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20题专练解析版备战新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练测上海专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7170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20题专练解析版备战新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练测上海专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古诗词鉴赏20题专练解析版备战新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练测上海专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古诗词鉴赏20题专练解析版备战新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练测上海专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古诗词鉴赏20题专练解析版备战新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练测上海专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古诗词鉴赏20题专练解析版备战新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练测上海专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20题专练解析版备战新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练测上海专用.docx

《古诗词鉴赏20题专练解析版备战新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练测上海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20题专练解析版备战新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练测上海专用.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鉴赏20题专练解析版备战新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练测上海专用.docx

古诗词鉴赏20题专练解析版备战新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讲练测上海专用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1·上海市新场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⑴

丞相祠堂何处寻⑵?

锦官城外柏森森⑶。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⑷。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⑸。

⑴蜀相:

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⑵丞相祠堂:

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

⑶锦官城:

成都的别名。

⑷两朝开济:

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

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

开创。

济:

扶助。

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军中。

1.这两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陆游《书愤》一诗的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回顾年少时气涌如山,立下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如今看来,深感此志难成。

B.颔联一方面赞扬历史上两次辉煌的胜利,一方面追述平生最难忘的两段征战生涯。

C.颈联意气风发,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

D.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情怀,整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3.两首诗的尾联都使用了诸葛亮的典故,请问所表达的对于诸葛亮的情感有何不同?

【标准答案】

1.律诗

2.C

3.《书愤》陆游通过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典故,赞美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蜀相》杜甫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惋惜。

【精准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体裁的能力。

律诗是近体诗一种。

格律严密。

源于南朝,盛于盛唐。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六言、七言等。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这两首诗,每一首都是四联八句组成,颔联、颈联对仗规整,格律分明,所以是典型的律诗。

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理解错误,“塞上长城”句,诗人用的是南北朝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檀道济曾自比长城,诗人用此典故是说自己当年也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

所以此句情感不是自豪,而是遗憾、无奈。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书愤》的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用典明志。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

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

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

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所以此诗尾联是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蜀相》的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

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

八月,病死在军中。

“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的是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2021·上海中学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①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

①黄华:

菊花。

4.这首作品的体裁与下面哪首作品相同?

()

A.王之涣的《凉州词》B.杜甫的《登高》

C.秦观的《鹊桥仙》D.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5.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雨”一联写雨过天晴,蝉声欢快,诗人病后登亭,思归之念油然而起。

B.“病来”一联以把盏不知满足写归思之深,以登楼凝睇的形象写归思之切。

C.“鸦带”一联写诗人登亭看到的迟暮之景,用绵延的秋草暗喻别情。

D.“故园”一联即景抒情,写诗人滞留他乡,无计归去的落寞与感伤。

6.“秋风发上生”一句化用李贺诗句“秋夜明,秋风白”,生新奇警,不落陈腐,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标准答案】

4.B

5.C

6.本来是秋风吹动人的头发,诗人却用比拟方式形象地说秋风是人头发上生出,这样就不仅指秋风萧萧,而且指年华逝去,白发新生,暗示了诗人凄冷落寞的情怀。

【精准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首先我们要明确诗歌的体裁有哪些,从诗歌体裁上分为:

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据此分析,这首诗歌属于七言律诗。

A.王之涣的《凉州词》属于七言绝句;

B.杜甫的《登高》属于七言律诗;

C.秦观的《鹊桥仙》属于词;

D.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诗,属于古体诗。

故选B。

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用绵延的秋草暗喻别情”错误,这里写的是荣而复枯的秋草,其中暗喻的是失意之恨。

故选C。

6.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诗人此时滞留他乡,无计归去,眼见得梦想成空,徒然催人早生华发。

而“秋风发上生”几字,巧妙化用了唐代李贺的一句诗:

“秋野明,秋风白。

”,该句描绘了一幅空旷的田野,皓月当空,秋风万里,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

而贺铸点化成句,自铸新词。

本来是秋风吹动人的头发,诗人却用比拟方式形象地说秋风是人头发上生出,这里不仅指秋风萧萧,给人以冷的感觉,而且意指鬓发的斑白,年华的逝去。

因此这一新奇的用语,也便暗示着作者凄冷落寞的情怀。

贺铸多病早衰,又因喜谈世事,每忤权贵,屡受排抑,悒郁难平。

他在徐州任上曾多次吐露了这种幽冷不平的情怀,如“我已困摧辱,壮心如湿灰(《寄杜仲观》)、“三年官局冷如水,炙手权门我未能”(《留别张白雪谋父》),这些都可作为这首诗的注脚。

(2021·上海市同济中学期中)古诗词

和游景叔月报三捷

黄庭坚

汉家飞将用庙谋①,复我匹夫匹妇仇。

真成折棰②禽胡月,不是黄榆③牧马秋。

幄中已断匈奴臂,军前可饮月氏头。

愿见呼韩④朝渭上,诸将不用万户侯。

(注释)①庙谋:

兵略。

②折棰:

喻轻易取胜。

③黄榆:

边寨。

④呼韩:

匈奴单于呼韩邪,曾主动与汉交好。

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将游景叔比作汉飞将军李广,借以表现游景叔的非凡谋略和豪壮气魄。

B.第一联下句表明战事取胜、已为匹夫匹妇复仇,照应了题目月报三捷的内涵。

C.中间两联承接首联,以铺排词句极言战斗惨烈,突出了将士们苦战得胜的功绩。

D.尾联在前三联的基础上,收束全诗又更进一层,符合了格律诗起承转合的章法特点。

8.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加以分析。

【标准答案】

7.C

8.尾联写相对于获得功名利禄,取得连续胜利(三捷)的诸将(将士们)更希望最终获得全胜而使敌人来降;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奋勇杀敌、不求回报的爱国情怀的赞美,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失地尽复的期盼。

【精准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

C.“以铺排词句极言战斗惨烈,突出了将士们苦战得胜的功绩”错误。

中间两联没有以词句铺排极言战斗惨烈,没有写苦战,而是高歌战斗胜利。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尾联“愿见呼韩朝渭上,诸将不用万户侯”中“愿”意思是“希望”,“呼韩”指“匈奴单于呼韩邪”,此处是代指“西夏”,作者借匈奴单于呼邪与汉的典故来说宋朝和西夏的事。

这一联表意深远,体现了“合要渊永”的章法特点。

写将士们更希望西夏能主动来降,实现和平统一,各民族友好相处的盛世局面,他们并不在乎像万户侯那样的功名利禄。

这两句写出了将士们的不求回报,甘愿为国效劳奉献的忠诚和爱国情怀,作者对此是由衷的赞美肯定,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宋朝能尽复失地的热切期盼。

(2021·上海·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镜湖女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9.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古体诗B.近体诗C.五言律诗D.诗余

10.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11.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标准答案】

9.A

10.B

11.这首诗塑造了镜湖边船家女子勤劳、美丽、活泼可爱、乐观积极的形象。

在波平如镜的镜湖之上,粉面如花头顶荷叶的美丽女子,坐在小船上忙碌着,风景如画;傍晚时分新月初升,女子们纷纷归来,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劳累了一天的镜湖女回到家中,又互相邀约第二天一起去看迎神赛会,表现出女孩们的青春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精准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体裁的能力。

本诗属于古体诗。

诗歌从体裁上看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诗余,又称为词、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本诗无明显的韵律,因此不是律诗,同时全为字数相同的句子,因此也不是诗余。

故应是七言古体诗。

故选A。

1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错误,“翻翻”的运用使小伞动感十足,进而把荷叶随风舞动的轻盈美感韵味十足地描绘出来,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所以“乱荷叶”的解释是错误的。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赏析作者的形象,一定要回到原诗中抓住概述诗人生平经历或形象的句子。

形象(外貌)特点——年轻美丽,如“女儿妆面花样红”,船家女儿粉面红如荷花美,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了女子的年轻美丽;

