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741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2年制订,2004年修订)

课程编号:

070005

英文名:

Mi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前置课:

高等数学

后置课:

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

学分:

3学分

课时:

54课时

主讲教师:

西方经济学课程组成员

选定教材: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3版

课程概述: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和管理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

它以个量分析法为基础,分析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阐述价格机制的形成以及如何引导市场经济主体实现稀缺资源有效配置,并说明市场失灵时,政府的作用。

微观经济学内容,主要包括:

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政府的作用。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经济与管理类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认识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实例分析、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经济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初步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逻辑性强,又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

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将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对经济活动实践的探讨和认识之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注意经济学教学中的数理分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抽象的图形和数学表达式所包含的经济学原理解释清楚,将数学分析与经济学教学有机联系起来,并让学生初步认识其方法。

第三,讲授与自学结合。

针对微观经济学本身课程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主要以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系统讲授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安排适量课时进行课堂讨论和习题讲解,注意教与学的互动,督促学生课后自学和习题及案例分析的训练,深化学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经济学的理论素养。

第四,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即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思考,并将此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导论

课时分配:

3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简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分析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学习本章重点掌握经济学定义的三个方面:

稀缺性、选择性和机会成本的含义,知道西方经济学及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一、西方经济学的产生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以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发表为标志;1890年马歇尔发表《经济学原理》标志微观经济学的诞生。

二、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凯恩斯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

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边际分析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均衡分析等。

三、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基本假设

个体经济单位;理性的经济人和完全信息。

思考题:

1、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为什么?

2、简述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供求原理与弹性理论

课时分配:

9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与需求、供给、市场均衡等相关的概念和理论,正确理解需求量和需求的变动、供给量和供给变动的关系,熟知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具备分析均衡价格形成和变动、运用弹性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需求的含义;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定理。

三、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的含义;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的区别。

第二节供给曲线

一、供给

供给的含义;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供给表;供给曲线;供给定理。

三、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的含义;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的区别。

第三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一、市场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含义;市场均衡的含义。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形成分析。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供给曲线的移动;供求同时变动;供求定理。

四、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支持价格;限制价格;价格放开。

第四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

概念和计算公式;弧弹性和点弹性;需求弹性的类别;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的关系;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含义;计算公式;弹性系数值与商品的类别;握恩格尔定律。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含义;弹性系数的计算;弹性系数与商品的关系。

三、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及其计算;供给弹性的类别;影响供给弹性大小的因素。

思考题:

1.为什么会产生谷贱伤农?

对此你认为政府该不该干预?

为什么?

2.举例说明哪些产品可以簿利多销,哪些产品不能实行簿利多销?

3.政府的价格支持政策和限制价格政策是怎样影响市场价格的?

有何利弊?

第三章效用论

课时分配:

6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以分析方法的不同将消费者行为理论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用边际分析法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关系,说明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通过选择实现收入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满足程度最大化。

序数效用论以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说明消费者最优选择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消费是如何随价格和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

学习本章首先明确效用理论分析的前提假设,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关效用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及衡量,知道消费者消费的约束条件,能分析说明消费者如何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理解消费者剩余的含义和意义,了解价格、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

一、效用和效用函数

效用的含义与决定因素;基数效用论;效用函数。

二、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含义和表达;边际效用含义和表达;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货币的边际效用。

三、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均衡分析。

四、需求曲线的推导

需求价格含义和决定;需求曲线的推导。

五、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的含义;计算公式。

第二节序数效用论

一、关于偏好的假定

完备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

二、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征

序数效用论及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含义;无差异曲线特征;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特殊的无差异曲线。

三、预算线

预算线的含义;预算线的变动。

四、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含义;均衡分析;均衡条件。

第三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含义,替代效应含义,补偿预算线功能;正常商品、低档商品与吉芬商品在价格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的不同。

二、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需求曲线的推导。

三、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推导。

思考题:

1.效用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2.说明水和金刚石的价值悖论。

3.为什么消费者要将收入资源合理分配到各种商品的购买上去,并说明如何才能实现收入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四章生产理论

课时分配:

6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和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本章首先从一般意义上介绍生产函数及其类别;其次以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为基础,分析一种变动要素下的各种产量的关系及其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第三,分析两种投入变动下的生产函数及规模报酬;最后以等产量曲线为基础,分析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学习本章首先应注意生产理论的分析前提,正确理解和把握生产函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关系,熟知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如何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知道不同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的划分标准。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含义;生产函数的表达。

二、两种典型的生产函数

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第二节一种变动投入的生产函数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短期与长期的区别,一种可变投入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为Q=f(L,K0)。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表和图形;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关系以及一种可变投入的合理投入区分析

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生产的三个阶段的划分、特征和合理投入区的分析。

第三节两种变动投入的生产函数

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的表达和类别。

二、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的含义和类别。

第四节生产要素组合的最优组合

一、等产量曲线含义及特征

等产量曲线含义;等产量曲线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二、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含义;等成本曲线斜率;等成本曲线移动。

三、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含义;最优组合的条件;达到最优组合的分析;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四、扩张线

等斜线;扩张线;扩张线是特殊的等斜线。

思考题:

1.为什么有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不同条件下合理投入区是如何划分的?

2.生产者如何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为什么?

3.举例谈谈你对生产函数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理解。

第五章成本论

课时分配:

6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在对成本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阐述各类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学习本章要熟练把握上一章的投入-产出的关系,以此为基础,熟悉各类成本的概念,重点掌握各类成本的变动规律、原因,短期内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成本的概念

一、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含义;机会成本与生产费用的区别。

二、显成本与隐成本

显成本含义;隐成本的含义;两者的区别。

三、利润

经济利润;正常利润。

第二节短期成本曲线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关系及其图形

短期内总成本的含义及构成;短期平均成本的含义及构成;短期边际成本。

二、短期内各类成本的关系分析

各类平均成本与对应的总成本的关系;边际成本与总成本、可变成本的关系;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

三、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从而决定了短期内总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化趋势。

四、短期产量和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总产量与总成本的关系;平均产量与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的关系;总成本与扩张线的关系。

第三节长期成本曲线

一、长期总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含义;长期总成本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的含义;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影响长期平均成本的因素。

三、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长期边际成本含义;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

思考题:

1.我们能否从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变化特征推断相关的成本曲线的变化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