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渗透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0053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水渗透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雨水渗透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雨水渗透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雨水渗透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雨水渗透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雨水渗透管.docx

《雨水渗透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水渗透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雨水渗透管.docx

雨水渗透管

雨水渗透管

【篇一:

绿色建筑屋面雨水渗透技术的研究】

绿色建筑雨水渗透技术的研究与分析摘要: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产物,在节水方面,其倡导使用非传统水源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设计师和管理人员将更加重视城市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也正在寻求使城市建筑更具有可居住性的途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

近几年,雨水利用愈来愈受到重视,雨水系统作为绿色建筑若干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领域中发挥作用。

本文基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雨水控制利用相关内容及现状,介绍了绿色建筑雨水利用的理念和关键技术,探讨了在绿色建筑体系应用雨水渗透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绿色建筑;屋面雨水;雨水利用;雨水渗透

1概述

1.1绿色建筑定义

2006年我国建设部编制出台了《绿色建筑物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明确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是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适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并且明确提出将雨水资源能否合理利用作为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之一。

可见合理地有效地利用雨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1]。

1.2绿色建筑屋面雨水利用的必要性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当今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明确提出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般项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优选项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并要求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水。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是指:

采用再生水、雨水等代替市政供水或地下水占总用水量的百分比。

可见,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现非传统水源利用的必要

条件,尤其是对于那些不适宜建中水回用设施的单体建筑[2]。

雨水利用直接增加了可供水量,减少了市政供水量,缓和了城市供水的供需矛盾,是一种立足本地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现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1997年,全国城市雨洪量约为81亿m3,按40%的资源化率计算,可利用的雨洪量为32.5亿m3。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面积增加后,雨水量也随之增加。

据预测,2010年、2030年、2050年全国城市雨洪量分别为139亿m3,207亿m32,55亿m3[3],若按40%的雨水资源化率计算,则城市雨洪利用量分别为55.5亿m3,82.9亿m3,102亿m3。

随着城市水资源短缺程度的进一步加剧,雨水的资源价值越来越突出。

2绿色建筑的水系统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评价指标体系的六大指标之一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分为3个部分:

节水规划、提高用水效率、雨污水综合利用。

一般来讲,绿色建筑的水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

给水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利用系统、雨水利用系统、节水器材、人工水环境系统。

面列举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工艺流程图[4],说明典型的绿色建筑的水系统的流程图。

图1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工艺流程图

由流程图可以看出,绿色建筑中雨水有着重大的用处,比如绿化、景观、道路冲洗、冲厕等,但是对于绿色建筑而言,雨水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

3建筑雨水水质情况及控制措施

一般而言绿色建筑雨水主要来源于屋面、道路、绿地三种汇流介质。

其中,道路初期雨

水中cod通常高达3000mg/l~4000mg/l,水质较差;而绿地径流雨水又基本以渗透为主,可收集雨量有限;比较而言屋面雨水便于收集利用水质较好,利用价值最高[5]。

一些研究表明[55]屋面径流污染也比较严重,尤其初期雨水污染最为严重,水质浑浊、色度大,ifij主要污染物如cod,ss、总氮、总磷、重金属、无机盐等浓度则较低。

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色度也随之降低。

研究发现雨水水质不仅与降雨强度有关,也与屋面材料、空气质量、气温和两次降雨间隔时间等因素有关。

其中屋面材料对十屋面雨水径流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沥青油毡类材料污染比较严重,比水泥砖和瓦屋顶的污染量要高很多。

材料的老化和夏季的高温也会使污染物浓度有显著提高,这时雨水色度大,污染物主要为溶解性cod,多集中在初期径流,浓度为数百甚至数千mg/l,降雨后期的浓度可以稳定在100mg/l以内。

因此,绿色建筑利用屋面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时要注意对早期雨水的弃流问题。

表4.1为《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北京地区的雨水水质资料。

表4.1雨水水质列表

绿色建筑雨水利用要注意对雨水水质的控制,特别要注意对源头进行有效控制。

屋面雨水水质控制方面,要重视屋顶的设计及材料的选择。

屋顶一般有平顶和坡顶两大类,平顶屋面材料以采用水泥砖和新型沥青防水卷材为好,坡屋顶多用瓦材或金属材料等。

绿色建筑要限制对油毡类屋面材料的使用,这类屋顶材料具有很多缺点,如保温性能差、易老化等。

4绿色建筑屋面雨水渗透技术

雨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污染轻,水中有机物较少,溶解氧接近饱和,钙含量低,总硬度小。

