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地方合作的开放特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2409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俄地方合作的开放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俄地方合作的开放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俄地方合作的开放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俄地方合作的开放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俄地方合作的开放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俄地方合作的开放特征.docx

《中俄地方合作的开放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俄地方合作的开放特征.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俄地方合作的开放特征.docx

中俄地方合作的开放特征

中俄地方合作的开放特征

鄂忠齐

2013-3-1113:

00:

35  来源:

《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第3期

(中共牡丹江市委员会,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 要:

中俄地方合作的大趋势是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

目前,中俄地方合作出现了一些新特征、新变化,如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并鼓励先行先试,双方把互动和合作共赢作为主题,合作正向腹地延伸,扩大服务贸易,发展现代物流,跨境产业链正在形成,打造特殊功能区等等。

在对中俄地方合作、开放特征把握上,还要把扩大人文交流作为双方增进理解和信任的基础。

  关键词:

中国;俄罗斯;地方合作;经贸合作

  中图分类号:

F125.551.2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008-0961(2011)03-0005-04

  作者简介:

鄂忠齐(1963-),男(达斡尔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市委常委。

   

一、中俄地方合作的阶段性回顾

  中俄地方合作,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

纵观中俄贸易发展的历程,大的趋势是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虽然始终在波动起伏变化,但是每次起伏之后,都拉近了中俄关系。

这是基本判断,也是大的趋势。

  ——1991年到1993年,中俄边贸的第一波高峰。

那时主要是易货贸易,适应俄罗斯短缺经济;中俄贸易达到过32亿美元,黑龙江省占整个中俄贸易的60%。

  ——1994年到1999年,中国对俄罗斯贸易出现第一次低速和调整期,走入低谷。

出口方面,劣质产品太多了,引起俄罗斯反感并进行制裁;进口方面,主要进口商品的市场需求受到抑制,例如受到国内治理整顿政策的影响,钢材进口后没有市场。

  ——2000年到2008年10月,实现了很长时间的强劲复苏,保持了又一轮的热潮。

这一轮热潮比较长,当时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提出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800亿美元这样一个目标,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没有达到。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中方企业在俄投资有很大增长,建立了几个工业园区;进口了大量资源、能源商品及一部分机电产品。

  ——2008年11月到2009年12月,再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下滑。

这次下滑得比较深。

俄罗斯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也明显下滑。

以木材为例,那个时候到了这样的程度,木材进口到绥芬河,买方问700元卖不卖,700元不卖就变成650元了,不卖就得压在手里。

绥芬河没有木材交易市场,车板交易,木头放在车上卖不出去,承受不了成本。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林业厅长几次到绥芬河来,求助我们买点木材,不买木材林场职工的工资发不出去。

我当时说了点原则性的话,说“抱团取暖”共度金融危机吧。

他说“抱团取暖”还不够,咱们得“同枕共眠”才行,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

迫不得已,我们协调了几个企业,暂不买木材,可先借给他们部分资金,第一次借给他们150万美元,第二次又借了200万美元,这才把他们的群众安抚下来。

最低潮的那几天,绥芬河口岸一车木材也没进口。

但这个阶段境外园区的跨境产业链开始形成。

  ——2010年到现在,出现了恢复性增长。

现在看,主要指标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二、双方合作的新特征、新变化

  研究对俄开放,必须掌握开放的特征。

  

(一)国家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先行先试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看沿海,后三十年看沿边”是开放的宏观特征。

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历史性地将“牡绥”地区作为重点发展地域写进了国家“十二五”规划,而且明确沿边陆路地区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绥芬河等地还将被批准为重点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

这是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基础,也是中俄地方合作的一个新特征。

  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我们就可以大力组织实施沿边开放先导城市建设,特别是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框架下先行先试,形成制度优势和竞争力。

比如,在金融方面,开办人民币—卢布交易所,扩大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形成边境地区“金融中心”,规范和方便民间业已形成的货币兑换等;允许开办俄罗斯高校分校或实训基地,建立国际文化交流园区;引进俄罗斯人才到边境地区生活和工作;放宽新闻媒体管制,加速信息交流;下放司法权限,给予口岸城市一般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办案权;从海关税和检验检疫费等口岸性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口岸发展基金,用于外贸补贴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专款专用;还可以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

