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6017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总分60分。

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要求。

1.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以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③④

2.遂宁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手工业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家庭手工业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且带有封闭性

C.东汉时期出现了灌溉农田的工具筒车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3.有学者提出:

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4.“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D.工匠与机户的关系紧密

5.重农抑商政策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到了清末却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在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有

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必要的资金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

C.劳动力素质较低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

7.右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

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

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

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

较快发展、萎缩绝境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8.某高校毕业生展出了一组图片(下图)。

你认为适合研究主题应该是

男耕女织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钢铁厂1872年继昌隆缫丝厂

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9.一位学生为简化教材内容,提高记忆效率,利用公式表示概念间的基本关系,下列表述基本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农业+家庭手工业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雇佣关系

③发昌机器厂=地主阶级+近代企业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垄断资本主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0.下图右框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其中阐述的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客观因素是

A.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D.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

11.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表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政府赋税中农业税与非农业税的比例是28:

72

北宋农业生产比较落后

B

1980年12月,我国颁布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D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纪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12.英国《泰晤士报》曾评价新中国某一“开放行动”是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行动”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13.右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

当时,

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依据是

①文革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

②出台重大经济决策活跃城乡

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世界

④突出科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有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天气预报

1856年

1873年

1939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汽车

1883年

1901年

1928年

无线电

1896年

1909年

1928年

①中国科技近代化具有不平衡性②中国主动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③中国侧重引进西方的实用技术④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的近代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5.下列图片中的发明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势是

马车多桅帆船无线电发报机

东方红一号卫星波音飞机苹果手机

A.在时间、范围、信息量、方式方面不断改善

B.在世界范围内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

C.在经济全球化方面的物质条件日渐增多

D.在交通和通讯手段方面呈现工业化趋势

16.“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17.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之后,对其“改变世界”的理解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你认为最能体现出“改变世界”的是

A.改变了生产工具和经济组织B.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

C.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18.“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是

A.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

B.两次工业革命——南北战争——美日欧三足鼎立

C.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D.殖民扩张——南北战争——苏联解体

19.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罗斯福在亚特兰大市的演说中表示单纯的施舍对具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而言,将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

基于这种理念,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救济金,增加政府救济的力量

B.增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人们愈合心理创伤

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D.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誉

20.失业率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下表是美国某一时期的失业率走势图,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重创美国经济

B.罗斯福新政让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C.财政紧缩政策导致新政期间失业率波动

D.战争成为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

21.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22.据报道到2000年12月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

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

引发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①20世纪8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

②充分利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力求获取最大量“和平红利”

③采取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政策

④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3.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

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②扩大社会消费,从根本上激发了工人积极性

③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④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新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在所有制问题上,列宁提出俄国存在五种经济成分:

(1)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

(2)小商品生产(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3)私人资本主义(4)国家资本主义(5)社会主义。

这种经济思想表明

A.俄共(布)认为无需过渡即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当时俄国大资本主义关系占据绝对优势

C.把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D.俄国国民经济恢复并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

25.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处于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

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西方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西方国家帮助制定。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已放弃遏制苏联的政策B.苏联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急剧恶化

C.苏共已放弃社会主义的道路D.苏联实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变革

26.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中写道:

1987年《欧洲一体化文件》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一座拒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

这表明

A.欧共体各国认识到政治联合才是出路

B.欧共体成为可以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实体

C.这可能加剧美欧之间的贸易摩擦

D.欧美从此走上了贸易竞争的道路

27.有史学家指出:

“在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趋势的当代世界,发展中国家虽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不可能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去选择一个世界。

”该史学家实际是强调了

A.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居优势B.全球化进程只有利于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仍控制着发展中国家D.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28.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世纪之交,世界格局呈现新旧更替现象,政治经济新现象层出不穷,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下列政治经济新现象表述错误的是

A.欧洲联盟——欧洲政治经济一体的新阶段

B.世贸组织——全球有序自由贸的新时期

C.港澳回归——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的新范例

D.上海合作组织——以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29.余秋雨在《蓝旗和孩子》中写到:

“(欧洲)原来只是为了反战而结盟,不料却给世界带来了新的结构、新的制衡。

”他这里所说的“新的结构、新的制衡”,指的应该是

A.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B.接受关贸总协定

C.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D.开创了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新道路

30.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

“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

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罗斯福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当选

B.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C.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D.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40分)

注意事项:

1.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

二、非选择题(31题12分,32题8分,33题20分,共40分)

31.(12分)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古今中外各国都非常重视农业。

材料一“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

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材料二明朝末年设置税关,造成“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和“商贾断绝,城邑罢市”的局面。

清朝延续了这一政策,甚至巧立名目,没收财货,关税害商,致使“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政策?

(2分)试从世界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材料二的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4分)

(2)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联)和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都对本国的农业政策做出重大调整。

请分别指出两国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4分)

材料三下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图一图二

(3)从材料三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

总体来看是好的。

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

(2分)

 

3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折射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

 

清末男装中山装旧式婚礼文明婚礼

(1)观察材料一的图片,说明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习俗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分)

材料二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门户洞开,外洋风雨,如潮袭来。

……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

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制约。

——《交通史航政编》

(2)依据材料二,说明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使用有什么变化?

(2分)

材料三据抽样调查,某校有83.2%的学生上过网,其余普遍都很热衷。

大多数同学打发周末和课余生活的方式,除了看书之外,位居第二的就是上网。

另外,有33.5%的同学认为他们不能离开网络生活,沉迷于网络。

网络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4分)

33.(20分)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火预言:

2049年的世界》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

(2分)指出1640—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4分)

材料二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

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孚,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2分)

材料三

不平等的赌局

(3)据此有人说,当今全球化中发达国家是最大的赢家,请你说明理由?

(4分)

材料四图片

 

(4)请将材料四图片加以分类,并填在下表中(2分)

类别

图序号

反映经济全球化组织

反映经济区域化组织

材料五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曾两次与世界接轨,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是如何被迫与世界接轨的?

(3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又是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

(3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5CBBCB6—10DBBDD11—15DDBAA

16—20DBACB21—25BCBCA26—30CADDB

二、非选择题(31题12分、32题8分、33题20分,共40分)

31.(12分)

(1)政策:

材料一,重农抑商政策(2分)影响:

明清推行抑商政策严重压抑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与世界各地区的经济交流,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阻碍了社会转型。

(4分)

(2)措施:

苏俄(联):

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即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粮收集制,20年代末实行农业集体化。

(2分)中国:

建国初实行土地改革;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农业集体化运动);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2分)

(3)理由:

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提高了生活水平。

(2分)

32.(8分)

(1)着装的变化:

从长袍马褂开始变为西装、中山装;(1分)传统婚姻习俗开始改变。

(1分)

(2)驱动力的变化,由畜力逐渐转化为机械力;(1分)交通工具逐渐商业化;(1分)

(3)利:

网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为民众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成为民众生活重要组成部分;(2分)弊:

信任度和安全感较低,网络沉迷等。

(2分)(其它言之有理,都可给分)

33.(20分)

(1)理由:

葡、西最早支持开辟了新航路。

(2分)

条件:

政治:

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确立;经济: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4分)

(2)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型交通方式的出现;新型娱乐传媒的出现;世界市场形成。

(任答2点2分)

(3)理由:

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资本、发达的科技(垄断世界金融、科技市场);凭借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4)①④⑥、②③⑤(2分)

(5)近代中国:

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分)新时期:

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国际社会;实施科教兴国。

(3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