经简单处理后可用十生活杂用水、工业用水,要比回用生活废水更便宜,水质更可靠,细菌和病毒的感染率低,出水的公众接受性强。

目前应用范围有:

分散住宅的雨水收集利用

系统;建筑群或小区集中式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分散式雨水渗透系统;集中式雨水渗透系统;绿色屋顶花园雨水利用系统;生态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等[33-35]。

这些在雨水收集和利用方面的应用技术为绿色建筑的雨水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绿色建筑雨水渗透技术的目的是:

(1)通过保护自然系统来恢复土壤、植被和地下水的渗透、净化和储存功能;

(2)恢复已建铺地的可渗透性;(3)通过天然土壤和生物净化过程收集并处理过剩的径流。

即通过保护、恢复、利用建筑地段的自然系统,并与之相协调,获得用水的节约、效率和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土壤入渗系统不应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不应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便,不应对社区卫生环境和建筑物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地面入渗场地上的植物配置应与入渗系统相协调。

绿色建筑雨水渗透技术措施种类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分散渗透和集中渗透两大类。

分散渗透规模大小各异,设施简单,可减轻对雨水收集输送系统的压力,补充地下水,还可以充分利用表层植被和土壤的净化功能减少径流带入水体的污染物,但是一般渗透速率较慢,在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能力差或雨水水质污染严重的地方应用受到限制。

主要包括渗透地面、渗透管沟等。

集中渗透规模较大有较大的储水容量和渗透面积,净化能力强,适合建筑群或绿色生态住宅小区。

主要有渗水池、渗水盆地等。

4.1渗透地面

创造一个有利的绿色建筑水环境生态系统,要尽量减少铺装地面,多保留一些天然的植被和土壤。

渗透地面分为天然渗透地面和人工渗透地面两大类。

天然渗透地面以绿地为主,人工渗透地面是人为铺装透水性地面,如多孔嵌草砖、碎石地面、多孔混凝土或多孔沥青路面等。

在建筑开发过程中最不透水的部分不是为人居住的建筑,而是为汽车等而建的铺地,所以要通过人工渗水地面使水渗透接近水源来保持和恢复自然循环。

绿地是天然的渗水措施,主要优点是:

透水性能好;在小区或建筑物周围分布,便于雨水的引入利用;还可以减少绿化用水实现节水功能;对雨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截纳和净化作用。

缺点主要是渗透量受土壤性质的限制,雨水中如果含有较多的杂质和悬浮物,会影响绿地质量和渗透性能。

设计绿地时可设计成下凹式绿地,尽量将径流引入绿地。

为增加渗透量,可以在绿地中做浅沟(如图4.1)以在降雨时临时贮水。

但要避免出现溢流,避免绿地过度积水和对植被的破坏。

绿色建筑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要尽量采用人工渗水地面。

人工铺设的渗水地面主要优点有:

利用表层土壤对雨水的净化能力,对雨水的预处理要求相对较低;技术简单,便十管理;建筑物周围或小区内的道路、停车场、人行道等都可以充分利用。

缺点是渗透能力受土质限

制,需要较大的透水面积,对雨水径流量调蓄能力差。

图4.2为多孔沥青渗水地面示意图。

图4.1绿地浅沟图4.2多孔沥青混凝土地面

4.2渗透管沟

渗透管、沟是由无砂混凝土或穿孔管等透水材料制成,多设十地下,周围填砾石(如图

4.5),兼有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

图4.3渗透管渠示意图

渗透管的主要优点是占地面积少,投资少,管材周围填充砾石等多孔材料,有较好的调蓄能力。

缺点是一旦发生堵塞或渗透能力下降时难于清洗恢复;而且由于不能利用表层土壤的净化功能,雨水水质要有保障,否则必须经过适当预处理[10],不含悬浮固体。

因此,在用地紧张,表层土壤渗透性能差而下层有良好透水层等条件下比较适用。

渗透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渗透管不便于管理的缺点,也减少了挖方。

因此,采用多孔材料的沟渠特别适合建筑物四周设置。

4.3渗水池

渗水池是将集中径流转移到有植被的池子中,而不是构筑排水沟或管道。

其主要优点是:

渗透面积大,能提供较大的渗水和储水容量;净化能力强,对水质预处理要求低;管理方便,具有渗透、调节、净化、改善景观等多重功能。

这种渗透技术代表了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基本不需要维护。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在如今地价上涨情况下应用受到限制;设计管理不当会造成水质恶化,渗透能力下降,给开发商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在干燥缺水地区,蒸发损失大,还要做水量平衡。

这种渗透技术在有足够可利用地面情况下比较适合。

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

【篇二:

浅析雨水的回收利用】

浅析雨水的回收利用

水资源问题早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水资源紧缺,全国700多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大部分分布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总体来说: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是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

由于水资源分布的差异以及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重,城市的水资源正在面临着不足和短缺等问题。

一方面为了解决浇灌绿化、洗车等用水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解决暴雨季节雨水泛滥所引起一系列的矛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正好可以合理地缓解这两大矛盾,不仅可节约水源,还可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

雨水利用技术分为:

收集、净化、储存、供水与利用四个方面。

1.雨水收集

①平时做好屋顶和房檐雨水槽、雨落管和雨水储存罐等维护工作,以保证收集的雨水有良好的水质,并且应尽量扩大集雨面积。

②收集经过简单过滤处理并去除水中悬浮颗粒物的雨水。

③摒弃初期污染雨水(屋顶等集雨面积上堆放物和附着物会污染雨水,尤其在干旱期过后的第一次降雨污染较重。

初期降雨的第一毫米雨水含污染物最多,即使作为非饮用水也不能使用,所以初期雨水必须排走不能收集)。

④雨量大时排放多余雨水避免雨水漫流。

⑤从公路和轻轨路面收集的雨水多含有油类、垃圾、烟灰、金属粉末和其他有害物质,必须过滤处理,并只能限于冲洗厕所。

2.雨水净化

①雨水水质分析

雨水在降落过程中,空气中的溶解性气体,溶解或悬浮状固体,重金属及细菌等会进入

其中。

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降雨对地表的冲刷,所以地表沉积物是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地表沉积物的组成决定着地表径流污染的性质。

因此,雨水的水质会因地点、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从雨水质分析结果看,天然雨水中主要考虑的污染指标为ss、cod、硫化物、氮氧化物等,但浓度相对较低。

②针对用水要求进行处理

通常收集来的雨水作为中水原水进行处理。

用途主要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中的城市杂用水类,城市杂用水包括绿化用水、冲厕、街道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

污水再生利用按用途分类,包括农林牧渔用水、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

水、补充水源水等。

依据不同的用水要求进行不同深度的处理净化。

③必须设有消毒设施(如与人体接触的用水)

消毒剂宜采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或其他消毒剂。

当处理站规模较大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时,可采用液氯作为消毒剂,但必须使用加氯机。

对采用药剂可能产

生的危害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④净化方法

生物法:

人工湿地法、氧化塘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物理法:

大致有沉淀与上浮、过滤(格栅、砂滤等)

化学法:

大致有絮凝、氧化还原等

3.雨水储存

①首先需考虑到防涝抗旱的功效

以达到基本的防涝抗旱作用为依据来合理设计能满足雨水利用要求的储存设施和建筑物,即有可靠的调储容量和溢流排放设施。

随着雨水利用工作的逐渐普及,因地制宜开发了各种不同的雨水利用设施和系统。

②水量平衡

储存系统设计应进行水量平衡计算。

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往年雨水量和使用水用量

的平衡和稳定、系统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系统中储存池(箱)的调节容积应按雨水量及处理量的之间关系求算。

