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新版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考试888题含标准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8842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新版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考试8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精编新版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考试8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精编新版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考试8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精编新版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考试8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精编新版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考试88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新版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考试888题含标准答案.docx

《精编新版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考试888题含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新版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考试888题含标准答案.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新版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考试888题含标准答案.docx

精编新版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模拟考试8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题库888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疾病的基本病机,主要是指:

 (D.)

A.经络的功能失调B.脏腑的功能失调C.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D.阴阳.气血的功能失调E.内生五邪的病理变化

3.“燥性干涩”伤津液的机理是什么?

( )

①腠理疏松开泄 

②升散蒸发

③消烁津液

④砂伤津液

【答案】④

4.火邪使血液运行加速属于哪条致病特点?

( )

①火为阳邪

②其性炎上

③易扰心神

④生风动血

【答案】④

5.火邪致病症见少气懒言.精神萎靡不振是什么原因?

( )

①伤津

②耗气

③生风

④动血

【答案】②

6.火邪致病为什么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症?

( )

①耗气

②生风

③动血

④扰及心脾

【答案】②

7.饮食所伤,主要损伤的是哪一脏腑?

( )

①心

②肺

③脾

④肝

【答案】③

8.以下哪些原因可致梅核气?

( )

①痰浊了犯头

②痰犯咽喉

③痰迷心窍

④痰浊犯胃

【答案】②

9.瘰疬痰核是怎样形成的?

( )

①痰浊上犯于头

②痰迷心窍

③痰浊犯胃

④痰浊流窜肌肉筋骨

【答案】④

10.饮停胁下,症见胁痛.咳唾益甚是饮证的哪一类型?

( )

①痰饮

②悬饮

③支饮

④溢饮

【答案】②

11.饮溢肌肤四肢,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属于哪类饮证?

( )

①痰饮

②悬饮

③支饮

④溢饮

【答案】④

12.病见高热.心烦.面赤.脉洪数,是暑邪的何性所致?

( )

①暑性炎热

②伤津

③耗气

④挟湿

【答案】①

13.寒邪有何特性和致病特点?

14.导致毛窍收缩,腠理闭寒是寒邪的哪一致病特点?

( )

①寒为阴邪

②寒伤阳气

③寒性凝滞

④寒性收引

【答案】④

1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i.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ii.燥易伤肺:

16.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7.热〔火3邪有N特性和致病持六。

(1)火热为阳耶.x性炎L。

[2)决(火)邪易耗气伤津。

(3)热(火)邪局生风动D.k。

[4)火热之邪易致肿疡。

18.七情是怎样影响脏腑气机的?

喜则气缓:

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

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表现为健康的状态。

但是,喜乐无极,超过正常限度,就可导致心的病变。

暴喜伤心,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乏力.懈怠.注意力不集中,乃至心悸.失神,甚则狂乱等。

悲则气消:

悲是伤感而哀痛的一种情志表现。

悲哀太过,易耗伤肺气,使气弱消减,意志消沉,可见气短,胸闷.精神萎靡不振,乏力懈惰等。

思则气结:

思考.思虑本是人的生理活动,若思虑太过,则可导致气结于中,脾气郁结,中焦气滞,水谷不化,而见胃纳呆滞,脘腹痞塞,腹胀便溏。

恐则气下:

恐是一种胆怯.惧怕的心理作用。

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恐,皆能导致肾气受损,使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可见二便失禁,精遗骨萎等症。

惊则气乱:

气乱是指心气紊乱。

心主血.藏神,大惊则心气紊乱,气血失调,出现心悸.失眠.心烦.气短,甚则精神错乱等症状。

19.试述瘀血的形成原因?

