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答案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6426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答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级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答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级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答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级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答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级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答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答案版.docx

《级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答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答案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答案版.docx

级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答案版

2018-2019级科学浙教版七下期中提高篇: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试题版答案版)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最新】5月7日,第十届黄河口(东营)国际金标马拉松大赛在市政府广场鸣枪开赛。

比赛中运动奋力向前、汗流浃背、满脸通红。

上述现象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  )

①保护②排汗③调节体温④感受外界刺激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人的感觉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人感冒时,对气味就没有健康时灵敏。

这是因为(   )

A.味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嗅觉细胞收集到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

C.产生嗅觉不敏感

D.感冒影响了嗅觉细胞接受气味刺激的灵敏度

3.(陕西中考)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5.(盐城中考)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初步得出像的特点是倒立的等大的像。

现他想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一个放大的烛焰像,正确的做法是(  )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换一根烛焰更大的蜡烛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扩大至直径约3cm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小孔由三角形改成圆形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缩短烛焰到小孔的距离

6.在学习“光的传播”后,小明做了一个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A点处慢慢注入海波溶液后光线发生了弯曲;③搅拌均匀后光线又变直。

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7.小敏穿了一件白衬衫、蓝裤子和一双黑皮鞋,走进一间只亮着红灯的房子里,别人看到他所穿服装的颜色分别是(  )

A.红衬衫、黑裤子和黑皮鞋B.红衬衫、蓝裤子和黑皮鞋

C.白衬衫、蓝裤子和黑皮鞋D.白衬衫、红裤子和红皮鞋

8.冬天,在商店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看起来它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  )

A.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

B.烤火炉的电热丝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光

C.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9.(海宁中考)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开有菱形状孔(边长约为5厘米)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紧贴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甲不动。

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下列实验记录正确的是(  )

A.始终菱形B.从菱形到三角形

C.从菱形到三角形最后圆形D.始终圆形

10.野外生存训练班在夜晚急行军时,小丁带领大家迎着月光前进。

在某处,他们避开“暗地”而选择“亮地”,结果跑在前面的同学纷纷掉进水坑。

造成“亮地”的原因是(   )

A.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                      

B.光在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C.光在水面发生漫反射                      

D.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

11.如图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

12.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

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13.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14.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

A.a端变细,b端变细B.a端变粗,b端变粗

C.a端变细,b端变粗D.a端变粗,b端变细

15.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

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

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

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

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亮向靠近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之间

B.小亮向靠近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眼之间

C.小亮向远离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之间

D.小亮向远离花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眼之间

二、填空题

16.在图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______________

17.如图,发光点S射向平面镜的光线中有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是AB和CD,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_____________)

18.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

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密度的路径。

(2)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填“上”或“下”)拐弯了。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

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填“上”或“下”)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4)1921年5月9日,莫斯科近郊发生一次大爆炸,距爆炸点70千米范围内,清楚地听到爆炸声,70~160千米的范围内听不到,但160~300千米的范围内又能听到。

分析原因是因为70~160范围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

三、探究题

19.在图中,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

(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_____________)

20.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探究:

(1)华华家是做玻璃切割安装生意的,华华上午在学校刚学过平面镜成像规律,中午回家利用有利条件进一步体会物距、像距关系及物像方位关系(如图),他将软尺拉直铺在地面上,将镜子架在尺上,举起右手并做鬼脸,沿尺朝着镜子两步,再横行两步.

①镜子最好选用________(填“透明玻璃”或“不透光水银镜”).

②镜面最好与地面成________(填“45°”“60°”或“90°”).

③华华朝着镜子走两步,再横行两步(平行镜面),则横行过程中人像间距________。

(2)如图亮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情况,A、B、C、分别是燃烧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它们都竖立在光具座上,此时屏上出现清晰的像,A、B、C所处位置对应的标尺刻度如图.

①图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的成像特点.(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②亮亮通过上网检阅科技资料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符合公式

(u为物距,v为像矩,f为焦距),请你据此计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③取下该凸透镜,将它作为放大镜用来观察墙上地图的细微处,则该凸透镜与墙壁的距离应________;

④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可到的________像。

21.(大连中考)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cm的直尺。

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实验应该在较________(填“亮”或“暗”)的环境下进行。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像距的关系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u/cm

相同

物高h1/cm

相同

像距v/cm

4.0

8.0

12.0

16.0

20.0

24.0

像高h2/cm

2.0

4.1

6.0

8.0

9.9

12.0

(3)根据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一名同学在做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内径约14cm)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

和小明使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各写一条即可)。

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2.下面为耳的结构图,请回答:

(1)某同学乘船到大连,可是他乘船不久就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5]________和[7]________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导致的。

这两种结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晨同学首次乘飞机。

在飞机升空过程中,前一段时间他没有嚼口香糖(做吞咽动作),由于气压降低,致使鼓室内压相对增大,[3]________向________鼓出,他感到耳疼、耳鸣,此时,乘务员叫他嚼口香糖,使[8]______张开,从而使[3]________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耳疼、耳鸣则消失。

(3)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将图中的________损伤。

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的________所指的结构。

听觉形成的部位在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

(4)老年人耳聋眼花,耳聋一般是传导性耳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受损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

(5)小明感冒了,先是鼻咽部发炎,后又引起中耳炎,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详解】

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因此皮肤还具有排泄作用。

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

因此这体现了皮肤的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②③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皮肤的功能。

2.D

【解析】

【分析】

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粘膜。

测定人的嗅觉能力,可以用能够引起嗅觉的气味物质的最低浓度来表示。

人的嗅觉也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时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

【详解】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

鼻腔是呼吸道的组成器官,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又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

