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辽源市东辽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2017-01-04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2题,共150分,共5页。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00多年前严复翻译穆勒的那本名著《OnLiberty》时没有照原书名直译,而是另起名曰:
《群己权界论》。
这个书名不仅准确表达了穆勒原书的核心思想,而且比原书名表达得更精辟。
“群”者,群体、社会公域也;“己”者,自己、个人私域也。
公域讲权力,私域曰权利,公域讲民主,私域言自由,民主与自由、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各有其界限,这就是“群己权界”。
用“群己权界”这四个汉字来表达现代文明的基本精髓,其实在西方语言中,恐怕也没有比这更准确的说法了。
仅此而言,中国人理解现代文明的能力一点儿也不差,只不过由于历史的机缘,这种文明最初是出现在西方。
人有个性,同时也有社会性。
因此人的事务也历来有两个领域:
有些事务属于个人领域,有些事务则属于公共领域。
属于个人领域的事务,例如婚姻,个人应当有处理的权利。
当两个人的个人权益发生关系时,就导致了双方都认为有利的自由交易原则。
而属于公共领域的是关乎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组成公众的每个成员个人利益的总和,他们因此都应有选择权。
但由于公共利益不可分割,因此公共选择只能满足尽可能多的成员而无法满足所有成员的偏好。
这就是民主和多数决定原则。
这两种原则不能颠倒互用。
一个人钱包比较鼓,如果大家决定开个会举个手把里面的钱分了,那一定会少数服从多数,但这显然是荒谬的,他要是不乐意,大家就制裁他,这就叫多数人暴政。
国库里钱更多,而且是全民所有的,里面必然有你的一份,你能不能把你的那份提出来盖个别墅?
你不是有财产自由权吗?
然而无论中外各国,过去的确都有这种颠倒的时代:
一方面公共权力支配个人事务,例如婚姻不由个人而由“家族的利益”乃至“国家利益”来决定。
另一方面,公共事务又由个人或小集团专断,例如封建时代所谓的“家天下”。
而且这两种现象往往同时存在,用严复的译语来说就是:
“己”域无自由,而“群”域无民主;或者,“民主”误用于己域,而“自由”误用于群域。
纠正这样的“误用”,就是现代化的根本之义。
现代文明中有左、右派之分,但他们在“己域要自由,群域要民主”这两个原则上实际上并没有分歧。
这也是大家都要“反封建”的原因。
但在这种界定的分歧中便形成所谓左右的对立。
但是,在更广泛的领域“群己权界”则清清楚楚,属于左右派的共识,比如法律属公域,言论属私域。
这些共识可概括为三点。
一、私域自由、公域民主是两派公认的;二、私域公域必须划分而不能混为一谈也是两派都肯定的;三、对一些最基本领域的公域私域之分两派也有共识。
脱离了这三点构成的共同底线,就不是什么左右之争了,而是背离了现代文明的基本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穆勒《OnLiberty》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群己权界”,严复的翻译不仅准确地表达了它,而且比原书名表达得更加精辟。
B.所谓“群己权界”,就是“群”“己”之“界”的“权”,作为社会公共领域的“群界”和作为个人私属领域的“己界”各有一套“权”的规则,“群界”适用公权力的民主规则,“己界”适用私权利的自由规则。
C.中国人理解现代文明的能力一点也不差,他们甚至创造了“群己权界”这一现代文明的精髓,可惜由于历史的机缘这种文明最初并未在本土实现。
D.“群己权界”亦是“群”“己”之“权”的“界”,其实就是为两套规则画了一条界线,自由规则的界限固然只能到“己域”的边界为止,民主规则的界限也只能到“群域”的边界为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公共领域内的事之所以必须使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是因为公共利益不可分割,无法同时满足组成公众的每一个成员不同的利益选择。
B.中外的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民主”误用于己域而“自由”误用于群域的颠倒情况,以至于己域无自由,群域无民主。
C.一些模糊领域难以界定是群域还是己域,这种界定的分歧构成左右派的对立,但由于有“己域要自由,群域要民主”的一致原则,这种对立不是不可以消除的。
D.现代文明中虽有左右派之分,他们之间虽有左右之争,但只要都不背离现代文明的基本精神,或者说,都是“反封建”的,那么他们就都是属于“现代文明”这一派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己域用民主,往往会造成多数人暴政,群域用自由,事实上只是少数人的专制,因此群己权界决不能颠倒,否则必然走到现代文明的反面。
B.个人领域的事物个人当然可以自由处理,所以当两个人的个人权益发生关系时,就按互利的自由交易原则来处理,但是当更多人的个人权益发生关系时,就要用公权力的民主规则来处理了。
C.法律属公域,因此不能私设一言之公堂,言论属私域,因此即便对于公共事务,也不妨自由议论,这些都是现代文明的共识。