(1)外伤:

各种外伤,诸如跌打损伤,负重过度等,或外伤肌肤,或内伤脏腑.使血离经脉,停留体内,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体外,或血液运行不畅,从而形成瘀血。

(2)出血:

出血之后,离经之血未能排出体外而为瘀,所谓“离”经之血为血瘀。

(3)气虚:

气虚运动无力,血行迟滞致瘀;或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而为瘀,此为因虚致瘀。

(4)气滞:

气行则血行,气滞血亦滞,气滞必致血瘀。

(5)血寒:

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感受外寒,或阴寒内盛,使血液凝滞,运行不畅,则成瘀血。

(6)血热:

热入营血,血热互结,或使血液粘滞而运行不畅,或热灼脉络,血溢于脏腑组织之间,亦可导致瘀血。

综上所述,瘀血的形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内伤因素;二是由于各种外或因外伤而致的内部出血等外伤因素,两者均可导致瘀血。

20.何1g病冈?

’r医学所括的病因包括哪些内存:

比个哪些是原发病因?

哪些是继发病阂:

者有YD.J十;

同。

答:

凡破坏人体相对下访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

因就是病因。

中医学所指的病因包括六浮.疫病.七

情.饮食不节.劳逸损伤.外伤以及痰饮相寂血等。

这些病阀小,除废饮相解瓜外,其他部属于原发病

g。

原发病因可直接破坏人休的物质结构相功能活

动。

从而产少种种病理变化,出现’系列临床症状和

休认。

厌钦称窃血则属靶Lt发病因。

它们是在挨病过

程中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反义柯理件产物.这此炳邦

变化仰产物反过来又nJ成为致病因党,导致人体卢

牛新的病理变化。

所以说葫饮和痰血既是病理受比

和病理性产物,又是继发病闽。

简述六淫致病的特点。

【题解及答案】①与季节有:

六淫致病与季节的气候变化有一定关系,各季节有各自的多发病。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等。

②与居处.工作环境有关:

如久住潮湿阴暗的地方和水中作业者,易感湿邪而生湿病。

③常合邪致病:

六淫不仅可单独致病,而且可以两种以上的邪气同时侵入人体致病。

如风寒湿痹.湿热泄泻.外感风热等。

④六淫入里,性质可以转化:

如寒邪可郁而化火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等。

⑤发病途径大多数先犯什么或从皮毛而入,或从口鼻而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

21.什么叫痰饮?

痛饮是怎样形成的?

答:

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变

化和病理性产物.并可成为继发病因。

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失宜及七情内伤等

病因,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痈气化功能失常.水液

代谢障研,以致水湿停滞而成。

因肺.牌.肾及三焦与

水液代谢关系密切:

肺主宣降,通调水道,颧布律液;

脾主运化水液;肾阳主水液蒸化,三焦为水液通行之

道路。

故上述病因导致肺.脾.肾及二焦功能失常,均

可聚湿而生痰饮*

lL试述痰血形成的病因病机。

答:

跟血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因气虚.汽

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

气为血

帅.气虚或气滞,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或寒邪

客入血脉,使经脉挛缩拘急,血液凝滞不畅;或热入

营血.血热搏结等.均可形成姬血。

二是由于内外伤.

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又未能

及时消放或诽出体外,积存于体内而形成府血。

第一节六淫

第二节疠气

第三节七情内伤

第四节饮食失宜

第五节劳逸失度

第六节病理产物

第七节其他病因

第七章发病

第一节发病原理

第二节发病类型

第八章病机

22.病机理论,源于:

(C.)

A.《难经》B.《诸病源候论》C.《内经》D.《血证论》E.《杂病源流犀烛》

23.所谓实,主要指邪气亢盛,而此时机体的正气,则是:

(A.)

A.正气未衰,抗邪有力B.正气已衰,但不严重

C.正气受损,但尚有抗病能力D.正气不足,无力抗邪E.正气虚损,兼挟实邪

24.热结胃肠之真实假虚证,下列见症,何为假象:

(D.)

 A.大便秘结B.尿黄而少C.潮热D.精神萎顿E.谵语

25.十二经脉中,多气多血的经脉是:

A.手足阳明经B.手足太阴经C.手足太阳经D.手足少阴经E.手足少阳经

26.风邪有何特性和致病特点?

i.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ii.风邪善行数变:

iii.风为百病之长。

27.路多.便下帖液.苔腻等症,多由患受哪种病

邪所致?