鼻黏膜中还有嗅细胞,当人体感冒时,鼻黏膜充血肿胀,会堵塞空气进出的通道,嗅细胞也就嗅出不到气味的刺激,所以会感到呼吸困难、闻不到食物的香味。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的嗅觉特点。

3.D

【解析】

试题分析:

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A错误;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音调高,故B错误;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响度变小的缘故,故C错误;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机抽去空气,声音由大变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故D正确;故应选D。

【考点定位】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4.B

【分析】

耳的结构如图所示,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咽与鼓室之间有咽鼓管相连。

【详解】

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故A正确;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故B错误;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故C正确;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5.D

【解析】

做小孔成像实验时,成倒立的等大的像;若想在半透明纸上看到一个放大的烛焰像,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缩短烛焰到小孔的距离,使烛焰所成的像变大,故D正确;

若更换更大的蜡烛、扩大小孔的直径和改变小孔的形状都不能在半透明纸上成放大的烛焰像,A、B、C错误。

故选D.

6.D

【详解】

A.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A错误;

B.光在真空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B错误;

C.光在均匀的海波溶液里可以直线传播,故C错误;

D.光在真空或同种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故D正确。

7.A

【解析】

【详解】

红光照在白衬衣上时,白衬衣把红光反射出去,看上去就是红色;蓝裤子只反射蓝色光,红光照上时没有光被反射出去,所以看上去就是黑色;黑皮鞋所有的色光都不反射,所以红光照上去,仍旧是黑色;由此分析应当是红衬衣、黑裤子、黑皮鞋,所以选项A正确。

8.B

【解析】

电热丝的温度较高时,会放出红外线;由于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所以看到的淡红色的光并不是红外线.故选B.

点睛:

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但是红外线通常伴随着红光而出现。

9.C

【解析】

【详解】

图中卡片乙向左移动前,孔的形状是菱形的,孔比较大,由于光沿直线后面光斑的形状是菱形的,随着卡片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变化变成三角形,但由于孔比较大,还是变成三角形后并且逐渐变小,当孔小到一定程度时,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孔成的像(小孔成像),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相同,是圆形的。

故C正确.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水面比较光滑,光射到上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而地面比较粗糙,光射到上面发生的是漫反射;

夜晚,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月光照到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月光的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反射光线几乎全射入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月光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射入眼睛的很少,故看到积水亮.

考点:

镜面反射、漫反射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区别。

11.D

【详解】

A.酒没有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酒没有发生显影作用,不符合题意;

B.如果酒发生镜面反射,会把图片反射到酒杯下方,反射光线不会进入人的眼睛,不符合题意;

C.图片在凸透镜的焦点处是不会成像的,不符合题意;

D.加入酒后,酒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玻璃凸透镜和酒凹透镜组成的凸透镜焦距变大,图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符合题意。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应选A。

【考点定位】凸透镜成像

13.B

【解析】

【分析】

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手机摄像头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详解】

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B正确;

C、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C错误。

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故D错误。

故选:

B。

14.C

【详解】

因此时b端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故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因a端位于2倍焦距之外,故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所以木棒所成的像将是a端变细,b端变粗。

故选C。

15.D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

应用是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应用是照相机。

【详解】

A、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因此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可以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故A错误;

B、当成缩小的像时,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不能看到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故B错误;

C、虚像是正立的,同时是放大的,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不可能看到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故C错误;

D、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因此,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能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故D正确。

故选D。

16.

【解析】

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且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故作出物关于镜面的对称图,即为它的像,连接像与人眼,交镜面于一点,即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

17.

【解析】

【详解】

作出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虚线)、交点S′,连接SS′,作SS′的中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下图示:

18.

【详解】

(1)由题意可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不是完全沿直线传播,而是爱走温度低、密度大的路径;

(2)深夜空气温度较地表温度高,即寺内温度高而枫桥河畔的温度较低,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寺内的钟声会偏向地表,沿地表传向数里外的枫桥河畔。

(3)沙漠或戈壁滩上,距离地表近的位置温度高,而声音受走温度低的路径,所以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是因为声音在传播时向上拐弯了。

19.

【解析】

【详解】

过C点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至等长,得到物点D,连接BC与平面镜相交于一点O,这就是光线的入射点,连接DO、OB并标出箭头,得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0.透明玻璃90°不变幻灯机20cm小于20cm倒立缩小实

【解析】

【详解】

(1)①由于透明玻璃板既能透光又能反光,既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又能看到前面物体反射的像,当利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成的像重合时,就可以确定出像的位置了,所以镜子最好选用透明玻璃板;

②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像都不可能与前面的物体完全重合,又因为软尺是用来测量物距与像距的,所以尺子最好与镜面成90°;

③由于小华平行镜面行走,所以小华到镜面的距离不变,故小华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不变,即横行过程中人像间距不变;

(2)①由图知道,物距u=40cm-10cm=30cm,v=100cm-40cm=60cm,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就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②将u=30cm,v=60cm,代入凸透镜成像规律公式

,解得f=20cm;

③由于放大镜是利用了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的原理,由②知道此凸透镜的焦距是f=20cm,所以取下该凸透镜,将它作为放大镜用来观察墙上地图的细微处时,需使该凸透镜与墙壁的距离小于20cm;

④由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知道,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可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21.暗

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与像距成正比方便改变像距像高不方便测量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实验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发光二极管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发光二极管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该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如上图所示;(3)由表格上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且像的高度与像到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所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4)另一名同学所用的实验装置,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可以很方便的改变像距;外筒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不受外界实验环境亮暗的影响,便于观察所成的像;但是由于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在外筒里面,不方便测量像高。

【考点定位】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

22.半规管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鼓膜外咽鼓管鼓膜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