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消费品行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7045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消费品行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七章消费品行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七章消费品行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七章消费品行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七章消费品行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消费品行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docx

《第七章消费品行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消费品行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消费品行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docx

第七章消费品行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第七章消费品行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第七章、消费品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三)金融危机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二、低端劳动力成本上升

(一)劳动力成本上升形势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原因

(三)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三、通货膨胀上一个台阶,消费品价格上涨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

(二)物价上涨原因

(三)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四、自然资源和能源短缺,气候问题等

(一)全球能源基本状况与发展趋势

(二)中国能源发展现状及问题

五、产能过剩、供过于求

(一)、目前产能过剩的性质和主要特点

(二)买方市场是必然趋势

六、销售渠道问题

(一)传统渠道中存在的问题

(二)微利时代的销售渠道

一、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影响

1、通过贸易的渠道导致我国出口增长趋缓

我国是一个对外依存度较大的国家,对美国出口和对美国经济的依赖迅速大幅度提高。

当美国经济减速,世界贸易和美国需求量大幅下降,主要产品贸易价格指数呈负增长时,会对我国出口贸易量和贸易额增长产生直接影响。

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的产出和需求下降,由此引起的私人消费、公司资本开支以及产出的下降导致美国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市场进口的消费品减少。

美国个人消费开支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但是,目前美国消费者对商业环境、就业市场以及薪酬的预期都比较悲观,而信贷紧缩、物价上涨和就业市场恶化使消费者对美国经济前景感到担忧。

据2008年3月25日美国经济咨询商会报告显示,3月美国消费者信心继续下降。

从2月的764降低至645,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3.3,是2003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

消费者预期指数也创下35年来的新低。

房价下降的负财富效应以及负债消费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意味着美国消费疲软将持续较长一个时期。

我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是消费品,而美国政府的数据以及企业高管已经指出,美国消费者在购买必需品方面已经紧缩开支,消费和进口需求的下降,导致对我国产品需求增长速度放慢,美国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量。

2、通过资本与金融渠道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在美国宣布7000亿美元的注资救市方案后,德国、英国接着宣布各5000亿欧元的救市方案,许多国家纷纷跟进推出类似的文字。

同时,各国央行也相继采取了降息等举措,短期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次贷危机造成的信心危机和流动性紧缺问题。

但从较长期时期看,将有可能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导致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出现。

目前,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已经暴跌,大量的资源类企业采取了减产、限产措施,但因为我国长期实行价格管制,我们的一些重要投入品(而且是可贸易品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即使国际市场降价,中国仍然是价格洼地,而且我国现在推出4万亿拉动内需的刺激方案,国内外应对次贷危机的措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使我国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显现出来。

升值压力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相对竞争力美元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度充当了黄金的职能,对于进口商品的美国而言,在美元与黄金脱钩的条件下,美元的滥发不再受其本国黄金储备限制。

因为次贷危机,美元不断走软,对人民币汇率已经产生了影响。

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导致人民币和美元利率出现倒挂,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美国的刺激经济政策会导致美元更加泛滥,利率更加宽松,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

美国是全球原料及商品的最大消费国,美元贬值的间接结果就是美国消费价格的上扬,这影响了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出口产品的相对竞争力。

美元走软还影响了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的价格,比如原油、铁矿石等,都出现了大幅度提高。

所以,一定程度上也向其他国家包括我国输出了通货膨胀。

美元贬值加大我国国内通胀压力,加剧流动性泛滥,促使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从而影响出口。

3、美国加大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力度

贸易保护主义不会主导世界经济,但贸易政策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

美国虽然一直提倡自由贸易,但当其利益受损时,往往就会违反自由贸易的规则,以维护经济安全为由,以“公平贸易”代替“自由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近年来,我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

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问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各种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纷纷出笼,这一切都将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

当前,美国对华贸易壁垒有进一步政治化的趋势。

美国民主党掌控国会两院后,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对华经贸政策更趋强硬。

近年来,美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主要目标的“337调查”个案明显增多,中国已成为

