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古雷港区公务管理园区配套项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1263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港古雷港区公务管理园区配套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厦门港古雷港区公务管理园区配套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厦门港古雷港区公务管理园区配套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厦门港古雷港区公务管理园区配套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厦门港古雷港区公务管理园区配套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港古雷港区公务管理园区配套项目.docx

《厦门港古雷港区公务管理园区配套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港古雷港区公务管理园区配套项目.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港古雷港区公务管理园区配套项目.docx

厦门港古雷港区公务管理园区配套项目

厦门港古雷港区公务管理园区配套项目

及公共道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

漳州市古雷港投资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

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编制时间:

2016年7月

1.项目概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厦门港古雷港区公务管理园区配套项目及公共道路工程

(2)建设单位:

漳州市古雷港投资有限公司

(3)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4)地理位置:

拟建码头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东山湾东岸古雷半岛西侧,规划的厦门港古雷港区古雷作业区中部,地理位置约为东经117°34′58″至117°35′22″,北纬23°46′16″至23°46′52″,见图1.1-1。

(5)建设规模:

本工程拟形成陆域总面积约52.313hm2,主要作为港区管理及服务的配套用地。

陆域布置有建筑单体、停车场、广场、绿地、场区道路等设施,另包含450m长疏港西通道、1051.301m长经一路等公共配套道路及建筑物周边、公共交通场站等场地。

(6)占地面积:

本项目永久性占地面积为52.313hm2,其中填海造地面积39.444hm2,占用陆域面积12.869hm2。

(9)根据工可单位提供资料,本工程总投资102254万元,劳动总定员2700人,建设期24个月。

图1.1-1项目地理位置及周边敏感目标分布图

1.2主要环境问题

1.2.1施工期主要环境问题

(1)施工悬浮物入海对海域水质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2)工程用海占用部分水产养殖海域,需进行拆迁产生的社会影响。

(3)陆域形成占用海域对水动力环境、冲淤环境产生的影响。

另外,施工过程生产的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施工船舶生活污水、陆上施工生活污水、施工噪声、施工船舶及各类施工机械、车辆排放燃油废气、车辆运输扬尘及施工固体废物等污染源的产生,也是本项目的施工期环境问题。

1.2.2营运期主要环境问题

(1)港区生活污水发生非正常排放对海水水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2)施工船舶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影响。

另外,营运期社会车辆尾气、车辆运输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源的产生也是本项目的营运期环境问题。

2.工程环境影响评估

2.1海域水动力与冲淤环境影响

2.1.1水动力与冲淤环境保护目标

水动力与冲淤环境保护目标为作业区前沿的水动力与冲淤环境。

2.1.2水动力与冲淤环境现状

(1)潮汐

本港区潮汐形态属于不正规半日潮,潮汐不等现象比较明显。

=0.07>0.04,浅海分潮振幅和

约为11.81cm,同时,平均落潮历时近似与平均涨潮历时,相差60分钟,可见潮汐浅海作用明显;海域最大潮差为3.82m,最小潮差为1.83m,平均潮差为2.57m,大潮期的平均潮差为2.92m。

东山湾古雷半岛西侧海域落潮历时比涨潮历时短约1个小时,平均半个太阴日的时长为12小时22分钟。

(2)波浪

东山湾东、西、北三面有陆域环抱,南面口门通海,在东山湾口门有塔屿、虎屿及太平屿为屏障;古雷半岛处于东山湾东侧,南北走向呈条带状向大海延伸,南北长17.3km,东西宽3~4km(最窄处仅300m),面积40km2。

古雷港区位于古雷半岛西侧,NE、ENE向来的风浪受古雷半岛的掩护;对古雷港区影响较大的波浪主要来自经南口门传入的外海S-SSW向波浪以及东山湾内NW及SW向小风区浪。

(3)潮流

工程海域地处福建东山湾古雷半岛西南侧,东海潮波以前进波的形式,由东南向西北挺进,传至福建近岸。

各测点主要受东海前进波与地形的影响,涨落潮流多沿水道或岸线走向传播。

工程区域附近海域进行过两次水文测验,分别是2005年10月秋季水文测验和2014年6月夏季水文测验,验测的潮型均为大、小潮。

根据此次水文资料统计,古雷海区海域水流具有以下特点:

