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醛酮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9404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醛酮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七章醛酮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七章醛酮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七章醛酮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七章醛酮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醛酮醌.docx

《第七章醛酮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醛酮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醛酮醌.docx

第七章醛酮醌

第七章醛酮醌

一、学习要求

1.掌握醛酮的结构及命名。

2.掌握醛酮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异同点。

3.了解醌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

二、本章要点

(一)醛和酮

1.结构醛和酮分子中均含有羰基。

羰基与氢和烃基相连(甲醛除外)的有机化

合物称为醛,通式为:

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有机化合物称为

酮,通式为:

羰基中碳原子为SP2杂化,由于氧的电负性较大,因此羰基是极性不饱和基团。

2.命名IUPAC法是选择含羰基的最长碳链作母体,从羰基碳原子开始给主链编号,根据主链碳原子数称为某醛或某酮。

对于酮,还要标明酮基的位次,以此作为母体名。

再将取代基、双键或叁键的位置编号和名称写在母体名称前。

3.物理性质在常温下,除甲醛为气体外,其它醛、酮为液体或固体。

醛、酮是极性分子,分子之间存在着偶极-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醛、酮的沸点高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和醚。

醛、酮分子中羰基氧原子可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形成氢键,故含碳数较低的醛、酮易溶于水,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碳原子数增多,水中的溶解度逐渐降低。

4.化学性质羰基是极性不饱和基团,可发生亲核加成。

又由于羰基的-I效应,使α-H有一定活性,可发生一些反应。

(1)亲核加成:

羰基中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易受到亲核试剂的进攻而发生加成反应。

反应通式为:

 

羰基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大小,主要取决于羰基碳上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羰基碳原子上的正电性越强,亲核反应越易进行;羰基所连的烃基越多或体积越大,反应越难进行。

不同结构的醛、酮进行亲核加成时,反应活性次序为:

 

①与氢氰酸加成:

醛、脂肪族甲基酮和小于8个碳原子的环酮能与氢氰酸加成,生成α-羟基腈(又称为α-氰醇)。

②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醛、脂肪族甲基酮以及8个碳以下的环酮可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40%)作用,生成α-羟基磺酸钠。

③与醇加成:

在干燥氯化氢的催化下,醛能和一分子醇发生亲核加成,生成不稳定的半缩醛,再继续与一分子醇脱水而生成稳定的缩醛。

酮较难发生此反应。

④与水加成:

醛、酮可与水加成形成水合物,但这种水合物是一种同碳二元醇化合物,极不稳定,很易失水又形成羰基,因此反应平衡主要偏向反应物一方。

若羰基与强的吸电子基团相连,羰基碳上的正电性增大,则可以与水加成形成较稳定的水合物。

⑤氨的衍生物加成:

所有羰基化合物均可与氨的衍生物加成,但加成产物很不稳定,易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含有碳氮双键的化合物。

(2)α-活泼氢的反应

①羟醛缩合反应:

在稀碱作用下,有α-氢的醛可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β-羟基醛,反应的结果使主碳链增长两个碳原子。

含有α氢的酮在碱催化下也能发生羟酮缩合反应,但酮的羟酮缩合反应比醛难。

②卤代反应和卤仿反应:

在碱催化下,醛、酮的α-氢容易被卤素(Cl2、Br2、I2)取代,生成α-多卤代醛、酮。

具有三个α-氢结构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卤素作用或与次卤酸钠溶液作用时,甲基上的三个α-氢都会被卤素取代,生成α-三卤代醛、酮,三卤代醛、酮在碱溶液中发生碳碳键断裂,生成卤仿和少一个碳原子的羧酸盐,此反应称为卤仿反应。

此外具有结构的醇也能发生卤仿反应。

(3)还原反应:

醛、酮分子中的羰基可以被还原,但所用还原剂不同,生成的产物也不同。

在金属铂、镍和钯催化下与氢气作用时,羰基被还原成醇羟基,若分子中有其他不饱和基团,将同时被还原。

用金属氢化物(氢化铝锂LiAlH4,氢硼化钠NaBH4)还原醛或酮时,羰基被还原成醇羟基,这些金属氢化物具有选择性,它只还原羰基,而不影响分子中的碳碳双键和叁键。

醛、酮与锌汞齐和浓盐酸一起回流,羰基被还原成亚甲基。

(4)歧化反应:

在浓碱作用下,不含α氢原子的醛可发生分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结果一分子醛被氧化成羧酸盐,另一分子醛被还原成醇,此反应又称康尼查罗反应。

(5)醛、酮的鉴别反应:

醛、酮的许多化学性质基本相同,但在氧化反应中却有较大差别。

醛基上的氢对氧化剂比较敏感,极易氧化。

而酮只有在剧烈氧化条件下才发生碳链断裂,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羧酸混合物。

一些弱的氧化剂如Tollens试剂能将所有醛氧化成羧酸;Fehling试剂能将脂肪醛氧化成羧酸,而酮和苯甲醛不被氧化。

因此可用弱氧化剂来鉴别醛、酮。

醛可与Schiff试剂作用显紫红色,酮则不显色。

醛与Schiff试剂作用后的紫红色溶液里加入浓硫酸,甲醛不褪色,而其他醛紫红色要褪去,这可用作鉴别甲醛。

(二)醌

1.醌的结构醌是具有共轭体系的环已二烯二酮类化合物,有对位和邻位两种基本醌型结构,无间位醌型结构。

2.醌的命名醌类化合物的命名以相应芳香基为母体,两个羰基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注明,也可用邻、对、远、α、β等标明。

