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本试卷
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
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
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4分)
一、现代文阅读(3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
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
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
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
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
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
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访谈文字实录(有删节)
【编者按】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人民网文化频道特别
推出了“回望文艺工作座谈会一周年·文艺名家话精神故乡”系列访谈,近日,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做客人民文化,畅谈座谈会后的感悟。
“我称得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战线的一名老兵,到现在依然在心里经常哼唱着‘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那些歌。
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
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阎肃作为军旅文艺工作者的代表进行了发言。
当他说起“军人也有‘风花雪月’”时,习近平总书记插话:
“我赞同阎肃同志的‘风花雪月’,这是强军的风花雪月,我们的军旅文艺工作者应该主要围绕着强军目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自己的发言得到了习总书记的当面肯定,这件事令阎肃分外高兴,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虽年逾八十,阎肃仍思维敏
捷,他透露,自己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并不拘泥于事先拟好的讲稿,有即兴发挥的成分,“风花雪月”就是他临场直抒胸臆,有感而发。
从军六十余载,阎肃对军旅文艺创作有很深的感悟,“我认为,作为一个部队的文艺工作者,爱憎要分明,因为你是为这个部队服务,为国防事业服务的。
我过去写过一首歌叫《天职》,其中有这样的词,‘哪有那许多相思眼泪,哪有那许多离别柔肠,当我们勇敢的踏上战场,胸膛里喷涌的是雷是火是钢’,我是老兵,我觉得军人就应该这样。
”
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来,军旅文艺界变化很大,阎肃看到“大家都在努力”。
习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当前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阎肃感慨,“这句话说进了每个文艺工作者的心里,我们创作一线的很多同志,都在认真思考这句话,积累知识,磨练自己,想要努力做出一点成果出来,回报时代。
”阎肃谈到,一年来,部队里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作品,例如,总政话剧团创作的当代军事题材话剧《兵者——国之大事》,海政文工团创作的歌舞诗《英雄核潜艇》等等。
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回顾了自己少年时代和插队时期阅读过的大量书籍,给阎肃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对于从小热爱书籍的阎肃来说,阅读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许多帮助,“多读书,才能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为了把书中的知识“吃”进自己的肚子里,阎肃下过苦功夫,“唐诗宋词我都是一首一首,一堆一堆地背,川剧的唱词是最讲究的,一本一本的川剧我都背。
把这些背下来,再去创作的时候,就‘下笔如有神’,占大便宜了”。
“读书破万卷,真的很重要”,阎肃创作过《红梅赞》《敢问路在何方》《说唱脸谱》《雾
里看花》等大量经典歌曲,每次遇到创作“瓶颈”,脑中存储的海量知识就成为了他灵感迸发的来源,“灵感的迸发源自于自己从各个方面汲取到的营养,不管唐诗还是宋词,好的词句,存在脑子里面,它是不会溜走的”,阎肃形象比喻说,“平常哪顿饭把我吃壮了,我说不出来,但是身体慢慢越来越好,就是这个道理。
”
书籍不仅为阎肃带来创作上的帮助,也是他的“精神故乡”。
阎肃认为,“心灵上的故乡,都是在我们的先贤的笔下。
像鲁迅先生、老舍先生、曹禺先生、巴金先生的作品,我从小就读,真是长见识,长知识,长学问,而且长性情。
从中,我还学
到了做人的道理”。
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
对此,阎肃有着很深的体会,他认为,文艺创作要“接地气”,就是要说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大实话”。
为了倾听普通百姓的“心声”,阎肃无论走到哪里,都跟各行各业的人迅速打成一片,站岗的、扫地的、修脚的……都成为了他生活中的朋友。
战士们爱听阎肃的歌,曾询问他“为什么你的歌里面总有那么多我们没听过的新词?