D.私域公域必须划分而不能混为一谈,即便是一些模糊的或者说是灰色的领域也不能例外,这也是现代文明的共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为翻译事业的一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草婴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把目光转向当时被认为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苏联。
受鲁迅“给起义的奴隶偷运军火”的翻译理念的影响,开始文学翻译的生涯。
1942年,草婴的第一篇译作普拉东诺夫的短篇小说《老人》刊登于《苏联文艺》。
这篇小说描写了基舒卡老爹只身抗击德国鬼子的英雄壮举,小说的格调与当时的国情十分吻合。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以俄为师”的大背景下,草婴译过大量介绍苏联国家制度、企业中党的管理、婚姻家庭、儿童教育的著作以及俄语文法读物,同时向中国读者引介俄苏文艺作品。
1955年发表译作尼古拉耶娃的中篇小说《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由于小说内容是“关心人民疾苦,反对官僚主义”,提倡改革,得到当时胡耀邦的重视和推荐,在《中国青年》杂志上连续两期转载,发行量达数百万册。
小说主人公娜斯嘉成为全国青年学习的榜样。
这篇翻译作品影响乃至催生了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一批“干预生活”的优秀作品,并在新时期被誉为“重放的鲜花”。
徜徉于俄罗斯文学世界,草婴发现俄罗斯有900多年的沙皇统治,在反封建专制方面与中国有共同语言。
在众多俄罗斯作家中,草婴最后选定以肖洛霍夫和托尔斯泰为主攻目标,“从他们的作品里所反映出来的人道主义的思想、人性的光辉是最强烈的,我的感受是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特别需要唤醒和培养人性。
”
1956年的最后一天,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开始在《真理报》上连载。
小说讲述一名战俘的故事,作者对主人公索科洛夫给予了深切的同情,这和占主流地位的“不是阵亡就是叛徒”的观点格格不入。
小说在《真理报》连载后,报纸被抢购一空,很多市民在寒风中聆听了电台的广播,热泪盈眶。
有着思想家敏感的草婴立刻动手翻译了这部作品。
草婴后来写道:
“我在翻译时心情激动,常常停下笔来擦眼泪……”
“文革”期间,草婴受到迫害,被剥夺了写作权利。
那些日子,他一直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
很早就接触过托尔斯泰作品的草婴认识到,要结束这样的悲剧,首先必须培养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也就是人道主义精神。
在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之后,1977年,草婴着手翻译托尔斯泰,从《安娜·卡列尼娜》开始,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译出《托尔斯泰小说全集》20卷,共400万字。
有人说,俄罗斯文学中的人道主义、苦难意识,对人的精神世界细致而深刻的探索以及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滋育了中国文学。
这其中,有草婴的功劳。
在翻译界,草婴以认真严谨著称。
光是一本《战争与和平》他就翻译了6年,书中有559个人物,他对应着做了559张小卡片,将每个人的姓名、身份、性格特点写在上面,直到真正进入小说中的世界,才开始动笔。
他透露过自己翻译时的“工序”:
首先是反复阅读原作,在头脑中产生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二步再动笔翻译,逐字逐句地把原著译成中文;完成译稿后,再对照原文仔细阅读译文,看有无脱漏、误解之处;然后从中文表达的角度审阅译稿,还经常请演员朋友朗读,以改正拗口的句子;这之后才会把译稿交付编辑审读,再根据编辑的意见,做出慎重而必要的修改;校样出来后,他至少还会通读一遍。
这六道“工序”保证了草婴译著的高质量。
他的译作在很多人看来堪称典范,备受推崇。
为了确保译文的质量,草婴给自己定了一个硬指标:
平均每天只译1000字。
草婴说:
译者不是“传声筒”,也不是“翻译机器”,文学翻译更需要感情共鸣,只有感情被打动了,才能把自己融入原著那种氛围之中。
作家冯骥才在《草婴先生》一文中说:
“翻译家的工作不是‘搬运’别人的作品,不仅仅是谋生手段或技术性很强的职业。
它可以成为一种影响社会、开启灵魂、建设心灵的事业。
”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柯富安这样称赞草婴:
“您是连接两个伟大邻国人民心灵感情的拱梁……‘草婴’这两个汉字表现出难以估计的艰苦劳动、文化上的天赋,以及对俄罗斯心灵的深刻的理解。
”
(摘编自付晓英《草婴:
为翻译事业的一生》)
相关链接
①草婴(1923-2015),原名盛峻峰,文学翻译家。
1987年获得苏联文学最高奖——“高尔基文学奖”,1997年获中国作协颁发的“鲁迅文学翻译彩虹奖”,2006年被授予“俄罗斯荣誉作家”称号、“高尔基勋章”,2011年荣获“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
(摘自XX百科)
②平淡的人做平淡的事。
为什么我用“草婴”这个名字?
