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4905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化学试题.docx

《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化学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化学试题.docx

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寿光市届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化学试题

【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寿光市2021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她是合作发展交流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就传播了我国的文明和科技。

下列我国的发明和技术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煮海为盐B.侯氏制碱法用黏土烧制陶瓷

C.造纸用胆矾湿法炼铜D.纺纱织布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2.学校食堂提供了下列5种食物:

小亮为自己安排的午餐食谱中,较合理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量取8mL液体C.

氧气验满D.

稀释浓硫酸

4.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稀盐酸和硫酸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两种溶液中都存在酸根离子

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C.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水分子生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酒精需要密封保存——酒精分子在不停运动

5.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措施或说法不恰当的是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降低其着火点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D.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没有氧气也可能燃烧

6.某班4同学用pH试纸测得以下液体的pH及其判断都正确的是

A.胃液pH=9混合物pH试纸变红色

B.纯碱水pH=10碱溶液酚酞试液变红色

C.食盐水pH=7显中性pH试纸不变色

D.雨水pH=5显酸性石蕊试液变蓝色

7.物理学家发现将C60加压到一定程度,可以制造出一种可使钻石凹陷的“超硬”的新型碳材料。

关于这种新型的碳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铜B.“超硬”是该材料的化学性质

C.构成的微粒不再运动D.和C60的性质完全相同

8.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某同学用下表所示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

下列各组中,有错误的组合是

选项

乙、丙、丁

A

常见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B

常见合金

不锈钢、焊锡、生铁

C

常见的化合物

干冰、蒸馏水、硫酸、胆矾

D

常见的碱

烧碱、生石灰、熟石灰

A.AB.BC.CD.D

9.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和CO2转变成H2和CO。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中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B.二氧化铈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C.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的发生,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10.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之最

B.化学与生活

①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

③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①衣服上的油污:

可用汽油除去

②水壶中的水垢:

可加食盐水浸泡除去

③冰箱中的异味:

可放活性炭吸附

C.物质保存方法及解释

D.化学与工农业

①浓盐酸密封保存:

防止挥发

②白磷在冷水中保存:

隔绝空气

③氢氧化钠密封保存:

防止潮解、变质

①用焦炭和铁矿石炼铁

②用石油产品生产合成纤维

③施用过量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A.AB.BC.CD.D

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C.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因为化学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12.现用98%的浓硫酸配制10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g/m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等

B.配制该稀硫酸需要加水800mL

C.配制稀硫酸时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D.该稀硫酸中,溶液质量:

溶剂质量=5:

4

13.小张同学用某固体物质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d中溶质质量大于溶液c中的溶质质量

D.溶液a和溶液b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4.下列实验过程中与图象描述相符的一组是

A.恒温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C.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分解

D.等质量、等颗粒大小的金属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1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丙>乙>甲

B.含有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恒温蒸发时首先析出乙,说明在此温度下乙的溶解度最小

C.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丙>甲=乙

D.若固体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16.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CH4气体

鉴别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B

Na2CO3(NaOH)溶液

检验

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C

Na2CO3(NaHCO3)固体

除杂

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

D

MnO2、KCl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A.AB.BC.CD.D

17.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下列图像能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18.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等离子,可将粗盐溶于水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加入适量盐酸,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加过量BaCl2溶液,⑤过滤。

下列操顺序合理作的是

A.②③④⑤①B.②④③⑤①C.④②③①⑤D.④③②①⑤

19.已知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中所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A、B、C、E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与C、E与C之间的反应产物完全相同,E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下列叙述错误的

A.上述五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中不包含置换反应

B.D与水反应生成酸,A与水反应生成碱

C.可用水除去E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

D.B、D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互相转化

20.下列制备物质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21.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应用着化学,化学在每个方面都有很大用处。

(1)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口罩中填充活性炭是利用其_______________性。

(2)我们需要各式各样的材料。

“洗衣凝珠”是由一层薄膜包裹洗衣液制成的新型洗涤产品。

该产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可溶于水的聚乙烯醇(PVA)塑料。

PVA塑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合金”或“有机合成材料”)

(3)我们需要洁净的水源。

含有杂质的天然水通过蒸发、过滤、氧化等得到净化,自来水生产通入氯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需要清洁的能源.人类目前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天然气和____________。

