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考试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7005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85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力学考试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材料力学考试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材料力学考试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材料力学考试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材料力学考试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力学考试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

《材料力学考试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考试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力学考试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

材料力学考试题集含答案解析

《材料力学》考试题集

单选题

1.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有关

(C)与二者都有关(D)与二者都无关

2.一直拉杆如图所示,在P力作用下。

 

 

(A)横截面a上的轴力最大

(C)横截面c上的轴力最大

3.在杆件的某一截面上,各点的剪应力

(A)大小一定相等

(C)均作用在同一平面内

4.在下列杆件中,图所示杆是轴向拉伸杆。

 

5.图示拉杆承受轴向拉力P的作用,斜截面

m

m-m的面积为A,则(r=P/A为。

m

 

(A)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C)斜截面上的正应力

(B)斜截面上的剪应力

(D)斜截面上的应力

 

6.解除外力后,消失的变形和遗留的变形

(A)分别称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C)分别称为塑性变形、弹性变形

7.一圆截面轴向拉、压杆若其直径增加一倍,

(A)强度和刚度分别是原来的2倍、4倍

O

而i称为塑性变形

(D)通称为弹性变形

则抗拉

(C)强度和刚度均是原来的2倍

8.图中接头处的挤压面积等于

(B)强度和刚度分别是原来的

(D)强度和刚度均是原来的

4倍、2倍

4倍

O

O

(A)ab

9.微单元体的受力状态如下图所示,

已知上下两面的剪应力为T则左右侧面上的剪应力

(A)。

/2

25

(C)2

(D)0

(B)。

 

 

10.下图是矩形截面,则m-m线以上部分和以下部分对形心轴的两个静矩的

(D)弯曲变形后的轴线与载荷作用面同在一个平面内

12.图示悬臂梁的AC段上,各个截面上的—

16.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应力(B)应变(C)位移(D)力学性质

17.用截面法只能确定杆横截面上的内力。

(A)等直(B)弹性(C)静定(D)基本变形

18.在下列说法中是错误的。

(A)位移可分为线位移和角位移

(B)质点的位移包括线位移和角位移

(C)质点只能发生线位移,不存在角位移

(D)一个线(面)元素可能同时发生线位移和角位移

19.图示杆沿其轴线作用着三个集中力.其中m—m截面上的轴力为

(A)N=-5P(B)N=-2P(C)N=-7P(D)N=-P

20.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剪应力最大的截面。

(A)分别是横截面、45o斜截面(B)都是横截面

(C)分别是45o斜截面,横截面(D)都是45o斜截面

21.某材料从开始受力到最终断开的完整应力应变曲线如图所示,该材料的变形过程无。

(A)弹性阶段和屈服阶段(B)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

(C)屈服阶段和强化阶段(D)屈服阶段和颈缩阶段

22.图示杆件受到大小相等的四个方向力的作用。

其中段的变形为零。

ABCD

a—I_a——d

(A)AB(B)AC(C)AD(D)BC

23.在连接件剪切强度的实用计算中,剪切许用应力是由得到的。

(A)精确计算(B)拉伸试验(C)剪切试验(D)扭转试验

24.剪切虎克定律的表达式是。

(A)p=Ey(B)t=Eg(C)t=Gy(D)t=G/A

25.在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中,的值可正、可负、也可为零.

(A)静矩和惯性矩(B)极惯性矩和惯性矩

(C)惯性矩和惯性积(D)静矩和惯性积

26.图示梁(c为中间较)是。

 

(A)静定梁(B)外伸梁(C)悬臂梁(D)简支梁

27.图示两悬臂梁和简支梁的长度相等,则它们的。

(A)Q图相同,M图不同(C)Q、M图者防目同

28.在下列四种情况中,称为纯弯曲。

(A)载荷作用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

(B)载荷仅有集中力偶,无集中力和分布载荷

(C)梁只发生弯曲,不发生扭转和拉压变形

(D)梁的各个截面上均无剪力,且弯矩为常量

29

图所示截面梁在

.下列四种截面梁,材料和假截面面积相等.从强度观点考虑,铅直面内所能够承担的最大弯矩最大。

 