流性质属于不规则半日浅海潮流;潮流运动形式以往复流为主。

测验区域的涨潮流方向均为偏北方向,落潮流方向为偏南方向。

图2.4为测流点大潮垂线平均流速矢量图。

实测最大流速具备大潮>小潮的变化特征。

1#测站最大涨落潮流速值较为相近,2#测站最大涨潮流流速大于最大落潮流流速,3#测站最大涨潮流流速小于最大落潮流流速。

1#和2#测站平均涨落潮流速近似相等,3#测站平均落潮流速大于平均涨潮流速。

平均流速大潮期大于小潮期。

各层平均流速基本按满足上层大于下层的规律。

涨落潮平均流向均为WNN、ESS。

以涨潮流为优势流,涨潮流历时长于落潮流历时。

(4)泥沙

根据此次水文、泥沙测验结果,三个测站的含沙量值较为近似,范围在0.020kg/m3~0.098kg/m3之间。

大潮期间,潮动力强劲,海水所携带的泥沙相对较多,含沙量较高,小潮期间,随潮动力的减弱,海水所携带的泥沙也随之减少,含沙量相对较低。

大潮的实测最大含沙量为0.098kg/m3,实测最小含沙量为0.030kg/m3。

小潮的实测最大含沙量为0.067kg/m3,实测最小含沙量为0.020kg/m3。

大潮的平均含沙量为0.055kg/m3,小潮的平均含沙量为0.037kg/m3。

各站位的悬沙中值粒径D50在7.28μm~7.66μm之间,平均粒径在7.17μm~7.69μm之间,属极细粉砂类型。

总体上,大、小潮悬移质粒级组成及其含量大体相似,悬移质成分为细粉砂质粘土。

2.1.3水动力与冲淤环境影响分析

(1)潮流场的影响:

工程前,涨潮流沿东北向进入项目区海域,而受地形影响在项目区西侧小澳内形成一个顺时针环流;落潮流沿西南向流经项目区海域,往西偏转汇入主流后沿南向流出东山湾。

工程实施后,涨潮流态未发生明显变化,项目区西侧仍形成顺时针环流,其余海域流态不变。

落潮时,潮流在工程区北侧海域往西偏转,且在工程西北角出现挑流,流速增大。

远离工程区域潮流场基本未发生改变。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工程位于小澳内侧,工程前该处流速较小,工程建设仅对工程附近区域的潮流动力仅产生轻微影响,影响范围、程度有限。

(2)潮量的影响

现状情况下,东山湾纳潮量为7.434亿m3。

工程方案实施后,纳潮量为7.429亿m3,东山湾的潮量变化很小,减小幅度为0.07%。

总的来说,本工程实施对东山湾的潮量影响不大。

2.2海域水质环境影响

2.2.1水环境保护目标

水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周边海域的海水水质。

2.2.2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2014年11月(秋季)和2015年5月(春季)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受沿岸径流影响,除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外,其余调查因子可以符合相应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2.2.3海域水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

①施工悬浮物对海水水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工程施工引起的悬浮泥沙扩散范围主要集中在工程附近,随施工结束,悬浮泥沙影响会很快消失并恢复原状浓度。

由于悬浮泥沙溢流量较小,影响范围也相应较小,仅在项目前沿附近约0.130km2的范围内悬沙浓度大于150mg/L,而100mg/L~150mg/L浓度的影响范围约0.075km2,10mg/L~100mg/L浓度的影响范围约1.039km2。

②施工废水排放对海水水质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施工船舶废水、施工生活污水和施工机械废水,其中施工船舶废水需收集上岸处理,不在施工现场排放,施工生活污水和施工机械废水经利用作业区沉淀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对周边海域的水质影响很小。

(2)营运期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污水主要来源于港区生活污水,预测每天废水合计最大产生量约为270t/d,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悬浮物、石油类等。

生活污水利用生活污水预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古城污水处理厂,本项目不单独设置排污口。

2.2.4主要污水处理措施

生活污水预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古城污水处理厂。

2.3海域生态环境影响

2.3.1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周边海域的养殖区、渔业资源和海域生态环境。

2.3.2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2.3.2.1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

秋季调查叶绿素a含量变化范围介于1.29μg/L~5.40μg/L之间,平均含量为2.46μg/L。

监测期间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介于43.6mgC/m2·d~240mgC/m2·d之间,平均值为90.2mC/m2·d。

春季调查叶绿素a含量变化范围介于0.587μg/L~9.84μg/L之间,平均含量为3.59μg/L。

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介于38.1mgC/m2·d~606mgC/m2·d之间,平均值为213mC/m2·d。