性格——活泼可爱,如“菱歌缥缈泛烟津”,采菱女歌声随烟波荡漾,通过听觉描写,表现了女子的活泼可爱,“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回到到家里再约西邻女伴,明天湖桥去看赛会迎神,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的热爱生活和活泼可爱;

对生活的态度——热爱生活,如“小伞翻翻乱荷叶”,头顶翠荷小伞忙着采菱,通过动作描写写出湖中的忙碌,“菱歌缥缈泛烟津”写出女孩们劳动时乐在其中,“明日湖桥看赛神”写出女孩们富有生活情趣等。

对于“镜湖女”这样一个年轻美丽、活泼可爱、热爱生活的船家女子,我们既可以从“妆面花样红”的视觉形象,“菱歌缥缈”的听觉角度,也可以从肖像描写,“乱荷叶”的动作描写,尤其是“约西邻女”明日看赛神的叙述,更可以从清丽的景色烘托的角度进行赏析。

(2021·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月考)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人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12.这首作品的体裁与下面哪首作品相同?

()

A.李白的《将进酒》

B.陆游的《书愤》

C.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D.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13.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雨”一联写雨过天晴,蝉声欢快,诗人病后登亭,思归之念油然而起。

B.“病来”一联以把盏不知满足写归思之深,以登楼凝睇的形象写归思之切。

C.“鸦带”一联写诗人登亭看到的迟暮之景,用绵延的秋草暗喻别情。

D.“故园”一联即景抒情,写诗人滞留他乡,无计归去的落寞与感伤。

14.同是多病之身,杜甫《登高》中是潦倒新停浊酒杯,而贺铸却把酒不知厌,结合所学知识,试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

【标准答案】

12.B

13.C

14.不同:

《登高》中,久客他乡、艰难穷困、愁苦衰老,使诗人心灰意冷,本想借酒浇愁,却偏偏因病不能喝酒,这反而更增添了愁烦。

本诗中,诗人因为乡愁太深、太重,挥之不去,即使病后初愈,仍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

相同:

都表达了诗人内心抑郁又无处倾诉的矛盾和痛苦之情。

【详解详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首先我们要明确诗歌的体裁有哪些,从诗歌体裁上分为:

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据此分析,这首诗歌属于七言律诗。

A.李白的《将进酒》属于古诗体;

B.陆游的《书愤》属于七言律诗;

C.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属于古诗体;

D.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诗,属于古体诗。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用绵延的秋草暗喻别情”错误,这里写的是荣而复枯的秋草,其中暗喻的是失意之恨。

故选C。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不同:

贺诗“病来把酒不知厌”,意思是病愈之后饮酒不知满足。

贺铸当时患有肺病,又滞留他乡,故使诗人最受煎熬的是怀乡病。

病后的频频把盏,不是为消渴解馋,实因乡愁太深、太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

所饮之酒,实在是满含辛酸强咽下的苦酒。

杜诗“潦倒新停浊酒杯”意思是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更增添了愁烦。

相同:

贺诗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

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

颔联写诗人梦后倚楼。

颈联从忆想回到现实,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

尾联即景抒情,写作者自己辜负了故乡亲友赏菊之约虽然令人伤怀,让秋风吹白了霜鬓,满是“白发生头未得归”的惆怅。

杜诗《登高》首联写景,渲染悲凉气氛,凄凉之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颔联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颈联抒发了身世飘零,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

尾联,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所以杜诗在情感主旨上则更显丰富复杂。

故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内心抑郁又无处倾诉的矛盾和痛苦之情。

(2021·上海市长征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题浔阳楼

白居易〔唐代〕

自此后诗,江州司马时作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15.这首诗的体裁属____诗。

16.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文思高玄B.闲淡简远C.明白如话D.含蓄蕴藉

17.这首诗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书写内心情感。

请指出一种并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标准答案】

15.怀古诗

16.C

17.前四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陶渊明和韦应物的才情的强烈的赞美之情。

以一“爱”字来说明陶氏的作品对自己有着很深的吸引力,又用一“怪”字来表达自己对韦氏的诗才感到很好奇。

【精准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诗题虽为《题浔阳楼》,实乃作者站在浔阳楼上饱览胜景,赞叹江州河山,并借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是一首怀古诗。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作者在本诗中语句如“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直白质朴,明白如话。