”阎肃乐了,他透露,自己的创作能够不断出“新”,除了靠知识的积累,还得熟悉生活,接地气,和老百姓心相通。
“我看我们的前辈都是这样做的。
没有人民群众,没有火热蓬勃的生活,自己坐在屋子里瞎编是没有用的,是编出不来的。
”阎肃认为。
为了写出“接地气”的作品,阎肃也有过担忧,“我老想和时代同步。
我今年85了,老觉得自己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列车’,很怕突然有一天它把我给扔出去。
”阎肃谈到,例如“点赞”、“吐槽”之类的网络语言,虽然一开始他不懂,但他会想去尽力“捕捉”这样新鲜的词语。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阎肃常常跟年轻人交朋友,“我喜欢和年轻人交朋友,大家有彼此心的交流,心与心的共鸣,一交流,我就从他们那得到好多好多语言、思维。
”阎肃高兴地说。
(来源:
2015年10月14日人民网·文化频道采写:
陈苑)
材料二:
采访阎肃夫人李文辉笔录(有删节)
我和老阎处对象的时候,由于我在东北,他在北京,只能通过书信交流。
在信中,我发现他的文笔很美。
后来,我来北京和他见面。
见到他后,感觉和书信中的他反差很大:
个头矮、相貌平,还有点驼背,衣着也很不讲究,还穿着当时城里人很少穿的线袜子,把穿旧了的军裤穿在里面当衬裤。
我看过他中学时代的照片,身板挺直的。
30岁前,老阎连一个休息日都没休息过。
常常是一杯茶、一支烟,一本书看一天,由于长时间伏案学习,慢慢地老阎就变成了“罗锅”。
还有很多休息日,老阎是在书店和戏院度过的。
他看过很多书、很多戏,这一点,你们也许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
过去,礼拜天老阎常去天桥看戏,坐公交车要5分钱,他舍不得,经常走着去,走着回来,看戏每小时一毛六,他却肯花。
有朋友建议我办个文化公司,我想还真行,一来我喜欢文艺,二来我对自己的组织沟通
能力很自信,三呢,我对文艺界很熟,很多明星大腕都是我的好朋友。
老阎听说后坚决反对,根本就不允许。
不用说我办这个文化公司,就连儿子办都不行。
他有他的原则,我们拗不过他。
儿媳妇是军艺毕业的,学唱歌的,一直想进空政文工团。
老阎是文工团的元老级人物,儿媳妇希望他能跟团领导说说情,但他一直没开这个口。
有人要
帮老阎写自传、出文集,他都拒绝了。
人家劝他,别人都出书了,你怎么不
能出。
他说:
“出那个有什么用呀?
”人家说:
“你不出谁知道你呀?
”老阎说:
“知道有什么用呀?
”
(来源:
2010年07月15日“人民网·军事频道)
4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访谈中,阎肃认为,军旅文艺工作者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任务,创作出更多与时代同步的“接地气”的作品。
B.材料一访谈中,习总书记说,赞同阎肃同志的“风花雪月”,正确揭示了文学作品的功能,应赞美自然景物,表现生活情趣。
C.材料一是根据事先确定的题目和假设,就某个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而材料二只是确定访谈的话题,内容
的主导在被访谈者。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阎肃喜爱看书,都突出表现了阎肃善于从平素的阅读中激发创作灵感,从而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E.阎肃不想出名,有人要帮老阎写自传、出文集,他都拒绝了,所以他不愿意接收专访,材料二的采访者只有采访阎肃夫人来了解阎肃。
5材料一陈苑提出了哪
三个主要问题对阎肃进行采访的?
(6分)
6从材料
一的访谈中,可以看出阎肃“座谈会后的感悟”有哪些?
(6分,每点1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13分)。
赝品
姜铁军
鸿图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王利在北湖边上看中了一块地皮。
在市规划局工作的朋友告诉他,按照规划,北湖很快就要修建地铁,到那个时候,这里的地皮可就值钱了。
地皮值钱了,房子价格还不上涨吗?
王利当然会算这笔账,决定找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黄胜帮忙给协调协调。
想请黄胜吃饭,在酒桌上谈这件事情。
被黄胜一口回绝了:
“中央有八项规定,反对大吃大喝,你就别费心了!
”说完就把电话挂断。
王利没想到会碰一鼻子灰,心里想,一定得想个办法让黄胜帮忙。
于是托人打听黄胜喜欢什么。
很快,那人给王利打来电话:
“黄胜喜欢收藏瓷器。
”王利说:
“我知道了。
”放下电话,王利就在心里琢磨,送黄胜什么样的瓷器好呢……
过了几天,王利通过一家快递公司给
黄胜寄来一只瓷瓶。
王利给黄胜打电话说:
“黄局长,这个瓷瓶是清朝的粉彩,你好好留着吧!
”
黄胜明白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点点头,说:
“地皮的事你听信吧。
”
第二天,黄胜叫自己老婆拿着这只瓷瓶,来到市文物鉴定所,请瓷器专家做鉴定。
瓷器专家仔细看了看,说:
“这个粉彩是假的。
”黄胜老婆立马火了:
“这不可能,你是不是鉴定错了?
”瓷器
专家害怕自己看走了眼,急忙找来所里另外两位专家,共同又鉴定了一次,出具了鉴定书:
赝品。
黄胜看着文物鉴定证书,给王利打电话,说:
“
我这地方小,没地方放你送的东西,把那只瓷瓶拿回去你自己
收藏吧!
