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行业及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819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G行业及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5G行业及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5G行业及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5G行业及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5G行业及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G行业及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

《5G行业及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G行业及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G行业及产业链分析报告.docx

5G行业及产业链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9月

 

正文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5G演进趋势:

技术周期性更迭、互联网大流量与物联网广连接双轮驱动

1.1.移动通信发展进程:

十年一个周期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无线通信以每10年一个周期的进度经历了从1G-4G的变迁。

1984年,基于模拟蜂窝技术的1G无线通信出现。

1990年开始,2G主流技术标准GSM和CDMAOne相继发布;2000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将WCDMA、CDMA2000、TD-SCDMA以及WiMAX确定为3G的四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2010年,TD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下的4G技术开始成熟并商用。

目前,5G技术正在标准制定和系列产品的开发应用中,预计2020年将开启全面商用。

图1:

移动通信跨代演进路线

图2:

5G研究进展

1.2.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VR/AR是5G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受益于移动互联网流量爆发、物联网(车联网)、以及VR/AR技术应用对增强型移动宽带、海量连接、低延时高可靠通信技术的需求,5G时代通信行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有望加大,并深刻影响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领域,根据思科的预测,未来全球和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将迅猛增长,2015-2020年全球移动数据月流量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2.58%。

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预测,2016-202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人均月流量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2.81%。

图3:

全球移动数据月流量预测(EB/月)

图4:

中国移动互联网人均月流量预测(GB/月.人)

物联网方面,根据思科的预测,到2020年M2M(支持无线和有线系统与具备相同功能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应用,如可穿戴设备)连接在移动联网设备中所占的比例,将从2015年的7.7%上升到26.4%。

据Gartner预测,到2020年五分之一的车辆将拥有某种形式的无线网络连接,相当于使用该服务的互联汽车超过2.5亿辆。

图5:

M2M在移动联网设备中的占比

图6:

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

VR/AR方面,根据思科预测,2021年VR/AR流量将增长20倍,56%的平板电视将会是4K高清画质,安装的4K电视数量将达到6.63亿台(2016年仅为8500万台),2016-2020年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81%。

1.3.中国移动通信:

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

1G-4G我国移动通信建设进度落后于欧美日韩,基本表现出“2G跟随、3G突破和4G同步”的特征。

1993年,我国首个GSM建成开通,正式进入2G时代;2000年,由中国大唐电信主导推出的TD-SCDMA标准被ITU确立为3G主流制式,2009年初工信部正式颁发3G牌照,我国进入3G周期;2013年底工信部正式颁发4G牌照,我国进入4G周期。

3G周期里SW通信指数未跑赢沪深300,但股价走势呈现出投资初期浮动上涨,投资后期缓慢回落的特点。

4G周期里SW通信指数明显跑赢沪深300,主要是因为互联网业务创新、流量暴增促使更大规模的通信网络投资。

图7:

SW通信、沪深300在3G-4G周期里指数变化对比

5G时代,我国实现局部技术领先全球,一方面得益于我国主导推出的TDD通信制式有望成为5G主流制式,另一方面我国运营商和设备商联合开展5G核心技术研发,实现了较早的试点布局。

表1:

5G产业政策

2.5G对产业链及行业格局的潜在影响

5G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融合网络,具有两大特点:

第一,5G是由多项差异化技术所构成的系统级解决方案。

未来,用户对于差异化、多场景化的通信需求将有所增加,这对4G这种以单一技术(高速率)为基础的移动网络将是很大的挑战。

举例来说,物联网应用属于控制类业务,对于时延的要求更为苛刻,要求时延低于毫秒量级,才能确保业务的可靠与安全性,这是4G技术难以支撑的。

而5G是将创新的多个核心技术(包括了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以及全频谱接入等)有效结合与应用,达到对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等场景通信要求。

第二,5G技术的关键能力指标更为丰富,包括了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端到端时延、峰值速率和移动性等。

据NGMNA称,5G技术的关键能力之一是能为大规模移动用户提供在热点区域1Gbps的数据的传输速率。

据IMT2020数据显示,5G比4G具备更高的性能,体现在用户体验速率、时延、流量密度、移动性以及峰值速率上。

而对于3G、4G等前代通信技术而言,通信速率是唯一的作为判断技术能力的指标。

表2:

5G关键指标定义

2.1.5G网络的软硬件均需升级

5G时代,通信网络的软硬件都需适配升级,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大规模天线技术、非正交传输、毫米波技术、D2D、超密集组网技术、先进编码调制技术、SDN/NFV等。

2.1.1.射频、滤波器:

全球移动终端射频器件市场将迎来稳健增长

现代移动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主要包含射频前端模块,射频收发模块,以及基带信号处理器。

其中,射频前端负责射频收发、频率合成、功率放大,该模块主要包括:

天线开关,双工器,功率放大器,以及滤波器。

其中滤波器作为对信号有处理作用的器件和电路,可以使信号中特定频率成分通过筛选进入,并同时极大抑制其他频率、无关信号的干扰。

5G网络高频和高密度通信将成为主流,所要求支持的无线频段数量呈上升趋势。

在2012年全球3G标准协会3GPP提出的LTER11版本中,蜂窝通讯系统需要支持的频段增加到41个。

根据射频器件巨头skyworks预测,到2020年,5G应用支持的频段数量将实现翻番,新增50个以上通信频段,全球2G/3G/4G/5G网络合计支持的频段将达到91个以上。