就是因为白居易的那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觉得自己很平凡很渺小,好像一棵小草,即使火烧也好,被人踩也好,但有了一定的条件我还是会重新长出来,不会随便地屈服。
(草婴《我与俄罗斯文学》)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抗战期间草婴开始文学翻译生涯,他的第一篇译作短篇小说《老人》描写了一个只身抗击德国鬼子的英雄的故事,小说格调与当时的中国国情相契合。
B.经历了“文革”迫害的草婴认识到,要结束文革这样的悲剧,首先必须培养人们的人道主义精神,因而决定用20年的时间翻译托尔斯泰的小说。
C.在“为翻译事业的一生”中,草婴以小草般坚韧的毅力、严肃认真的态度以及文化上的过人天赋奉献出许多佳作,并获得了“高尔基文学奖”等众多荣誉。
D.草婴的译作《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产生巨大反响,主人公娜斯嘉成为我国青年学习的榜样,译作还影响乃至催生了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一批“干预生活”的优秀作品。
5.作为一名翻译家,草婴偏爱译介俄罗斯文学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6.为什么说“在翻译界,草婴以认真严谨著称”?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公路上,年轻人骑着用彩色塑料缠绕得花花绿绿的自行车,一群一伙地奔驰而过。
他们都穿上了崭新的“见人”衣裳。
粗糙的庄稼人的赤脚片上,庄重地穿上尼龙袜和塑料凉鞋。
脸洗得干干净净,头梳得光光溜溜,兴高采烈地去县城露面。
川北山根下的公路上,趟起了一股又一股的黄尘。
高加林挽着一篮子蒸馍加入这个洪流。
他,一个曾经是潇潇洒洒的教师,现在却像一个农村老太婆一样,上集卖蒸馍去了!
他的心难受得像无数虫子在咬着。
家里已经连买油量盐的钱都没了,父母亲那么大的年纪都还整天为生活苦熬苦累,他怎好意思一股劲呆下吃闲饭呢?
他提着蒸馍篮子,头尽量低着,只瞅着脚下的路,匆匆地走。
亲爱的县城还像往日一样,灰蓬蓬地显出了它那诱人的魅力。
从初中到高中,他都是在这里度过,学校、街道、电影院、商店、浴池、体育场……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
现在的他,再不是当年的翩翩少年,胸前骄傲地别着本县最高学府的校徽。
他现在提着蒸馍篮子,是一个普通的赶集的庄稼人了。
当他路过汽车站候车室外面的马路时,脸刷一下白了——白了的脸很快又变得通红。
他猛然看见他高中时的同班同学黄亚萍和张克南正站在候车室门口。
躲是来不及了,高加林恨不得把这篮子馍一下扔到一个人所不知的地方。
张克南和黄亚萍很快走到他面前了,他只好伸出空着的那只手和克南握了握手。
他即兴撒了个谎,说去城南一个亲戚家里走一趟。
“你还在马店教书吗?
”克南问他。
他摇摇头,苦笑了一下说:
“已经被大队书记的儿子换下来了,现在已经回队当了社员。
”
“你还在副食公司当保管吗?
”加林问克南。
“高升了!
当了门市部主任!
不过,前面还有个副字!
”亚萍有点嘲弄地看了看克南。
“要买什么烟酒一类的东西,你来,我尽量给你想办法。
唉,现在乡下人买一点东西真难!
”克南对他说。
高加林说:
“要买我想其它办法,不敢给老同学添麻烦!
”一句话把张克南刺了个大红脸。
黄亚萍也是个机灵人,已经听出他俩话不投机,便对高加林说:
“你下午要是有空,上我们广播站来坐坐嘛!
”
“你们现在位置高了,咱区区老百姓,实在不敢高攀!
”加林说。
张克南已经有点受不了了,正好要排队买票,马上和他握了手,先走了。
高加林对亚萍说:
“有空我会来的。
”
他现在一边提着蒸馍篮子往热闹的集市中间走一边眼睛灵活地转动着。
刚到十字街口,他又碰到了一个熟人!
当他们城关公社文教专干马占胜有点尴尬地过来和他握手时,他这一刻不觉得胳膊上挽的蒸馍篮子丢人了——哼!
让他看看吧,正是他们把他逼到了这个地步!
当专干问他干啥时,他很干脆地告诉他:
卖蒸馍!
他并且从篮子里取出一个来。
硬往马占胜手里塞;他感到他拿的是一颗冒烟的、带有强烈报复性的手榴弹!