2.3.2.2浮游植物

秋季调查共鉴定记录浮游植物3门38属106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等,下同),细胞总数量范围12.22×104个/m3~273.48×104个/m3之间,平均数量为41.52×104个/m3。

浮游植物数量组成的主要优势种生态性质为广布性和暖温性。

本次调查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1.75~4.33,平均值为3.41;均匀度(J)范围为0.37~0.84,平均值为0.66。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数值均处福建海域一般范围,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较丰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春季调查共记录浮游植物4门51属169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等,下同),硅藻的种类占优势,种类较丰富。

浮游植物细胞总数量范围在6.31×104个/m3~844.47×104个/m3之间,平均数量为227.59×104个/m3。

浮游植物数量组成的主要优势种类为拟旋链角毛藻、奇异棍形藻、旋链角毛藻、细弱海链藻、深环沟角毛藻等,生态性质为广布性和暖水性。

本次调查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的范围为1.44~5.03,平均值为3.89。

均匀度指数(J)的范围为0.28~0.79,平均值为0.67。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数值处福建海域一般范围。

2.3.2.3浮游动物

秋季调查已鉴定到种的浮游动物仅有46种,沿岸暖水类群种类较多;浮游动物总个体密度很低,平均值仅为317.67个/m3,沿岸暖水类群的数量占有优势;由于缺乏水母类、浮游软甲类、毛颚类等大型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总生物量(湿重)很低,平均仅为5.61mg/m3。

春季调查已鉴定到种的浮游动物82种,沿岸暖水类群种类较多,湾口水域大洋广布类群的种类也不少;浮游动物总个体密度较高,平均值为2241.29个/m3,沿岸暖水类群的数量占有优势,广温类群的数量也不少;由于水母类、浮游软甲类、毛颚类等大型浮游动物数量较少,浮游动物总生物量(湿重)较低,平均为14.15mg/m3。

2.3.2.4浅海底栖生物

秋季调查采样所获底栖生物样品,经初步鉴定共有210种,平均总生物量为50.207g/m2,平均栖息密度为811.5个/m2,生物物种多样性(H′)平均值为4.766,均匀度(J)指数平均值为0.887。

丰度指数(d)平均值为6.730。

优势度指数(D2)平均值0.236,东山湾调查海区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3,参照有关标准,表明东山湾调查海区底栖生物生态环境未受明显干扰。

春季调查采样所获底栖生物样品,经初步鉴定共有202种,平均总生物量为72.401g/m2,平均栖息密度为1961.9个/m2,生物物种多样性(H′)平均值为4.583,11号测站在本次调查中出现的种类最少,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

均匀度(J)指数平均值为0.815,绝大多数站均匀度较好。

丰度指数(d)平均值为6.730,大多数测测站丰度指数(d)普遍较高,10号测站出现的种类最多,丰度指数(d)最高。

优势度指数(D2)平均值0.302,大多数测站优势度不明显。

东山湾调查海区各测站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3,参照有关标准,表明东山湾调查海区底栖生物生态环境未受明显干扰。

2.3.2.5潮间带底栖生物

秋季调查的5条潮间带断面,采获的底栖生物样品经初步鉴定158种,平均生物量为39.084g/m2,平均栖息密度为255.0个/m2,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H')分布范围2.598~2.930;均匀度指数(J)分布范围0.688~0.928;丰度指数(d)分布范围1.919~2.522;优势度指数(D2)分布范围0.445~0.594。

春季调查的5条潮间带断面,采获的底栖生物样品经初步鉴定170种,平均生物量为19.465g/m2,平均栖息密度为617.4ind./m2,物种多样性指数(H')分布范围1.067~3.469;均匀度指数(J)分布范围0.336~0.801;丰度指数(d)分布范围1.025~3.522;优势度指数(D2)分布范围0.477~0.912。

2.3.2.6鱼卵与仔稚鱼

秋季调查共采获鱼卵48粒,是该调查水域的主要优势种,占鱼卵总量的47.0%。

仔稚鱼的数量很少,仅采到5尾,站平均值0.0026尾/m3,种类数很少,仅3种,优势种不明显。

春季调查的鱼卵数量较多,共采到5465粒,站平均值2.5325粒/m3,种类数不少,共13种。

主要优势种是多鳞鱚,占总鱼卵数的80.4%。

仔稚鱼的数量一般,共采到147尾,站平均值0.0675尾/m3,种类数不少,共12种,主要优势种为鯻和多鳞鱚,分别占总量的24.5%和21.1%。

2.3.2.7游泳动物

秋季调查共鉴定游泳动物种类计76种,拖网平均渔获量3.968kg/网·时,平均渔获尾数282.5尾/网·时。

拖网渔获平均体重为14.05g/尾,鱼类平均体重19.83g/尾,甲壳动物平均体重32.67g/尾,头足类平均体重6.96g/尾。

游泳动物现存资源量估算:

渔业资源密度平均203384尾/km2,资源量平均0.705吨/km2。

春季调查张网渔获物平均网获量10.044kg/网,渔获物平均网获尾数1103.3尾/网。

2.3.3海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期间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为工程施工永久用海导致海洋生物资源受损,以及施工悬浮泥沙入海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

根据海水水质影响分析,填海施工作业导致的悬浮物随潮流扩散的影响范围较小,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也主要集中在工程区范围内,对工程区外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有限。

工程运营期间污水均得到妥善处置,在正常情况下,不直接排至工程海区,对东山湾内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有限。

2.3.4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

(1)对工程区外围的水产养殖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严格控制回填工艺及其施工强度。

(2)加强本项目建设与营运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的处理与控制,减轻陆源污染物入海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2.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4.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为工程区周边的西辽村、竹围村、宜隆村、岱仔村、汕尾村、下厝村、庙前村及古城村。

2.4.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监测报告结果表明:

除古雷镇杏仔村空气中PM2.5出现超标现象外,其余各监测点位各监测因子浓度均能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及相应的评价标准限值要求。

杏仔村与腾龙芳烃和翔鹭石化等厂区相距较近,受工厂排放的大量烟气影响,导致该监测点位空气中PM2.5超标。

2.4.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施工期环境影响

施工过程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扬尘和机车尾气。

项目施工车辆对途经的路边敏感点有一定的影响,为减轻施工过程的大气环境影响,建议建设方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如下措施:

①在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防止扬尘污染环境。

对来不及清运的渣土要经常洒水,装车过程也要对渣土进行洒水,盖苫布遮盖以防撒落地面。

②运输土方的汽车必须全封闭,运输过程严禁抛、洒、滴、漏。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只要加强管理,施工扬尘的影响会得到有效控制。

(2)运营期环境影响

根据工程分析,本工程为公务管理园区配套项目及公共道路工程,主要作为港区管理及服务的配套工程,营运过程基本没有粉尘产生,仅有少量进出港汽车尾气产生,其污染物主要为CO、NO2、SO2、烃类等。

但由于源强较小,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现状较好,再加上项目区风速较大有利于扩散,因此车辆尾气排放对周围敏感目标和大气环境的影响很小。

2.4.4采用的主要环保措施

(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①港区施工建设时,运送石料、水泥等的卡车不得超载,石料装料高度不得高于车厢边缘高度,以防止石料泄漏,增加道路路面土石粉尘。

②施工主干道路面要定时清扫和喷洒水,以减少汽车行驶扰动起来的扬尘。

③设置临时施工建筑材料仓库,用于水泥等起尘材料的存放,并尽量使用商品混凝土,以减小水泥粉尘污染。

④应避免在大风天气进行场地平整开挖、填海工程、混凝土搅拌等易产生粉尘的施工作业。

(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汽车运输扬尘防治措施:

为减轻扬尘的产生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要求经常清理运输道路上的粉尘、对港区道路喷水增湿,减少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

(2)加强港区绿化,在疏港公路两侧和港区周围以及港区运输应种植乔木和灌木绿化隔离林带,既可防治控制噪声影响,也可起到防尘作用。

2.5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5.1声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声环境保护目标为港区周围的汕尾村。

2.5.2声环境质量现状

总体上看,拟建项目区域声环境现状良好,各点位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功能区规定的标准要求。

2.5.3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本项目投产后,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噪声将有所改变,但项目场界各点噪声排放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规定的3类区要求。

(2)各敏感目标昼夜间噪声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2类区要求。

2.5.4噪声控制措施

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装置及车辆。

2.6固体废物处置与影响分析

2.6.1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经收集、回收及妥善处置后,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只要建设单位认真落实各种固体废物的处置措施,保证各种固体废物得到有效处置;项目营运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纳入市政环卫垃圾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生物污泥送当地垃圾场处理。

2.6.2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1)港区生活垃圾处置:

码头应设置垃圾桶、垃圾箱,垃圾应实施废物分类收集管理。

生活垃圾及时集中、清运至当地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由有关部门进行集中处理。

(2)项目营运期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少量污水处理生物污泥应送当地垃圾场处理。

2.7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1)溢油风险防范措施:

①本项目施工船舶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船舶装载危险货物监督管理规则》、《防止船舶污染管理条例》、《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有关规定。

②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船员和全体人员的环保意识,尤其是提高船员安全生产的高度责任感和责任心,增强对溢油事故危害和污染损害严重性的认识。

提高实际操作应变能力,避免人为因素。

③制定一整套严格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章制度,包括施工船舶进出作业区的引航员制度、引航员职责、业务技术培训与考核。

④建立溢油应急体系和制订溢油防治计划。

建议本作业区与漳州海事局相协调,联合组成抗溢油联网应急系统,成立溢油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计划中须对应急人员、设施及器材的配备作因地制宜的和详细的规定。

(2)应急预案与应急措施

①应制订港区船舶溢油应急预案,建立港区溢油事故的应急响应体系,以尽可能减小事故发生的规模和所其造成的损失与危害。

应急预案应报备相关海事部门。

②根据(JT/T451-2009)标准要求,作业区溢油应急计划中应配备基本设施和器材,同时配备报警系统及必要的通信器材,以便及时与当地海事局溢油应急指挥中心建立联系,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③若出现溢油事故,应及时在事故发生的水域及时投放吸油材料进行人工回收,少量残油通过喷洒溢油分散剂进行乳化处理。

同时,应迅速报当地海事局溢油应急指挥中心,由中心统一指挥,进入溢油应急计划的运行。

3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3.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本工程实施后形成的陆域将作为港区管理及服务的配套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订本》(国家发改委令第21号,2013年2月16日)中的限制类、淘汰类,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2)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加强港口资源整合,打造面向世界、服务周边及中西部地区的现代化港口群,到2015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1500万标箱。

推动以集装箱运输为主、散杂货运输为辅、客货并举的国际航运枢纽和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建设,发挥厦门集装箱干线港、保税港区和特区政策优势,推进“同港同策”,实施“集装箱突破千万箱工程”,着力发展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积极开拓外贸集装箱中转和内陆腹地海铁联运业务,强化对台贸易集散服务功能,加快建立新型的第三方物流体系和航运交易市场。

加快港区功能优化调整,………古雷港区重点发展大型液体化工泊位和通用泊位。

加快………30万吨级古雷航道以及锚地建设,实现大型散货船、集装箱船全天候进出港。

”本项目的建设与该纲要精神相吻合。

综合上述分析,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3.2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的选址与《厦门港总体规划(修编)》、《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漳浦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及《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相协调;因此,本工程的选址是合理的。

3.3清洁生产简要分析

拟建项目采用的施工工艺技术和设备为目前国内较先进技术设备,总体上能够达到清洁生产思路的要求。

施工过程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物等能做到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3.4环境工程可达性

根据上述各环境要素的预测结果,本工程建成投产后,在落实实施本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不会改变现有的环境功能现状,各环境功能仍可达标。

3.5总量控制

本项目生活污水经预处理达标后排入古城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深度处理;为控制区域污染物排放量,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必须确保污染物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所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项目本身应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行全面达标工程。

3.6环境影响经济损益

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水产养殖等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但在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和生态补偿措施后,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有效的控制,基本能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因此,该项目从环境经济损益的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4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内容

该项目竣工后,应当进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并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具体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主要内容见表4.1.1和表4.1.2。

表4.1.1施工期环保措施验收一览表

措施类别

措施内容

施工前期措施

(1)施工强应办理工程用海、土地征用和林地征用手续等施工手续,没有完整的施工手续不得开工建设。

(2)应做好养殖拆迁的安置补偿工作,方可进行水工工程设施的开工建设。

(3)制定完善的施工计划、施工期环境保护计划和施工期环境监理计划。

(4)施工现场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与海洋主管部门联网,接受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施工期废水与固体废物处理控制措施

(1)施工期生产废水处理措施:

应在施工场所内建设临时沉淀池,对本项目的施工生产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后排放。

(2)施工期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施工期生活污水依托附近村庄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处理。

(3)施工船舶污水处理控制措施:

施工船舱舱底含油污水应由海事局认可的有资质的接收单位接收处置。

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应经收集后送到岸上集中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4)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①施工期产生的废混凝土块、废砖头等建筑垃圾应作为填海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