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试题11A.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9889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试题11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统计学试题11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统计学试题11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统计学试题11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统计学试题11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试题11A.docx

《统计学试题11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试题11A.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学试题11A.docx

统计学试题11A

湛江海洋大学2003~2004年第1学期

《统计学原理》试题(A)

适用班级:

经济1021-6、公管1021-4、财管1021

题号

总分

阅卷教师

各题分数

10

45

20

25

100

实得分数

一、判断题

1、各变量值与任意一个常数的离差和可以大于0,可以小于0,当然也可以等于0。

2、已知一组数的方差为9,离散系数为30%,则其平均数等于30。

()

3、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都是上升的趋势,而负相关则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都是下降的趋势。

()

4、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同理,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

()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6、当数列包含有周期变动时,平均时距项数N应与周期长度基本一致,才能较好地消除周期波动。

()

7、狭义统计指数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动与差异程度的相对数。

()

8、已知某市场某种蔬菜早午晚的价格和销售额,要求平均价格,则应该采用调和平均数法。

()

9、

表示由于总体结构的变化,使平均数变动的程度。

()

10、统计方法可以帮助其他学科探索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性,而对这种数量规律性的解释并进而研究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只能由各学科的研究自己来完成。

()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1.5分,共45分)

1、将某厂职工的月工资收入(元)分为300元以下,300-400,400-600,600-100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是()

A200元B250元

C100元D0

2、某市组织一次物价大检查,要求12月1日至12月15日调查完毕。

这一时间是()

A调查时间B调查期限

C标准时间D登记时间

3、在人口普查中:

()

A既有登记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

B没有登记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

C只有登记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

D既没有登记误差,也没有代表性误差

4、在次数分布中,越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越少;越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越多。

这种分布的类型是()

A钟型分布BU型分布

CJ形分布D反J型分布

5、中位数是()

A一组数排序后,居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

B一组数,居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

C一组数居于中间位置变量值的频数

D最大频数的变量值

6、2002年,某地区城市和乡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分别为7.3和18平方米,标准差分别为2.8和6平方米。

居住面积的变动度:

()

A城市大B乡村大

C城市和乡村一样大D不能比较

7、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

A总是大于重复抽样平均误差

B总是小于重复抽样平均误差

C总是等于重复抽样平均误差

D以上情况都可能发生。

8、抽样误差是()引起的

A由于破坏了随机原则B由于样本数目过少

C由于观察、测量、计算的失误D由于抽样过程中的偶然因素

9、若要证明两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是高的,则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应接近于:

A1B0

C0.5D绝对值为1

10、按最小平方法估计回归方程

中,参数的实质意义是使:

A

B

C

D

1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

)和相关系数(r)的符号是一致的,其符号均可以用来判断现象:

()

A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

B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C完全相关还是不完全相关

D相关关系还是函数关系

12、工人月工资Y(元)依劳动生产率x(千元)变化的回归方程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劳动生产率提高1000元时,工资提高130元

B劳动生产率提高1000元时,工资提高80元

C劳动生产率提高1000元时,工资提高80000元

D劳动生产率提高1000元时,工资提高50元

13、某校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时间(

)与考试成绩(

)之间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经计算,方程为

,该方程参数的计算:

()

Aa值是明显不对的Bb值是明显不对的

Ca值和b值都是不对的Da值和b值都是对的

14、用来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是:

()

A因变量标准差B自变量标准差

C回归估计的标准误差D抽样平均误差

15、按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把统计指数分为:

()

A个体指数和总指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D都不对

16、在加权算术平均指数中,我们一般采用的权数为()

Ap0q0Bp1q1

Cp0q1Dp1q0

17、已知某企业1990~1996年总发展速度为115.97%。

则该段时间内平均发展速度为()

A

B

C

D

18、配合抛物线方程所依据资料的特点是()

A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等B各期环比增长速度大致相等

C各期定基发展速度大致相等D各期二级增长量大致相等

19、某地区1998年~2003年期间粮食产量配合的直线趋势方程

式中,时间序号t=-5,-3,-1,1,3,5。

为预测2004年的值,代入的t值应当是()

A1B-3

C7D-1

20、在用按月测定季节比率时,各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A100%B120%

C400%D1200%

21、若对时间数列按移动平均法进行修匀,我们把移动项数记为N,则做偶数项移动平均时,导致首尾得不到趋势值的项数为:

()

A

B

C

D

之间

22、假设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为60,现将各变量值同时乘以2后,算术平均数等于()

A120B30

C60D33.3

23、下列现象中,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

A商品销售量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

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0

C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

D商业利润率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

24、已知一数列各期逐期增长量分别为20,30,50。

则该时间数列的平均增长量为()