①寒邪,②悬邪;②风邪;④湿邪。

(四)

28.六淫中具有升散上冲特性的是:

A.风暑火B.风寒燥C.风暑湿

D.风燥暑E.风燥湿2.下列属于湿性趋下的是:

A.妇女带下B.咳嗽C.小便清长

D.大便秘结E.汗出恶风3.

29.奇经八脉中与任脉在咽喉部相会的是:

A.冲脉B.督脉C.阴跷脉D.阳维脉E.阴维脉

30.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

A.带脉B.冲脉C.任脉D.督脉E.阴跷脉

31.奇经八脉中,有主"一身左右之阴阳"作用的是

A.阴维脉,阳维脉B.阳跷脉,阴跷脉C.督脉D.带脉E.任脉

32.对全身细小的络脉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正经B.奇经C.经别D.浮络E.别络

33.体质是指人体的(B)

A.身体素质B.身心特征C.形态结构D.遗传特质E.心理素质

34.体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差异是(D)

A.身高B.肤色C.腠理之坚松D.形体之肥瘦E.皮肤之厚薄

35.对六淫致病因熏的理解应该是:

①风.霖.暑

湿.燥.热六种气候;⑧六气的大过,②六气的不及

④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④)

36.以下不属于六淫致病一般符点的是:

①六泾

为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②六淫既可单独

致病,又可两种以上病邪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⑧六

淫为病多侵犯肌表,或从口臭而入,或两者同时受

邪;④六淫致病易伤田气.主要影内心.肝.解答胶。

(④)

37.以下哪项不屈于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为阴邪;②易伤阳气,⑧肌肤不仁.关节重着疼捅;①

收引.凝滞。

(⑧)

L寒性收引,故寒邪致病可致:

①气血阻滞不

通。

②筋脉收缩而孪急;⑧损伤阳气,④病程缠绵。

(②)

38.感受湿邪常见头重如裹,全身肌肉困重发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

①湿伤阳气

②湿阻气机

③湿性粘滞

④湿性趋下

【答案】②

39.湿邪侵犯人体常先影响:

①心:

②肝,③脾;

④肺。

(②)

40.从邪正斗争状况来预测疾病的转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邪盛正衰则病进B.正盛邪衰则病退C.邪盛正未衰则病变为实

D.正虚邪衰则病危E.正气衰竭,邪气独盛则死亡

41.煤性干涩,员易伤:

①肾s②肝,⑧肺;⑤心。

(②)

42.。

百病之长”是指:

①热邪;⑥风邪,②寒邪:

湿邪。

[②)

43.“内生五邪”是指:

①内寒.内热.内湿.内风.

内燥;②内热.内寒.内湿.内燥.内火*⑤内寒.内热.

内燥.内风.风署;④内湿.内热.内燥.内风.风火。

(①)

44.七槽致病引起气机紊乱,以下娜项是正确

的?

①惊则气下,悲则气消t9则气乱,喜则气缓:

惊则气乱,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喜则气缓,⑤惊则气

缓,悲则气下,恐则气消.再则气乱:

①惊则气俏,悲

则气乱,恐则气下lS则气绥。

(②)

45.LtB.致病nJ致气机亲乱,其中引起气下的情

忘刺激足:

0队;韶恐;C.6悲;④怒。

(②)

46.芬种过空土要损伤:

①心*②脾*②心脾;④

肿—〔心)

47.L谈智饮的上要区别为:

①较稠浊的为痰,较

滑稀的为饮*③有形的为匪.无形的为饮*②色黄者

为谈.色F1者力饮;O停滞在全身的为技.局部的为

48.下列哪项不属1;府血致病的共同特点?