③宜采用耐腐蚀、易清垢的材料制作。

钢板池(箱)内、外壁及其附配件均应采取防腐蚀处理。

④配备自来水补水管应采取自来水防污染措施,补水管出水口应高于雨水储存池(箱)内溢流水位(并且安装自来水水表)。

4.供水与利用

①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

②雨水管和自来水管不要接错,管道外壁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涂色和标志。

③主要水质指标定期检测,对常用控制指标(水量、主要水位、ph值、浊度、余氯等)实现现场监测,有条件的可实现在线监测。

④尽量收集溢流出来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⑤为了收集到清洁的雨水,保持集雨面的清洁,雨水利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至关重要,必须不懈怠地进行维护管理工作(集雨面、沉沙池、沉淀池、滤网、雨水储存罐、水泵及动力设备等)。

雨水资源化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除在关注和推动水资源储集方面缺少资金的投入外,技术还较落后,缺乏系统性,更缺少法律、法规保障系统等问题。

城市雨水资源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其确实能缓解水资源的严重不足。

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研究与应用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并于90年代以后一些特大城市的建筑物已建有雨水收集系统,但没有处理和利用系统。

但近年来大部分城市工业、农业、生活节水已取得很大成效,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改善水环境的各项措施正逐步实施。

根据各缺水城市自然特点,千方百计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程度,采取措施拦蓄雨水加以利用,减少暴雨径流,

就地开源是一项近期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的重要措施,也为远景调水奠定高效用水的基础。

利用汛雨回补地下水,实现地面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节运用,以丰补歉,把补源和防洪相结合,寓资源利用于灾害防范之中,是雨洪利用的思路和根据。

借鉴国外城市雨水资源化及其科学利用可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使用型技术的开发研究。

1.结合城市规划

为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和解决水涝现象严重的问题,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雨

水利用规划,实现投入资金的合理安排和使用。

同时鼓励采用高效率的雨水利用系统和技术创新,进一步促进雨水利用工程技术的相关规范、标准的制定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推动雨水利用产业的发展。

此外,先进城市的雨水利用工作还能为其他地区雨水利用的推广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建造雨水蓄水和适当处理设施

利用城市建筑屋顶、庭院等不透水面收集雨水,修建雨水蓄水设施,汇集贮存城市雨水

作为城市非饮用水的直接水源,可用于冲厕、洗车、消防、浇洒绿地、洗衣服,必要时可以用作工业用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减轻水体污染和城市洪涝压力。

3.利用雨水涵养地下水,实现雨水渗透

采用绿色植被与土壤之间增设贮水层、透水层等办法减缓雨水地表径流的速度,增加

雨水渗透,补充、涵养地下水源,缓解地面沉降,防止沿海城市的海水入浸。

根据方式不同,雨水渗透可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两大类。

可以是自然渗透,也可以是人工渗透。

①低势绿地

绿地是一种天然的渗透设施。

它具有透水性好、节省投资、便于雨水引入就地消纳等优

点;同时对雨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截流和净化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要求有较高

的绿化率,可以通过改造或设计成低势绿地,以增加雨水渗透量,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环境。

②人造透水地面

人造透水性地面是指各种人工材料铺设的透水地面,如多孔的嵌草砖、碎石地面,透水

性混凝土路面等,能利用表层土壤对雨水的净化能力,对于处理要求相对较低,技术简单,便于管理。

③渗透管(渠)

渗透管(渠)是在传统雨水排放的基础上,将雨水管或明渠改为渗透管(穿孔管)或渗

透渠,周围回填砾石,雨水通过埋设于地下的多孔管材向四周土壤层渗透。

渗透管(渠)占地面积少,便于在城区及生活小区设臵,它可以与雨水管系、渗透池、渗透井等综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在用地紧张的城区,表层土渗透性很差而下层有渗水性良好的土层、旧排水管系得改造利用、雨水水质较好、狭窄地带等条件下较适用。

一般要求土壤的渗透系数K明显大于10-6m/s,距地下水位应有1m以上的保护土层。

④渗透池(塘)

渗透池(塘)是利用地面低洼地水塘或地下水池对雨水实施渗透的设施。

当可利用土地充足且土壤渗透性能良好时,可采用地面渗透池。

其最大优点是渗透面积大,能提供较大的深水和储水容量,净化能力强,对水质和预处理要求低,管理方便,具有渗透、调节、净化、改善景观、降低雨水管系负荷与造价等多重功能。

渗透池(塘)一般与绿化、景观结合起来设计,充分发挥城市宝贵土地资源的效益。

当地面土地紧缺时,可以考虑采用地下渗透池,实际上它是一种地下注水渗透装臵,利用混凝土砌块、穿孔管、碎石空隙、组装是构件

4.在建筑物层顶上设雨水收集和储蓄设施

在建筑物顶上设计雨水收集和储蓄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直接用于消防、小区浇洒路面、植树用水、洗车、冲厕所等,是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大型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物顶部面积越来越大,建筑雨水收集大有作为.因此,在我国要实现雨水资源化,在建筑物上设计雨水收集和贮存设施,达到直接将雨水用做“中水”的措施势在必行.