被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

最近,美国又不断炒作我国宠物食品、水产品、牙膏、轮胎、玩具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我国有关产品进口,严重损害我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

美参众两院还相继出台针对我国汇率问题的议案,要求美国政府对通过“汇率失调”而获取对美国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进行制裁。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1、居民消费现状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中国老百姓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消费恐慌”,而是对手里的钱怎么花得更有价值变得“计较”起来,也就是消费心理的变化使得消费行为更谨慎,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大多数居民缩减开支。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虽然不像国外那么严重,但由于对未来经济形势预期的存在,使得消费者还是心存顾虑。

造成开支减少的原因也是因人而异,一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收入减少比较明显,所以造成消费降低,而有一些消费者则是因为心理因素,比如考虑到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或者考虑到物价水平的变化问题等等。

其次,对消费品的投入比例发生变化。

2007年炒股热和炒房热之后,人们对这两种投资方式的热情逐渐下降。

现在居民购物一般都会选择实用、便宜及生活必需品,而对于以后的消费主流,则主要集中在衣着、医疗、教育消费等方面。

在中国消费者心里,在吃好、穿好,身体好的基础上,教育、住房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

人们普遍认识到知识的重要,同时为改变居住环境,住房消费成为居民近几年来乃至以后消费的主要投入。

而旅游、家电、家用汽车消费在居民看来还属于比较奢侈的消费。

2、分析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

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综合起来也无外乎两大类:

一类是与消费有关的经济因素;一类是与消费有关的文化因素。

首先,影响居民消费的经济因素分析。

居民经济收入的变化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消费者手中持有的货币资金如果相对自己在不同时间有所增加,相对同一时间的不同消费主体有所增加,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以此通过影响总需求的方式影响总供给。

那么,在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比如物价水平下降,在相对收入不变的时候则又可以刺激消费。

结合此次金融危机,部分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出现了小幅下降,另外人们由于存在着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稳定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居民的消费。

其次,影响居民消费的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包括了诸如文化环境,社会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状况等多种,但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结合此次金融危机,人们的心理因素对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美国居民消费现状以及如火如荼的金融危机的演绎,难免使得消费者改变自己原有的消费计划,而由于存在着对未来工作、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等,保持一种维持基本生活的基础性消费。

(三)金融危机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1、金融危机对企业的经营财务影响

(1)对营业收入的影响

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使人们对风险的恐惧程度普遍上涨,对未来的就业状况和收入预期不甚乐观。

当收入预期不佳时,人们会减少不必要的消费。

美国消费的减少和美元的贬值,直接影响中国对美出口的营业收人。

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

由于人们对金融危机环境的未来前景悲观,不断地缩减了消费,导致美国经济增长的不断下滑。

加上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与我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矛盾,导致大量热钱流人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从而使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

这两大原因直接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数量和金额。

(2)对存货的影响

从全球市场的角度看,发达地区受到打击最大,在美国对中国商品需求下降的同时,欧洲以及日本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也会相应下降,这对于中国的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美、欧、日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国)。

美国的需求下降时,欧盟和日本的需求也跟随下降。

欧盟与日本没有能成为美国份额下降的替代区域。

因此。

外向型经济主导下的中国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企业的存货积压现象将不可避免。

(3)对应收账款的影响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企业的违约率开始上升,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

据统计,2008年5月浙江本地企业的海外坏账率增长约为268%。

货款的回收是企业的全命线,一个企业在成立以后,资金来源基本上都是依靠货款的回收,一味的扩大市场销售,而没有相应的回收货款机制,最终给企业带来流动资金不足,企业最终会运转困难。

(4)对营业费用的影响

现有市场需求的减弱,使得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开拓新的市场,包括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

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使得外向型企业转攻国内市场。

要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想办法打开国内市场。

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最好的办法是开增加国内市场的广告投入。

由于原内贸市场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已占了领先地位,外向型企业转攻国内市场必将与内贸企业展开激烈竞争。