”王利赶忙说:
“拿回来多不好,你不喜欢就拿到拍卖公司卖了吧!
”听到这话,黄胜鼻子差点气歪了,这么个破瓷瓶,还要去拍卖,拿我不识数是不?
“啪”地一声把电话摔了。
他老婆说:
“这样也好,拿拍卖公司拍卖也卖不了几个钱,拍卖公司会给我们作证这是个赝品,省得他反咬我们一口,说拿了他的粉彩不给办事,败坏我们。
黄胜连连点头:
“有道理,有道理。
”
黄胜就把瓷瓶拿到了拍卖公司参加拍卖。
拍卖公司的规矩是,只要有客户拿来东西我就负责拍卖,不保证东西的真假。
责任是买家自负。
他们也有鉴定师,看了黄胜拿来的瓷瓶,笑着说:
“这东西还值得来拍卖吗?
怕是不够手续费的。
”黄胜心里很恼火,脸色十分难看。
拍卖公司鉴定师问黄胜:
“这个瓷瓶拍卖底价是多少?
”黄胜没好气地顺口说:
“五万。
”
到了拍卖那天,不少人来参加竞拍。
黄胜拿去的粉彩瓷瓶五万开价,马上有人加到六万,接着被人叫到十万。
而后一路攀升,最后被一个买家以九十八万元买走。
黄胜从拍卖公司拿到这笔钱的时候,自己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投桃报李,黄胜给王利开了绿灯,让他以低于市场很多的价格拿到了北湖那块地皮……
事后有人举报,说黄胜受贿,收了房地产商的粉彩瓷瓶,以地皮做交易。
纪委派人找黄胜谈话。
黄胜说,王利送给自己一只粉彩瓷瓶不假,就是朋友间的互赠,根本就是一个赝品,不值钱。
他拿出了市文物鉴定所的鉴定证书证实自己说的都是实话。
纪委又派人到拍卖公司了解情况,拍卖公司证明粉彩瓷瓶确实是一只赝品,值几百元钱。
至于买家愿意出高价买走,那是买家的事,谁也管不着。
买家看走眼的事在拍卖的时候经常发生。
黄胜没受什么处分,事情过去了。
现在
,那只瓷瓶就放在王利家的卧室里,他当痰盂用。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黄胜以“中央八项规定为由,拒绝了王利请客吃饭,可以看出黄胜还是一位想坚持原则的国土资源局局长。
B.小说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其中“鉴定瓷器”这一情节是故事的高潮,正因瓷器专家断定这
件瓷器是“赝品”,才有了后来拍卖“赝品”等故事情节。
C.小说中涉及到的利益各方都得到了想要得到的利益,而国家利益却在不知不觉中遭受到严重损失,令人痛心
。
D.黄胜收受“赝品”经纪委查证并非违纪行为,而黄胜得到九十八万元,是买家看走眼所致,与黄胜无关,是无可厚非的。
8.人人皆知的赝品,最终却拍卖成功了,导致这件“赝品”拍卖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6分)
9.这篇小说的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为什么?
请具体说明原因。
(4分)
二、古代
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瑄,字彦纯,合肥人。
父坐事戍辽阳,瑄伏阙请代,诏并原其父子。
瑄少从大将军幕,以
射雁见称。
屡从征南番,又征越巂,破宁番诸蛮。
复征盐井,贼炽甚。
瑄将中军,贼围之数重。
瑄下马射,伤足,裹创战。
自巳至酉,全师还。
又从征贾哈剌,以奇兵涉打冲河,得间道,作浮梁渡军。
既渡,撤梁,示士卒不返,连战破贼。
永乐元年命瑄充总兵官,总督海运,输粟四十九万余石,饷北京及辽东。
遂建百万仓于直沽,城天津卫。
先是,漕舟行海上,岛人畏漕卒,多闭匿。
瑄招令互市,平其直,人交便之。
九年命与丰城侯李彬统浙、闽兵捕海寇。
海溢堤圮,自海门至盐城凡百三十里。
命瑄以四十万
卒筑治之,为捍潮堤万八千余丈。
明年,瑄言:
“嘉定濒海地,江流冲会,海舟停泊于此,无高山大陵可依,请于青浦筑土山,方百丈,高三十余丈,立堠表识。
”既
成,赐名宝山,帝亲为文记之。
宋礼既治会通河成,朝廷议罢海运,仍以瑄董漕运。
议造浅船二千余艘,初运二百万石,浸至五百万石,国用以饶。
时江南漕舟抵淮安,率陆运过坝,逾淮达清河,劳费其钜。
十三年,瑄用故老言,自淮安城西管家湖,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筑四闸以时宣泄。
又缘湖十里筑堤引舟,由是
漕舟直达于河,省费不訾。
其后复浚徐州至济宁河。
又以吕梁洪险恶,于西别凿一渠,置二闸,蓄水通漕。
又自淮至临清,相水势置闸四十有七,作常盈仓四十区于淮上,及徐州、临清、通州皆置仓,便转输。
虑漕舟胶浅,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舍置卒,导舟避浅。
复缘河堤凿井树木,以便行人。
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
宣宗即位,命守淮安,督漕运如故。
宣德四年言:
“济宁以北,自长沟至枣林淤塞,计用十二万人疏濬,半月可成。
”帝念瑄久劳,命尚书黄福往同经理。
六年,瑄言:
“岁运粮用军十二万人,
频年劳苦。
乞于苏、松诸郡及江西、浙江、湖广别佥民丁,又于军多卫所佥军,通为二十四万
人,分番迭运。
又江南之民,运粮赴临清、淮安、徐州,往返一年,失误农业,而湖广、江西、浙江及苏、松、安庆军士,每岁以空舟赴淮安载粮。
若令江南民拔粮与附近卫所,官军运载至京,量给耗米及道里费,则军民交便。
”帝命黄福及侍郎王佐议行之。
更民运为兑运,自此始也。
宣宗八年十月卒于官,年六十有九。
(节选自《明史·陈瑄传》)
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射雁见称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B.瑄招令互市,平其直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C.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
