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泉港区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6091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泉州泉港区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泉州泉港区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泉州泉港区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泉州泉港区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泉州泉港区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泉州泉港区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

《福建泉州泉港区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泉州泉港区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泉州泉港区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docx

福建泉州泉港区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福建泉州泉港区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2010年

口语与书面语

①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

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②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

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

实际呢?

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③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

“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

”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

④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

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

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⑤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

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

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

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

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

⑥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

也不是的。

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

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

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

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

并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10.选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标出(2分)

①②③④⑤⑥

11.第②段开头加点的“许多”二字为什么不能删去?

(2分)

12.选文第②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作者在本段所要表达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3.选文第③段中,“故作姿态”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故作姿态”的理解。

(3分)

14.选文第⑥段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概述一个例子,并说说其作用。

(3分)

【参考答案】

10、①/②③④⑤/⑥

11、“许多”表示的是一个范围,在文中表示人数多但非全部,删去后范围扩大了,语言表达不准确。

12、中心句:

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书面语离不开口语。

13、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强调(1分),意思是故意做出某种姿态引人注意。

(2分)

14、示例:

作者举了“有的同志在会上发言很好,但记录下来却是毛病百出”,通过现实中的例子,形象地说明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的观点。

(例子1分,作用2分)

(2010福建泉州泉港区)

可燃冰

①当人们想到能源时,脑海中总是出现燃烧和火焰,而把冰块看作是与之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

但是今天,科学家却发现一种在特定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并稳定存在,广泛分布在潜海底层沉积物、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和高纬度极地地区永久冻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一种似冰状的白色固体物质,因含有大量甲烷而可燃,所以也被称为“可燃冰”。

②可燃冰是天然气(甲烷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结晶形成的。

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时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以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期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

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③可燃冰是1972年由前苏联科学家在北极圈内首次发现并确认的,随着美俄科学家不断地探测,到目前为止,估计全球可燃冰储藏量高达石化燃料储藏量的2倍,勘探出的储藏地区包括30个海洋储藏地和8个燃料储藏池。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

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

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力的洁净新能源。

⑤要使可燃冰早日造福于人类,关键是要找出安全有效地开采方法。

目前考虑的开采方案有几种:

热解法、降压法和“置换法”。

但这些方法都面临着一个如何收集甲烷气体的问题。

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

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

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

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15.细读第①段文字,给“可燃冰”下定义。

(2分)

16.第②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18.可燃冰开采利用不当将会造成哪些后果?

(2分)

19.第④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参考答案】

15、可燃冰是一种在特定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含有大量甲烷的冰状白色固体物质。

16、可燃冰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

17、不能去掉。

它表明可燃冰燃烧后还是会产生少量的污染物,若去掉“几乎”一词,就不能准确表达这种意思。

18、严重破坏环境。

造成大陆架边沿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海啸。

19、列数字。

能更准确具体地说明可燃冰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洁净新能源。

(2010福建泉州泉港区)

我被一个民工感动

那个夏日的上午,我坐公交车上班。

天热心烦,看谁都有点不顺眼。

我前面坐着一个年轻人。

他露着一大节儿黑红脖子,东张西望的,膝盖上还码着大大小小三四个包裹。

是个民工吧?

我想。

城市里的民工我见多了,什么感受呢?

没什么感受!

“呸……”黑红脖子的民工,忽然对着车窗户吐了口痰,唾沫星子迎风洒了我一脸。

唉,民工就是民工,素质低下!

“别往地上吐!

再吐下车吧你!

”售票员大姐翻了半天白眼,仍不解恨,接着又狠很地吼了“黑红脖子”一通。

“黑红脖子”羞愧地低下了脑袋,脖子更红了,脸几乎要伏在膝盖上了。

我忽然觉得心有不忍。

也许他刚到城里,也许他还没习惯城市里的规则……

临近西客站,我们坐的大公交却发起了猛,车胎跟响炮似的,“叭叭”叫着。

撑着走了几分钟,“嘶”,终于泄气儿了。

司机狂躁地打着方向盘,大公交却一动不动。

售票员大姐灰着脸下了车。

半晌又上来,还是灰着脸:

“推推车吧各位!

”大家伙不情愿地挪下了车,却都跟没事儿人似地站开了。

站在一根电线杆下,我就琢磨:

推车这种事儿不是女人干的……打扮得齐齐楚楚是要上班的……天那么热……再说,单位的事还多着呢……得得,打车打车,走为上!