理论上来讲,单个频段的射频信号处理需要2个滤波器。

由于多个滤波器会集成在滤波器组中,

而滤波器器件与频段数量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线性比例关系。

但频段增多之后,滤波器设计的难度及滤波器数量大幅增加是确定的趋势,相应的价值量和销售数量都将倍增。

具体工艺方面,掌握LTCC工艺的射频商或具有更好的投资回报率。

LTCC低温共烧陶瓷(LowTemperatureCo-firedCeramicLTCC)技术是1982年开始发展起来的整合组件技术,已经成为无源集成的主流技术。

由于体积小,LTCC工艺或将适合5G时代智能终端设备商对于器件小型化的要求。

受4G渗透率不断提升且尚未饱和、5G时代来临带来射频器件单机数量和价值量的增加双重因素的影响,全球射频市场规模有望增长。

根据StrategyAnalytics预测,5G商用手机销售将始于2020年,其销量在2025年将超过3亿部。

根据MobileExpertLLC的研究指出,2016年在智能手机市场基本饱和,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射频前端模块的增长率仍达到了17%。

而在射频前端模块中,射频滤波器模块将是发展最快的模块。

随着5G网络的普及,全球移动终端射频器件市场将迎来稳健增长。

据美国高通公司预测,移动终端射频前端模块在2015-2020年间的复合增速在13%以上,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80亿美元。

其中,滤波器是射频前端模块增长最快的细分方向,滤波器市场将由现在的5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增长至2020年的130亿美元。

图8:

2008-2017年中国射频元件市场规模

2.1.2.天线:

大规模天线矩阵MassiveMIMO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天线是电路信号与空间辐射电磁波的转换器,向空间辐射或者接受电磁波,是移动通信系统末梢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无线网络的整体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5G时代,基站天线或有两大演变的趋势:

1.5G技术对天线的形态和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对于4G技术,5G的频谱效率将提高5-10倍,天线技术的提升是其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5G天线有基站天线和大规模天线矩阵MassiveMIMO。

基站天线属于传统天线业务,将通过超密集组网将现有站点提升10倍以上,以此实现5G通信密集、异构、分离(DHS)式的通信要求;MIMO技术以大规模MIMO为方向,通过增加天线数量提升信道容量,使频谱利用率成倍提升,达到5G的应用要求。

2.从无源天线到有源天线系统,天线的功能趋向于小型化、密集化、定制化。

超密集组网技术需要增加基站数量,大规模天线技术需要增加基站携带的天线数量。

图9:

4G-5GMIMO技术演进

图10:

4G-5G基站区域的天线个数演进

图11:

2015-2019年国内基站天线市场规模

2.1.3.光模块:

高速光模块将成为5G网络的必需

光模块由光器件、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组成。

光模块的作用就是光电转换,发送端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后,接收端再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光模块的分类方法大致有六类:

按速率划分:

622Mb/s、1.25Gb/s、2.5Gb/s、10Gb/s、40Gb/s、100Gb/s等

按功能划分:

发射模块,接收模块,收发合一模块(transceiver)

按封装划分:

1×9/2×9/SFF/GBIC/SFP/XFP/300pin等

按使用条件划分:

热插拔(GBIC/SFP/XFP)带插针(1×9/2×9/SFF)

按应用划分:

SDH/SONET,Ethernet,FiberChannel,CWDM,DWDM等

按工作模式划分:

连续和突发(OLT:

OpticLineTerminal,光线路终端;ONU:

OpticNetworkUnit,光网络单元)

光模块的速率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目前推动光模块速率升级的因素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一方面,“宽带中国”战略要求实现百兆光纤入户,从接入层提升了光接口压力,由下至上各级光接口逐级承压,推动了对高速率光模块需求;随着5G的部署,运营商需要部署更宽的带宽实现大流量数据的应用,如远程医疗、VR、4K视频等,因此移动网络各层面必须拥有更高的速率,这也推动了光模块的升级换代。

除了运营商网络对光模块需求巨大,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加速建设提振了对100G高速光模块的需求。

《Cisco全球云计算指数白皮书》报告中预测,到2020年,99%的互联网流量与数据中心相关,而数据中心内部的网络流量占到了高达70%的比例。

从流量模型来看,传统数据中心以南北向(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交互)为主,而云数据中心则以东西向(内部服务器之间交换)为主。

技术角度,数据中心内部网络通过引入“Leaf-Spine”(叶脊)网络架构,提升数据中心内部的数据传输速率。

2016年,100G光模块在数据中心实现规模商用,未来有望成为主流应用模式。

市场角度,美国Top5互联网服务商2016年资本开支总和约为

420亿美金,与中国运营商市场资本开支体量接近。

我们认为,全球数据中心网络新建及改造带来的100G光模块需求将规模放量,高速光模块市场将保持高景气。

根据LightCounting预测,到2019年数据中心光模块销量将超过5000万只,市场规模有望在2021年达到49亿美元。

图12:

全球10G/40G/100G光模块细分销售收入预测(亿美元)

2.1.4.小基站:

5G时代基站形态演进的大趋势

小基站是一种从产品形态、发射功率、覆盖范围等方面,都相比传统宏基站小得多(一般质量在2-10kg之类)的基站设备,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低功率的无线接入点,既可使用许可频率,也可融合WIFI使用非许可频率接入技术。

小基站的功率一般在50mw-5w,覆盖范围在10-200米。

相比之下,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可以达到数公里。

就当前而言,市场上对于小基站的概念归类分为:

按照基站功率(一般功率越大,覆盖范围越大)可分为微基站(MicroCell)、皮基站(Pi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