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说明文教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9387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讲说明文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23讲说明文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23讲说明文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23讲说明文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23讲说明文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3讲说明文教学.docx

《第23讲说明文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讲说明文教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3讲说明文教学.docx

第23讲说明文教学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专业班级

初等教育班

授课教师

张宝凝

授课类型

理论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23讲《小学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目的

要求

1.知晓小学说明文的概念、特点与基本类型。

2.把握说明文教学的要点和主要步骤。

3.训练学生在实际中感悟和操作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

说明文教学的要点。

难点:

在备课之前的分析与构思。

方法

与手段

对话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实践教学;将讲授与讨论结合,教学案例分析与理论探讨结合,力求在宽松愉悦的探究氛围中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

使用教材

及参考书

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王守恒主编)

主要参考书:

《现代教育思想》《走进新课程》《语文教学心理学》《语文学习论》《语文教学情境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天才的制造》《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阅读中理解的多义性》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第23讲《小学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小学阶段说明文教学的要点

(课时目标回顾相关知识,把握说明文教学的要点)

一、说明文基本知识回顾

(一)说明文概念:

说明文是用来说明事物性质、形状、起因、功用等的文章。

在小语课本中,说明文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主要是介绍自然、地理、历史、生物等知识,所以又称为常识性课文。

它们有双重任务:

一是传授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增长见识,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二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说明文的能力,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小学阶段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1.说明的科学性;2.说明的层次性;3.说明的通俗性。

二、小学阶段说明文教学的要点:

(一)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整合

1.课内学习与课前预习有机整合

利用课前的预习收获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预习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课内交流、展示等形式进行整合。

如教《太阳》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与太阳有关的传说故事;教《月球之谜》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月球图片、有关月亮的故事传说、描写月亮的诗句;教《果园机器人》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与机器人相关的文字、图片。

2.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有机整合。

用课内学习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科普说明文,可根据下表,对该组课文的内容和综合性学习要求进行整合,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

如教《自然之道》可以让学生观察当地的自然现象;教《大自然的启示》可以观察自然现象,交流收获或展示成果。

(二)教给寻找说明中心的规律,让学生抓准说明中心。

 抓准课文的说明中心是教好说明文的关键。

因为每篇说明文都要提出问题、说明问题。

因此在分析课文,寻找说明中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说明文提出说明中心的规律。

 1.题目揭示说明中心:

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开头提出说明中心的:

如《蝙蝠和雷达》(七册)第二自然段: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3.结尾总结说明中心:

如《蛇与庄稼》(十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

 4.说明中心体现在重点段落之中:

如《琥珀》(十二册),作者通过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稀有琥珀,来说明这块琥珀的形成和发现。

作者对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的分述是文章的重点段,体现出文章的说明中心。

(三)通过朗读、比较和运用让学生感悟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简洁、通俗的特点。

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要注意抓住这些语言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用词确切才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如《鲸》中的句子:

“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主要”一词能否去掉?

通俗、形象:

叶圣陶说过:

“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

”说明文为达到生动说明的效果,常常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如《大自然的语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这些话,拟人与比喻结合,把没有生命的东西或动植物都赋予了人的性格和行为,不仅说明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四)从引导学生弄清楚怎样把事物说明白的层面上学习说明方法和顺序。

  

说明事物有多种方法。

教学说明文,除了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介绍说明的那种事物的特征、本质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如《鲸》这篇课文,为了说明鲸的种类、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作者不仅用具体数字来说明,还运用了比喻、比较等方法。

在课后思考题中,让学生找出哪些地方用列举数字的方法加以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就是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引导学生学习说明的方法。

  说明文的内容层次清晰,结构上大体也有一定的方式。

一般说来,说明事物构成的,按构成的顺序写;说明事物功用的,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写;说明事物发展过程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物,把内容分成几个方面或按方位顺序写。

说明文开头往往先提出说明的对象并加以诠释,然后再进行具体说明,结尾有时要做一下综合说明。

如《鲸》,就是先提问题,再围绕提出的问题加以说明。

课文一开头就提出“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接着课文就具体说明鲸到底有多大。

课文第四小段也是先提出问题: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

”然后加以具体说明。

其他段落也都是先点出要说明的问题。

因此,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看看课文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从而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认识说明文的一般特点。

  为了学习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在小学高年级,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如归纳段落层次,编写课文结构提纲,选择准确的词语填空等等。

也可以让学生仿作,写一篇短文或片段,说明自己熟悉的事物,以训练学生说明事物的表达能力。

(五)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

  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标本、模型、幻灯、电视录象甚至电影,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难为简,使抽象变为形象,把应了解的知识大体弄懂。

如教《鲸》,可组织学生看看科教片;教《爬山虎的脚》,可带学生参观实物。

(六)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学会表达

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在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迁移文本的表达方法,或让学生说一说,或让学生写一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习得说明的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准确性、生动性和灵活性。

所谓“恰当地迁移”,就是要依据课标中的“阶段目标”要求,把握好表达方面的要求。

从表达的形式而言,第一学段应以口头表达为主,第三学段应以书面表达为主,第二学段则可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

从表达的内容而言,则可从第一学段的几句话,到第二学段的整段话,到第三学段的分段表述。

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说明文,可采用课中小练笔或课后结合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建筑物,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文本中所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写出建筑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一课时小学阶段说明文教学的操作

(课时目标根据具体课文明白小学阶段说明文的操作程序)

我们师生合作来完成《鲸》(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的分析和设计。

(一)原文

 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2.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其实它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3.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4.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

