言符号单位都处在这两个轴向形成的坐标上,既属于聚合群的成员,也是某个组合轴线上的单位。
2)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可套用有限的规则生成复杂的结构。
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关系,使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符号自然聚集成群。
3)组合关系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关系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简化了语言系统。
4)聚合关系潜在于系统,组合关系实现于话语。
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的基础,组合关系是聚合关系的现实体现。
第三章语音
1.音素:
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切分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音位:
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意义的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3.音标
记录音素(/音位)的标写符号。
4.国际音标:
国际语音协会(InternationalPhoneticAlphabet)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随着所了解的语音逐渐增多、对语音的认识逐渐加深,隔若干年修订一次。
制定原则是“一音一符,一符一音”。
所用符号大多数采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不够用时补充采用希腊字母或用一些字母的大写、倒写、连写或添加附加符号等办法来补充。
国际音标所用的标写符号置于[],与一般字母区别。
国际音标可用来标写音位,置于//中。
5.语音四要素是什么?
分别和什么相关?
音高:
声音的高低,与声带振动所产生的基本频率相关。
音强:
声音的强弱,与声波的振幅相关,与呼出的气流量的大小和发音时用力的程度有关
音长:
声音的长短,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
音质:
声音的特质,与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有关
和语音的音质相关的因素:
1气流受阻与否——共鸣器形状
2克服阻碍的方法——发音方法
3声带振动与否——发音体
6.辅音常见的发音方法
1)清浊
发辅音时声门微闭、气流上来后声带颤动的辅音叫浊辅音。
声门大开,声带不颤动的音叫清辅音。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5个浊音:
[m][n][l][ʐ][ŋ]
2)送气和不送气
发辅音时,气流强烈的叫送气音。
气流不强烈的叫不送气音。
现代汉语普通话6对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bp、dt、gk、jq、zhch、zc
3)塞、爆、擦
塞:
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紧紧靠拢完全堵住气流的通路,气流堵在口腔,对口腔形成很大的压力。
爆:
闭塞之后突然打开,让压力很大的气流冲出而发出声音。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塞音/爆音有:
b、p、d、t、g、k。
擦:
发音器官的某两个部分靠近,留下一条狭窄的缝隙,让气流从这个缝隙中挤出来。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擦音有:
f、h、x、sh、r、s。
塞擦:
部位相同、清浊一致的一个塞音和一个擦音紧密地结合在一个发音过程里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塞擦音有:
j、q、zh、ch、z、c。
4)鼻音和口音
口腔内一定发音部位紧闭,软腭、小舌下垂,堵住口腔通道,让气流从鼻腔中出去,这样发出的音就是鼻音。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鼻音有m、n、ng。
反之,软腭和小舌上升,堵住鼻腔的通道,让气流从口腔中出去,这样发出的音就是口音。
7.辅音发音部位
双唇音:
b、p、m
唇齿音:
f
舌尖前音:
z、c、s
舌尖中音:
d、t、n、l
舌尖后音:
zh、ch、sh、r
舌面前音(舌面音):
j、q、x
舌面后音(舌根音):
g、k、h、ng
喉:
8.语流音变
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即语流音变。
9.语流音变的类型
1)同化:
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
棉袍、面包:
/mian/→/miam/wanttogo→wannago
2)异化:
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位,若连着发音有困难,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另一音不相同或不相近。
土改→涂改调位异化
3)弱化:
发生在轻声或弱读音节中。
a)元音弱化的表现:
复→单→央
木头/mu51thou35/→/mu51tho35/妈/ma55ma./→/ma55mə./
b)辅音弱化的表现:
发音阻碍减少
清→浊;塞擦→塞/擦;塞/擦→边/近
爸爸/pa51pa./→/pa51ba./letter/‘letə(r)/→
c)声调弱化的表现:
轻声,音长变短、音高变低
4)脱音、合音:
弱化程度加深造成的某些音位脱落叫“脱音”,进一步造成音节分界变动,两个音节并为一个音节,叫“合音”。
你们/ni214mən./→/nim214/豆腐/tou51fu·/→/tou51f·/
am、is的合音:
I’m;It’s
音节重组:
notatall/nɒtætɔ:
l/→/nɒtətɔ:
l/
语流音变一般是临时性的共时音变,不太会固定下来成为语素或词的固定读音。
但总是出现于轻读的位置或一个语素、词在某个构词搭配中的出现频率特别高,语流音变可能固定下来,原音丧失。
第四章语法
1.时
a)意义:
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说话时间的关系
b)类型:
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
c)表现形式:
V.