在社会管理方面,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培育社会资本市场,等等。

  

(二)中俄地方把互动和合作共赢作为主题

  中俄地方合作,互动是关键。

不能单单看进出口量、市场占有率,而应更加关注互动和合作共赢,这也是由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互动和共赢越来越成为中俄合作实现大幅度提升的基础和前提。

过去相当长时期,在中俄合作方面往往表现为我们一头热。

中方热,俄方不热,互动不起来,这种合作不能持久。

仅仅从我们的利益出发,不考虑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不会合作。

当前,俄罗斯方面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人的态度有很大好转,不断规范警察行为。

据了解,俄方撤销了乌苏里检查站。

这个检查站过去是雁过拔毛,特别是中国车辆、中国人,每过必罚款。

中国企业在俄罗斯也由习惯于走“野路子”向规范经营、树立良好形象、回报俄罗斯社会转变。

“灰色清关”基本消失,正规清关已成为主流。

俄罗斯国家正在投资建设有利于中俄地方合作的基础设施项目。

比如,最近启动了绥芬河对面的公路口岸建设,大幅度扩大通道能力。

俄方还积极与我们沟通,提出利用中方铁路和即将修建的飞机场等等。

这都是积极向好的迹象。

我们可以结合俄罗斯远东开发与其互动,搞好绥芬河—满洲里开放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俄罗斯远东大开发对接,实现共赢。

  (三)中俄地方合作正在向腹地延伸

  沿边(境线)开放是初级开放,沿边区域开放才是大开放。

近年来,随着边境贸易优惠政策的取消,中俄双方大的采购商、供货商开始深入双方腹地。

众多人士呼吁,要像当年推动沿海开放那样推进沿边开放。

沿边开放不等于沿“边境线”开放,沿“线”开放太单薄,缺乏腹地支撑力。

  绥芬河—满洲里开放经济带(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中东铁路沿线),是一个通道产业带,对外与俄罗斯经济主通道对接,对内是哈大齐、哈牡绥东产业带的综合。

俄罗斯很想利用这条铁路,运送他们的跨区货物。

从俄罗斯海港到欧洲部分,走这条路比走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可减少里程1500多公里。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个“带”可能会引起俄罗斯的共鸣,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支撑。

中东铁路修建的时候,从绥芬河到满洲里、从哈尔滨到大连都是宽轨铁路,中俄之间的货物运输因为不用换装,运量很大;上个世纪20年代,中东铁路货物有80%是从绥芬河口岸进出境的。

日本占领东北后,1936年宽轨被改成标轨。

如果把这条产业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带活整个龙江经济发展,有希望成为新的国际运输走廊。

除俄罗斯海港的货物外,如果有日本、韩国与欧洲的物流从这条线路上经过,这条通道上的物流就会有巨大增长。

从“几流”的关系上说,物流是前导,物流在哪儿,资金流就跟到哪儿;资金流在哪儿,人流就在哪儿;人在哪儿,信息流就在哪儿。

根据流量经济的规律,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核心要素是竞争流量,即进出口贸易量和国际物流量。

对于口岸城市来说,这当然是核心经济发展指标。

只要物流量上来了,就能带活整个地域的经济活动。

  这条开放经济带的进一步延伸还应将中日合作、中韩合作与中俄地区合作统筹考虑,与利用俄罗斯海港联系起来。

  (四)开展对俄服务贸易出现良好势头

  货物贸易关系是有形合作,服务贸易合作是“魂”的融合。

据世贸组织统计,服务贸易领域有150多个行业,但目前中俄贸易统计中,服务贸易还是零。

俄罗斯数字技术落后,双方合作的机会点很多;俄罗斯建筑设计等方面有特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可以请俄罗斯设计师来设计,增加俄罗斯建筑元素;俄罗斯的艺术教育办得很有活力,可以引进办学,从而牵动相关产业发展。

过去对俄合作注重商品贸易,今后应加强对俄服务贸易。

比如,在金融服务方面,随着本币结算业务的突破,离岸金融服务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俄罗斯金融资源紧缺,而中国金融资源特别是外汇资源丰富。