剧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得不增加销售费用,压缩利润空间。

当然,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同样也要付出更多的销售费用。

(5)对人工成本的影响。

2008年1月l目我国正式实施《劳动合同法》,企业的用人成本大幅度提高。

除了员工工资普遍增加外,还有要交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

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突变,企业面临着市场需求急剧减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企业融资困难等困境。

2、金融危机对企业投资活动的财务影响

(1)对权益性投资的影响。

受投资者未来预期的影响,周边股市大跌,我国的沪深股指一落千丈,股指由6000点直线下降到2000点左右。

2008年对一些在二级市场进行股票投资的企业来说可谓是“灾难”之年。

别说是投资收益,很多甚至连本金都赔进去。

对一些投资实体的企业来说,由于被投资的企业效益不好,被投资的企业分配给投资企业的红利自然就减少了,有的甚至没有红利。

所以,有的企业正在考虑出售子公司,减少权益性投资。

但对一些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的大中型企业而言,危险中蕴藏着机会。

(2)对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2008年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寒冷”的一年。

上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费成本猛增,企业还没回过神来,又碰上金融危机导致整个经济下滑的宏观环境的突变,让大多数企业对投资普遍缺乏信心。

企业的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的投入就会明显减少甚至不投。

只有企业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候,决策层才可能对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进行投资。

因为增加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说明企业要扩大规模,增加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说明企业考虑了未来产品的更新换代。

这些都是在宏观经济环境有利的情况下,企业才可能进行的内部投资。

在目前的经济背景下,当务之急是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的环节中去,所以会减少对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投入。

3、金融危机对企业筹资活动的财务影响

(1)对长期借款的影响。

目前全球金融体系处于动荡之中,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上升,为避免风险,银行不得不提高信贷标准,企业贷款的难度因此加大。

由于企业经营不景气,企业的偿还能力会下降,银行可能会因为控制风险的能力不强而不愿放出贷款。

宁愿将货币存人央行获得利息收入。

银行的“惜贷”行为加重了企业筹集资金的困难。

而有些企业建厂房置设备及无形资产开发等都是向银行贷款的,正当企业生产经营进入正轨时,却遭遇金融危机。

他们还未喘过气来,银行的贷款期限就到了,如果未能偿还银行贷款,企业的信用等级将下降,以后贷款就更为困难,形成融资的恶性循环。

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就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局面。

(2).对财务费用的影响。

2008年上半年,为抑制由结构性通货膨胀转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央行多次调整利率,使得企业现有贷款的利息费用不断增加。

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为防止经济下滑,央行不断调低利率,但由于经济不景气,银行为减少放贷风险而不愿放贷。

使得一些企业得不到银行的贷款,从而也就不能享受到国家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实惠。

对于部分银行推出的无担保和无抵押的信用贷款。

中小企业要以付出较高的利息为代价,支付成本相当于3个月的同期贷款利率。

由于银行对企业贷款有许多的规定,不能在商业银行贷到款的企业为解燃眉之急只能向私募借款。

当然,高额的借款利息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二、低端劳动力成本上升

(一)劳动力成本上升形势

1、农民工以行动终结低成本劳动力时代

当前中国企业不仅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而且面临企业员工离职率过高的境地。

由于企业工人离职率过高,企业需要常年招工,加剧招工难,使工荒现象更为突出。

一般来说,企业员工月离职率在5%以下都是合理的。

说明员工队伍具有相对稳定性,但超过40%以上,则是不合理的,说明员工队伍缺乏稳定性。

企业因员工离职率过高,不得不常年招工。

当前制造类企业员工高离率现象在全国具有普遍性。

从企业内部原因来看,导致工人离职率高主要原因仍是工资低、劳动时问过长,劳动强度大以及福利待遇差等老问题。

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农民工的时薪(小时工资)并没有明显增长。

当前超时加班与低工资对农民工的损害也是多方面的。

2、“工荒”表明劳动力无限供给已出现拐点

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劳动力供给不再是无限供给。

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已经过去,2004年就是个重要的转折点。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5岁至59岁)供给增长率在2004年首次出现下降。