2.体
a)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
b)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未完成体
c)汉语虚词:
着,表持续;了,表完成;过,表已然。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体范畴。
3.态
a)表示动词与主体的关系
b)主动态、被动态
主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发出者;被动态表示主体是动作的承受者。
4.语法范畴的特点
1)有共同的意义领域。
只有表示共同的意义领域才能构成同一语法范畴,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是共同意义领域中的不同意义。
2)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排斥的。
在运用中只能选择同一语法范畴中的某一项意义,不能同时选择两项。
3)同一语法范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两分:
单数、复数(>1);
三分:
单数、双数和复数(>2);
四分:
单数、双数、三数和复数(>3)。
5.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
1)孤立语(词根语)
(1)缺少形态变化,所有的词几乎都有词根语素构成。
(2)词序很严格,不能随便更动。
(3)虚词的作用很重要,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除了语序,很多都是虚词来表达的。
2)屈折语——俄语/英语
(1)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靠形态变化来表示;
(2)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
(3)屈折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
Heoftencomeshere.(他常到这里来。
)
动词词尾-S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
(4)词根和屈折词缀结合紧密,脱离词缀,词根一般不独立存在。
3)粘着语
(1)没有词内部的屈折,用黏附语素表示语法范畴;
(2)每一个语法范畴义都由一个黏附语素来表示,一个黏附语素也只表示一种语法范畴义;
(3)黏着语的词根和表示语法意义的黏附语素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虽然在接口处常常会有一定的词形变化,但两者的分界大致清楚,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4)复综语(编插语)北美印地安语
一个词往往由好些个语素编插黏合而成,有的语素不到一个音节。
分不出词和句,词和句合二为一。
6.语言结构的基本原理
语言的两层性
组合、聚合关系
7.语言结构的普遍特征
有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的区分;
有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句子;
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至少有两种方式发生关系;
有形容词性词语修饰名词性词语;
有办法把动词性词语转成名、形容词性词语;
有办法把名、动性词语连在一起;
有否定、疑问句,能把某些句子变成祈使句。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
1.什么是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形式/语法
2.什么是语义特征?
什么是语义场?
假设:
词义不是最小的语义单位,它可以分析为更小的一束语义特征(semanticfeature)或语义成分。
具有相同语义特征的词义构成的集合叫做语义场(semanticfield)。
语义场的构成以共同的语义特征为基础,语义特征的提取也离不开同一义场中词义的比较和辨析,二者相互依存。
3.什么是语义结构?
把现实世界千变万化的现象或事件分析为由稳定的、空间上离散的“物体”和依附于物体上的、时间上有连续性的可变的“动程”构成的结构,并把动程与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抽象为有限的若干种类型。
这些有限多的“谓词—体词”关系类型(一般称作“动—名”关系),就是橘子的语义结构。
4.动程的基本类型
1)动作行为:
猴子摘苹果。
我们尊重历史。
2)性质状态:
花红脸红扑扑的
3)使动:
惨案震惊了世界。
5.语义角色:
位于“谓词-体词”语义关系中的名词性成分。
语义角色的基本类型(中心/核心语义角色)
1)施事:
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2)受事:
因施事的动作行为而受到影响的事物
3)与事:
施事所发动事件的非主动参与者。
如因施事的行为而受益或受损者:
我送小李一本书。
他借我一辆自行车。
4)主事:
性质、状态或发生非自主变化的主体。
花很红。
眼睛大大的。
冰化了。
5)致事:
事件或变化的引发者。
惨案震惊了世界。
语义角色的非基本类型(非核心语义角色)
1)工具:
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或材料。
猴子用球拍玩球/小王用萝卜刻了个章。
2)方所:
动作、行为发生或开始、持续、结束的场所、方位或范围。
从课堂开始/在教室学习/到北京停止
站在左边/放在桌子上
3)时间:
动作、行为、事件发生或开始、结束的时间,延续的时段等。
十一点关宿舍楼门/从2010年上大学/到2014年毕业/读了四年书
6.语义结构的特点?
