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鸽巢问题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0663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数学鸽巢问题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鸽巢问题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鸽巢问题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鸽巢问题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鸽巢问题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数学鸽巢问题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数学鸽巢问题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数学鸽巢问题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数学鸽巢问题整理与复习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数学鸽巢问题整理与复习教案

*****小学_六_年级数学科教案设计

课题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

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

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题1情境图) 

思考问题:

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为什么呢?

“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探究证明→认识“鸽巢问题”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

 

(1)操作发现规律:

通过吧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可以发现:

不管怎么放,总有1鸽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总有”和“至少”是指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一定有1个笔筒里的铅笔数大于或等于2支。

 

(3)探究证明。

 

方法一:

用“枚举法”证明。

 方法二:

用“分解法”证明。

把4分解成3个数。

 

由图可知,把4分解成3个数,与枚举法相似,也有4中情况,每一种情况分得的3个数中,至少有1个数是不小于2的数。

 

方法三:

用“假设法”证明。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证明都可以发现:

把4只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无论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只铅笔。

 

(4)认识“鸽巢问题” 

     像上面的问题就是“鸽巢问题”,也叫“抽屉问题”。

在这里,4支铅笔是要分放的物体,就相当于4只“鸽子”,“3个笔筒”就相当于3个“鸽巢”或“抽屉”,把此问题用“鸽巢问题”的语言描述就是把4只鸽子放进3个笼子,总有1个笼子里至少有2只鸽子。

 

这里的“总有”指的是“一定有”或“肯定有”的意思;而“至少”指的是最少,即在所有方法中,放的鸽子最多的那个“笼子”里鸽子“最少”的个数。

 

小结:

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就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如果放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2,那么总有1个笔筒至少放2支铅笔;如果放的铅笔比笔筒的数量多3,那么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2只铅笔„„ 

小结:

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就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2支铅笔。

 

(5)归纳总结:

 

鸽巢原理

(一):

如果把m个物体任意放进n个抽屉里(m>n,且n是非零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放进了2个物体。

     2、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题2情境图) 

思考问题:

(一)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为什么呢?

(二)如果有8本书会怎样呢?

10本书呢?

 

学生通过“探究证明→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

(一)。

 

(1)探究证明。

 

方法一:

用数的分解法证明。

 

把7分解成3个数的和。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共有如下8种情况:

 由图可知,每种情况分得的3个数中,至少有1个数不小于3,也就是每种分法中最多那个数最小是3,即总有1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方法二:

用假设法证明。

把7本书平均分成3份,7÷3=2(本)......1(本),若每个抽屉放2本,则还剩1本。

如果把剩下的这1本书放进任意1个抽屉中,那么这个抽屉里就有3本书。

 

(2)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发现:

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学生通过“假设分析法→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

(二)。

 

(1)用假设法分析。

 

8÷3=2(本)......2(本),剩下2本,分别放进其中2个抽屉中,使其中2个抽屉都变成3本,因此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10÷3=3(本)......1(本),把10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书。

 

(2)归纳总结:

 

     综合上面两种情况,要把a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如果a÷3=b(本)......1(本)或a÷3=b(本)......2(本),那么一定有1个抽屉里至少放进(b+1)本书。

 

     鸽巢原理

(二):

古国把多与kn个的物体任意分别放进n个空抽屉(k是正整数,n是非0的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了(k+1)个物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0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集体交流、纠正。

 2、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三的1-2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集体交流、纠正。

四、课堂总结

 抽屉原理 

规律:

用苹果数除以抽屉数,若除数不为零,则“答案”为商加1; 

若除数为零,则“答案”为商 

抽屉原则一:

把n个以上的苹果放到n个抽屉中,无论怎么放,一定能找到一个

抽屉,它里面至少有两个苹果。

 

抽屉原则二:

把多于m x n 个苹果放到n个抽屉中,无论怎么放,一定能找到一

个抽屉,它里面至少有(m+1)个苹果。

 

 

板书

设计

 抽屉原理 

规律:

用苹果数除以抽屉数,若除数不为零,则“答案”为商加1; 

若除数为零,则“答案”为商 

抽屉原则一:

把n个以上的苹果放到n个抽屉中,无论怎么放,一定能找到一个

抽屉,它里面至少有两个苹果。

 

抽屉原则二:

把多于m x n 个苹果放到n个抽屉中,无论怎么放,一定能找到一

个抽屉,它里面至少有(m+1)个苹果。

 

教后

反思

 

*****小学_六_年级数学科教案设计

课题

“鸽巢问题”练习课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

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

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一、基础训练。

 

1、把98个苹果放到10个抽屉里,无论怎么放,我们一定能找到一个含苹果最多的抽屉,它里面至少有______个苹果。

98÷10=9„„8 

2、1000只鸽子飞进50个巢,无论怎么飞,我们一定能找到一个含鸽子最多的巢,它里面至少有_______只鸽子。

1000÷50=20 

3、从8个抽屉里拿出17个苹果,无论怎么拿,我们一定能拿到苹果最多的那个抽屉,从它里面至少拿出______个苹果。

17÷8=2„„1 

4、从______个抽屉中(填最大数)拿出25个苹果,才能保证一定能找出一个抽屉,从它当中至少拿出7个苹果。

25÷(4)=6„„

(1) 

二、拓展训练。

 

1、有一批四种颜色的小旗,任意取出三面排成一行,表示各种信号,证明:

在200个信号中至少有四个信号完全相同。

 

4*4*4=64  

200÷64=3„„8 

在圆周上放着100个筹码,其中有41个红的和59个蓝的,那么总可以找到两个红筹码,在他们之间刚好有19个筹码,为什么?

