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5097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

“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称:

“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材料说明()

A.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B.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C.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日本与美国关系比较紧张

2.斯大林曾经说过:

“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下列史实能印证斯大林这句话的有

①二战后,美国援助英国

②二战后,美国扶植日本

③民主德国的成立

④东欧剧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早在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在他发起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宜言中断言这将使“法国与德国之间的任何战争”变得“不仅难以想象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

这说明欧洲的联合有利于

A.维护地区安全B.加快经济发展C.提高国际地位D.加强国际交流

4.根据下侧图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B.英国首先建成“福利国家”

C.实施福利政策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D.社会保障制度彻底解决了社会问题

5.法国政治家勃鲁姆说,“在这个和平和稳定的欧洲中使德国不致为害”的惟一途径就是把德国结合到一个“强大的、足以对它进行再教育和加以约束的,并在必要时加以控制的国际共同体之中”,由此他认为欧洲走向联合是为了

A.避免新的战争B.抵制冷战C.重振欧洲经济D.提高国际地位

6.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外实实行“经济援助方式”的外交,这既是在政治、军事外交能力薄弱的历史条件下列形成的手段,也是经济大国日本所拥有的优势,通过经济合作扩大对他国的影响。

材料表明当时的日本意在

A.推动他国经济的发展B.成为发达经济强国

C.挑战经济全球化D.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7.“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

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

”材料中的“条约组织”指的是

A.北约B.华约C.欧盟D.联合国

8.法国大文豪雨果有个梦想: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如今许多欧洲人正逐渐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意大利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

雨果的梦想初步实现了。

让雨果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的组织是

A.

B.

C.

D.

9.下面一组图片呈现的是当今德国小伙子威廉的生活片断。

图片反映了

A.欧洲经济一体化加深B.德国拥有特殊的经济政治地位

C.欧洲政治一体化形成D.欧洲国家之间已经不存在矛盾

10.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其意图主要是

A.铲除军国主义

B.稳定日本政局

C.巩固两极格局

D.遏制共产主义

11.下图所示时间轴承载的史实反映出

A.西欧走向联合的历程

B.西欧各国经济水平一致

C.西欧国家间矛盾消失

D.西欧的一体化水平最高

12.新航路开辟后,非洲逐渐沦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

非洲人民通过500多年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

其“寿终正寝”的标志是

A.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

C.阿尔及利亚独立D.纳米比亚独立

13.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

A.社会扶贫制度B.社会保障制度C.妇女获得选举权D.计算机网络

14.解读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反映的史实是()

年份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独立国家

尼日尔

刚果

喀麦隆

中非

索马里

尼日利亚

 

A.“非洲年”B.苏联解体C.东欧剧变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5.“对于他来说,道德价值观总是高于物质价值观,而且人类灵魂的进步是印度进步的重要条件。

他信奉非暴力和非暴力反抗,并证明理想可以将不同国家的人民团结起来并实现长足的进步。

”“他”是

A.章西女王

B.赫鲁晓夫

C.甘地

D.玻利瓦尔

16.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有关“尼赫鲁”“纳赛尔”“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材料。

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冷战中的对峙B.动荡的中东地区

C.亚非拉的奋起D.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17.“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

”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华约”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

18.1965年,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

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

出现“理事国”不断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A.亚非拉国家的崛起B.两极格局的解体

C.美国霸权地位丧失D.联合国地位下降

19.1991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半个多世纪。

这里“红旗悄然落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苏联解体B.轴心国集团解体C.华约建立D.北约建立

20.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其根本原因在(  )

A.西方的“和平演变”

B.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拖累

C.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的个性缺陷

21.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文中的“安全网”指的是

A.社会扶贫制度B.社会保障制度C.“以工代赈”D.计算机网络

22.《北大西洋公约》规定: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引文中假设的“武装进攻”来自()

A.苏联和东欧B.美国和西欧C.轴心国集团D.同盟国集团

23.“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印有锤子和镰刀的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滑落,……一个苦难辉煌交织的大国就这样在历史的烟尘中无声地消失了……”。

导致该大国“消失”的最根本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B.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政策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民族矛盾的激化

24.近些年来,湖北武汉、荆门等地借鉴美国旧金山“硅谷”经验、做法,纷纷出台政策,打造“光谷”“农谷”等产业特色。

促进这些概念、政策出台的主要背景是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科技在经济发展中作用提高

C.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升

D.国家发展工业的要求

2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紧接着又拉开了序幕。

”材料中这场“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华约组织的形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旧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逐渐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追随美国,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选项C符合题意;A项错在“完全摆脱”,应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可排除;D项日本与美国关系比较紧张,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故选C。

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非军事政策,开始扶植日本,日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民主德国是二战后在德国苏占区建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②③符合题意;①项不符合“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①不符合题意。

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遭到的挫折,④不符合题意。

所以②③正确,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这将使‘法国与德国之间的任何战争’变得‘不仅难以想象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可知,材料说明欧洲的联合有利于维护地区安全,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提高国际地位,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加强国际交流,D排除。

