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二学期 创新阅读与写作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5686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第二学期 创新阅读与写作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年级第二学期 创新阅读与写作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年级第二学期 创新阅读与写作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七年级第二学期 创新阅读与写作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七年级第二学期 创新阅读与写作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第二学期 创新阅读与写作3.docx

《七年级第二学期 创新阅读与写作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第二学期 创新阅读与写作3.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第二学期 创新阅读与写作3.docx

七年级第二学期创新阅读与写作3

七年级创新阅读与写作(三)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可以调素琴②无案牍之劳形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②有仙则名

3.任选下面一句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C.这篇铭文的韵脚是“ing”。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白丁”是从交往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5.完善作者小档案。

姓名

梦得

朝代

唐朝

主要经历

1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②他积极参与了“古文运动”。

作品

《陋室铭》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①往来无白丁()②无丝竹之乱耳()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5.从本文中找出与《行路难》中“今安在”句式相似的句子。

(2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

【甲】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⑴斯是陋室()⑵可以调素琴()

⑶陶后鲜有闻()⑷宜乎众矣()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1.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3分)

12.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4分)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斯是陋室②谈笑有鸿儒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1.有人说:

“既然‘斯是陋室’,不管怎么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

”如果你是刘禹锡,如何回答他?

(2分)

1.下而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可以调素琴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2.下面哪一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是使动用法?

(2分)

A.无案犊之劳形

B.凄神寒骨.悄伦幽邃(《小石潭记》)

C.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而举例分析。

(2分)

4.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

(2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

(20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

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暂凭杯酒长精神长: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3)谈笑有鸿儒鸿: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山/楚水/凄凉地

B.二十三年/弃置身

C.苔痕/上阶绿

D.何/陋之有

3.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诗是应和之作,刘禹锡与李白在扬州相遇时,李白有赠诗在先,刘禹锡用此诗相酬答。

B.甲诗虽有沉郁感伤,但也并不消极颓唐,结尾明显表露了豁达的襟怀和昂扬的意趣。

C.乙文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通过写陋室不陋表现了室主人的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

D.乙文手法

多样,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引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

5.作者以“山”“水”为对象,写下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请你采用这样的句式,以“居室”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

(字数可以不受限制,但句意必须符合《陋室铭》的文意。

)(3分)

6.唐宋时期,不少文人遭遇政治纷争,沦为“贬官”,贬官特有的身份和经历使他们的作品带上了特殊的文学印记,这在柳宗元、苏轼等名家的诗文中都有迹可寻。

刘禹锡写此诗此文时也是贬官,试从甲诗乙文和其他贬官诗文中探寻“贬官文学”的特点,得出一二结论。

(3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相关问题(20分)

陋室铭(12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

A.何陋之有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醉翁之意不在酒

2.翻译下面句子(3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

3.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

(2分)

答:

4.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

(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吾德馨惟:

B.谈笑有鸿儒儒:

旧指读书人

C.可以调素琴调:

协调

D.无丝竹之乱耳乱:

使……乱,扰乱

2.选文中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3.请概括选文的主旨(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3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6题。

(1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别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镉《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运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淡笑有鸿儒

(2)花之隐逸者也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2分)

16.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

《陋室铭》——刘禹锡[唐]

一、精要笔记:

(1)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形容其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类比衬托。

山、水----陋室诸葛庐、子云亭----陋室

二、解释下列词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

3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

5无丝竹之乱耳

6无案牍之劳形

三、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默写填空: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③《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    。

④《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⑤《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

⑥《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五、阅读:

读原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2.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3.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画线的句子扩展为一段描写性文字。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

(共8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注:

回:

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不堪:

无法忍受。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

(1)有仙则名名:

(2)惟吾德馨德馨: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4.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

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3分)

二、阅读《陋室铭》回答:

1、解释句中加点词

(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5)斯是陋室()

(6)往来无白丁()(7)无案牍之劳形()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2)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译文: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3、下面的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B、调素琴,阅金经。

C、孔子云:

何陋之有?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能体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5、文中的“诸葛”是指“子云”是指西汉文学家

6、文章结尾说“何陋之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7、作者为什么认为他的陋室不陋呢?

8、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

请仿照①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②句在括号内作批注。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2)孔子云:

何陋之有?

9、用原文语句回答:

(1)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2)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

(3)“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主旨是:

10、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

①无丝竹之乱耳②水不在深

11、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是你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亲戚或同学合住的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简要地点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周敦颐[宋]

一、精要笔记:

(1)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赞扬君子品格,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菊,正衬莲;牡丹,反衬莲。

(2)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骈句散句交错

二、解释下列词语答案

1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4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7莲,花之君子者也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5同予者何人?

四、阅读下面的诗文。

完成第7—11题。

{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21.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

22.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2分)

23.【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4分)

24.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分)

(二)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回答9—13题。

(13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①可爱者甚蕃蕃:

②不蔓不枝蔓:

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2分)

答:

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

(3分)

答:

三、阅读《爱莲说》回答: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陶渊明独爱菊B、香远益清

无独有偶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D、因地制宜

屡见不鲜宜乎众矣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3)濯清涟而不妖()(4)亭亭净植()(5)宜乎众矣()

(6)水陆草木之花()(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8)濯清涟而不妖()(9)不蔓不枝()

(10)香远益清()(11)亭亭净植()

3、“可爱者甚蕃”中的“蕃”在文中的同义词是,反义词是。

4、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云:

何陋之有?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水陆草木之花D、闻之,欣然规往

5、翻译句子。

(1)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

6、文中歌颂的对象是莲花,却几次提到了菊花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写荷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8、人们常用选文中的“”来论证“近墨者未必黑”这一观点。

9、下面诗句中咏菊的有,咏莲的有,咏牡丹的有。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从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10、理解填空。

(1)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的生活态度。

(2)第一段中描写莲花正直的句子是,这句话的翻译是。

11、作者在文中托物言志,用“莲“自比,又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

联系自己的志向和追求,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并简述喜欢的原因。

答:

_

12、先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然后翻译句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13、文中赞美莲花不随俗浮沉的名句是“”

14、文章主题反映周敦颐的生活态度:

 。

但运用了的写作手法来体现作者的为人准则。

15、你还能写两句其他有关“莲”的诗句吗?

①,。

②,。

③,。

16、选出诵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四、阅读[甲]《陋室铭》及[乙]《爱莲说》两课文,回答

1、下面加点“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

之花B、莲,花之君子者也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何陋之有?

2、解释下面加点词

A、出淤泥而不染()B、无案牍之劳形()

3、翻译下列句子。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翻译:

B、孔子云:

何陋之有?

翻译: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

4、两篇短文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试说说作者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有什么不同?

甲:

                              

乙:

                                   

5、甲文中赞美莲花品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6、乙文中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陋室铭》

一、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二、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

4.草色入帘青()5.鸿儒()6.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8.调素琴()

9.无案牍之劳形()()10.阅金经()

三、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

1.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2.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3.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

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C.渔人甚异之()D.具答之()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F.君之病在肌肤()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

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

品千古美文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1.本文写了几种花?

主要写哪种?

2.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

3.反复诵读描写与赞美莲花的语句,说说作者可能意在赞美怎样的品质?

二.默读,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5.濯清涟而不妖()()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8.同予者何人?

()9.宜乎众矣()

三.反复诵读,体会句义。

填入句中省略的词。

先用文言词,再在句后横线上解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指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成动词的词。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说出下列语句的通常语序。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背诵,感受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以及对庸俗世态的感叹。

1.快速工整地默写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文字。

2.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刺当时怎样的世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