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知能专练16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4281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45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知能专练16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知能专练16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知能专练16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知能专练16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知能专练16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知能专练16份.docx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知能专练16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知能专练16份.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知能专练16份.docx

SW设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知能专练16份

知能专练

(一) 细胞系统的组成——元素与化合物

一、选择题

1.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脂肪、质粒均含有N、P等元素

B.性激素和胰岛素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C.活细胞中酶的合成均与基因的转录有关

D.核酸中含有的五碳糖均是脱氧核糖

2.(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B.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D.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3.(2014·潍坊模拟)许多天然生物大分子或生物结构为螺旋状,下列与生物螺旋结构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破坏某蛋白质的螺旋结构,其功能丧失,但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螺旋藻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中含有A、G、C、U四种碱基

C.染色体的高度螺旋会导致其基因转录受阻而难以表达

D.DNA双螺旋结构中,磷酸、脱氧核糖、碱基三者数目相等

4.细胞上的受体TLR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并引发免疫应答。

人体中20余种细胞分布有TLR,如TLR5只分布在髓源性细胞上,TLR3只特异性地分布于树突状细胞上。

髓源性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具有不同的TLR,其根本原因是二者的(  )

A.DNA结构不同   B.mRNA不同

C.遗传物质不同D.线粒体结构不同

5.(原创题)磷脂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大类,它们都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下图为甘油磷脂分子结构通式。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磷脂分子中含有C、H、O等元素

B.甘油磷脂的类型主要决定于X的不同

C.在构成生物膜时,磷脂分子的“头”朝向膜两侧,而“尾”则朝向膜内

D.细菌等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心体不含磷脂分子

6.(双选)鉴定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常用加热法来检验。

下图为蛋白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B.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也发生了变性

C.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随之发生改变

7.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后,在肠激酶作用下形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该激活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位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5个肽键

B.胰蛋白酶与胰蛋白酶原空间结构不同

C.肠激酶与限制酶具有相似的作用特性

D.激活过程可避免胰蛋白酶破坏自身细胞

8.(原创题)糖脂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同的细胞中糖脂的种类不同,下面是人红细胞表面的ABO血型糖脂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

B.红细胞ABO血型的不同在于组成糖脂中的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

C.糖脂和糖蛋白都具有识别作用

D.糖脂位于细胞膜内表面

9.(2014·汕头质检)(双选)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组成甲、乙、丙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d或e表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单体a、b的结构可用d表示,人体中d的种类有8种

B.大肠杆菌细胞内单体c的结构可用e表示,e的种类约有20种

C.a、b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丙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甲、乙的多样性由d中的n充分体现,丙的多样性由e中的R充分体现

10.(2014·常州检测)(多选)下列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探究实验设计,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探究主题

实验试剂

预期实验结果

结论

A

某“色拉油”是否含有脂肪

苏丹Ⅲ染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橘黄色

不含有脂肪,但可能含有固醇

B

某“早餐奶”是否含有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

含有蛋白质,但含量少于淀粉

C

某“奶片”是否添加淀粉

碘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蓝色

含有淀粉,不含有蛋白质

D

某“无糖”饮料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斐林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

一定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

二、非选择题

11.分析下面与蛋白质有关的实验。

淀粉和蔗糖因缺乏自由醛基而无还原性。

在α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很容易水解成为糊精及少量麦芽糖、葡萄糖。

同样的条件下,α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蔗糖酶能催化蔗糖水解生成①,蔗糖及其水解产物中,②具有还原性,但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

某同学根据上述原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a.取2支试管,各加入斐林试剂1mL,再分别加入1%可溶性淀粉溶液和2%蔗糖溶液各4滴,混合均匀后,水浴加热2~3min,然后观察有无砖红色沉淀产生,纯净的淀粉和蔗糖应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b.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可溶性淀粉3mL,2%蔗糖溶液3mL及蒸馏水3mL,再向3支试管各添加α淀粉酶稀释液1mL,混匀后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15min后取出,各加斐林试剂2mL,摇匀后,③________,观察④________。

请完成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将该实验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想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取3支试管,编号,各加2%蔗糖液3mL,分别进行冰水浴,37℃恒温保存及沸水浴加热处理5min后,各加1mL蔗糖酶溶液,保温10min,然后取出,各加入2mL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2~3min,最后比较各试管颜色,并解释相关现象。