就在我要离开的一刹那,我又看见了那个黑红脖子的民工,那个因为一口痰被售票员怒吼被众人鄙视的小伙子。

只见他迅速放下了缠在身上的大包小包,三步两步跑到车尾巴前,趴下身子,使劲,使劲!

周围的看客们一看,也都趴下了身子。

一辆超长大公交,在众人的努力下,一点一点向前挪着。

烈日下,“黑红脖子”的头还跟在车上那会儿一样,低着,低着。

只是,他火红的脸上却挂着踏实的憨厚的微笑……

那天,我到了单位。

在开足冷气的办公室里,我的心清凉如水。

我边想边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

今天,我被一个民工感动。

从那件事以后,我看民工的眼神,就有了不同以往的温柔。

温柔的眼睛看到的,是能让灵魂也柔软起来的东西。

那个夏日的傍晚,片子编得不顺畅。

我怀着一箩筐心事拧着眉头独自一人去散步。

忽然,我发现自己走进了一群民工的中间!

树阴底下的他们,看起来又饿又累。

干了一天的活,他们好像在等着什么人给他们送饭。

从他们中间横穿过去的时候,我有点害怕,害怕常常会碰到的那些五颜六色的眼神。

毕竟,我是一个人,而他们的人,有好多好多……我迅速给自己换上了一副漠然的神情,昂着头就往前走。

感觉终于走出民工们的圈圈时,不禁长叹一口气。

一回头,却看见一个民工跑着冲了过来。

他五十五六岁模样,手里拿着几张CD,喘着气眼巴巴地看着我:

“小姐,这是你的吧?

”我心口不禁一热,这是自己忙乱中掉在地上的。

因为脑子里想得杂,东西掉在地上时竟然没听见。

再看眼前这位民工,一脸沧桑一脸善良一脸慈祥,眼神就跟父亲看自己时的眼神一样。

我的“谢”字还没出口,他就摇摇摆摆地走了。

不远处的树荫里,几个年轻民工席地而睡,他们好像很累。

老民工紧挨他们坐下,深深地看了他们一眼,那眼神就像看他的儿子一样。

我忽然很想流泪。

你知道树阴底下的他们,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吗?

也许,他还生着病;也许,他来自刚刚遭了灾的地方;也许,他在为考上大学的儿子拼命挣学杂费;也许……他们,怀着不同的梦想,揣着不同的无奈,来都市卖苦力挣钱;他们,怯怯地习惯着都市,忍让着都市,而又以惯有的朴实和宽容热爱着建设着都市……都市里的我们,能给他们什么呢?

我常常提醒自己:

最起码,你能给他们以尊重。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先后被民工感动的两件事。

(4分)

21.作者看到民工时的心理描写“我有点害怕,害怕常常会碰到的那些五颜六色的眼神。

毕竟,我是一个人,而他们的人,有好多好多……”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3分)

22.文中“一脸沧桑一脸善良一脸慈祥,眼神就跟父亲看自己时的眼神一样”“深深地看了他们一眼,那眼神就像看他的儿子一样。

”是对老民工____________的描写,作者这样描写老民工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4分)

23.你知道树阴底下的民工,还有着怎样的故事吗?

请仿照划线句子的写法,再写两个。

(4分)

2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工将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你觉得应当如何对待他们呢?

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并说说你的理由。

(3分)

 

【参考答案】

20、“黑红脖子”民工与众人一起推动大公交。

老民工送还“我”不慎丢失的东西。

21、写出作者当时害怕怀疑的真实心理活动,与下文对民工的态度发生变化形成对比。

22、神态表达了作者对老民工的感激之情,为老民工那善良、慈祥的神情所打动,内心感到十分温暖。

23、示例:

也许,他的内心有很多的无奈和痛楚;也许,他要为孩子们支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24、略(言之有理即可,视内容、表达情况酌情给分)

(2010福建泉州泉港区)

2009年

最苦与最乐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

死吗?

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

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无处逃躲呀.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种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

“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1、本文认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分)

                                                                                                                                         

12、在第

(1)段中,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先否定其他答案呢?