   

2、试卷上有4道题,每题有3个可供选择的答案,一群学生参加考试,结果对于其中任何三 人都有一道题目的答案互不相同,问:

参加考试的学生最多有多少人?

   

3、一次数学竞赛,有75人参加,满分为20分,参赛者得分都是整数,75人的总分是980分,至少有几分得分相同?

    

4、某校六年级学生有31人是四月份出生的,请证明:

至少有两人在同一天出生。

 

31÷30=1„„1   

5、袋子里有四种不同颜色的小球,每次摸出2个,要保证10次所摸得的结果是一样的,至少要摸多少次?

 (4*3*)÷(2*1)=6 (55)÷6=9„„1  

6、 一副扑克牌共有54张,从中取出多少张,才能保证其中必有3种花色。

 (9)÷4=2„„1 9+2=11 

7、 图书角剩下科技书和文艺书各4本,现在有4个学生来借阅,每人从中借2本,请你证明,必有两名学生借阅的图书完全相同。

    

8、 在一条长100米的小路一旁种上101棵小树,不管怎么种,至少有两棵树苗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米。

    

9、 六年级有男生57人,证明:

至少有两名男生在同一个星期过生日。

 57÷52=1„„5   

10、19朵鲜花插入4个花瓶里,证明:

至少有一个花瓶里要插入5朵或5朵以上的鲜花。

 19÷4=4„„3  

11、 某旅行团一行50人,随意游览甲、乙、丙三地,至少要有多少人游览的地方完全相同?

 50÷3=16„„2  

教后

反思

 

*****小学_六_年级数学科教案设计

课题

整数、小数、百分数的含义等。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整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整数与小数,会比较熟的大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教学重点

让学生重新经历“数”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一、回顾与交过

1.复习数的意义。

(1)你学过那些数?

说一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如: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等等。

②联系课文情境图,说明各种数的具体含义。

(2)什么是整数?

①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

②师生共同概括说明。

③完成教科书“做一做”。

2.数的读、写。

(1)出示数位数序表。

①填一填,读一读。

②什么是数位?

数位与位数相同吗?

③什么是计数单位?

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④完成教科书第77页下部分的“做一做”。

(2)读法和写法。

①读出下面各数。

1060000000.00625.08

A、读一读。

B、说一说读数的方法、要点。

②写出下面各数。

九千万三千二十亿五千零十八零点二零零八

A、写一写。

B、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3)改写。

①把54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②把24940000000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3.数的大小。

(1)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4.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1)填一填。

小数

分数

百分数

0.25

12.5%

(2)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二、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四第1—5题。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请和同学交过。

四、布置作业

 

板书

设计

数的认识

(一)

1.数的意义

2.数的读、写。

数的认识3.数的大小

4.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教后

反思

 

*****小学_六_年级数学科教案设计

课题

分数、小数基本性质,倍数和因数等。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意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并正确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重新经历“数”产生的过程。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过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一、回顾与交过

1.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小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

①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②填一填。

③分数的大小不变,但什么变了?

(2)小数的基本性质。

①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②把下面的小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0.3002.54.3000

③小数大小不变,但什么变了?

(3)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

(4)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

2.倍数和因数。

(1)什么是倍数?

什么是因数?

举例说明。

①4×5=20

谁是谁的倍数?

谁是谁的因数?

②20的因数还有哪些?

一共有多少个?

③4的倍数还有哪些?

一共有几个?

④着重说明:

最小

最大

个数

因数

1

本身

有限

倍数

本身

无限

(2)2、3、5倍数的特征。

①2的倍数特征是什么?

举例说明。

什么是偶数?

什么是奇数?

②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举例说明。

③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举例说明。

(3)什么是质数?

什么是合数?

①什么是质数?

最小的质数是什么?

②什么是合数?

最小的合数是什么?

③1是什么数?

(4)公因数与公倍数。

12的因数20的因数50以内6的倍数50以内8的倍数

12和20的公因数50以内6和8的倍数

(5)对于“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还有什么疑问?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三第7—9题。

三、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你巩固了哪些知识。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数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

 

板书

设计

数的认识

(二)

分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基本性质

数的认识什么是倍数?

什么是因数?

2、3、5倍数的特征

2.倍数和因数什么是质数?