①面

迫切黑;心g11块;签刺痛拒按;④唇舌色淡。

(④)

49.女协血所致疼痛的行点是:

①夜间为甚;②胀

油;风女倍心/lr4涌时i1:

〔G)

50.下列哪项是人类赖以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 )

①六淫

②六邪

③六气

④内生六气

【答案】③

51.风邪致病出现“头颈强痛”,是什么致病特点所为?

( )

①风为阳邪

②易袭阳位

③为百病之长

④善行数变

【答案】②

52.易抉湿的病邪是:

①风邪,②热邪;⑧来邪;凹

暑邪。

(④)

53.疾病的标与本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B)

A.本质与现象D.原发病与继发病

B外感与内伤E.先病与后病

C.原因与结果

54.脾虚失运,气不化水,水湿停聚而见水肿,则属于:

(B.)

A.由实转虚B.真虚假实C.虚中夹实D.实中夹虚E.真实假虚

55.何谓血虚?

其成因如何?

答案: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

多由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生血不足所致,也可由久病不愈,慢性消耗以致营血暗耗而成。

56.如何理解“至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

答案:

“至虚有盛候”即真虚假实,是指正气虚极反见假实的征象。

这些类似邪气实的假象是由于脏腑的气血不足,运化无力所致。

如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表现为食少使搐.四肢倦怠.少气懒言.脉虚无力,但又有腹胀满.腹痛等症状。

前者是疾病本质的反映,后者类似于邪气盛的表现,但与真正的邪气实又有区别,虽腹胀但时胀时消,虽腹痛但喜揉喜按,与真正的邪盛有本质区别。

“大实有赢状”。

即真实假虚,是指邪气盛极,反见类似于虚证的假象。

其假象的出现是由于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致,并非真正的气血不足。

如某些急胺症病人,既有高热.腹痛拒按.舌红苔厚.脉沉有力等邪热亢盛之象,又有神倦.少言.肢冷等类似正虚的假象,虽有肢冷但胸腔灼热,与真正的阳气不足有本质区别。

57.根据脏性喜恶的理论,对于脾虚湿阻之证,适宜的治法是:

(D)

A.甘寒生津B.降逆和胃C.清热利湿D.甘温燥湿E.滋阴养血

58.下列除何项外,均可属于腑病疗脏的范畴:

(E)

A.膀胱虚寒治以温肾扶阳B.三焦虚寒治以温肾扶阳C.小肠虚寒治以温补脾阳D.胃病虚寒治以温补脾阳E.心火上炎治以通利小肠

59.在寒冷的季节里应慎用寒性药物,此用药戒律称为:

(D)

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寒者热之D.用寒远寒E.用热远热

60.3.中医学“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最早见于:

(A)

A.《内经》D.《伤寒杂病沦》

B.《难经》E.《诸病源候论》

C.《中藏经》

61.4.以下哪一项不是治未病的内容:

(D)

A.“避其毒气”D.审因论治

B调摄精神E.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

C.加强锻炼

62.以下符合“用寒远寒”的观点是:

(E.)

A.形寒还慎用寒药D.寒热错杂慎用寒药

B.里寒证慎用寒药E.以上都不是

C.冬季惯用寒药

63.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一般采用:

(D.)

A.扶正祛邪[).先扶正后祛邪

B.驱邪为主E.先祛邪后扶正

C.扶正为主

64.试论阴阳格拒的病理过程

答案:

阴阳格拒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类。

阴盛格阳,又称“格阳”。

系指阴寒之邪堕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相互格拒的病理状态。

阴寒内盛是其本质。

临床表现为真寒假热证。

阳盛格朗,又称“格阴”,系指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掐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阳盛于内是其本质。

临床表现为真热假寒证。

65.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治病求本”的治法:

(E.) 

A.热因热用D.通因通用

B.寒者热之E.用寒远寒

C.寒因寒用

66.阴偏哀.阳偏衰的概念及成因如何?