ABCD

30.在下面这些关于梁的弯矩与变形间关系的说法中,是正确的。

(A)弯矩为正的截面转角为正(B)弯矩最大的截面挠度最大

(C)弯矩突变的截面转角也有突变(D)弯矩为零的截面曲率必为零

31.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

(A)力学性质(B)外力(C)变形(D)位移

32.用截面法确定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

(A)该截面左段

(C)该截面左段或右段

建立平衡方程的。

(B)该截面右段

(D)整个杆

33.图示受扭圆轴上,点

AB段

O

Z

(A)有变形,无位移

(C)既有变形,又有位移

34.一等直杆的横截面形状为任意三角形,面上的正应力均匀分布。

Mo

(B)有位移,无变形

(D)既无变形,也无位移

当轴力作用线通过该三角形的

时其横截

(A)垂心

(B)重心

(C)内切圆心

35.设轴向拉伸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

(D)外切圆心

%则450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A)分别为。

/2和。

(B)均为/

(C)分别为(T和(T/2(D)均为(T/2

36.关于铸铁力学性能有以下两个结论:

①抗剪能力比抗拉能力差;②压缩强度比拉伸强

度高。

其中。

(A)①正确,②不正确(B)②正确,①不正确

(C)①、②都正确(D)①、②都不正确

37.直杆的两端固定,如图所示.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杆。

(A)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零,轴向应变不为零

(B)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轴向应变均不为零

(C)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不为零,轴向应变为零

(D)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轴向应变均为零

38.在以下四个单元体的应力状态中,是正确的纯剪切状态。

 

39.根据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可以认为圆轴扭转时其横截面。

(A)形状尺寸不变,直径仍为直线(B)形状尺寸改变,直径仍为直线

 

47.在卜列关于内力与应力的讨论中,说法

(A)内力是应力的代数和

(C)应力是内力的平均值

是正确的。

(B)内力是应力的矢量和

(D)应力是内力的分布集度

52.在连接件上,剪切面和挤压面分别于外力方向。

(A)垂直,平行(B)平行、垂直(C)平行(D)垂直

53.剪应力互等定理是由单元体的导出的。

(A)静力平衡关系(B)几何关系(C)物理关系(D)强度条件

54.直径为D的实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矩作用,轴内最大剪应力为t,若轴的直径改

为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变为。

(A)2t(B)4t(C)8t(D)16t

55.下图所示圆截面,当其圆心沿z轴向右移动时,惯性矩。

(A)Iy不变,Iz增大(B)Iy不变,Iz减小

(C)Iy增大.Iz不变(D)Iy减小,Iz不变

56.选取不同的坐标系时,弯曲内力的符号情况是。

(A)弯矩不同,剪力相同(B)弯矩相同,剪力不同

(C)弯矩和剪力均相同(D)弯矩和剪力都不同

57.梁在某截面处,若剪力=0,则该截面处弯矩一定为。

(A)极值(B)零值〔C〕最大值(D)最小值

58.悬臂粱受力如图所示,其中。

(B)AB段是剪切弯曲,BC段是纯弯曲

(D)全梁均为剪切弯曲

是错误的。

是正确的。

(A)AB段是纯弯曲,BC段是剪切弯曲

(C)全梁均是纯弯曲

59.在下列关于梁转角的说法中,

(A)转角是横截面绕中性轴转过的角位移

(B)转角是变形前后同一横截面间的夹角

(C)转角是挠曲线之切线与横坐标轴间的夹角

(D)转角是横截面绕梁轴线转过的角度

60.在下列关于单元体的说法中,

(A)单元体的形状必须是正六面体

(B)单元体的各个面必须包含一对横截面

(C)单元体的各个面中必须有一对平行面

(D)单元体的三维尺寸必须为无穷小

61.外力包括。

(A)集中载荷和分布载荷(B)静载荷和动载荷

(C)所有作用在物体外部的力(D)载荷和支反力

62.在一截面上的任意点处,正应力与剪应力的夹角。

(A)90o(B)45o(C)0o(D)为任意角

63.杆件发生弯曲变形时,横截面通常

(A)只发生线位移

(C)发生线位移和角位移

O

(B)只发生角位移

(D)不发生位移

P作用.设ARBCCD段的横截面面积为A、2A、3A,

 

66

.由变形公式Al=pl/EA可知E=PlZAlA弹性模量

67

(C)线弹性范围

69.在下列关于平面图形的结论中,(A)图形的对称轴必定通过形心

(C)图形对对称轴的静矩为零

(D)各向同性材料

是错误的。

(B)图形两个对称轴的交点必为形心

(D)使静矩为零的轴必为对称轴

70.在弯曲和扭转变形中,外力矩的矢量方向分别与杆轴线

(A)垂直、平行(B)垂直(C)平行、垂直(D)平行

71.水平梁在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

(A)以左和以右所有集中力偶

(B)以左或以右所有集中力偶

(C)以左和以右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

(D)以左或以右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

72

.一悬臂梁及其所在坐标系如图所示,其自由端的

(C)挠度和转角都为正(D)挠度和转角都为负

73.图示应力圆对应的是应力状态。

 