至2011年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不再上升,2021年开始绝对减少。

这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实际上是享受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前10年内人口大幅增长带来的“红利”。

从1978年到1998年。

在中国持续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资本的贡献率为28%,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的贡献率为3%。

其余全部是劳动力的贡献。

大量劳动力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高储蓄率,使企业发展的资本供给得到保障。

而这样的“红

利”已不太可能在下一个10年乃至20年继续出现。

1990—2002年。

乡村人口绝对减少了2658万人。

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扩大之中。

这意味着农民工的来源已经出现了萎缩。

此外,农业税全面取消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留在家乡或转入第三产业,更拉大了制造业的劳动力缺口。

3、到西部招工不具有可持续性

自“工荒”以来。

东南沿海一带企业在当地政府劳动部门组织下到中西部地区招工。

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当富余,地方政府也愿意配合东部企业招工。

到西部农村地区招工,通常要取得西部地区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部门的配合,企业还要给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农民工垫付路费,有些还要向委托招工单位支付招工信息费。

因此,招工成本也相当高。

西部农民工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到东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它企业劳动待遇更好时,也会离职跳槽。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四川、重庆的快速发展,西部劳动力也将会出现短缺。

因此,到西部招工解决企业“工荒”问题不具有可持续性。

4、国家正在用法规支持低成本劳动力时代的终结

2008年元月1日,旨在保护劳工权益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

有业内人士预言,2008年,中国劳动力的廉价时代将正式终结。

不过,这样的断言有点绝对,因为低成本劳动力时代的终结并不是一部法律就能做到。

受强大的资方利益集团的影响,低成本劳动力时代的终结将有一个劳资博弈的过程。

从理论角度来看,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和实施,将确实堵住很多用工漏洞。

企业不得不依法办事,劳动者利益得到保护的同时,企业用工人成本也将大幅上涨。

有关方面测算,如果完全按劳动法合同法的要求,如给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加班付双倍工资。

辞退员工要有经济补偿(每工作一年补偿1个月工资)等,那么,企业普通员工的工资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60%左右。

5、物价上涨提升劳动者工资

当前整个物价水平快速上升使劳动力成本上升。

2008年l月7月我国CPI同比上涨分别为7.1%、8.7%、8.3%、8.5%、7.7%、7.1%、6.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相对较快,如7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4%,为了降低物价的影响,不少公司为员工、特别是为中高层职位员工加薪,导致劳动者丁资总体上涨。

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反过来又促使产品价格上涨,加重通货膨胀。

(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从短期来看,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对企业的直接影响是负面的,给许多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削弱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劳动力成本上升必然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当然各行业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例不同,影响各异,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尤甚。

劳动密集性产业主要分布在采掘业、纺织、服装、食品、餐饮等行业,在其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较大,如采掘业在33%左右,食品制造业在15%左右,餐饮在33%左右。

劳动密集型产业正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必将削弱这种优势,从而削弱我国企业的竞争力,甚至导致大量企业陷入困境。

据报道,2007年,广东就有l000多家鞋厂及关联企业因成本上升而破产倒闭,其他如制衣、玩具加工、电子加工等行业和企业的境况也甚是艰难。

2、给我国企业出口带来较大压力。

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相对应的是我国出口增速下降,2006年出口同比增长27.2%,2007年为25.7%,今年上半年为21.9%,全年预期增长在22%左右I“,考虑到美元贬值因素,实际增幅下降更大。

当然,出口下降受很多凶素的影响,如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等,但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导致企业出口竞争力下降也是个重要的原因。

3、减少国外对我国的直接投资。

国外直接投资会给当地带来技术和管理的扩散效应,会促进当地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必然导致很多外资向成本更低廉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当前,有很多外资向外转移,甚至不少在山东的韩资企业“一夜之间消失”,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是重要的原因。

近来,有不少国外学者认为墨西哥、越南等会成为取代中国的下一个制造基地,尽管这种说法还言之过早,但我们对面临的挑战要有清醒的认识。

三、通货膨胀上一个台阶,消费品价格上涨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

1、当前的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这一结构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1)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高于中间产品的价格涨幅,而中间产品的价格涨幅又高于最终产品的价格涨幅。