答案:

阴偏衰,即是阴虚,是指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以及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机能虚性亢奋酌病理状态。

多由阳邪伤阴.五志化火伤阴及久病耗朗所致。

阳偏衰:

即是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

多由先天凛赋不足.后天失养.劳倦内伤以

及久病伤阳所致。

67.下列何项不是个医饮食养生所提倡的:

(E.)

A.药膳保健D.克服饮食偏嗜

B.注意饮食卫生E.强调高营养饮食

C.提倡饮食有节

68.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A.)

A.提高治愈率D.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

B.尽早确正治疗方法E.以上均不是

C.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69.0下列何项非属正治法则:

(A)

A.热因热用D.虚则补之

E.寒者热之E.实则泻之

C.热者寒之

70.下列哪项非属从治法则:

(E)

A.寒因家用D.塞因塞用

B.通因通用E.热者寒之

C.热因热用

71.,末病先防应注意哪些方面:

(E)

A.精神治理D.法于阴阳

B饮食有节E.以上都是

C.起居有常

“塞因塞用”的治疗法则,适用于治疗:

(E.) 

A.虚实夹杂证D.表实里虚证

B.真实假虚证E.以上郊个是

C.真虚假实证

72.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脾病诊断依据的是:

A.面色萎黄B.口泛甜味C.唇谈无华D.多唾

73.在五行学说中,不属肺病诊断依据的是:

A.面色白B.易悲C.爪甲枯槁D.鼻塞

74.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相对(B)

A.可变性B.稳定性C.全面性D.普遍性E.复杂性

75.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经典著作(D)

A.《伤寒杂病论》B.《妇人良方》C.《景岳全书》D.《黄帝内经》E.《千金要方》

76.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征的体质为(C)

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肝郁质E.阳虚质

77.素体阴虚阳亢者,受邪后多从(B)

A.寒化B.热化C.燥化D.湿化E.火化

78.用“扶正怯邪并用法”所治疗的病证有:

(D.)

A.邪气盛,正气未衰D.邪气盛,正气已衰

B.正气虚,邪气末盛E.邪衰正盛

C.邪正俱虚

79.阴阳失调中,阴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

A.心D.肺

兄肝E.肾

C.脾

lo.阳胜则热.用于;

儿实热证队内热证

B.虚热证2.外热证

80.“大实有羸状”的病机,主要是:

A.脏腑气血失调,功能减退而见虚象B.邪气亢盛,正气衰败而见虚象

C.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见虚象D.邪热炽盛,煎熬津液而见虚象

E.疾病初期,兼见虚证而见虚象

81.阳偏衰的病机是指:

A.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B.脏腑机能减退

C.阴寒伤阳,阴盛阳虚D.阳气虚损,导致精血津液不足

E.阴寒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

82.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

A.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

D.阳损及阴E.阳长阴消

83.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证,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

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E.阴阳亡失

84.“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病机的理论依据是:

A.气随津液而丢失B.津气两虚C.津亏无以载气

D.津液精血不足E.津亏失养,机能减退

85.《内经》所说: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E.血随气结

86.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内脏下垂B.腰腹胀满重坠C.里急后重

D.子宫脱垂E.久利脱肛

87.血瘀病理状态的形成,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气滞B.气虚C.血热

D.津液干涸E.津液停滞

88.何种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人体某部瘫痪不用,甚至萎缩:

A.气滞血瘀B.气虚血瘀C.气不摄血

D.气随血脱E.气血两虚

89.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燥热之邪灼伤B.五志过极化火耗伤C.忧愁思虑而暗耗

D.多汗.多尿,吐泻太过E.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

90.何谓气虚?

其成因如何?

