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开题报告发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4738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慕课开题报告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慕课开题报告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慕课开题报告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慕课开题报告发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慕课开题报告发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慕课开题报告发言.docx

《慕课开题报告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慕课开题报告发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慕课开题报告发言.docx

慕课开题报告发言

慕课开题报告发言

 

 

————————————————————————————————作者:

————————————————————————————————日期: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重点课题《慕课助

推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子课题

慕课对留守儿童品德教育发展影响的案例研究

开题报告

 

XXXXXXX中心小学校

 

慕课对留守儿童品德教育发展影响的案例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城镇化进程下,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后,家庭剩余人口在农村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家庭形态,主要有留守儿童家庭、留守妇女家庭和留守老人家庭。

流动家庭和农村留守家庭已经成为我国家庭模式中的重要形态。

 

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小学生中的留守儿童占全镇小学生总人数的35.9%。

这些留守儿童绝大多数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或外公外婆家,少数被寄托在远亲近邻家,有的甚至独自支撑门户,与老人共同留守在农村。

他们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家庭教育不力、亲情缺乏、内向自卑、人格缺陷、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或者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

“留守儿童”成了严重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留守儿童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特殊群体。

如何客观、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品德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给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和制度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现存的理论可以借鉴,也很少有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

通过课题研究,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和睦、幸福,促进农村家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家庭。

在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促使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实现教育目标,构建和谐校园。

在社会,对促进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连通主义理论

(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三)素质教育理论

(四)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五)相关文件精神

1.《小学德育纲要》

2.《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

3.《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六)国内慕课平台

四、核心概念界定

慕课:

慕课用英文字母缩写为MOOC。

"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留守儿童:

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为改变家庭生活与经济状况到遥远的城市务工,孩子却留守在农村,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多数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亲属监护的儿童。

品德教育:

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思想品德的发展水平,所以学校的品德教育既要用社会公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引导和严格要求学生,也应该考虑到是否是由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导致行为失常。

从而培育和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与留守儿童概念类似的研究多见于西方学者对移民的相关论述中。

研究表明移民家庭中的儿童会感到孤独,愤怒,悲伤,躯体化反应,更多犯罪行为。

随父母一同移民去国外的儿童与忠诚品质的养成、自我同一性发展、自律性和权威性、孤立、拒绝与反拒绝、疏远、抛弃、幻想等问题有高相关。

留守儿童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一个普遍而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国内,主要从2004年开始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涵盖了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方面面。

但在众多的研究中,缺少对留守儿童品德问题的重点研究。

如大量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的消极面,缺乏对留守成长方式积极因素的研究;大量关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缺乏面向过去和未来的纵向研究;大量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

六.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利用慕课对留守儿童调查资料的全面分析,初步了解不同的德育方法对留守儿童转化的影响强度、效度,为制定相关策略提供可行性依据。

2.利用慕课开发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德育资源,丰富德育教育方法、手段,构建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教育体系。

3.利用慕课研究解决如何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互动的德育教育机制,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

4.通过研究,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留守儿童品德教育方法,初步形成留守儿童教育基本理论,并即时推广应用,用以指导品德教育实践。

5.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二)研究内容

1.深入调查我镇各校留守儿童的现状,包括人数、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所在村的人文环境、学习、生活、性格、心理、道德养成等,并进行分析和归类,找出留守儿童在品德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影响学生品德教育的原因。

2.做好留守儿童品德教育个案研究。

探索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职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为各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3.利用慕课开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资源。

4.加强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全方位教育研究。

针对本校留守儿童德育的实际问题,利用慕课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联系和沟通,并对家长或监护人实施引导和教育,更新观念,强化监护职责,确保家庭德育教育的力量,优化社区德育环境,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互动的德育教育机制。

5.根据留守儿童年龄特点,开展丰富而富有实效的品德教育活动,探索留守儿童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品德教育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留守儿童品德教学模式。

(三)研究假设

1.假设留守儿童品德可以改变和提高,实现留守儿童品德优良,健康成长。

2.假设能够借助于慕课这种广泛的在线学习平台作为教育技术,让留守儿童在品德形成时期能得到有效帮助。

(四)拟创新点

1.应用慕课平台,采用国际先进教育技术工具,以较低的经费和较快的方式,选择留守儿童喜闻乐见的教育资源进行品德教育。

2.是依据国家农村教育的有关方针、政策,促进教育持续协调发展来研究,而不是把“留守儿童”作为贫困、资助对象来研究。

3.是把“留守儿童”作为教育的积极对象并调动其积极性,与“普通儿童”一道健康成长的研究,而不是把“留守儿童”当作“问题儿童”来研究。

七.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步骤

(一)研究思路

1.课题组将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加强慕课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品德教育能力。

2.以教研组为研究中心,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分低、中、高三个梯度进行课题研究。

