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1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0836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11.docx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1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11.docx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11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51—55)

(五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5题。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

葛亮。

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

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

“先生踪迹不

定,也不知归期。

”刘备惋惜不已。

张飞说:

“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

”刘备要他们等一

会儿,关羽劝道:

“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

”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

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立即吩咐备马。

张飞说:

“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

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道:

“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

”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

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

相约,出外闲游了。

刘备问:

“先生到哪儿闲游了?

”诸葛均说:

“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

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预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

”刘备无条,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二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

关羽、张飞都不高兴。

关羽说:

“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

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

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

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

”刘备解释说:

“过去齐桓

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

”张飞说:

“哥哥你不

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

”刘备大声斥责道:

“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

子牙的故事吗?

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

这回不用你去了!

”张飞连忙说道:

“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

”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

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

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

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使十分气愤地说:

“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

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

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没有遇到。

”诸葛亮连忙说:

“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

”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是敬佩诸葛亮了。

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

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38回改写)

1•依据本文的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

司马徽再荐名士

2.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

(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四个字

回答)

3•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刘备:

关羽:

张飞:

4.请从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包括作者),填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

【名言】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一一孔子

2勿以恶小而为之,匆以善小而不为。

一一陈寿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一一孟子

【卡片】

关于修养的名句

1.

5.2第一段中写童子说:

“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

是:

1

(五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5题。

傅雷家书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

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

事一一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

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

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抖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

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

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木

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

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

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

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

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

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

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

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

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

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

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

我们可以不用怕羞

的这样告诉你。

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

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

可耻的事。

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954年1月30日晚)

1•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1)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

(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

答:

――――——――――――――—

(2)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

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2•在第二段中,作者写道:

“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

”读

第二段,回答下面问题。

答:

(2)本段画波浪线的两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选择其中

一处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答:

3•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下面哪一句?

简要说明理由。

(1)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2)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答:

4.家书反映出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

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

(2)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些弱点?

答:

(3)傅雷希望两代人建立怎样的关系?

答:

5•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答:

 

爱的礼物

那天姐姐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我的“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

玻璃弹球、纸剪小鸡、

塑胶小人、绣花布片……

“你从哪儿弄来这些没用的东西?

该扔了。

“那可不行,”我连忙阻止,“这是我的宝贝,是我的学生边的礼物!

”我一件件把玩着那些东西,那个玻璃弹球是李军送的,那个塑胶小人是霍丽芬送的……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源珠。

这时,一张薄薄的画纸跃入眼帘,我小心地拿起它,

我的一个学生朝我跑来:

“老师,

那是一天放学后,我抱着一摞作业向办公室匆匆走去。

我要送你一件礼物!

”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

“是吗?

”我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心里却因为想尽早赶回住处而焦躁起来。

“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

”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

过于艳丽

的色彩与稚拙的手法使那个所谓的小仙女看起来像个夜叉。

“喏,送给你!

”她得意地把那

张画递向我。

“哦……谢谢。

”我勉强地说,“不过,我现在不能拿。

再说,我也没处放。

“哦。

”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地走开了。

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

悔,因为我无法忘记她准备送我礼物时眼中的期待与爱,那是只有在孩子的眼光中才能找到

的纯真;而且我同样无法忘记我拒绝后她眼光中的失望和沮丧。

我立刻找到她,诚恳地说:

“你送我的那张好看的画呢?

”她看着我,面无表情:

“我想你可能不喜欢,所以送给别人

了。

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

“也许你愿意再画一张送给

我?

”我试探地问。

“你喜欢吗?

“是的!

”我努力回忆那张画,我这回不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一个山区

10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么多种颜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梅花耳环很漂亮!

”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

“我今晚再画一张,明天送给你!

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

啊!

从那以后,我经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

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

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脸上看出,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

子们心目中的黄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稚拙:

②沮丧:

2•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请在过渡处第4自然段方框内写一句能衔接上下文的话。

3.本文生动描写了小女孩的神态,也传神地表现了她的心理。

表现她对老师的爱并期

待老师收下礼物的一句是:

“”;表现她自信老

师一定会喜欢礼物的词语是:

“”;表现她遭拒绝而失望、

沮丧的一句是:

“”;而“她的脸立刻亮了

起来”一句则表现她的心理。

4.小女孩画的“小仙女”像“夜叉”,并不美,可为什么老师还说那是张“好看的画”

呢?

答:

5•“我望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

么不同啊!

”一句中,“不同”之处在于:

大人是,而

“她”则是。

6•请你说说本文最后一句“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这一

比喻句含义。

答:

7.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从内容和结构上

看起了①:

②的作用。

&全文的标题“爱的礼物”蕴含了怎样的深刻含义?

答:

(五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9题。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1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2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

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萧管笛,无一不通。

3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

他爱孩子,

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

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

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

放风筝的钱是胡琴的老弦。

老弦结实而

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

他会做各种灯。

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

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由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

4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

我小时上学,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

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

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

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待我出过一点主意。

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

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

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给我去伴奏。

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

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

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

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

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

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

■‘■■••--ill.-—1-1---.ill".