1)语义关系有不同的类型。
2)不同语义角色可能需要不同的语义特征的名词来担任;
3)不同语义角色与句法成分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
7.角色和句法成分的关系
①语义角色必须在句子中体现,具体句子中的某个语义角色一定也同时担任句法结构中的某个成分。
②通观人类语言,施事与主语重合的句子占绝大多数,说明各个民族对世界的认知有共性的一面。
4些语义角色可以充任哪些句法成分,不同的语言有所不同。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1.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 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
2 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3 文字对于语言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
2.文字的基本性质
a.定义:
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
b.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
用什么样的形体去记录什么样的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c.`基本性质:
①从起源上讲,语言随着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文字则在原始社会的末期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才开始创立。
语言距今已有百万年的历史,而最早出现的成系统的文字距今不过五六千年。
②在历史发展上,文字虽然记录有声语言,是有声语言的派生物,必须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发展,但是,文字的书面形式比有声语言的语音形式固定,并受其书面符号系统的制约,因此,文字的发展往往落后于有声语言。
③在存在形式上,语言以语音为物质材料,文字则以书面符号为物质材料。
④就掌握情况而言,人们掌握有声语言是与生俱来的,而至今世界上多数语言还没有文字,在有文字的语言社团里,也不是人人都掌握了文字。
⑤就使用情况而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方式,而文字则是有声语言的延伸和补充,是交际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
3.文字有适应自己所记录语言的内在发展动力,对于语言也有相对独立性。
目前暂无进行汉字体系拼音化改革的需要。
a.汉字有区别同音语素或同音词的功能,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
b.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具有更强的超空间和超时间的功能。
c.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均是通过汉字记载的。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1.语言演变的两个特点
●渐变性
1)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无时无刻都在使用的共同的交际工具,交际要求语言维持稳定的状态,不能突变;
2)语言符号及其构造规则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就语言整体而言,不会突变;稳固和变化对立统一,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不平衡性
1)各子系统的变化速度不平衡:
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子系统,词汇与社会和交际联系最直接,变化较快,语音次之,语法稳固性最强。
2)各子系统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不平衡:
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和构词法变化较慢,一般词汇变化较快;语音中的音值变化较快。
3)同一子系统同一方面的语言现象变化速度不平衡。
gkh/zcs+开齐合撮→gkh/zcs+开合→jqx+齐撮
4)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的变化速度不平衡。
北京/k//ts/在/i//y/前变,广州不变
5)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时代的变化速度不平衡。
借词:
两汉佛教东来、五四西学东渐、解放后
6)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人群的变化速度不平衡,一般在年轻人中变化速度较快,而在老年人中变化速度较慢。
3.语言分化的三种情况:
a.社会因素——社会方言【言语社团是由于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等的不同而形成的特定的交际群体。
】
b.地理因素——地域方言
人口的突然增长和疆域的日益扩大
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引发的大规模移民
社会处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中;使用共同的文字和书面语;各地在政治、经济相对独立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联系。
语言一方面保持或增加各自的特点(语言个性),另一方面又在某些方面服从自己所从属语言的演变趋势(语言共性),各地的说话人会保持归属同一语言的语言认同(心理认同)
——不完全统一也不完全分化
C.地理因素、心理因素——亲属语言
在地域上未完全分化的社会由于某些战争或政治事件而完全分化——分裂成几个各自独立的国家;创制各自不同的文字和书面语
各地说话人不再认为所说的是同一语言
——完全分化
5.社会方言
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类型:
年龄方言,性别语言,行业方言,阶层方言
✧数量:
1)社会方言的数量不可计数
2)一个人可以掌握多种社会方言,掌握社会方言的数量,决定于社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3)生活在同一语言社团的人因交际环境、交际对象的差异在语言的使用上采用不同的风格变体。
✧特点及与共同语的关系
1)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不同于共同语的特点。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2)语言材料和规则都是全民共同的,是其他言语社团的成员都懂得或者能够弄懂的,一般不会因为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而影响相互的交际和理解。
3)各种行业用语不断输送给整个社会,是丰富语言词汇的一种重要途径。
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的存在使语言成为富有弹性和表达力的工具。
✧黑话
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体,特别是秘密社会,出于自各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制的一些只在集团或群体内部通行的隐语。
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具有排他性。
匪:
蘑菇溜哪路?