房地产业也应该“走出去”,俄罗斯居民住房硬缺口很大。

市政服务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正在招商引资,希望中国企业在那里经营公交车。

  (五)发展现代物流已迫在眉睫

  物流形式对应着贸易方式,有什么样的贸易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物流形式。

“灰色清关”终结了,与其对应的传统物流的整合提升必须摆上日程。

遍地开花的所谓“货代”已不能满足双方合作的需求。

中俄之间物流不对等,物流公司操作不规范,管理混乱,附加值低;标志现代物流的集装箱物流几乎处于空白。

专业化、标准化运营的物流还没发展起来,一个货柜装多种货物,有的借此掩盖灰色行为,严重影响和制约清关效率。

因此,必须建设新的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和物流平台,比如在俄罗斯建立保税仓库、保税中心。

绥芬河正在成立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建立公共物流平台,发展集装箱物流等,对进出绥芬河的物流实行一条龙服务,所有的进出口物流都经过这个中心进行分拨,规范绥芬河的物流产业。

  (六)中俄地方之间跨境产业链正在形成

  中俄地方之间山水相连,最容易形成共同的产业板块。

境外投资合作是国际贸易长远发展的基本方向。

适应当今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需要,在做好商品贸易的基础上,注重从单纯的商品采购向投资合作转型,才能得到长远利益。

  金融危机前后,境外园区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出现了建厂房的速度赶不上企业入驻速度的情况,康吉园区、华宇园区、跃进园区等都很成功。

境内境外跨境产业合作的主要运作模式,一是将国内的鞋类等半成品以低关税出口到合作区进行组装加工,贴俄罗斯商标,由中国制造变成俄罗斯制造,再将成品鞋销往俄罗斯市场,避免反倾销制裁等。

以皮鞋为例,按正规通关计算,一双成品皮鞋俄进口关税为33%,半成品为10%;每个集装箱成品鞋可装1.2万双,半成品鞋可装4.6万双,降低了运输成本,有效化解了“灰色清关”和成品进口的高关税。

二是应对俄罗斯原木出口禁止性关税政策,在境外设厂,把原木粗加工后,将半成品低关税出口到国内,即“境外原料粗加工→低关税出口中国→在中国境内加工成品”。

跨境产业链的形成有利于巩固双方的合作,密切利益联结,并逐步形成中俄地方跨境产业板块。

  (七)对俄合作优势正在从依赖边贸优惠政策向打造特殊功能区转化

  中俄地方合作虽然还会享受有差别的政策,但不会离开世贸组织规则。

最初的中俄边境贸易是靠国家的“双减半”边贸优惠政策支撑的,目前这些优惠政策已淡出;中俄合作已转向了平台建设,发展特殊功能区。

境外投资合作的园区实际上是缓冲区,其中含有缓冲机制;面对不规范的俄罗斯市场和多变的俄罗斯政策法规,过去那种小型、分散、自发、单一的投资合作风险很大,解决这类问题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园区,中小企业抱团取暖,规避风险。

境内哈牡绥东产业带、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等,是融合了高含金量政策的平台,集聚和整合功能明显,过去做不了的贸易可以在这里应运而生。

应当借此进一步把边境地区及口岸经济炒热,增加发展机会,提升竞争力。

  (八)中俄地方合作需要标志性合作项目

  标志性合作项目会带来一系列突破,更是中俄双方大局的需要。

目前,中俄合作投资项目很多,投资额也很大,但缺少标志性项目。

牡丹江、绥芬河等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没有代表性的项目。

韩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搞一个现代宾馆,是当地最高级的宾馆,韩国形象一下子就在俄罗斯树立起来了。

而我们搞的养猪场、锯房子规模小、污染严重,加上出国人员素质不高,一些人甚至有损中国人的形象。

中方投资者必须转变观念,学习成功企业的先进理念,注重社会形象和社会担当,才能获得俄罗斯政府和社会的尊重,不能不顾环境和责任,一味地“打快钱”。

下一步,我们应该在俄罗斯远东搞几个标志性的项目,例如,在纳霍德卡建立高标准的港口设施等。

不要怕被俄罗斯人“黑去”,应该通过“高风险”项目的合作触动对方,促进俄罗斯管理和政策的转变。

只要注意互利双赢,并遵守俄罗斯法律底线,让俄罗斯人得到实际利益,其合作热情会越来越高,合作项目的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