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9276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docx

《《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docx

《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制图》课程标准DOC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一、《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的组成;

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

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

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

5.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

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三、参考学时

108学时。

四、课程学分

6.5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对机械的初步认识

1.理解机器与机构、构件与零件的特征及异同点,能描述机器和机构、构件和零件的之间的关系;

2.掌握机器的组成,能区分机器与机构的不同;

3.理解运动副的概念及其分类,能够区分低副、高副。

1.结合生活中见到的实际例子来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利用多媒体加深对各概念的理解;

3.通过到工厂车间参观来加深理解。

8

2

常用工程材料

1.掌握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及工艺性能;

2.掌握金属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并能根据条件合理选用常用工程材料;

3.了解钢铁材料的生产过程;

4.掌握热处理的目的、种类及应用,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改善材料的性能;

5.了解有色金属材料的种类、应用及特点;

6.了解非金属材料的种类及特点。

1.教师应结合机械加工中常用材料及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

2.可组织学生通过到工厂车间参观进行现场教学;

3.在教学中将各种金属材料带进课堂,实训室内可做部分力学实验,使学生从外观和内部都有一个认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钢铁材料的生产过程可以通过视频来了解。

24

3

常用机构

1.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基本类型及应用;

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基本形式的判定方法,能准确判定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

3.掌握凸轮机构,能区分凸轮机构的类型;

4、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等间歇性运动机构的组成、特点、类型及应用。

建议采用实践课,安排在陈列室中进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各种机构的工作过程,加深理解机构的功用及原理。

16

4

机械零件

1.了解轴的分类和应用特点;掌握轴的结构及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

2.掌握轴承的类型和功用,能够区分滑动轴承与滚动轴承;了解各类轴承的结构组成、类型及特点;能解决轴承使用中的安装、维护和润滑的问题;能区别常用的滚动轴承类型,会解释滚动轴承的代号表达含义。

3.了解键连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4.了解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应用;

5.掌握螺纹及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特点,能正确装配螺纹联接,能对其进行预紧和防松。

1.教师应结合机械设备及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

2.进行一次通用零件和部分装置的采购模拟活动或市场技术调研,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熟悉各种机械零件扥结构特点、功用;

3.采用实践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4

5

机械传动

1.理解带传动的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会分析带传动的运动特性;能识别V带和带轮结构;会查阅有关资料选用普通V带;掌握V带传动的张紧、安装方法;能解决带传动的安装及维护保养相关问题;

2.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能认识滚子链的结构,会分析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3.理解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理解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条件;能够对直齿轮、斜齿轮和圆锥齿轮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进行计算;了解齿轮的失效形式、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

4.了解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

5.了解螺旋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会判断螺旋传动的相对运动关系;

6.掌握轮系的类型;能够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了解减速器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减速器。

1.教师应结合机械设备及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

2.组织1~2次学生参观企业,增加感性认识;

3.安排1~2次现场教学;

4.采用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利用教学模型或实物,设置传动装置的故障,让学生检查并排除,以锻炼学生对传动装置的维护能力。

28

机动

8

合计

108

六、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

1.力求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只有真正确立“学以致用”的正确思想,才能学好《机械基础》;

2.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实物、模型、挂图、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客观的展现本课程的内容精华,并进行必要的金工实习、实验、现场教学、参观、分组讨论,写出实习、见习或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特点,灵活运用模型演示教学法、参观和现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法、项目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二)评价方法单纯的书面检测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机械基础》课程的发展,建议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

《机械基础》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注重知识应用和动手能力的考核,注意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其次应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三)教学条件

1.校内教学场地:

建有多媒体教室、机加工车间、电焊车间、铸造车间、压力加工车间、力学性能试验室,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常用测量工具、录像及多媒体课件等,设备利用率要高,购买或制作配套的教学模型,以加强直观性教学;

2.校外机械市场、企业环境的利用:

可以结合教学进程,组织学生开展常用工程材料、标准机械零部件的市场销售情况调查,并通过参观企业环境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教学中还可结合专业背景,选择合适的课题,制作综合实践任务书,要求学生完成综合实践报告,强化综合能力培养。

(四)教材编写方法建议

教材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要求,并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

1.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反映时代特征与专业特色,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求;

2.为方便组织教学,学生的阶段实习训练和综合实践内容可独立编册;

3.关于内容的选择:

应采用国家最新颁布的机械基础相关技术标准,力求反映机械基础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恰当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与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中的有关内容相融合;

4.关于教材的呈现方式:

科学教材的呈现方式应当突出中职学生的特点,要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对中职学生具有吸引力,需要从中职学生的角度、自主学习的角度和机械基础实际生产的举例方式来表述,而不是沿用成人的角度、教师为中心的角度和接受式学习的方式来表述,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需要,内容载体要实现陈述、分析、提问的综合运用,文字与插图、实验与练习相互配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力求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环境,设计贴近生活的导入和互动性训练等,拓展学生思维和知识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编写与教材相配套的习题集。