总之,在我国这个水资源很贫乏,但降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度里,如何开发利用巨大的降水资源,实现降水资源化,并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课题,也是目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任务所在,同时也给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不断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篇三:

雨水综合利设计介绍】

1、雨水综合利用技术选择

1.1下凹式绿地的说明

根据《昆明市建筑与小区雨水综合利用工程设计指南》(2016年2月)的要求,结合海绵城市的概念,绿地雨水可就地入渗,同时可设置绿地为下凹式绿地,受纳客地雨水,对客地雨水进行入渗。

下凹式绿地周围道路高出绿地100~200mm,使绿地形成贮存容积,截留储存较多的雨水,担负对客地来的雨水进行入渗的功能。

当路面和绿地之间有凸起的隔离物时,应留有水道使雨水排向绿地。

当绿地标高低于道路标高时,雨水口宜设置在道路两边的绿地内,其顶面标高低于路面不宜少于30mm,高于下沉式绿地不宜少于50mm,这样保证了雨水口表面高度比路面低,即保证了雨水的储存容积,又能使大于重现期的降雨及时排走至雨水管网,避免绿地及项目区内出现淹积水情况。

设置下凹式绿地不仅可增加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净化地表径流,减轻面源污染;还可消减洪峰流量、减轻洪涝灾害。

下凹式绿地如下图4-1所示:

图4-1下凹式绿现场照片

1.2渗排一体化系统的说明

雨水渗排一体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截污、渗透减排措施,它不但减轻了市政雨水管网的压力,而且对园区绿化环境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雨水渗排一体化系统是将屋面、路面、绿地的雨水通过环保型雨水口收集到雨水渗透井,并通过雨水渗透井、雨水渗透管进行渗透。

通过渗排一体化系统的储存、渗透可以有效的减少流向市政雨水管网的雨水量。

雨水通过埋设于地下的多孔管材或多孔雨水检查井向四周土壤渗透,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少,有较好的透水能力,通过土壤过滤净化雨水,并在管道四周填充级配碎石,加快渗透速度。

为防止系统堵塞或渗透能力下降,在雨水口或集水检查井最好进行物化过滤处理,减少进入渗透管网的悬浮固体量。

图4-2渗排一体化系统示意图

图4-3渗排一体化现场施工照片

1.3模块水池的说明

弃流后的雨水进入模块水池收集储存,并缓慢向周边土壤入渗,同时具有雨水调蓄功能,削减洪峰,调蓄排放。

塑料模块组合水池由多个pp模块单体组合,在建筑工地现场拼合成整体,并通过包裹防渗材料,形成地下蓄水池。

单体模块采用pp材料注塑而成,根据收集的雨水量和用户的需求,组合成不同形状和不同体积,并可根据使用场合承载力不同,选择不同结构形式、不同承载强度的塑料模块。

pp组合模块水池施工快捷、布局灵活、抗老化、防藻类滋生、抗震性能好、不会渗漏、可拆卸异地重建等优点,并可配合雨水渗排一体化系统使用,取代透水砖及硬化路面,能够改善路面积水、缓解城市内涝。

水池通过pp模块组装,孔隙率约为95%,模块周边包裹防渗膜,以达到防水的目的。

图4-4模块水池应用领域

2、初期径流控制方式

本项目区内初期径流主要来自硬化路面降雨和屋面降雨,总体采用分散+集中相结合的弃流方式其中:

(1)硬化路面初期径流采用沿路的下凹式绿地进行削减消纳;

(2)建筑屋面初期径流采用分撒式的弃流设施,设置于渗排一体化系统前端;其余初期径流采用集中式的弃流设施,设置于模块水池(渗透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