(A)纯剪切(B)单向(C)二向(D)三向

74.莫尔强度理论认为材料的破坏。

(A)与破坏面上的剪应力有关,与正应力无关

(B)与破坏面上的正应力有关,与剪应力无关

(C)与破坏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均无关

(D)与破坏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均有关

75.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A不发生断裂B保持原有平衡状态C不产生变形D保持静止

76.没有明显屈服平台的塑性材料,其破坏应力取材料的

A比例极限apB名义屈服极限仃0.2C强度极限&D根据需要确定

77.若约定:

q向上为正,FS、M图的FS、M坐标指向上方,则下列论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ddFS

A由一=q,当梁上作用有向下的均布载荷时,q值为负,则梁内剪力也必为负值

dx

B由JM=q,当梁上作用有向下的均布载荷时,其弯矩曲线向上凸,则弯矩为正dx2

C若梁上某段内的弯矩为零,则该段内的剪力亦为零

D若梁上某段内的弯矩为零时,则该段内的剪力不一定为零

78.一点处的应力状态是。

A过物体内一点所取单元体六个面上的应力

B受力物体内各个点的应力情况的总和

C过受力物体内一点所做的各个不同截面上应力情况的总称

D以上都不对

79.根据各向同性假设,可以认为。

A材料各点的力学性质相同B构件变形远远小于其原始尺寸

C材料各个方向的受力相同D材料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质相同

80.一端固定、另一端有弹簧侧向支承的细长压杆,可采用欧拉公式F云1=n2E1/

(Nl)2计算。

是确定压杆的长度系数N的取值范围:

AN>2.0

C」<0.5

B0.7

D0.5<<0.7

81.正三角形截面压杆,其两端为球较链约束,加载方向通过压杆轴线。

当载荷超过临界

值,压杆发生屈曲时,横截面将绕哪一根轴转动?

现有四种答案,请判断哪一种是

正确的。

A绕y轴B绕通过形心c的任意轴

C绕z轴D绕y轴或z轴

82.有下列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对?

A影响杆件工作应力的因素有材料性质;影响极限应力的因素有载荷和截面尺寸;影响许用应力的因素有工作条件

B影响杆件工作应力的因素有工作条件;影响极限应力的因素有材料性质;影响许用应力的因素有载荷和截面尺寸

C影响杆件工作应力的因素有载荷和截面尺寸;影响极限应力的因素有材料性质;影响许用应力的因素有材料性质和工作条件

D以上均不对。

83

.建立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

需要考虑的关系有

 

试分析压杆的许可载荷将按下列四种规律中的哪一种变化?

A增加1倍B增加2倍

C增加1/2倍D压杆的许可载荷随A的增加呈线性变

二、计算题

85.如图:

各杆重量不计,杆端皆用销钉联接,在节点处悬挂一重W10KN的重物,杆横

截面为A1=A2=200mrKA3=100mm2,杆3与杆1和杆2夹角相同a=450,杆的弹性模量为E1=E7100GR、E3=200GR。

求各杆内的应力。

86.一简支梁如图,在C点处作用有集中力偶M。

计算此梁的弯矩和剪力并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87.已知构件某点处于二向应力状态,

应力情况如图,求该点处主平面的方位和主应力值,

 

求倾角a为一37.50的斜截面上应力。

 

 

 

GB支座稍右和稍左的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88.外伸梁AD如图,试求横截面y

*

 

89.一校接结构如图示,在水平刚性横梁的B端作用有载荷F,垂直杆1,2的抗拉压刚度分别为EiAi,E2Ae,若横梁AB的自重不计,求两杆中的内力。

 

90.T形截面的铸铁外伸梁如图,Z为形心,形心主惯性矩9=Z.gxm'm^计算此梁在

横截面B、C上的正应力最大值。

 

横断面结构:

 

BD和CE

91.图示刚性梁AB受均布载荷作用,梁在A端钱支,在B点和C点由两根钢杆支承。

已知钢杆的横截面面积ADB=200m2mACE=400mnp试求两钢杆的内力。

 

BC杆为

92.计算图示结构BC和CD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值。

已知CD干为电28的圆钢,

亚22的圆钢。

93.一木桩受力如图所示。

柱的横截面为边长200mm勺正方形,材料可认为符合胡克定律,

其弹性模量E=l0GPa

 

如不计柱的自重,试求:

(1)作轴力图

(2)各段柱横截面上的应力

(3)各段柱的纵向线应变

(4)柱的总变形

94.Q235钢制成的矩形截面杆

为俯视图),在AB两处为销钉连接。

若已知L=2300mmb=40mmh=60mm材料的弹性

模量E=205GPa试求此杆的临界载荷。

 