A

B

C

D

25、某企业1999年~2001年各年产值分别为100万元,120万元,150万元。

则该企业2001年增长1%的绝对值为()

A1万元B1.5万元

C1.2万元D0.3万元

26、已知

,则方差为()

A4B2C8D6

27、某企业2000~2002年的产值分别为4.1万元,4.6万元,5.0万元。

该企业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21.9%B121.9%

C8.7%D108.7%

28、对某产品开展重复纯随机抽样调查,在抽样调查之前开展了一次小规模的调查,得样本的方差为2克。

问允许误差不超过1克,在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至少抽取多少个单位数,才能满足精度要求。

()

A10B6C20D8

29、已知某企业报告期与基期相比,销售额指数为130%,销售量指数为120%,则销售价格指数为()

A108.33%B250%

C10%D15600%

30、已知某地区1999年下半年各月的社会劳动者人数和国内生产总值,以及1999年末的社会劳动者人数,要求该地区1999年下半年以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应采用的方法是()

A

B

C

D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平均数能反映()

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一般水平

B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C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D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E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2、下列有关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有()

A样本指标的数值是一个随机变量

B总体指标是一个确定的量值

C总体指标值是未知的

D样本指标值通过抽样调查是可知的

E对于一个样本而言,当样本容量逐步增大时,样本平均数会逐渐接近总体平均数

3、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有()

A在统计分组时,各组组距宜取5或10的倍数,而且第一组的下限应低于最小的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应高于最大的变量值

B平均指数与平均指标指数(可变构成指数)的含义不同

C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

D统计表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且左右两边不封口

E每个圆形图只能显示一个总体各部分所占的比例,而每个环形图则可显示多个总体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4、抽样调查的特点包括()

A是一种全面调查

B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C是按随原则抽取调查单位的

D是用总体中部分单位的指标值去推断总体指标值

E抽样调查中所产生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5、利用乘法型进行循环变动和季节变动分析时,以下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有()

A循环变动百分数小于100%为经济扩张期

B循环变动百分数大于100%为经济收缩期

C季节指数大于100%表示旺季

D季节指数等于100%表示平季

E季节指数小于100%表示淡季

6、下列各项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某班有37人B某商品单价为275元

C某商场这个季度销售收入为789万元

D某市2003年GDP为3.6亿元

E某市2003年人均GDP为8000元

7、序时平均数是()

A同一时间不同现象的一般水平

B同一时间同种现象的一般水平

C不同时间不同现象的一般水平

D不同时间同种现象的一般水平

E对时间数列中各指标值计算的平均数

8、某地区2001年农村居民家庭按纯收入分组后计算的偏态系数

这说明()

A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的分布为右偏分布

B收入较低的家庭占多数,收入较高的家庭占少数

C收入差距较大

D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的分布为左偏分布

E收入较高的家庭占多数,收入较低的家庭占少数

9、下列指标中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有()

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标准差

D离散系数E几何平均数

10、以下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有()

A在求平均发展速度的方程式法中,如果采用查表的办法,应该在表中去查找与

相对应的百分数

B在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时,

的取值不宜离开

过远,否则预测精度将会大大降低

C当各变量值的和是等于各变量值的乘积,而不是等于各变量值相加时,对这些变量值求平均数就应采用几何平均法

D在双侧假设检验中,若

>

,则应该拒绝原假设。

E数学研究的量是抽象的量,而统计学研究的量是具体的、实际现象的量

四、计算题(第1题10分,第2题15分)

1、某企业2003年的产值为4000万元,计划到2008年产值达到10000万元。

试计算:

(1)每年应以怎样的增长速度进行生产,才能达到预期的计划目标?

(2)如果希望提前两年完成计划,则每年的增长速度应较原来提高多少?

(3)如果按新的增长速度继续生产,到2008年该企业的产值应为多少?

2、某省2003年和2002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851.36亿元和1371.02亿元,全省零售物价2003年比2002年下降1.2%。

试计算:

(1)2003年与2002年相比,该省因零售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零售额;

(2)该省社会商品零售量总指数及因零售量变动而增减的零售额;

(3)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验证零售价格总指数、零售量总指数和零售额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

二、单项选择题

1、B2、B3、C4、B5、A6、A7、B8、D9、D10、C

11、B12、B13、C14、C15、A16、A17、B18、D19、C20、D

21、A22、A23、D24、A25、C26、A27、A28、D29、A30、B

三、多项选择题1、AB2、ABCDE3、ABCDE4、BDE

5、CDE6、BE7、DE8、ABC9、CD10、ABCDE

四、计算题1、解:

(1)年均增长速度=

(2)若提前两年完成,则年均增长速度=

每年增长速度较原来提高

(3)2005年该企业的产值=

2、解:

(1)

(2)

(3)三个指数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