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14文兰适应行为量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6775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5014文兰适应行为量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05014文兰适应行为量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05014文兰适应行为量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05014文兰适应行为量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05014文兰适应行为量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5014文兰适应行为量表.docx

《005014文兰适应行为量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5014文兰适应行为量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5014文兰适应行为量表.docx

005014文兰适应行为量表

壹、文蘭適應行為量表

一、編製者:

吳武典、張正芬、盧台華、邱紹春。

二、測驗用途:

※本量表係由熟悉學生之教師,依其對學生之長期觀察與了解進行評量,不必直接對學生施測,固有助於對年齡較小、能力較差或不易施測的學生情況與能力之掌握。

※本量表可提供個別間及個別內在差異之比較,協助有關人員了解學生在同齡團體上之相對地位及內在差異情形。

※判斷是否需要實施進一步的評量或更詳細的診斷程序。

※與個別化智力測驗一併使用,用以診斷智能障礙學童。

※本量表可作為診斷、評量智能障礙學生適應行為之評量工具,作為教育安置之重要參考。

※本量表可配合其他領域的評量,如智力測驗、成就測驗、語言發展評量及心理功能發展評量等,做一廣泛而周延的教育診斷,作為個別化教育計畫擬定之參考,包括教育、復健、家庭服務、職業重建等處遇計畫。

三、適用對象:

※本量表適用於3歲至12歲一般學童。

※本量表應用於智能障礙學生時,其年齡應可延伸至15歲~18歲左右。

※適應行為量表雖主要用來評量智能障礙學生,作為鑑定標準之一;同樣,亦適用於評量智能障礙以外之身心障礙學生,以了解其社會適應能力,作為教學與輔導之參考。

四、測驗簡介:

※本量表由指導手冊及紀錄紙各乙冊構成。

※紀錄紙乃將評量題目與紀錄合為一冊。

(一)封面:

學童與填答者(教師)的基本資料。

(二)內文:

涵蓋四大領域、十一次領域、242個評量題目。

(三)一頁觀察紀錄總評。

(四)封底:

評量結果之總評與側面圖。

※評分側面圖係將各領域及總量表之標準分數,以側面圖方式呈現。

※本量表包含四大領域,代表四個不同向度的適應功能。

(一)溝通領域:

1.接受性語言:

學生了解什麼。

2.表達性語言:

學生說些什麼。

3.讀寫能力:

學生可以讀及寫些什麼。

(二)日常生活技巧領域:

1.個人的生活技巧:

個人吃、穿、衛生習慣。

2.家庭的生活技巧:

家事技巧。

3.社區的生活技巧:

學生如何使用金錢、電話?

有沒有時間概念?

教室內技巧如何?

(三)社會化領域:

1.人際關係:

學生如何與人互動?

2.遊戲與休閒:

學生如何利用休閒時間?

如何玩?

3.應對進退技巧:

學生對其他人所表現出來的責任感及敏感度如何?

(四)動作技巧領域:

1.粗大動作:

學生在手臂、腿等大肢體上的運動、協調能力。

2.精細動作:

學生如何利用手及手指去操作物體?

五、評量者:

※本量表須由熟悉兒童的老師,最好是導師填寫。

※請老師填答本量表時,應說明評量目的及評量方法。

※請老師填答本量表時,在評量方法方面,應詳細告知必須填答的部分、填答的注意事項及評分原則。

(一)必須填答的部分:

1.封面的基本資料。

2.內文242題評量題目,以及每一次領域最後的評述與觀察紀錄,但不須核算分數。

※評量者評量題目時,可能會發現有須加以解釋、說明或補充之處,可利用每個次領域最後所附之「評述與觀察紀錄」,加以補充說明。

3.內文最後一頁的觀察紀錄總評。

※就兒童之長短處、特色、未被列在問題中之特殊行為表現、或其他任何足供參考之資料,於「觀察紀錄總評」欄內,以文字敘述加以說明。

(二)填答的注意事項:

1.每一題都要評分,不可遺漏任一題。

2.只可以在「觀察結果」或「預估表現」任一欄評分,不可同時在二欄內評分。

3.每一題都無所謂對或錯。

4.評量重點在於學童「實際」做了哪些事,而不在於他「能」做哪些事。

※易言之,無論是在「觀察結果」或「預估表現」欄內記分,記分之一般性原則是:

『以學生是否經常、偶而或從未從事該項行為的頻率為記分標準,而非以其能否從事該項行為為依據』。

(三)評分原則:

※本量表評分原則主要有二:

1.評量者對學童行為的掌握程度。

2.學童表現該行為的頻率。

※如果評量者有該項目中敘述內容的第一手資料,且有充分的機會來仔細觀察兒童的表現時,就在「觀察結果」欄內記分。

※如果評量者對兒童的表現不太確定,或者幾乎沒有機會觀察兒童對該項目的可能表現時,就須依照對該生的了解來推估其表現,並在「預估表現」欄內記分。

※除非有特別註明,否則每個項目均可記為2分、1分或0分。

※計分標準如下:

1.2分:

(1)該生經常有此行為出現,且已成習慣性或表現良好者。

(2)該生過去曾有此項良好行為表現,目前已不適合其年齡者。

(3)有些項目包含兩項行為,如「洗手及擦乾」,則必須兩項行為兼具才可得2分。

2.1分:

(1)該生偶而出現此項行為。

(2)該生僅能成功表現項目中所敘述的部分行為。

(3)有些項目是在緊急狀況下才產生的。

3.0分:

(1)該生從未或極少有此項行為表現。

(2)該生從未有機會表現此項行為,如因生理或感官缺陷而無法從事該項行為。

※必要時,應多方徵詢熟悉此學生之相關人員(其他老師、家長、主要照顧者)共同評量。

六、分數解釋者:

※本量表之解釋,宜由受過專業訓練,具備豐富的個別測驗及解釋測驗的知識與經驗,且熟悉本量表之專業人員為之,例如特殊教育教師、輔導教師或心理師,在解釋、分析本量表時方不致有誤。

※不宜由原評量者自行解釋,除非原評量者符合前述條件。

※原始分數計算、衍生分數換算及側面圖繪製,係由測驗解釋者為之。

(一)計算原始分數

1.核算次領域「觀察結果」欄之得分,填入該欄之總分欄內。

(得分=得2分題數×2+得1分題數×1)

2.核算次領域「預估表現」欄之得分,填入該欄之總分欄內。

(得分=得2分題數×2+得1分題數×1)

3.次領域「觀察結果」總分和「預估表現」總分相加,即得該次領域之原始分數。

4.將十一個次領域之原始分數,轉錄至封底之「原始分數」欄。

5.將四個領域內之次領域原始分數相加,即得四個領域總分之原始分數。

6.將四個領域總分相加,即得適應行為總量表分數。

(二)換算衍生分數

※本量表提供之衍生分數包括:

標準分數(平均數100,標準差15)、分數帶、百分等級、標準九、適應水準及年齡分數等。

1.計算兒童實足年齡。

2.參閱附錄表一,按兒童實足年齡,搜尋各領域對應之標準分數,填入四領域標準分數欄。

3.決定信賴區間水準,填入「標準誤____%」空格內。

4.參閱附錄表三,依據兒童實足年齡及信賴區間水準,對照搜尋各領域標準分數之誤差範圍,填入「±」號後之空格內。

5.參閱附錄表四,依標準分數查對百分等級、標準九之相對位置。

6.參閱附錄表二,查閱各次領域原始分數之適應水準。

7.參閱指導手冊P.35之表2-2,查閱各領域標準分數或百分等級之適應水準。

8.參閱附錄表五,依各領域及總量表之原始分數,查閱各領域及總量表之年齡分數。

9.參閱附錄表六,依各次領域之原始分數,查閱各次領域之年齡分數。

(三)繪製側面圖

1.填入各領域及總量表適應行為之標準分數及其誤差範圍(例如100±10)。

2.以鉛筆在相對應之平行欄位中描黑繪出標準分數帶(如上例,標準分數帶為0-100)。

3.於標準分數帶正下方將誤差帶描黑標明(如上例,誤差帶為90-110)。

七、施測說明:

※本量表因不直接對學生施測,而是由熟悉學生的教師,依其平日的觀察與了解而評量,故施測時間與評量者應符合此一原則。

※如一開學即對新生評量,便不適合。

八、測驗解釋:

※在解釋結果時,必須同時考慮它所評量到的內容(從領域得分中看到的整體功能或從次領域得分中看到的特別功能)及衍生分數(標準分數、百分等級、標準九、適應水準及年齡分數等)。

(一)基本的考慮:

※對量表結果的解釋,不能只靠統計分數的解釋;我們應先了解整個評量工具的內容與結構,只做分數的解釋是不夠完整的。

※本量表的統計數據只能解釋整體適應行為、領域及次領域,但無法更實際、具體地提供更詳細的分類內容上之表現,應結合更多輔佐性資料,如行為觀察、其他評量等,來進行綜合評析。

1.適應行為總量表:

※適應行為總量表的標準分數代表兒童在個人及社會能力上的綜合評估,因為它是整體適應功能的表現。

※適應行為總量表的標準分數與智力測驗配合使用,用以判斷兒童是否歸類於智能障礙。

※適應行為總量表的標準分數源自各個領域所有項目的得分,所以在評估整體適應功能上,是最可靠的統計數據;但仍應配合領域及次領域表現結果,以獲取更全面性的了解。

2.領域和次領域:

※領域表現結果的基本索引,可以標準分數代表之,它也是整體適應行為的基本統計數據。

(二)衍生分數的特色

※由於各領域或次領域題數不一,以致各領域或次領域的原始分數間可能存在極大的差異,故原始分數不能直接用於解釋。

※經過標準化之後的衍生分數,對所有領域、次領域、所有年齡的兒童而言,才有較一致性的意義。

故原始分數必須先轉化成衍生分數之後,方能用於解釋。

1.標準分數:

※標準分數是所有衍生分數中,最令人滿意的一種形式。

※標準分數之優點:

(1)標準分數代表兒童與其同年齡標準化樣本群兒童相較,是高出或低於平均數若干個標準差。

(2)整個分數分布範圍內,都有相等的計分單位。

例如100~115之間的差異和130~145之間的差異,是相等的,都是一個標準差的差距。

※當標準分數市再常態分配或街近常態分配的情形下計算出來時,此一標準分數更具有恆定不變的意義。

本量表之標準分數,即屬此類經過常態化轉換之標準分數。

2.標準分數的誤差帶:

※一方面由於人類行為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會有變化,另一方面由於測驗工具的效度,所以任何的測量分數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誤差。

因此,從心理測量工具所得到的分數,其實都只是兒童實際分數的估計值。

當我們在解釋分數時,應將其測量標準誤(standarderrorofmeasurement;簡稱SEM)列入考慮。

※標準分數誤差帶的功用,即用以解釋所得到的標準分數,或於多大的不可靠區間內。

※理論上,若兒童的平均能力可以被同樣的工具重覆測試好幾次,所得的分數將會成常態分配,則平均值即代表兒童的真實分數。

※因為真實分數在實際應用中永遠不可能得知,因此我們只能就所得的分數及其SEM,大約估計真實分數落於何處。

※SEM,代表就我們所得到的分數上或加、或減,得出一個可信賴區間,基於常態分配曲線的特質,我們可以說真實分數就落在這一個特定的信賴區間。

※對多數的評量而言,68%的信賴水準是不夠的,它的誤差範圍太大了;因此,本量表建議採用90%或95%的信賴水準。

3.百分等級:

※百分等級代表一個特定兒童之表現,優於同年齡參照團體的百分比。

※百分等級分布的範圍通常是由1至99,百分等級50就代表在標準化樣本群中適中的表現結果。

※百分等級最主要的優點是很容易了解,但其最大的缺點就是每一個百分等級間的單位不相等。

例如,在常態分配狀況下,百分等級50和55中間的差異(差距兩個標準分數),便遠小於百分等級90和95之間的差異(差距六個標準分數)。

※由於百分等級並非等距量尺,且有向中央集中、向極端分散的趨勢,以致分析兩個不同百分等級間的差異時,很容易導致錯誤的解釋。

4.標準九:

※標準九代表常模化標準分數的範圍,其範圍從1到9,平均數為5,標準差約為2(1.96),每一區間代表1.5個標準差。

※使用標準九最大的好處,就是避免過分誇大解釋標準分數間的微小差異,及百分等級間的微小差異。

簡言之,標準九對小的差異較不敏感。

※使用標準九的缺點,就是當標準分數落在某兩個相鄰標準九的接壤處時,它就表現得過份敏感。

例如,本量表標準分數103相對於標準九的5,而104則落在標準九的6。

※當兒童的標準分數落在一個標準九範圍內的中央部份時,標準九便非常適用。

5.適應水準:

※標準分數、百分等級和標準九代表數量化的分類系統,適應水準則代表著非數字、質化的分類系統。

(1)領域及適應行為總量表

※本量表採用五個適應水準來分類領域及適應行為總量表,包括:

高、中高、適中、中低、低。

※適應水準的劃分,主要根據標準分數的範圍,從平均值起的分數分布範圍,以文字表示。

※適應水準是將常態分配曲線轉換成文字,呈現適應水準與常態分配曲線之間的關係,並說明相對應的標準分數、百分等級,及從平均值算起標準差的距離。

※正如使用標準九的問題一樣,當分數落在某兩個等級的接壤處時,它就會表現得過份敏感,很容易被誤導。

※當標準分數的差異達顯著水準時,方可強調適應水準間存在差異現象。

(2)次領域

※對於每一個年齡層,次領域的適應水準是由相對應於原始分數的百分等級來劃分的。

※因為缺少標準分數,次領域的適應水準是一個很廣泛的分類方式。

6.年齡分數:

※本量表提供四大領域及其次領域之年齡分數範圍,係由0:

2(兩個月)至14:

10(14歲10月)。

※年齡分數代表兒童的表現層樣本中是最典型的,接近平均值的,且是由原始分數轉換過來的。

※如同百分等級一般,年齡分數的計量單位是不相等的。

例如,「一年的成長」在不同年齡層、不同適應行為領域,都可能有不同的意義。

※當受測兒童實足年齡小於3:

0或大於12:

11時,由於沒有標準化常模樣本可參照,年齡分數便成為唯一可得到的衍生分數。

九、常模:

※常模以分層隨機取樣方式,自北、中、南區選取三足歲至國中一年級學生,合計共716人建立此份量表常模。

十、信效度:

(一)信度

※次領域、領域之折半信度,除了五歲組精細動作折半信度較低外,其餘均介於.66~.98之間,總量表之折半信度介於.91~.99之間,顯示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

※複本信度介在.62~.95之間。

※評分者間信度介於.74~.93之間。

(二)效度

※以建構效度來看,本量表所得出之各年齡層平均數,均隨年齡增加而遞增,且一般學生之適應行為優於同齡之輕度智能不足學生,輕度智能不足學生之適應行為顯著優於重度智能不足學生,其結果均符合本量表之理論構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