参与研究的教师围绕本学科,结合教研组的日常教学活动,确定课题研究主题。

3.用抽样调查方法了解留守儿童喜欢的影视热点,节目形式,然后提供给有关单位,有针对性地出品留守儿童的教育题材。

利用现代科技,如班班通等多媒体制作留守儿童喜欢的课件及视频。

参照湖南卫视《变形计》方式,探讨留守儿童转化教育的新方式

4.尝试代理妈妈代理爸爸管教模式,探索完整的家庭教育的新模式。

5.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电子硬件投入和网络覆盖,加强留守儿童及监护人信息技术培训,确保慕课的实施。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

3.案例分析法

4.行动研究法

5.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步骤

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1月)

宣传发动,成立课题组;撰写申请书,申报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建立课题管理制度;撰写开题报告,开题。

2.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2月——2016年3月)

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开展调查研究、专题讲座、实验论文交流及专题研讨会,展示、交流研究经验。

开展视频课程竞赛活动和典型课例分析,加强课题研究。

3.课题总结阶段(2016年4月——2016年6月)

分析整理研究数据和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申请结题。

同时就该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成果及时推广宣传。

八、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一)课题组成员重要变更

课题组部分成员由于工作调动,或者身体欠佳,经课题组和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申请·评审书》中的课题组变更为:

主研人员:

参研人员:

(二)课题组成员简介

本课题负责人XXX,学校支部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他有着丰富的实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曾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营造教师良好心态引领学生快乐成长》、《给力维权彰显和谐》、《创新思品课程新理论,倡导思品教学新模式》、《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策略》等多篇文章。

他曾亲自主持多个课题研究,现已结题,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

他科研能力强、思路广、治学严谨。

他的工作曾被《重庆晚报》专题报道。

作为忠县知名校长,他曾在清华大学深造。

本课题共有10名研究人员,成员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名,小学高级教师3名,学历都是专科以上。

参研教师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了解学生,是学校的中坚力量,都有多次参与学校课题研究的经历。

课题组研究人员业务能力好,开拓精神强,思维敏锐、观念先进。

他们无论从理论上、实践上、能力上、经验上,都有较高的造诣,定能确保课题如期完成。

(三)课题组成员分工

XXX:

负责统筹策划、经费筹集、邀请专家进行评价、研究成果的推行以及整个课题研究的安排工作;XXXX:

负责课题研究日常事务的执行与协调;XXXX:

负责课题数据处理、研究汇总。

具体分工:

XXXX:

开题报告、中期报告;XXXX:

我校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现状调查报告;XXXX:

留守儿童品德教育案例方向的研究;XXXX:

利用慕课创造性的开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资源方向的研究;XXXX:

慕课环境下形成社会、家庭和学校互动的德育教育机制方向的研究;XXXX:

《慕课对留守儿童品德教育发展影响的案例研究》论著、研究报告。

9、课题组相关的研究成果及其社会评价

(一)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相关的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著作者

成果

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

时间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相关的研究课题

主持人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准单位

完成情况

(三)课题组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XXXXXXXXXXXX

十、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上级部门关心

学校行政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并且在组织上、制度上规范了本课题的运作。

忠县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对本课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给予我们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指导,协助我们进行科研攻关。

(二)学校条件

XXXXXXX

(三)硬件、软件条件成熟

1.研究资料

我校有图书室,藏书二万册,有各种留守儿童教育的音频、视频软件。

学校征订教育类报刊、杂志三十余种,足够此项目的研究之用。

2.网络设备

我校各班有班班通设备,会议室都有投影幻灯等多媒体设备,每个办公室都有高配置的电脑,学校有专业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数十台,从业人员多人。

远程信息技术、校园网等网络资源丰富;“校园之声”广播站、“亲情热线”成为留守儿童与老师和父母的爱心桥梁

(四)经费保障

学校将对此项目单列经费10万元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在我校进行《农村小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是切实可行的,一定能够将课题研究结出丰硕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8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开题报告

报告书

2

我校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现状调查

调查报告

3

留守儿童品德教育案例

案例研究

4

利用慕课创造性的开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资源

研究论文集

5

慕课环境下形成社会、家庭和学校互动的德育教育机制

研究论文集

6

中期报告

报告书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案例分析集

案例分析

2

研究报告

报告书

3

《慕课对留守儿童品德教育发展影响的案例研究》论著

论著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谭深.《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编审

罗静王薇高文斌.《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段成荣,周福林.(2005).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9,29–36.

范芳,桑标.(2005).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心理科学,28,855–858.第6/9页

范先佐.(2005).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时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78–84.

重庆市江津区朱杨初级中学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高文斌,王毅,王文忠,刘正奎.(2007).农村留守学生的社会支持和校园人际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1,791–794.

黄应圣,刘桂平.(2004).农村“留守孩子”道德品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教书育人,22,29–30.

李正平,王朝勋.(2006).班主任在留守学生监护网中做什么.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2,75–76.

刘霞,范兴华.申继亮.(2007).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3,98–102.

张丽芳.(2006).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教育方式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3,368–370.

2015年1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