请指出上述实验步骤中的错误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原创题)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逸出称为溶血。

科研人员分别将人的红细胞置于以下几种等渗溶液中,测定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得到如下结果:

不同物质的溶液在10min内造成人的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

编号

1

2

3

4

5

6

7

溶液

蒸馏水

氯化铵NH4Cl

醋酸铵NH4C2H3O2

草酸铵(NH4)2C2O4

甘油

乙醇

丙酮

溶血时间(min)

1.00

9.67

7.65

5.22

7.17

2.04

1.65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通过测定人的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________性的大小。

(2)由实验结果可知,甘油、乙醇、丙酮扩散进入红细胞的速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氯化铵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小于甘油、乙醇、丙酮,但红细胞在氯化铵溶液中的溶血时间却明显长于这三种溶液,这说明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更容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

第2、3、4组实验中阴离子的通透速率与阴离子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呈________(填“正”或“负”)相关。

(3)红细胞悬液为不透明的红色液体,而红细胞发生溶血(红细胞破裂)后,溶液会逐渐透明,所以可通过红细胞悬液澄清的速度判断红细胞溶血速度,进而根据红细胞溶血速度来判断物质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①实验目的:

设计实验判断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②试剂用具:

稀释的羊的红细胞悬液、0.3mol·L-1的葡萄糖溶液、0.3mol·L-1的甘油溶液、试管、量筒、计时器、试管架、记号笔。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

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为A、B。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

结论

加入葡萄糖的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时间短

a.

b.

甘油比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度快

c.

d.

答案

1.选C 脂肪只含有C、H、O等元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故其合成均与基因的转录有关;性激素属于脂质,不含肽键,故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核酸中的RNA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

2.选A tRNA分子为“三叶草”形,单链RNA在某些区域折叠形成局部双链,双链中含有氢键;每个ADP分子中含一个高能磷酸键;血红蛋白的不同肽链之间可通过二硫键连接;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3.选B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之后,功能丧失,但其肽键依然存在,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螺旋藻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DNA,含有A、T、G、C四种碱基。

染色体高度螺旋会导致DNA难以解旋,从而使基因转录受阻难以表达。

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每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都含有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碱基。

4.选B 人体的所有细胞都来自同一个受精卵,各种细胞的产生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通过基因选择性表达转录出特异的mRNA,翻译出不同的蛋白质,从而使各种类型的细胞具有特异的形态结构。

在不同细胞中DNA的分子结构、线粒体的结构是相同的。

5.选D 磷脂分子的“头”是亲水的,而“尾”是疏水的,因此在构成生物膜时,是以磷脂双分子层形式存在,“头”向外,“尾”向内。

原核生物也有细胞膜,但其核糖体无膜结构,且无中心体。

6.选CD 由图示知,蛋白质经加热变性后,肽链充分伸展,失去生物活性,特定功能丧失。

在食盐作用下只是析出蛋白质,蛋白质并未变性。

变性后的蛋白质其肽键并未断裂,因此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7.选A 由于1~7号氨基酸之间有6个肽键,所以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6个肽键;由于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一段六肽化合物,所以空间结构不同;由图示可以看出,肠激酶可以识别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进行切割,这个作用特点与限制酶非常相似;胰蛋白酶以酶原的形式在胰腺细胞中合成,可避免胰蛋白酶将胰腺细胞自己水解掉,因此,激活过程可避免胰蛋白酶破坏自身细胞。

8.选D 由图可知,决定ABO血型的物质为糖脂中糖的种类和排列顺序。

糖脂也具有识别作用,应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9.选AB 根据图示可判断,甲代表DNA,乙代表RNA,丙代表蛋白质,a、b、c分别代表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d为核苷酸,e为氨基酸。

m为磷酸,f为五碳糖,n为碱基。

人体中d的种类有8种,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各4种。

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而不是核苷酸。

DNA、RNA的多样性由d的数量、排列顺序以及d中n的种类充分体现,蛋白质丙的多样性由e的数量、排列顺序以及e中R基的种类和丙的空间结构充分体现。

10.选ABC 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结论中“不含有脂肪”的说法错误;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呈紫色,“被检测液体出现砖红色”的预测错误;被检测液体出现蓝色,只能证明其中含有淀粉,不能证明不含有蛋白质。