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5.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

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6.鲸每天都要睡觉。

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

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7.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二)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假定学生是乡镇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班上是30人。

(1).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自学的能力比较差。

(2).学生思维活跃,但参与讨论的热情不高,口头表达能力一般。

(3).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探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兴趣。

2.教材分析

《鲸》是一篇条理清晰、行文规范的说明文,也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文章的主旨是介绍鲸的有关知识。

文章的说明顺序,文章是从“鲸的大小”、“鲸的进化过程”、“鲸的种类”、“鲸的生活习性”等四大方面来介绍鲸的。

主要用的说明方法是:

例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

 学习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分析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例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这节课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4、学生能够将课上了解的有关鲸的知识进行加工,能以“鲸的自述”为内容进行表述和写作。

(四)所需教学资源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

  2.学生在网络教室上课。

  3.做一个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观看,并提供一个已做好的资料库让学生阅览包括文字、图片、影片(建立一个课件文件夹)。

(五)确定教学的基本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所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评析的方式,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

(六)确定学生要掌握的学习方法  

1.学习用适当的语速、语调去朗读说明文。

2.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讨论,汇报。

3.学习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表述。

5.学习分类列表说明的方法。

  

(七)课前准备

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按照男女、成绩、口才等标准混合编组(5组),各组选定组长和评委。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有关鲸的录像,要求学生观察鲸的有关情况。

2.提问:

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你还想了解鲸的哪些知识?

3.学生看完录像后交流,每组选派一个人汇报。

(估计有大小、食物、繁殖、种类、生存状况,价值等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读的要求:

大家所想要知道的鲸的知识,有些课文中告诉我们了,有些没有,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没有介绍。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小组交流后,派一人汇报。

3.教师和各组评委根据表述的准确程度给各小组打分。

4.确定课文主要内容和各自然段说明的内容。

(课文主要内容:

介绍鲸的一些知识。

各自然段说明的内容:

1段“鲸的大小”;2段“鲸的进化过程”;3段;“鲸的种类”;4段“鲸的进食”;5段“鲸的呼吸”;6段:

鲸的睡眠7段:

鲸是胎生的、生长速度快、寿命长。

三、精读课文,学习写法

(一)分组布置学习任务

第一组:

研究第1自然段,主要任务:

1.体会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介绍鲸的大小。

2.从哪些词句中你体会到鲸很大。

3.你们小组的发现和解说。

4.入情入境地朗读。

第二组:

研究第2自然段,主要任务:

1.说说从这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2.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源,画出鲸的进化图。

3.你们小组的发现和解说。

4.入情入境地朗读。

第三组:

研究第3、4自然段,主要任务:

1.说说从这两段里你知道了那些说明方法。

2.设计一个鲸的分类表格。

3.你们小组的发现和解说。

4.入情入境地朗读。

第四组、研究第5、6自然段,主要任务:

1.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种类鲸的喷出气流,形成水柱的样子。

2.在黑板上画出鲸睡觉的样子,说一说这样睡觉的好处。

3.你们小组的发现和解说。

4.入情入境地朗读。

第五组:

研究第7自然段,主要任务:

1.说说这一段采用的说明方法。

2.看看能不能用别的顺序来表述这一段。

2.你们小组的发现和解说。

4.入情入境地朗读。

(二)15分钟后,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纠错。

教师和评委根据准确率、表达效果打分。

(三)师生合作,确定

第1自然段:

外形特点;大,重、长、口大。

采用的说明方法:

十六万公斤、两千公斤、十七米长——列数字;口大——举例子;比象大——作比较

第2自然段:

鲸的进化;按时间顺序说明。

“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生活在陆地;环境发生了变化——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又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身子成了鱼的样子;进化过程漫长。

第3自然段:

鲸的种类;两大类:

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分类别。

第4自然段:

鲸吃食:

分类说明、举例说明

须鲸食量大主要吃虾和小鱼一顿可以吃两千公斤

齿鲸食量大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多少不等

第5自然段:

鲸的呼吸:

比喻说明

画一画,像公园里的喷泉,不同的鲸形成的水柱不一样。

第6自然段:

鲸的睡眠有助于保护自己

画一画,摆一摆

第7自然段:

鲸是胎生的、生长速度快、寿命长。

数字说明、举例说明。

作者是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作的。

你们也可以按照其他顺序来编排。

如,由里到表。

(四)师生合作,探究与拓展

1.想一想:

给4.5.6.7段冠一个小标题(《鲸的生活习性》)

1.大家还想了解的其他方面。

(分派给各小组完成)

2.用第一人称来表述鲸的其他知识:

(五)课堂作业

用今天知道的其中的一、二种说明方法写一段对课文的补充介绍。

 

 

问答

5分钟

 

讲授与讨论

40分钟

 

根据资料讨论实练

45分钟

 

教案末页

教学

小结

小学阶段说明文教学的要点是:

1.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整合。

2.教给寻找说明中心的规律,让学生抓准说明中心。

3.通过朗读、比较和运用让学生感悟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4.从引导学生弄清楚怎样把事物说明白的层面上学习说明方法和顺序。

5.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

6.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学会表达。

思考题

作业题

作业题23:

下面是三年级课文《赵州桥》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

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请写出你对此的教材分析。

教学

后记

从实践的视角去看,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影响着一个老师的教学质量,我觉得有五个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他的专业理想,第二个因素就是他的教育理念,第三个因素是他的专业水平,第四个因素是他的教育能力,第五个因素是他的人格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