故此题选择A。

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英国家庭收入差距税前收入差距很大,但是政府补贴和税后差距迅速降低可知英国实施福利政策缩小了收入差距,这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选项C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英国首先建成“福利国家”的结论,选项AB不符合题意;社会保障制度彻底解决了社会问题不符合历史史实,只能缓和,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在这个和平和稳定的欧洲中使德国不致为害”等可知,材料中反映法国政治家勃鲁姆认为欧洲走向联合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避免新的战争,A符合题意;B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

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日本……通过经济合作扩大对他国的影响”说明日本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故D符合题意;题干是说日本的经济援助和日本扩大影响之间的关系,ABC均不是这个角度,故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苏冷战,材料中的“条约组织”指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建立的北约,A符合题意;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的,B排除;欧盟是欧洲国家建立的,与美苏争霸不符,C排除;联合国是国际组织,与题干材料无关,D排除。

故选择A。

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干可知,欧洲的联合就是指欧盟,所以需要指出欧盟的标志。

C项,这是欧盟的标志,蓝底中间12颗小星星围成一圈,象征欧洲团结。

故C项正确;由图中“APEC”及太平洋地图,可知这是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

故A项错误;B项,这是联合国的标志,中间是从北极看全球的地图两边是象征和平的橄榄枝。

故B项错误;D项,从“WTO”可知,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旗帜。

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词在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可知欧洲的联合就是指欧盟,所以要从图片里找出欧盟的标志。

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图片反映德国小伙儿威廉的生活片断涉及欧洲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现这一现象,直接原因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加深。

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

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欧盟是世界上最有力的国际组织和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实体,在贸易、农业、金融等方面趋近于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而在内政、国防、外交等其他方面则类似一个独立国家所组成的同盟,A符合题意;德国拥有特殊的经济政治地位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图片没有体现欧洲政治一体化形成,C排除;欧洲国家之间已经不存在矛盾表述与史实不符,D排除。

故选择A。

10.D

解析:

D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

20世纪40年代末,结合课本所学,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美苏矛盾急剧恶化,冷战开启以后,日本成为美国遏制苏、中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的重要前沿,因此其大力扶植日本,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D项符合题意。

美国扶植日本是从本国利益出发的,是想利用日本,主要意图不可能是维护日本政局,AB两项不合题意;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C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西欧各国国际地位下降,西欧各国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最初的设想,他提议通过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来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欧洲的统一。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上述三个组织有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单一货币,并将统一货币定名为“欧元”。

A选项符合题意;西欧各国经济水平一致说法不正确,属于干扰项。

B选项不符合题意;西欧国家间矛盾消失说法不正确,属于干扰项。

C选项不符合题意;西欧的一体化水平最高说法不正确,属于干扰项。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西欧走向联合历程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1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亚非民族独立解放相关知识,非洲被帝国主义占领500多年,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初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即帝国主义在非洲统治结束的标志,190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占领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D选项符合题意;AC两项都在D项之前,应该排除;B项在D之后,也应该排除。

故答案为D。

1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二战后,为了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政府救济、社会保险等方式,相继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而且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B正确;AC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B。

1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60年,非洲独立的国家最多,故此年被称为“非洲年”,故A符合题意;题干是在说1960年的非洲,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印度”、“他信奉非暴力和非暴力反抗”可知,材料中的“他”指的是甘地,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斗争形式为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

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尼赫鲁是二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纳赛尔领导了二战后的埃及革命。

非洲的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巴拿马人民逐步收回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权力。

1999年,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

因此亚非拉的奋起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发表讲话,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发生在1991年,苏联解体,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D项表述不符合实际,排除。

故选A。

1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1991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

”结合所学知识:

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的著名建筑,1991年底,发生在前苏联大地上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苏联解体。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0.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3--1964年,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弊端,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故C项错误。

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点睛】

本题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知识的识记是解题的关键,理解并掌握赫鲁晓夫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是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2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二战后,英、法等国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从而防止贫富分化,稳定社会秩序,这与材料中“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一致,故B符合题意。

社会扶贫制度是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民生举措;“以工代赈”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举措;计算机网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科技成就。

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冷战军事方面的表现,主要是针对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故A正确;美国和西欧属于北约的成员国,排除B;轴心国集团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西斯国家,排除C;同盟国集团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组织,排除D。

故选A。

2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l99l年年12月25日19时38分,印有锤子和镰刀的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滑落。

”结合所学知识:

材料反映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的历史事件。

斯大林高度集权的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表明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误区,导致苏联解体。

所以A符合题意,BC属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所以不符合题意;D不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A。

【点睛】

本题解体关键词是时间“1991”,结合所学知识该大国指苏联,本题属于最佳选项题,所以要分辨哪个选项才是最佳的。

24.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根据题干材料中“武汉、荆门等地借鉴“硅谷”的做法,打造“农谷”等特色产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高,材料中并未涉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所以,选项A错误;B、材料中“武汉、荆门等地借鉴“硅谷”的做法,打造“农谷”等特色产业”,说明:

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高。

所以,选项B正确;C、材料中并未涉及政府是如何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的,材料中讲的是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高。

所以,选项C错误;D、材料中并未涉及国家发展工业的要求,如:

发展重工业、国防工业等,只是讲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高。

所以,选项D错误;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指的是冷战。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故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

故选A。

【点睛】

易错项是D项,注意区分冷战开始的标志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