在习题集中,不但要有计算题,还应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改错题、问答题、作图题等多种形式的题目,这些习题应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相适应,与教材对应部分紧密相联,难度不应太大;学生完成这些作业后,能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五)课程教学资源开发

按照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恰当的使用文字(word格式),课件(ppt格式),动画(SWF格式),三维图形源文件(注明打开软件,推荐CAXA/UG/PROE/SWORKS中一种),图纸(dwg),视频(含配音及rm格式),图片(jpg\gif),试题等元素来描述,拍摄教学视频录像,编写项目教学实训指导用书,收集学生实训作品,行成直观的梯度样例。

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与任务

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方向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掌握简单电路的构成和分析方法。

掌握电路基础知识、模拟电路基础知识和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掌握简单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熟悉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构成、区别和不同的分析方法。

为深入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及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以下基本概念和术语

(1)正弦交流电、正弦交流电压和电流有效值、阻抗与导纳、串联与并联谐振、低通与高通、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等)、电路的过渡过程、时间常数、微分电路、积分电路。

(2)三极管放大作用、静态与动态、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工作点、负载线、非线性失真、放大倍数、输入与输出电阻、频率特性、零点漂移、差模与共模、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稳压电路、整流、滤波、稳压等。

(3)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寄存器、555定时器、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等。

2.学会以下分析和使用方法

(1)直流电路中的基尔霍夫定律;

(2)叠加原理;

(3)戴维南定理;

(4)正弦交流电路的串、并联谐振;

(5)用放大电路的图解法确定工作点、分析波形失真和输出功率;

(6)用微变等效电路法求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

3.注意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灵活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分析电路的有关参数;

(2)实际电路的连接及分析与理论电路的连接及分析作比较;

(3)交流电路的连接及测试;

(4)常用三极管、集成运放和集成稳压器的识别和使用能力;

(5)所学简单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估算能力;

(6)简单电子电路的实验操作能力;

(7)能根据实际要求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

三、参考学时

180学时。

四、课程学分

10.5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直流电路

1.掌握交直流电路及主要物理量;

2.掌握欧姆定律应用;

3.掌握电阻的串、并联连接;

4.掌握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5.学会基尔霍夫定律及支路电流法;

6.学会电源的等效变换;

7.理解叠加原理及戴维南定理;

8.学会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1.万用表的使用及电路中电压、电位的测量。

2.电阻的串、并联连接并能正确计算。

16

2

正弦交流电路

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2.学会正弦量的相量图表示法;

3.掌握单一参数正弦交流电路;

4.掌握RLC串联电路;

5.掌握RL串联与C并联电路;

6.学会三相电源的连接及三相负载的连接。

装接日光灯电路及故障排除。

30

3

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

1.了解常用低压开关;

2.理解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起停控制电路;

3.理解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4.理解行程控制、时间控制电路;

5.理解触头的联锁;

6.能进行控制电路应用举例。

对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启停及正反转电路实践操作

36

4

可编程序控制器简介

1.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简介;

2.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了解F系列器件和编号;

4了解.F系列PLC基本逻辑指令;

5.理解常用基本电路的编程。

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控制电路的编程操作。

30

5

工厂输配电与照明线路和安全用电

1.了解工厂输配电;

2.理解照明电路;

3.理解触电和防止触电的保护措施;

4.了解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常识。

单相电能表的连接操作。

20

6

常用晶体管

1.熟悉晶体二极管及晶体三极管;

2.理解绝缘栅场效应管;

3.理解晶闸管功能和应用。

晶体管的简易测试机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12

7

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

1.了解电路概述;

2.理解门电路;

3.了解组合逻辑电路。

译码显示电路操作。

24

8

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

1.了解集成触发器;

2.了解计数器及寄存器;

3.理解集成555定时器。

二进制加法、555定时器的操作应用。

10

合计

180

六、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

1.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示教板、教学挂图、多媒体资料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对于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学习应充分利用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装拆掌握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3.对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学习,采用项目组织教学,配合一定的现场教学,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4.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交流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促进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二)评价方法

1.课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课堂提问、作业完成、单元测试成绩为主,同时注重学生课堂学习态度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课程中实训部分采用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参与实训的态度、操作过程、实训结果给出相应的评价,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

3.逐步建立发展性考核与评价体系,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

可按照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各占一定比例的办法计算总评成绩;

4.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课内外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表象出的发展潜能等,采用等级或分数评定与描述评定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三)教学条件

为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应具有继电-接触器示教板、教学挂图、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料。

应配备电工电子实训室,能够保证学生进行基本电路组成、工作原理的分析、调试与设计,主要电路的装拆实训。

(四)教材编写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进行校本教材编写,编写中可合理安排必修与选修的内容,也可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在教学内容上有不同的侧重点或进行相应内容的增删。

教材内容应体现就业为导向,与核心专业技能相联系,并突出职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将理论知识与生产中实际应用相联系。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为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应积极进行重点课题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从而让学生直观、生动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搜集相关的视频、教学录像、精品课程、课程单元试题、电子教案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三、《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核心专业课程。