故选C。

1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作者在首二句“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开篇谈到东晋诗人陶渊明,以一“爱”字来说明陶氏的作品对自己有着很深的吸引力,表明自己很喜欢陶渊明的作品,作者觉得陶渊明的文思高超玄妙。

作者在第三、四句提到诗人韦应物,“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用一“怪”字来表达自己对韦应物的诗才感到很好奇,称赞其诗歌具有清新闲远的情调。

作者在前四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陶渊明和韦应物的才情的强烈的赞美之情。

(2021·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①,刚道②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庄生天籁:

出自《庄子•齐物论》,谓自然界的声响。

②刚道:

硬说。

③宋玉《风赋》云: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

‘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

’”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

前文“兰台公子”即宋玉。

18.下列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在扬州建造了平山堂,苏轼曾为平山堂写词,“山色有无中”句就选自该词。

B.上阕写景,虚实结合;下阕写景议论,借驳宋玉表达“风无雌雄,不以谪为患”一旨

C.“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一句借描写眼前美景,寄寓词人身受贬斥际遇的感慨。

D.词人在篇末写出只要有长风千里,令人痛快,内心便会充满浩然之气,坦荡洒脱。

19.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词的一项是()。

A.刚健遒劲B.慷慨激昂C.典雅庄重D.旷达豪迈

20.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阕的画线句。

【标准答案】

18.B

19.D

20.前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碧山映江,优美平静;后两句,狂风忽起,涛澜汹涌,白头翁驾一叶扁舟,在巨浪中掀舞。

前后动静斗转,动心骇目,凸显白头老翁搏击风浪的泰然气象,为后面阐发人生感悟做铺垫。

【精准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山色有无中’句就选自该词”分析错误,依据“认得醉翁语”可知,这一句应是欧阳修的诗句。

C.“一句借描写眼前美景,寄寓词人身受贬斥际遇的感慨”分析错误不是眼前景,应是记忆中情景,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当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D.“只要有长风千里,令人痛快,内心便会充满浩然之气,坦荡洒脱”分析错误,诗人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

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放的处世精神,因此它的风格特点是“旷达豪放”。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中画线的句子是描写景物的句子,可从意象意境、描写手法、情感等角度分析。

从手法上看,诗歌前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

“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

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

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为后面阐发人生感悟做铺垫。

(2021·上海市实验学校期末)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①

[宋]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词人托以“代人寄远”的形式,即借思妇想念行役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思归之情。

21.“少年游”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从字数上看属于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诉说了对远行在外的亲人当年不当别而别,如今当归而未归的思念盼归之情。

B.前三句点明分别的时间、地点与气候,说明主人公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家中的妻儿。

C.下片写妻子本想仿效李白对酒邀月以慰寂寥,却不意反惹出更加惆怅的情绪。

D.结尾借月中姮娥只怜爱双栖燕而不顾怜空闺独守之人,写出了妻子月下的孤独。

23.简要赏析下片画线句运用的艺术技巧。

【标准答案】

21.词牌名小令

22.B

23.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

由双栖燕子想到单栖人,运用反衬手法,表达了主人公独守空闺的孤单和寂寞。

【精准分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这是关于“词”的文学常识。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的标题一般由词牌名和题目构成,本词中“少年游”就是词牌名,后面的是题目。

词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

这首词共51字,是一首小令。

2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说明主人公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家中的妻儿”错。

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门外”;分别时的气候——“飞雪似杨花”。

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

故选B。

2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画线句是“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意思是好似那月光无限怜爱那双宿双栖的燕子,把它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画梁上的燕巢。

,妻子在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在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

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

此句运用联想和反衬手法,看到梁上的双栖燕,而想到了自己这个单栖人,由燕子的双宿双栖,反衬出自己独守空闺的孤单寂寞。

(2021·上海市长征中学期末)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过洞庭

(南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