什么是合数?

公因数与公倍数。

教后

反思

 

*****小学_六_年级数学科教案设计

课题

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方法等。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理解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增强应用意识,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注重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教学难点

降低运算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的要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一、回顾与交过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图提问题。

问:

你能提出哪些用计算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说明解决方法。

(2)结合算式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

①什么叫加法?

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吗?

②什么叫减法?

小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吗?

③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④什么叫除法?

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小结:

2.四则运算的方法。

(1)整数、小数加法、减法的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2)分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4)整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5)说一说整数、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6)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四则运算中,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a+0=()a×0=()0÷a=()

a-0=()a×1=()a÷a=()

a-a=()a÷1=()1÷a=()

注意:

当a作除数时不能为0.

在以上交过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归纳。

教师出示相应表格,让学生进行填写。

4.四则运算的关系。

四则运算的关系可概如下:

(以提问方式完成下面关系网)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加法减法

互为逆运算

求相同数求相同减

和的简便数个数的

运算简便运算

互为逆运算

乘法除法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小结: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做一做”;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1、2题。

三、课堂小结

1.说一说加、减、乘、除运算的意义。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注意点。

四、布置作业。

 

板书

设计

数的运算

(一)

1.四则运算的意义。

2.四则运算的方法。

数的运算3.在四则运算中,应注意

一些特殊情况。

4.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后

反思

 

*****小学_六_年级数学科教案设计

课题

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运算。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增强应用意识,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注重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教学难点

降低运算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的要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一、回顾与交过

1.运算定律。

问:

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1)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运算性质,并与同学交过。

(2)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

举例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家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了

(3)算一算。

计算下面各题。

①2.5×12.5×4×8②4×

+4×

③(21-

)×

④5.03-2.14-1.86

2.混合运算。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计算:

(710-18×4)÷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算一算:

×〔

-(

)〕

二、巩固练习

1.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2)请两位选手上台板演。

(3)师生共同评价。

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3~7题。

第3、4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

(2)提问: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讲。

第5题。

(1)说一说你的思路。

(2)列式解决问题。

第6、7题。

(1)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2)说一说算式每一步的意义。

三、课堂小结

1.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你对简便运算有什么体会?

四、布置作业

 

板书

设计

数的运算

(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

数的运算乘法结合律

混合运算乘法分配率

教后

反思

 

*****小学_六_年级数学科教案设计

课题

四则混合运算及文字题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增强应用意识,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注重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教学难点

降低运算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的要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一、选择合理的算法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铜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算中括号里面的。

2.练习。

(让学生先练习并讲出算法,然后讲评)

(1)(

)÷(

×42)

(2)

÷〔(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数,后算中括号的。

二、文字题的列式计算

1.例:

去除3与2.25的差,所得的商再减去0.9,结果是多少?

(先让学生列综合算式,然后讲解)

(1)这里的“结果”是表示什么?

(2)什么数与什么数的差?

(3)那么商是多少?

怎么算?

(4)在教师引导下列出综合算式:

(3-2.25)÷

-0.9

=0.75÷

-0.9

=1-0.9

=0.1

0.75除以

,虽然是小数与分数混合运算,但是像这样情况还是要让学生掌握,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2.练习。

(1)25.16除以3.7的商,减去

乘20的积,结果是多少?

25.16÷3.7-

×20

问:

这里“的商”“的积”为什么可以不添上括号?

(2)174.8减去74.7,所得的差除以0.91,得出的商再减去100.95,结果是多少?

(174.8-74.7)÷0.91-100.95

问:

这里“的差”为什么要添上括号?

从上面练习中可以看出,在文字题中数学术语的理解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除法中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着重掌握。

例如:

a÷b可以读着:

(1)a除以b

(2)b除a(3)a被b除(4)b去除a

可以看出:

“a被b除”与“a除以b”是一样的;“b去除a”与“b除a”是一样的。

3.总结:

四则混合运算要认真审题,观察题目里的运算符号决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简捷算法。

对于文字题列综合算式,审题时要注意最后一步球的是什么?

在列式是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就要合理地使用括号,以及注意题目中的叙述,如“除”与“除以”等。

三、布置作业

 

板书

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及文字题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铜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算中括号里面的。

教后

反思

 

*****小学_六_年级数学科教案设计

课题

运用分数乘、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

重难点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注重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提升思维品质,体现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一、基础练习

1.算一算。

出示算式:

20×

100×

450×

×

12×(1+

)540×(1-

)630×(1+

过程要求:

(1)利用计算卡片逐一出示算式。

(2)学生口算,直接输出计算结果。

(3)选择部分算式,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方法。

2.列式计算。

(1)200的

是多少?

(2)200减少

后是多少?

(3)甲数是500,乙数是甲数的

,乙数是多少?

(4)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

,乙数是多少?

(5)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

,乙数比甲数多多少?

过程要求:

(1)利用电脑课件逐一出示以上题目。

(2)认真读题,说一说题中分率表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