也是工程技术类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能熟练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能徒手绘制较简单的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以图表现物体三维特征的能力,培养简单零件测绘能力,培养严谨、细致的态度。

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

2.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

3.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4.能识读简单的装配图;

5.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

6.掌握计算机绘图软件抄画机械图样。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2.初步具备由图形想象物体、以图形表现物体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具备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4.初步具备获取、处理和表达技术信息,并能适应制图技术和标准变化需要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

1.通过制图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制定工作计划与实施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与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

108学时。

四、课程学分

6.5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学时

1

对制图课的认识和学习要求

1.了解机械图样及其在生产中的用途;

2.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习方法。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通过工程图样实例进行了解;

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如由实物绘制图样、由图样想象实物等进行了解。

0.5

2

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1.了解图纸幅面和格式的规定,理解比例的含义和规定,会运用比例的表达方法;

2.掌握常用图线的线型和主要用途,并会运用;

3.掌握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会进行基本的尺寸标注。

可以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产品图样,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本学科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

6

3

常用尺规绘图工具

正确使用常用的尺规绘图工具。

让学生在准备绘图工具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它们的作用。

0.5

4

常用几何图形画法

1.掌握常用的圆周等分和正多边形的作法;

2.理解斜度和锥度的概念,掌握其画法和标注,了解椭圆的画法;

3.掌握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

4.掌握简单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和作图步骤;

5.掌握画草图的基本方法。

采用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手绘制操作中,理解领会相关的概念和作图方法,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6

5

正投影法和视图

1.理解投影法的概念,熟悉正投影的特性;

2.初步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三视图之间的关系,掌握简单基本体三视图的作图方法;

3.能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通过观察实物、动画和教师讲解来学习,借助模拟演示或多媒体辅助手段等实施教学。

对照模型或简单零件进行视图的识读训练。

6

6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1.掌握点的三面投影和规律,理解点的投影和该点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2.熟悉直线的三面投影,掌握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3.熟悉平面的三面投影,掌握特殊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利用挂图、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讲解;依据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进行小组学习。

6

7

基本体

1.熟悉棱柱的视图画法;

2.熟悉棱锥和棱台的视图画法;

3.熟悉圆柱、圆锥和圆球的视图画法;

4.熟悉基本体的尺寸注法;

5.熟悉基本体表面上求点的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绘制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由物到图的转换。

6

8

轴测投影

1.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轴测投影的特性和常用轴测图的种类;

2.了解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3.能画出简单形体的正等轴测图;

4.能根据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画出三视图;

5.了解圆平面在同一方向上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项目的形式,使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讨论、合作,在动手绘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6

9

组合体

1.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画法,熟悉形体分析法;

2.掌握用特殊位置平面截切平面体和圆柱体的截交线和立体投影的画法;

3.了解用特殊位置平面截切圆球的投影画法;

4.掌握两圆柱正贯和同轴(垂直投影面)回转体相贯的相贯线和立体的投影画法。

5.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能识读和标注简单组合体的尺寸;

6.掌握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

利用挂图、动画、教学视频的等手段将所学知识直观化;按照项目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为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做准备。

12

10

图样画法

1.熟悉基本视图的形成、名称和配置关系;

2.熟悉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与标注;

3.理解剖视的概念,掌握画剖视图的方法与标注;

4.掌握与基本投影面平行的单一剖切面的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的画法与标注;

5.了解斜剖视、几个相互平行的剖切平面的剖视图、几个相交剖切平面的剖视图的画法与标注;

6.能识读移出断面和重合断面的画法与标注;

7.能识读局部放大图和常用图形的简化画法,掌握识读剖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结合生产中的实际图样,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答疑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小组合作,通过采用相应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小组之间合作竞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

8

12

标准件和齿轮

1.了解键、销的标记,了解平键与平键连接、销与销连接的规定画法;

2.了解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其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3.能识读弹簧的规定画法;

4.了解直齿圆柱齿轮轮齿部分的名称与尺寸关系;

5.能识读和绘制单件和啮合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图。

通过实物、模型以及相应的教学视频增强学生对标准件的理解;通过采用任务的方式,学生在动手绘制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8

13

零件图

1.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2.熟悉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原则和典型零件的表示方法;

3.了解尺寸基准的概念,熟悉典型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4.了解零件上常见工艺结构的画法和尺寸注法;

5.了解螺纹的形成、种类和用途

熟悉螺纹的要素;

6.掌握螺纹的规定画法、标注和查表方法;

7.了解表面结构及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掌握表面结构及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标注和识读;

8.了解极限的概念、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掌握尺寸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和识读;

9.熟悉常用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符号以及标注和识读;

10.了解零件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的表达;

11.掌握识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12.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理解绘制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

创造条件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生产图纸;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零件图的在生产中的重要意义;以任务的方式对零件图的内容进行分解,激励学生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