 

95.试作下图杆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3kH个

JVVWVVVrV

Je1

 

 

96.根据简支梁的弯矩图作出梁的剪力图与荷载图。

 

97.作梁的弯矩图。

 

四、判断题

(略)

答案

一、单选题

1.C

2.D

3.C

4.D

5.D

6.A

7.D

8.B

9.B

10.B

11.D

12.A

13.C

14.C

15.D

16.D

17.C

18.B

19.D

20.A

21.D

22.D

23.C

24.C

25.D

26.A

27.C

28.D

29.D

30.D

31.A

32.C

33.C

34.B

35.D

36.B

37.C

38.D

39.A

40.A

41.B

42.B

43.C

44.B

45.A

46.D

47.D

48.C

49.B

50.D

51.D

52.B

53.A

54.C

55.C

56.C

57.A

58.B

59.D

60.D

61.D

62.A

63.C

64.A

65.A

66.A

67.A

68.B

69.D

70.A

71.D

72.A

73.C

74.D

75.B

76.B

77.C

78.C

79.D

80.B

81.B

82.C

83.B

84.D

85.考虑静力平衡由于都是钱接,杆所受重力忽略,三杆均为二力杆。

应用截面法取分

离体,F1、F2、F3为杆的轴力,由静力平衡条件:

£X=0

居sin奉ina-0

&+482+gcosa-IF=0

(1)题有三个未知轴力,有两个静力方程,是超静定问题,需要一个补充方程

(2)几何关系设整个杆系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是对称的,即只有节点A的铅直位移。

(3)利用变形于内力的物理关系

M二丛二A/3cosa

(4)解联立方程组

耳二居刍4cos2a

86.解:

求支反力利用平衡方程£MB=0

解得:

Q(x)=Me/L(a)2分弯矩方程:

AC段0

M(x)=M^x3分

L

CB段a

M(x)=Mex—Me3分

根据方程(a),剪力图是一条平行轴线的直线。

根据(b)、(c)作梁的弯矩图,各是一条

斜直线。

最大弯矩Mmax=Mea/Lomaxe

Q图Pb/L

87.

已知应力值:

bx=40Mpa;(ry=-20MPa;tx=-30Mpa

则主应力b1=52.4Mpa

b3=-32.4Mpa

22=0

求倾斜截面上的应力将已知的应力和倾角代入公式:

根据垂直与零应力面地任意两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的正应力之和不变原则,可得该倾斜面

的另一正应力。

x.yx—y

=cos2a-xsin2a

22

40-2040--2000八

=7cos(—75)-(-30sin(-75)3分

22

=107.76-29.0=-11.24MPa

■■-'xy

.二sin2axcos2a

2x

=40—J201in-s0)+(_30「os(_750)3分

2

--29.0-7.76--36.8MPa

仃p=

根据剪应力互等定理得:

邛=—%=36.8MPa2分

88.解:

(1)求支反力

由平衡方程Zmb=0Zma=。

1分

q61-RA4=0

2分

RA=6KN

RB4-q63=0

2分

RB=18KN

(2)求截面C上的剪力QC和弯矩MC

由截面C的左侧得:

QC=6-4父2=-2KN2分

MC=6父2—4父2M1=4KNm3分

(3)求截面B左和B右的剪力和弯矩

从截面B左的左侧上的外力得:

Qb左=6_16=—l0kN2分

MB左=6父4—4父4M2=—8KNm3分

从截面B右的左侧的外力得:

QB^=6-4x4+18=8kN2分

Mb右=6父4—4父4父2=—8KNm3分

89.解:

MMA=0

FNia+FN2(2a)—F(2a)=04分

变形协调方程:

2从1=纯24分

2皿="4分

EiAiE2A2

 

Fni

2F

14E2A2EiAi

 

 

FN2=,_„~—~4分

4E1AlE2A2

90.解:

(1)作弯矩图

由图可见两截面B、C上的弯矩分别为

91.解:

列静力平衡方程

'、Ma=0=Fnce1Fndb3-3031.5=0

变形协调方程

」Ldb=3」Lce

Fnce38.4103N

2

ACE400mm

92.解:

以AB杆为研究对像

FNBC=10kN

以CDE为研究对像

'、ME=0

FNCDsin3008-FNBC8-204=0

NCDNBC

FNCD=40kN

 

 

:

-AC_3

AC

AC=-0,2510

E

--BC3

&bc=——=-0.65x103分

E

(4)柱的总变形&=£FN~=—1.35mm3分

EA

94.解:

正视图:

 

三、作图题

 

49.5

95.

M两图各5分。

两图各5分。

96.

四、判断题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