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经水浴加热可以产生砖红色沉淀,所以砖红色出现只能证明被检测液体中有还原糖的存在,而不能证明一定是葡萄糖,说法正确。

11.解析:

(1)通过实验步骤可知,3个试管除分别加入了1%可溶性淀粉3mL,2%蔗糖溶液3mL及蒸馏水3mL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由此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底物,因此实验目的在于验证α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即α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2)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合成的二糖,因此,水解后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都具有还原性,但蔗糖不具有还原性;根据“a”步骤中的描述可知,加斐林试剂后,需要水浴加热2~3min,并观察颜色变化,即是否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3)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不同温度梯度为自变量,而用加入斐林试剂的方法检验需进行水浴加热,这样会改变各试管中的温度设置,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

(1)验证α淀粉酶具有专一性(答案合理即可)

(2)①葡萄糖和果糖 ②葡萄糖和果糖 ③水浴加热2~3min ④有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3)加入斐林试剂后需进行水浴加热,故不应用此方法进行检验

12.解析:

红细胞在不同物质溶液中溶血的原因为溶质分子会进入红细胞,增大红细胞液浓度,进而使其吸水涨破,溶血速度越快,说明物质穿膜速率越快。

答案:

(1)通透 

(2)丙酮>乙醇>甘油 非极性 正

(3)第二步:

分别量取0.3mol·L-1的葡萄糖溶液、

0.3mol·L-1的甘油溶液各10mL,注入A、B两支试管 第三步:

分别量取1mL稀释的羊红细胞悬液注入A、B两支试管中,同时开始计时,记录溶液由不透明到透明所需的时间

④a.葡萄糖比甘油进入细胞的速度快

b.加入甘油的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短

c.两支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相同

d.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细胞的速度相同

知能专练

(二) 细胞系统的结构——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一、选择题

1.(2014·安徽高考)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2.膜流是指由于膜泡运输,真核细胞生物膜在各膜性结构之间的常态性转移。

下列关于膜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

B.细胞膜成分的补充和更新与膜流有关

C.真核细胞内各膜性结构之间膜流方向都是单向的

D.胰岛素的胞内运输及分泌是通过膜流来完成的

3.(原创题)根据结构与功能,内质网可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两种类型,如下图所示,粗面内质网主要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有关,滑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两种类型的内质网在不同细胞中分布不同,下列细胞中滑面型内质网分布较多的是(  )

A.胰腺外分泌细胞     B.浆细胞

C.睾丸间质细胞D.神经细胞

4.(2014·洛阳模拟)下列物质运输过程不属于生命系统信息交流的是(  )

A.mRNA:

细胞核→核孔→核糖体

B.淋巴因子:

T细胞→血浆→B细胞

C.性外激素:

雌性昆虫→空气→同种雄性昆虫

D.葡萄糖:

血浆→扩散→红细胞

5.(2014·江门质检)(双选)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吞噬消化作用。

有两种吞噬作用:

一种是自体吞噬;另一种是异体吞噬,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清除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是通过异体吞噬实现的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D.吞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特异性识别抗原

6.(2014·深圳模拟)用抗生素处理成纤维细胞后,能抑制内质网的糖基化功能,使细胞分泌的纤连蛋白(FN1)减少,且易被组织蛋白酶水解。

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纤连蛋白的形成离不开内质网

B.糖基化能维持纤连蛋白的稳定性

C.内质网能阻止纤连蛋白的运输

D.组织蛋白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7.(2014·福建高考)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

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

8.(2014·武汉模拟)prps蛋白转变成prpsc蛋白并在神经细胞内积累时,能导致疯牛病。

下图表示prpsc蛋白的形成过程。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完成图中①与②过程的模板相同

B.遗传物质prpsc以自身为模板进行复制

C.prpsc出入神经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D.prps转变成prpsc时有正反馈效应

9.(2014·镇江模拟)(多选)动物细胞内低Na+高K+的离子环境对于神经冲动的产生、细胞渗透平衡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浓度差与细胞膜上的Na+K+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和K+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B.Na+K+泵每次运输的Na+数量多于K+

C.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乌苯苷会影响K+的运输

D.该运输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ADP的积累

10.(2014·北京高考)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二、非选择题

11.(2014·潍坊模拟)下图中a、b、c、d为细胞器,3H亮氨酸参与图示过程可合成物质3HX。

请据图回答:

(1)分离细胞中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其中观察c需用到染色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示过程中,膜面积会发生变化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字母)。

(3)c中的酶有多种,它们的分子结构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含有该生物遗传物质的结构是________(填字母),蓝藻细胞中也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字母)。

(5)若3HX可使血糖浓度升高,则分泌该物质的细胞是____________;若物质3HX可在下丘脑与垂体细胞间传递信息,且在寒冷环境中分泌量明显增多,则物质3HX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4·佛山模拟)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

下面是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囊泡是由单层膜所包裹的膜性结构,其基本支架为________________。

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的________系统。

(2)由图可知,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______________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这样的膜融合过程具有________性,需要GTP提供________。

(3)浆细胞在分泌抗体的过程中,参与囊泡运输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神经细胞内,当电信号传至轴突末梢时,囊泡与________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变化。

13.(2014·大纲卷)小肠的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0.9%的NaCl溶液是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

某同学将处于麻醉状态下的兔的一段排空小肠结扎成甲、乙、丙、丁4个互不相通、长度相等的肠袋(血液循环正常),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实验步骤

向肠袋内注入等量的溶液,使其充盈

0.7%NaCl10mL

0.9%NaCl10mL

1.1%NaCl10mL

0.9%NaCl+微量Na+载体蛋白的抑制剂共10mL

维持正常体温半小时后,测肠袋内NaCl溶液的量

1mL

3mL

5mL

9.9mL

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实验开始时,水在肠腔和血液之间的移动方向是:

甲组从____________;丙组从____________。

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溶液浓度________处流向溶液浓度________处。

本实验中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程称为________。

(2)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小肠在吸收Na+时,需要______________的参与。

答案

1.选C 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进行的场所,其蛋白质含量较外膜多;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性,其细胞内线粒体较腹肌多;在精子中,线粒体主要集中在尾的基部,为尾的摆动提供能量。

2.选C 细胞内的一些囊泡膜可以转换为细胞膜,而细胞膜也能转换成囊泡膜。

3.选C 睾丸间质细胞合成雄性激素等固醇类激素,故其细胞中滑面内质网含量较多。

4.选D mRNA从细胞核中出来到核糖体上进行翻译实现了信息的传递。

淋巴因子从分泌到作用于B细胞实现了它对B细胞的促进作用。

性外激素在同种个体之间传递信息。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不涉及信息交流。

5.选AD 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但能识别“非己”成分,并对其进行吞噬;由图示知,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是通过细胞的自噬作用清除的。

6.选C 由抗生素能抑制内质网的糖基化功能,使纤连蛋白减少且易被组织蛋白酶水解可知,纤连蛋白的形成与内质网有关,且糖基化能维持纤连蛋白的稳定性;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是酶的特性之一。

从题干信息中不能得出“内质网能阻止纤连蛋白的运输”结论。

7.选D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是一种可运载氧气的蛋白质,并非膜蛋白;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并非T淋巴细胞细胞膜的成分;胰岛素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胰岛素特异性结合,无法与胰高血糖素结合;神经递质可以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特异性结合,葡萄糖可以借助转运葡萄糖的载体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骨骼肌细胞。

8.选D 图中①与②过程分别为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①过程的模板为DNA,②过程的模板是mRNA;prpsc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并不是遗传物质;prpsc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胞吐、胞吞,需要消耗能量;从图中可看出当prps蛋白转变成prpsc蛋白后,prpsc的积累能够促进prps蛋白转变成prpsc蛋白,属于正反馈效应。

9.选ABC 由图可知,Na+、K+的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为主动运输;Na+K+泵每次运出3个Na+,运入2个K+,运输的Na+数量多于K+;K+和乌苯苷的结合位点相同,加入乌苯苷会影响K+的运输;细胞内ATP和ADP可以快速转化,ADP不会大量积累。

10.选C 观察图像,除了甘油、O2和CO2以外,其余物质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均比在人工膜上的通透性大,说明生物膜上存在协助运输某些物质的物质;由于K+、Na+、Cl-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有差异,所以能够体现选择性;图像中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膜对其通透性也不同,说明分子大小影响跨膜运输的速率;图像中没有信息证明离子在跨膜运输过程中是否消耗ATP,因此不能判断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11.解析:

由题图可知,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c为线粒体,d为高尔基体,3HX为蛋白质。

(1)分离细胞中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