火。

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

父亲说:

“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5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

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儿子

那时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

我也只好赶紧学

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回信。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

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

我的老伴告诉他们:

“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

”儿子反问母亲:

“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

”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

他下放山西忻县

“插队落户”,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

不料他带回了一个同学。

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

一位正受林彪迫害,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

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规定是不

能回北京的。

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

他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

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

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

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

满。

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伤心。

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

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

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

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

够尊重。

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离去。

⑤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

了解,但不干涉。

⑦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

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

我的亲家母

说这孩子“没大没小.”。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

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⑧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

一个

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

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1.文章开头“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中的“这”指的是。

2.文中的“我”有双重身分,既是,又是。

此,文章主体可分为两个部分,连接两部分的一个重要的词是。

3.文章从、、三个方面表现了“父亲”

的性格特征。

4.文章第⑤段中略写了件事,详写了件事;该段中“使我们非常为

难”的原因是。

(末一空用文中词语

回答)

5.第⑦段中两次写到“没大没小”,第一处的意思是,

第二处的意思是。

6•本文艺术表现上的特点之一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请概述一例。

答:

7.第③段主要用了的表达方式,从全文看,它的作

用是。

&认真品昧,第③段中“而且,可恶!

”一句中的逗号不能去掉,原因是

9.从文章选材的角度看,第④段中画线部分似乎有损于“父亲”的完美,作者为什么

还要写这些内容?

谈谈你的理解。

答:

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

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

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

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

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

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

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一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

胸!

一一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

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一一“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

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虹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

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

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

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

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

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本文选用时有删节)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

2•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

答:

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答:

(2)我决定咬了牙.……

答: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答:

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

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

不喜欢读哪些作品?

喜欢和不喜欢

的理由是什么?

(6分)i

答:

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

参考答案

(五一)

1、刘玄德三顾茅庐(“草庐”写成“茅庐”也对)。

2、兴复汉室。

3、①求

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

②稳重、顾全大局。

③莽撞或鲁莽、直爽。

4、①勿

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一陈寿。

②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一一诸葛亮。

5、

①为二顾未见孔明埋下伏笔。

②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

③暗示诸葛

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

(五二)

1、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不得分)。

2、回忆儿子

的往事这件事(“儿子的往事”不得分)。

因回忆儿子的往事(回想与儿子在一起的日子)而快乐,因儿子离开父母(只能靠回忆来寄托思念情)而惆怅。

3、①儿子变成了朋友

(“我又多了一个朋友”不得分)。

②第一处从“转折”或“衬托”的角度作答即可;第二

处从“反问”角度作答即可。

4、应选第二句。

第二句与全文语气、口吻相一致,态度

谦和,语气亲切,像和朋友谈心一般。

(能答出本文的语言特色得满分,单就语言得体如“生

硬”、“绝对”、“含蓄”、“有分寸”这一层面回答,得1分。

)5、①青年人应该

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

(二点内容,答出一点得1分。

可用自己的话表述,也

可用文中的话转述。

)②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就说话技巧等弱点。

(本

题应综合“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和“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两处回答,只涉及其中一处。

)③建立和谐融洽、没有隔膜的朋友般的关系。

(五三)

1、①幼稚、笨拙。

②灰心失望。

2、示例:

①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②回忆的门打开

了……(过渡自然、恰当则给满分)。

3、“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

“得意(地)”。

“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

因老师喜欢她的礼物(或:

理解她的感情)而高兴、兴奋。

4、老师称赞学生稚拙的画,并不是针对画的水平,而是表示珍惜学生对自己爱的感情,并

鼓励学生继续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有所图的(或:

有个人目的的;有功利思

想的;自私的)。

纯洁无暇(或:

纯真等)。

6、说明这种爱十分热烈。

7、议论。

①揭示中心。

②照应前文(开头)。

8、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真挚的爱,而这种爱,只有

爱学生的老师才能体会到并珍惜它(只要能从学生、老师两个角度写出即可给满分)。

(五四)

1、多年父子成兄弟。

(或:

“文章标题”)2、父亲的儿子。

儿子的父亲。

也。

3、

顾无暇”)。

5、无教养,不分辈分。

平等民主。

6、略。

(文中事件很多,只要能

用概括简练的语言举出一例即可)。

7、议论。

升华主题,点明中心。

8、有逗号可

以起到加强语气、强化效果的作用(或:

更突出了对那种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亲的谴责)。

9、突出“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一中心;也体现了文章写真实、说真

话、抒真情的特点。

(五五)

1、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2、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

自选读物)的喜爱。

3、①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

②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4、

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5、喜欢的作品:

《三国演义》、《聊

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逸事》、《红楼梦》;不喜欢的作用:

国文教科书、《荡寇志》、《精忠说岳》。

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

6、略。

有见解、有新意即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