天然气是常见的燃料,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

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磺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

其反应如图所示:

①反应Ⅲ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

②在整个反应过程中,SO2、H2SO4、I2、HI都在循环使用,则制得H2中氢元素最初来源于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2.工业上制作印制板是利用氯化铁腐蚀Cu的原理: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2+CuCl2.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对环境有污染,为了节约金属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下面为你设计了一个实验处理废液回收Cu和FeCl2的流程图.查阅资料:

Fe+2FeCl3═3FeCl2.请你完善该设计图:

试剂1是________试剂2是______操作1是________操作2是______。

三、流程题

23.某化工厂为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CaSO4而与相邻的化肥厂联合设计的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

(1)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X循环使用有利于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X是______,副产品Y是________。

(3)为促进CO2的溶解吸收,应先向沉淀池中通入NH3,再通入CO2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NH4)2SO4化肥中有无NH4HCO3的方法:

取少量式样溶于水,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_,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可判断该化肥中不存在NH4HCO3。

(5)从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说明上述流程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

四、实验题

2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的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

如D、D1、D2),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Zn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并进行氢气的可燃性实验。

①制取纯净并收集干燥的氢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为了安全进行氢气的可燃性实验,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_______。

(2)实验室如果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小强同学欲用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水蒸气)测定某不纯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杂质为单质铁粉),并验证反应中气体生成物的性质,小强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

气体流向是从左向右,选择的仪器按D1→C→B→D2顺序连接,然后进行实验(假设有关反应均反应完全)。

①仪器C处大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在这个实验中,如果仪器连接时无D1,利用C处质量数据计算氧化铁样品的纯度则

(填变大、变小、不变)。

除此外,你认为还可以通过测量_______(填字母)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氧化铁纯度。

③对于小强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装置,尾气处理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填字母)收集,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处理。

如果杂质干扰实验结果,你的具体改进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

2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下左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那些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

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

猜想二:

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

猜想三:

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氢氧化钙;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了如上右图所示的图像。

(结论)分析图像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一定不是。

(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五、计算题

26.某实验小组购得用于食用菌种植的轻质碳酸钙,标签如图1.为测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一定量样品放入一烧杯中;

②再往上述烧杯中加入50g的盐酸充分反应;

③绘制放出气体与烧杯中物质质量的关系图(图2),(温馨提示:

图中58g为反应开始时烧杯中物质的质量.)

请计算,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是______g.

(2)若反应中消耗的盐酸质量为50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

(3)请你画出消耗固体样品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变化关系图.

(4)如果上述轻质碳酸钙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含钙元素,请你通过计算回答标签标示的含钙量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参考答案

1.D

【解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B.侯氏制碱法用黏土烧制陶瓷都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C.造纸用胆矾湿法炼铜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D.纺纱织布打磨磁石制指南针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B

【解析】油菜②苹果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是维生素,③米饭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糖类,

④猪肉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脂肪,⑤红烧鱼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

解:

根据平衡膳食的要求,较合理的安排是B.①③⑤。

点睛:

平衡膳食。

3.C

【解析】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A、倾倒液体时应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错误;

B、量取8mL液体,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于量筒的正上方,故错误;

C、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正确;

D、稀释浓硫酸不能用量筒做稀释容器,故错误。

点睛: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根据装置特点可以判断装置图的正误,根据操作要求可以判断操作是否符合实验室的规定。

4.A

【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

A、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两种溶液中都存在氢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解释正确;

C、电解水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水分子生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D、酒精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停运动,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A。

5.B

【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

A、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或空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故选项说法正确。

D、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没有氧气也可能燃烧,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C

【解析】根据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及pH试纸的变色和指示剂的变色情况解答。

解:

A.胃液主要成分是盐酸,pH<7,故错误;

B.纯碱水pH=10,是盐溶液,故错误;

C.食盐水pH=7,显中性,pH试纸不变色,故正确;

D.雨水pH=5,显酸性,石蕊试液变红色,故错误。

7.A

【解析】

A、根据碳单质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

B、根据硬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进行分析;

D、根据新型的碳材料和C60的硬度大小本题进行分析.