(2)农村的CPI高于同期城市涨幅。

2007年7月份,城市CPI上涨3.5%,农村CPI上涨6.3%。

这说明在两次物价上涨过程中,农村居民受到的冲击和影响要大于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消费价格的过快上涨,不仅会抵消近年国家为增加农民收入所采取的各项调控措施的实际效果,也会抵消农副产品涨价给农民带来的增收效果。

2、当前的通货膨胀呈现非平衡性特点。

(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集中于食品价格。

食品价格上涨高于非食品价格上涨,生活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高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

2007年食品价格上涨比居民消费价格上涨高出6.5%。

(2)食品价格上涨主要集中于猪肉、粮食、食用植物油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上。

2007年五一长假过后,全国各地的猪肉价格开始飙升,猪肉价格的上涨不仅带动了其他肉类价格的上涨,还带动了鲜蛋、油脂等相关食品价格的上涨。

3、当前的通货膨胀呈现国内货币贬值,在国际上对美元等货币升值的特点。

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货币贬值与通常意义上的货币贬值的区别在于:

前者导致一国的货币价格下降,而后者是指国与国之间货币相对价值的下降。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货膨胀导致国内货币贬值,但是在国际上对美元等主要货币升值。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99元。

4.居民对于通货膨胀的信念高度不一致。

由于CH指标体系的原因,居民对于通货膨胀的实际感受和信念与发布的数值出入较大。

首先,食品权重过高有可能高估了通货膨胀。

目前我国食品在CPI中的权重过高,若把烟酒加入食品项,食品的权重为37%左右,而在美国的CPI统计中,食品所占的权重仅13.9%。

其次,房地产权重过低有可能低估了通货膨胀。

我国居住类在当前CPI中的权重是13.2%,但是与美国居住类在CPI中42.7%的权重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二)物价上涨的原因

首先,较大的通胀压力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

通常情况下,快速的经济发展将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可是中国近些年来经济飞速发展,而通货膨胀几乎是零。

受到国际和国内一系列的因素的影响,这种通货膨胀开始慢慢释放。

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使得我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巨额的国际投资增加了国内市场上货币的供给,造成了通胀的压力,也增加了国内的需求。

另一方面人民币不断的升值的势头,中国金融市场上较高的盈利率,使得大批国际热钱纷纷涌入我国资本市场,我国虽然在信贷方面控制较严,但是缺少金融市场上的限制,所以企业仍然可以通过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获得资金。

大量中小散户在货币市场的投资及大批的国际热钱不仅加大了我国通胀的压力,也增加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其次,我国长期以来的贸易顺差造成了我国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使国内的人民币供应增加,而国内的供给却减少了,从而也是推动物价普遍上涨的因素。

我国贸易的高额顺差以及我国的外汇结算制度,使得我国官方外汇储备增长迅猛,巨额的官方外汇储备不仅改变了我国基础货币的供给渠道,也增加了我国基础货币的供给,同时大量的商品被出口到国外造成了我国国内的商品供给的相对减少,都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我国物价的上涨。

而强劲的出口也会提高企业效益和增加就业岗位,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扶持政策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推动社会总需求加速扩张,进而拉动物价上涨。

再次。

国际市场粮食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大幅上涨,又可能进一步推动国内食品价格上涨。

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

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最后,对价格上涨的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格的上涨。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今天,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对国内价格上涨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传导作用。

在国际市场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上涨的预期也在增强。

持续的价格上涨不仅会直接的影响到居民的基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我国企业的生产活动和销售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都会产生影响。

(三)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国际和国内市场上能源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不仅直接抬高了我国的进口成本,而且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下游产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由于原材料的价格的普遍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加企业,利润也会随之减少,这就降低了我国企业的生产的积极性。

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势必会导致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它可能降低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外还可能由于生产的减少以及缺乏竞争力使我国的出口贸易业随之减少,从而削弱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