3.醌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醌中的碳碳双键可以与卤素(Cl2、Br2)等亲电试剂发生加成。

对苯醌的羰基可与一些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对苯醌可与氯化氢或氢氰酸发生共轭1,4-加成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对苯醌与对苯二酚可以通过还原与氧化反应互相转变。

三、问题参考答案

问题7-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解:

(1)5-甲基-3-庚酮

(2)3-苯基2-丁酮

(3)4-甲基-1,3-环己二酮

问题7-2试设计一种将苯酚、环己醇、环己酮的混合物中各组份分离纯化的方法。

解:

在混合物中加入饱和NaHSO3溶液,环己酮与之生成加成产物——白色的α-羟基磺酸钠晶体而析出,过滤沉淀,在沉淀中加酸分解加成产物而析出环己酮。

再在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苯酚将成钠盐溶于水层,然后用分液漏斗分离,在水层中加稀H2SO4酸化。

即析出苯酚。

问题7-3写出甲醛、苯乙酮分别与2,4-二硝基苯肼、氨基脲加成反应的反应式。

解:

 

问题7-4分别写出丙醛在碱催化下羟醛缩合的产物,甲醛与等摩尔苯乙酮在碱催化下羟醛缩合的产物。

解:

 

问题7-5下列化合物中,哪些可以发生碘仿反应。

(1)乙醇

(2)1-丙醇(3)异丙醇(4)2-丁醇(5)丙醛

(6)苯乙酮(7)3-戊酮(8)甲基环己基甲酮

解答:

(1)(3)(4)(6)(8)

问题7-6下列化合物中,哪些能发生Cannizzaro反应?

(1)环戊基甲醛

(2)2-甲基-2-苯基丙醛(3)3-甲基丁醛

(4)苯乙醛(5)2,2-二甲基丁醛

解答:

(2)(5)

 

四、习题参考答案

1.用IUPAC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解答:

(1)3-甲基戊醛

(2)环戊基乙酮(3)对-甲氧基苯甲醛

(4)3,7-二甲基-6-辛烯醛(5)丙醛缩二乙醇(6)环己酮肟

(7)3-(3’,3’-二甲基环己基)丙醛(8)邻苯醌

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间羟基苯乙酮

(2)苯基苄基甲酮(3)丁酰苯

(4)α-氯代丁醛(5)甲醛苯腙(6)2-乙基-1,4-萘醌

(7)3-苯丙烯醛(8)3-(间羟基苯基)丙醛

解:

 

3.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

 

(6)

(7)

 

 

 

4.下列化合物中,哪些化合物可与饱和NaHSO3加成?

哪些化合物能发生碘仿反应?

哪些化合物两种反应均能发生?

 

解:

可与饱和NaHSO3加成的化合物有:

(1)、

(2)、(4)、(5)、(8)

能发生碘仿反应的化合物有:

(1)、(3)、(7)、(9)

两种反应均能发生的化合物有:

(1)

5.按亲核加成反应活性次序排列下列化合物。

解:

(3)、(6)、

(1)、(5)、

(2)、(4)

6.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环己酮与羟胺的缩合反应。

(2)异丙醇与碘的氢氧钠溶液反应。

(3)2-丁烯醛用铂催化加氢。

(4)丁醛在稀碱溶液中,然后加热。

(5)丙醛与乙二醇,干HCl催化。

解:

 

7.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乙醇、丙酮、正丙醇

(2)甲醛、乙醛、丙醛、苯乙酮

(3)苯甲醛、苯乙醛、丙酮

(4)2-戊酮、3-戊酮、环己酮

解:

8.由指定原料(其它试剂任选)合成目标化合物。

(1)乙醇→乳酸

(2)丙醇→2甲基-2-戊烯-1-醇

(3)甲醛,乙醛→季戊四醇

解:

 

 

9.有甲、乙、丙三种化合物。

甲和乙均与苯肼有反应而丙无反应;甲能与斐林试剂反应而乙和丙则不能;只有丙能与碘的碱溶液作用产生碘仿。

试推测甲、乙、丙各为哪一类化合物?

解:

 

10.某化合物A分子式为C5H10O,能与羟胺反应,也能发生碘仿反应。

A催化氢化后得化合物B(C5H12O)。

B与浓硫酸共热得主要产物C(C5H10),化合物C没有顺反异构现象。

试推测A的结构式。

解:

 

11.分子式为C8H14O的化合物A,它即可以使溴水褪色,也可与苯肼反应生成苯腙。

A经氧化生成一分子丙酮和另一化合物B,B具有酸性且能与碘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1分子碘仿和一分子丁二酸二钠。

推测化合物A和B的结构。

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