解:

A、碳单质具有还原性,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铜,故A正确;

B、硬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

C、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故C错误;

D、新型的碳材料和C60的硬度大小本题,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碳的单质、物质的辨别等,要加强记忆,理解掌握。

8.D

【解析】

A、根据常见有机合成材料分析;

B、根据合金的概念分析,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C、根据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概念解答;

D、根据碱的概念分析,纯碱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解:

A、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都是常见有机合成材料,故A说法正确;

B、不锈钢、焊锡、生铁都属于合金,故B说法正确;

C、干冰、蒸馏水、硫酸、胆矾都是常见的化合物,故C说法正确;

D、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的性质、材料的分类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说法正确;

B.二氧化铈在反应中做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故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因此说法正确;

C.该化学反应是H2O和CO2转变成H2和CO,反应物中没有单质,故说法错误;

D.该反应是将CO2转变成CO,故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因此说法正确。

点睛:

质量守恒定律。

10.C

【解析】A、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使用量、产量最大的是铁;B②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不与氯化钠反应,不可加食盐水浸泡除去。

D③施用过量化肥、农药会导致土壤或水被污染。

选C

11.B

【详解】

A、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有可能是混合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后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前也应有三种元素,又因为反应物质中有氧气,故只能判断蜡烛中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故B正确;

C、对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故C错误;

D、根据题意,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改变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中可能发生化合价的改变,如果有单质参加反应,就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若没有单质参加,则不是氧化氧化反应,如CaO+H2O═Ca(OH)2;故化合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中可能发生化合价的改变,如果有单质生成,就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若没有单质生成,则不是氧化氧化反应,如H2CO3═H2O+CO2↑;故分解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反应中有单质参加和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D错误。

故选B。

12.D

【解析】A、根据用浓硫酸配稀硫酸的步骤考虑需要的玻璃仪器;

B、根据用配制的溶液的总质量减去浓硫酸的质量就是加入水的质量,再除以水的密度就是水的体积;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考虑;

D、根据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溶液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

解:

A、用浓硫酸配稀硫酸的步骤:

计算、量取、配制,所以用到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故A错误;

B、稀硫酸的质量:

1000mL×1.14g/mL=1140g,含有溶质质量:

1140g×20%=228g,浓硫酸的质量为:

=232.65g所以需要水的质量:

1140g-232.65g=907.35g,体积为907.35mL,故B错;

C、配制稀硫酸时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不断搅拌,散热,故C错;

D、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的稀硫酸中设溶质20g、溶液为100g,则溶剂为80g,所以溶液质量:

溶剂质量=100g:

80g=5:

4;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浓硫酸稀释的步骤、用到的仪器,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计算方法,知道浓硫酸稀释的注意事项。

13.C

【解析】

根据溶液的转化以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

A、从溶液c和溶液d可以看出,降低温度则溶液中会析出晶体,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 

B、溶液b中加入20g固体得到的溶液c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说明加入的物质全部溶解,故溶液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正确; 

C、溶液c变成溶液d是降温导致溶解度变小,从而析出晶体。

由此可知,溶液d中溶质质量小于溶液c中的溶质质量,故错误; 

D、由溶液a到溶液b只是温度升高,溶质没有变化,故溶液a和溶液b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C。

点睛:

溶解度的变化特点以及溶液的转化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

14.A

【解析】

A、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的pH不会小于7;

C、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

D、等质量、等颗粒大小的金属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有关。

解:

A、由于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恒温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的溶解度不会变化,故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是对溶液进行稀释,但溶液的pH不会小于7,故错误;

C、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只是反应时间不同,但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错误;

D、等质量、等颗粒大小的金属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铝、镁、铁。

故错误。

点睛:

解题重点是能正确分析变化过程,读懂图像并与反应相结合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丙>乙>甲,正确;B、含有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恒温蒸发时首先析出乙,说明在此温度下乙最先达到饱和,不能说明乙的溶解度最小,错误;C、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丙物质t3℃时的溶解度大于甲、乙物质在t2℃时的溶解度,所以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丙>甲=乙,正确;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所以固体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正确。

考点:

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16.B

【解析】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CH4气体

鉴别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前者无水生成,后者有。

故A正确。

B

Na2CO3(NaOH)溶液

检验

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溶液均变红。

故B错误。

C

Na2CO3(NaHCO3)固体

除杂

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

故C正确。

D

MnO2、KCl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故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