什么价?
(什么人,到哪里去?
)
杨:
紧三天,慢三天,怎么不见天王山?
(我走了九天,也没有找到哇?
)
6.地域方言
同一个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变体,简称“方言”。
1)地域方言的主要特点:
地域方言其间差别突出地表现在语音方面;词汇上也有不少差别,主要体现为名异实同;语法的差别较小。
2)地域方言的判定:
语言内的标准:
语音
语言外的标准(区分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
社会条件:
即社会是否完全分化,是否属于同一个民族,是否长期处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中,是否有共同的文字和书面语;
心理条件:
语言认同感
社会条件决定语言认同心理的条件,但语言认同感是确定方言或语言身份的最终根据。
3)方言的划分和汉语方言的划分
方言—次方言—土语
汉语的七大方言:
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4)方言研究的作用
地域方言的研究对推广普通话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语言的历史提供资料。
7.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个独立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
【地域方言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如果发展为独立的语言,就形成亲属语言。
】
祖语/母语/原始(共同)语→后代语/子语
原始印欧语→拉丁语、日耳曼语、斯拉夫语
拉丁语→法、意、西、葡、罗
日耳曼语→英、德、荷、瑞、丹
古斯拉夫语→俄、保、捷、波、塞
8.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的关系和区别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都是同一种语言分化产生的。
但分化的原因不同,分化的结果也不同。
1)社会方言、地域方言的相同点: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同一种语言的变体,使用的基本材料有共同的语言基础,如基本词汇和语法是大致相同的;但都没有全民性特点,在使用范围上有一定局限,或限于某个特定的人群,或限于某个地域。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的不同点:
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反映在词汇方面,地域方言有不同于其他地域方言及标准语的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尤其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
正因为地域方言的差别是系统上的,所以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地域方言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
2)地域方言、亲属语言的相同点:
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相关,都是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的。
地域方言、亲属语言的不同点:
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是由不同程度的社会分化和语言分化造成的。
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是不完全的,其语言一般也是不完全分化的。
同一语言在地域上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分支是该语言的方言。
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1.汉语中几类特殊的借词
1)古代借自其他民族的词语,因使用年代久远,人们已经察觉不到它们是借词了。
葡萄、石榴、苜蓿、菠萝——西域佛、菩萨、罗汉、阎罗——印度
胡同、站、蘑菇——蒙古
2)音译加意译词:
借音、借义,加类素
beer啤酒car卡车card卡片flannel法兰绒
3)音译兼意译:
音近、借义、不借结构
借词在语音和意义上都与外语原词相近,但完全用本族语的材料和规则,并且不要求内部形式相同。
cool酷show秀
音译兼意译词与所借外语词义的关系是间接的,是对外语的词义经过各种不同角度的联想而创造的。
Cocacolacoca:
可卡/古柯cola:
为语义上的双声叠韵的效果添加的无意义音节。
可口可乐可卡可拉
有些音译兼意译词的“意译”可能是汉语者后来重新分析出来的
marathon马拉松
4)来自日语的借词
一种是原先为汉语中的词,被借到日语中,后来这些词被用来表达新事物、新思想(旧的形式,新的思想),又被借回到汉语中来。
思想具体资本政治演绎
政府侵略劳动理性想象
另一种是日语用汉字作为材料为表达新思想、新事物而构成的新词(新的形式,新的思想)。
哲学主观共产归纳观念
经验政党方针谈判战线
2.语言联盟(allyingoflanguage/语言区域)是指几种没有亲属关系或亲属关系较远的语言,由于长期共处于一个地区,密切接触,从而在语言结构上产生了共同特征的语言现象。
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
主要是结构上的相似性,在核心词汇上保持各自的特色。
3.洋泾浜/皮钦语:
十七世纪以后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和外来殖民者在打交道的过程中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
4.混合语(克里奥耳语)是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是洋泾浜被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儿童作为母语来学习而形成的。
25.洋泾浜、混合语和共同语的形成、语言替换的关系:
1 强势语言替换弱势语言
2 方言的统一是民族内部的问题;
3 语言的融合是民族之间的问题;
4 洋泾浜和混合语是语言“远征”的结果,是语言随着殖民者深入异域的产物。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给语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