(2分)

                                                                                                                                                                               

13、你认为文中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2分)

“卸却”责任指        .(10字之内)“解除”责任指           .(10字之内)

14、请简要说说你对“你若是要逃避,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一句的理解(字数50字左右).(3分)

                                                                                 

【参考答案】

11.(2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2.(2分)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说法,引起读者兴趣,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给人新奇之感,又不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13.(2分)未尽责任,推卸不管    尽了责任,再无负担(2分)

14.(3分)逃避责任不是解除责任,如果一味逃避不仅不会减轻痛苦反而会备受痛苦的煎熬(意思对即可).

(09福建泉州泉港区)

还原真实的木糖醇

一      木糖醇原产于芬兰,是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植物甜味剂.在自然界,它的分布范围很广,广泛存在于各种果品、蔬菜、谷类、蘑菇等食物之中.

二      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木糖醇也不是一种“舶来品”,它本就是我们身体正常糖类代谢的中间体.一个健康成年人即使不吃任何含有木糖醇的食物,血液中也存有一定数量的木糖醇.

三      

木糖醇最大的优点,就是一直被人们所推崇的防龋齿功效,这也是木糖醇最早被我们认识的一个特点.

四      木糖醇不仅不会被口腔中的细菌发酵成有害的牙斑,还能抑制链球菌生长,有效地减少齿垢和龋齿的产生.特别是将其制成口香糖,人们在咀嚼时,会接受刺激分泌唾液,唾液多了既可以冲洗口腔、牙齿中的细菌,也可以加大唾液和龋齿斑点处碱性氨基酸及氨浓度,使口腔内PH值下降,将伤害牙齿的酸性物质被中和稀释,抑制了细菌在牙齿表面的吸附,减少了牙齿的酸蚀,从而起到防止龋齿和减少牙斑的作用.

五      木糖醇的另一大优势就是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在人体缺少胰岛素的情况下,木糖醇    能透过细胞膜被组织吸收利用,    能促进肝糖原合成,改善肝功能,    是糖尿病和肝炎并发症病人的理想食物.由于其不增加血糖浓度,且口感一点也不亚于蔗糖,所以在国外被广泛用做糖尿病患者专用糖代用品.而且经临床验证,长期服用后,病人的“三多”病状减轻,口渴与饥饿基本消失,尿糖减少,有效地控制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六      另外,木糖醇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热量——每克木糖醇仅含有2.4卡路里热量,比其他大多数碳水化合物的热量少40%,所以它也被应用于各种减肥食品当中,作为高热量白糖的代用品.

七      鉴于木糖醇如此多的优点,它大有取代蔗糖成为第一甜味剂的趋势,然而,近期不少因为食用木糖醇造成腹泻或肠胃不适的病例报道给人们浇了一盆冷水,使人们在狂热追捧之余开始冷静思考——木糖醇也不是那么十全十美.

八      有研究表明,食用过量的木糖醇后可能导致轻度腹泻.因为从理化性质角度讲,木糖醇是偏凉的,吃多了对肠胃会有一定刺激.而且,木糖醇在体内代谢比较慢,在肠道内吸收率不到20%,容易在肠壁积累,肠胃很难将大量的木糖醇顺利消化吸收.

九      糖尿病患者出于其特殊原因,只能吃木糖醇,而尽可能避免食用其他糖类.但木糖醇在分子组成上与所有其他的糖类都是一样的,含有碳、氢、氧3种元素,最终的分解代谢产物也都一样.在分解的初始阶段,可能不需要胰岛素参与,但随着分解的深入,不能保证胰岛素不会参与发挥作用.而且如果食用过多,还有可能造成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⑩      因此,对于不同的人群,木糖醇有不同的安全摄入量.从科学研究的结果来看,平均每日摄取木糖醇不超过90克,或平均单次摄取木糖醇不超过50克,应该都没有什么问题.                                                                                                                                                                           

15.请将本文划分为三个部分(2分)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⑩

16.在文中第五段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要   就    因此    B、不是   而是    所以

C、不仅   而且  所以    D、尽管   并      因而

17.本文介绍了木糖醇的主要优点是:

          、          、           .(3分)

18.文章指出,不同的人群食用木糖醇要注意安全摄入量.试从文中举例加以说明(3分).

                                                                              

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为什么?

(4分)

“有研究表明,食用过量的木糖醇后可能导致轻度腹泻.”