D.相水势置闸四十有七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巳、午、戌、亥十二地支对应十二时辰表示时间,自巳至酉,指从上午九时到下午七时。
B.蛮是先秦时期我国的华夏统治者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谓。
同类的还有“夷”、“狄”、“戎”等。
C.永乐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首创者是汉武帝刘彻。
D.漕运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民间运送粮食的专业运输方式,分为河运、陆运和海运等形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瑄骁勇智慧,创下辉煌战绩。
几次远征,均重创敌军。
攻打盐井,脚部受伤依然带伤作战;征讨贾哈刺,用破釜沉舟的勇气激励属下。
B.
陈瑄总督海运,运筹处理得当。
运送粮食,解决北京、辽东粮饷;在直沽建造大型粮仓,守卫天津城;设立互市,公平交易,让民众得到便利。
C.陈瑄为便利漕运,先后开凿了会通河、清江浦
等。
镇守淮安期间,向宣宗皇帝进言,建议变民运为兑运,认为这样可节省人力财力,既方便军士,也便利百姓。
D.陈瑄离漕治河,举措科学精密,建造浅船,逐渐增加运送量,使得国
库充实;修建长堤导引,使漕船能直达黄河,节省了大量钱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论语》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父坐事戍辽阳,瑄伏阙请代,诏并原其父子。
(3分)
(2)虑漕舟胶浅,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舍置卒,导舟避浅。
(3分)
(3)孔子曰:
“求!
君
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分)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子夜吴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4开头两句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有何作用?
(3分)
15这是李白的一首古诗。
清朝人田同之觉得末两句多余,如果删掉而成一首绝句,“更觉浑含无尽”。
你是否同意田同之的说法?
为什么?
(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0.5分)
(1)《氓》中最能体现女主人公决绝态度的是:
,。
(2)《离骚》中表现诗人刚直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是:
,。
(3)《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辞官归隐根本原因的是:
,。
(4)《短歌行》中借《诗经》句子表达对人才渴望的是:
,。
(5)子欲善而民善矣。
,。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6),。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7),。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论语》)
(8),。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
(9)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
,。
(《论语》)
(10),。
知者动,仁者敬。
(《论语》)
第Ⅱ卷表达题(共76分)
3、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千年大计;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项战略举措,各部门务必统筹协作、无所不至。
②陶渊明是真正回归田园的人,他洁身自好、热爱自然、躬耕陇亩、自食其力,过着箪食壶浆的简朴生活,为后世文人开辟出了一条隐居之道。
③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的行为,但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这是令行禁止的。
④大禹过家门而不入,孔子席不暇暖,墨子突不得黔,
这些古圣先贤为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华民族后世子孙不懈前行。
⑤孔子提倡有道社会必须以
德政为基础
,否则,武力、刑名、阴谋、纵横等方式只能治丝益棼,使社会越来越坏,越来越乱。
A.①⑤B.②③C.③④D.④
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很多同学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作用题”时,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解读不全面不深入,会产生茫然无措,只好套用术语作答。
B.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但我们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的勇气,而且还要从被击败的那一刻起深入反思,着手准备下一次的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