答案:

气虚,系指元气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

多由先天凛赋不足.后天失养.助脾肾功能失调以致气的生成不足所成,也可因劳倦内伤.久病不复所致。

91.疾病的基本病理主要是指:

入D.j队失调D.内生五邪病理变化

B.脏腑功能失调2.气血失调

C.经络功能失调

92.十二经脉在腹面的分布,由内向外的顺序为:

A.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B.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厥阴经

C.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D.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厥阴经,足太阴经

E.足厥阴经,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

93.阴胜则寒,属于:

A.内寒证D.实寒证

比佃寒证E.外家旺

C.虏寒证C.假热证

94.气滞血癌多与何脏的生理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A.心D.肺

认肝E.肾

C.脾

95.不属于“内生五邪”病机的是;

A.律伤化燥D.湿浊内生

B.风气内动E.火热内生

C.寒邪直中

96.阴虚火旺,属于:

A.少火D.实火

B.壮火K内火

C.虚火

97.卫气百血传变,营分乃温邪深入于里,病位主要在:

A.心.肝.肾D.肺.肾

B.心,0包E.心.肾

C.肝.肾

98.病理“从化”与下列何种因素关系密团:

A.与邪气的盛衰有关队与病人年龄有关

B.与感邪的性质有关卜以L引k

C.与病人体质有关

99.阴阳双方盛衰悬殊,阴阳之间不相维系,可出现:

儿阴盛裕阳,阳密格p/D.阴虚则阳亢,阳度则阴胜

B.阳盛则热.阴盛则寒t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C.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100.什么是虚实真假?

答案:

在虚实病理变化中,虚证可表现出假实的现象,为真虚假实证;实证可表现出假虚的现象,为真实假虚证。

真虚假实是由于运化无力,气血不足见胀满.喘逆等假实现象。

真实假虚是由邪气壅结,阻滞经脉气血,气血阴阳不能畅行外达而见形寒肢体劂冷等假虚现象。

101.中医学的病理总纲是什么?

答案:

“阳胜则热,朗胜则寒。

阳虚则寒,阴虑则热”

102.如何理解阴阳格柜?

答案:

阴阳格柜,是阴阳失调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方面。

形成阴阳格柜的机理,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或阳的一方偏盛至极,而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柜于外,破坏了阴阳正常的依存互根关系,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出现真寒假热寒等复杂的病理现象。

2.

3.何谓阴偏盛?

其成因.病机持点和如何?

阴偏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代谢性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

多由感受寒湿阴邪,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中阻,阳不制四而

成。

其病机特点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

103.何谓阳偏盛?

其成因.病机特点如何?

答案:

阳偏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偏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

多由感受温热阳邪,或感受阴邪,从阳化热所致,也可围五志化火,或气滞.血疚.食积等郁而化热而成。

其病机特点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

104.津液的排泄障碍,主要在于哪几脏的气化功能减退:

A.肺脾肝B.肺脾肾C.脾肾心

D.心肾肝E.肝肾脾

105.激发整个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功能是气的:

(B.)

A.温煦作用B.推动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

106.营气通过何种途径循行于全身:

(C.)

A.十二经脉B.十二经别C.十四经脉D.十五别络E.任督二脉

107.将水谷精微布散于皮毛的脏是:

A.心B.肺C.脾D.肝E.肾

108.在肝主疏澄各种功能表现中,量根事的是:

A.调畅情志B.调畅气机C.谓节血量D.疏通水道E.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109.与脾胃升降关系最密切的是:

A.心B.肺C.肝D.肾E.膀胱

110.对肝主疏泻影响最大的情志活动是:

A.喜B.怒C.思D.恐E.惊

111."堵风掉眩"皆属于:

A.风B.寒C.肺D.肝E.脾

112.五脏六腑之大主是:

A.心B.肺C.脾D.肝E.肾

113."血府"是指:

A.心B.肝C.脾D.脉E.,冲脉

114.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A.化生血液B.运行血液C.固摄血液D.营养血液E.以上都不是

115.下列哪项不符合心火旺:

A.舌淡白无华B.面赤舌红C.舌尖深红起刺D.脉数E.心胸烦热

116.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

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主宣发和肃降D.肺朝百脉E.肺输精于皮毛

117.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

(B.)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

118.四肢肌肉的壮实主要取决于:

A.心主血脉功能B.肾主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