                                                                                 

【参考答案】

15.(2分)一 二 / 三 四 五 六 七 / 八 九 ⑩

16.(3分)C

17.(3分)防龋齿的功效 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希望   热量低

18.(3分)示例: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木糖醇,但如果食用过多的木糖醇,胰岛素可能会参与分解,而且还有可能造成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9.(4分)“有研究表明”是为了强调说明文中的判断是经过研究的结果,让读者更加信服(2分)“可能”表示猜测,不十分肯定,如果删去就显得绝对化,表达就不准确(2分).

(09福建泉州泉港区)

跟我讲讲外面的世界吧

一 那年,我们去了甘孜(注:

指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途径一个叫小坝的村子时,我们准备进去看看,据说里头有三个海子(注:

高原上的湖泊).

二进村子的路很难走,我们还没有见到第一个海子,已经累得不行了.人一累,精神就有些恍惚了,一不小心,我就从山路上滑到了小沟里,脚给崴了.这时,对面出现了一个骑马的孩子,他看上去十五六岁的样子,脸上漫着深深的两抹“高原红”.他骑马走进时,停了下来,呆呆地望着颓坐在地上的我,没有言语.

三于是,我亲切地对他说:

“你能骑马带我回村子吗?

四他依然没有讲话,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我贸然地猜他可能想要钱,因为在川藏路上,拉客的马夫几乎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于是我就对他说:

“我给你钱,你把我拉回去吧,我的脚不行了.”

五他摇头说:

“我不要钱,你上来吧.不过,你能跟我讲讲外面的世界吗.”

六我哈哈地笑了起来,大声回答说:

“没有问题.”

七我找了一个高处,跨上了那匹马.我刚上马,他却翻身下马了,他说:

“马有崽了,我拉着你走吧.”他就拉着我往回走,我看着他瘦小的脚踝忽深忽浅地陷进冰凉的雪里,心里异常感动.

八我笑了,问他:

“你想知道外面的什么?

九他说:

“什么都可以!

只要是外面的世界!

⑩听他说完这话时,我忽然有些惆怅.我凝望着四周高耸无垠的雪山,忽然很感慨:

这个孩子大概早已经厌倦这蓝天和白雪构建的天地,太想走出这贫瘠而褊狭的大山吧.要不怎么会这么想知道外面的世界呢?

于是我便坐在马背上讲起了外面的世界:

雪山一般屹立的高楼,羊群一般拥挤的车辆,雄鹰一般飞翔的飞机……他听得很认真,时不时转脸用惊讶的眼神看我,似乎想从我的神情中得到更多更具体的信息.

就这样,我从山里来到了村里.待要下马时,我又忍不住问了他一句:

“以前有人跟你讲外面的世界吗?

他说:

“有,听说乡里小学的刘老师会讲,可是……”

我问:

“可是什么?

他低头答道:

“可是我的阿婆没钱……”

我的心猛然被一阵难过包围,忧伤地下了马,看着他翻身上马,骑马远去,脚底的疼痛和心里的难过涌上心头……

黄昏的时候,我决定去看望一下这个叫吉措的孩子.大家纷纷同意,都说要掏点钱资助他去乡里上学,满足一下他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我们一路问询,终于找到了吉措的家,那是一座用石头堆起的破房子.来到他家门口的时候,我们看到他正手舞足蹈地跟一个老阿婆讲着什么,阿婆侧着耳朵听着,脸上满是笑容.

吉措发现我们的时候,惊讶得合不拢嘴.这时,阿婆忽然问道:

“吉措,是什么贵客来了啊?

我顿时目瞪口呆了,我知道,吉措的阿婆眼睛失明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搞错了,吉措让我讲外面的世界,只是想回来告诉他那可怜的失明的阿婆而已.仅此而已!

我的心中被巨大的感动包围着,眼眶盈满泪水.我招呼朋友们围坐在阿婆的面前,然后示意每一个朋友都为阿婆讲讲外面的世界.

我们讲着的时候,我看到吉措坐在我们身后的不远处,一边磨着一把小匕首,一边时不时地望着我们,脸上泛起了满足的笑容……

20.第(4)段中,“贸然”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我”为什么会“贸然地猜他可能想要钱”?

(4分)

含义:

                                                                         

原因:

                                                                        

21.第(16)段在全文中的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我的心中猛然被一阵难过包围,……心里的难过涌上心头……”请问“我”难过的原因是什么?

(4分)

作用:

                                                                         

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