马占胜两只手慌忙把这个蒸馍捉住,又重新硬塞到篮子里。
加林知道他离开了城关公社,高升到县政府了。
县城南关的交易市场上弥漫着灰尘,噪音像洪水声一般喧嚣,充满了庄稼人的烟味和汗味。
他提着篮子盖在人群里瞎挤了一气,自己也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谁也看不出他是个干什么的,有几次他试图把口张开,喊叫一声,但怎么也喊不出声音来。
这时候,满城的高音喇叭响了起来。
他眼睛微微地闭住,牙齿咬着嘴唇。
他想到克南此刻也许正在长途汽车上悠闲地观赏着原野上的风光;黄亚萍正坐在漂亮的播音室里,高雅地念着广播稿……
他已经完全无心卖馍了。
他从大街里挤过来,来到十字街以北的县文化馆。
他把馍篮放在长椅的角上,从报架上把报纸取了一堆,坐在椅子上看起来。
他从初中就养成了每天看报的习惯。
他很关心国际问题,曾梦想过进国际关系学院读书。
在高中时,他曾钉过一个很大的笔记本,里面虚张声势地写上“中东问题”、“中美苏三角关系中美国的因素”等“研究”题目。
看完好多天的重要内容,他浑身感到一种十分熨贴舒服的疲倦。
阅览室的工作人员来关门,他才大吃一惊:
现在已经到城里人吃下午饭的时光了!
太阳已经远远向西边倾斜过去了。
街道上稀稀落落的没有了多少人。
他站在阅览室的门口踌躇了半天,最后只好决定提篮子回家去。
(选自路遥《人生》,有删改)
相关链接:
《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以改革开放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以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为故事框架。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中高加林两次遇到“熟人”时的表现大不相同,遇到马占胜时“他很干脆地告诉他:
卖蒸馍!
”并且硬塞给马占胜一个馍,既显示了他性格中刚烈的一面,又表现了他愤懑不满情绪的发泄。
B.本文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心理,高加林在去县城的路上“头尽量低着,只瞅着脚下的路,匆匆地走”这个细节意在表现高加林对自己家庭生活困难的忧虑。
C.本文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高加林的性格特点,就是在与老同学张克南、黄亚萍以及文教专干马占胜的鲜明对比中,逐步展现出来的。
D.本文以时间为序叙述了高加林进县城卖馍的过程,在顺叙中还穿插了高加林当年在县城上初中、高中时的一些情况,这样的叙述方式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E.高加林的人生遭遇让人同情,作者借助高加林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也表达了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态度。
8.小说开头对公路上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9.遇到高中时的同班同学黄亚萍和张克南后,高加林有着怎样复杂的心情?
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
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①。
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
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
“郎中令善愧人。
”及国中皆畏惮焉。
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
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
王曰:
“郎中令何为哭?
”遂曰:
“臣痛社稷危也!
愿赐清闲竭愚。
”王辟左右,遂曰:
“大王知胶西王②所以为无道亡乎?
”王曰:
“不知也。
”曰:
“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
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
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
”王许之。
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
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馀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③。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
上以为渤海太守。
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
“渤海废乱,朕甚忧之。
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遂对曰:
“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上闻遂对,甚说,答曰:
“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遂曰:
“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
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
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
狱讼止息。
数年,上以为遂年老不任公卿,拜为水衡都尉。
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节选自《汉书·龚遂传》,有删改)
注:
①王贺:
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孙。
②胶西王:
刘卯。
因参与叛乱被杀。
③城旦:
秦汉时的一种刑罚。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刺王过刺:
指责,讽刺
B.王辟左右辟:
让……回避
C.不副所闻副:
相称,符合
D.劝民务农桑劝:
劝说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B.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C.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D.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龚遂因为通晓经术做了官,官至昌邑王的郎中令。
他敢于直言,以至昌邑王和国人都畏惧他。
B.龚遂为昌邑王郎中令,在刘贺执政时因多次谏诤规奉其主,才在昌邑王即位被废后免于一死。
C.龚遂具有一定的政治远见,声名远播。
他虽然身材矮小,但才思敏捷,与皇帝对答如流,汉宣帝
初见龚遂就非常赏识他。
D.龚遂为宣帝指出了渤海动乱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渤海的方针,皇帝听了很高兴,并特许他可以不
受法律条文限制,给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
5分
(2)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咏牡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①十年:
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②伊洛:
河南的伊水和洛水。
《国语·周语》云:
“昔伊洛竭而复之。
”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③青墩:
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从诗题上看本诗是咏物诗,诗的内容实际上是借物喻人,所以不用咏物诗格,一开始就以回叙当年寄情。
B.短短四句诗,使人仿佛见到诗人独自一人在牡丹花前怆然伤怀,悲苦欲泪,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C.“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路途遥远。
D.诗作苍凉悲怆,言短意深,对故乡的怀念,对金兵的仇恨,成为强烈的弦外之音。
E.末句有“有余不尽”之意,非常含蓄。
独立花前,不忍离去,显然不单独是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
15.本诗在构思和手法上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极为相似,但也有不同。
请比较一下异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冥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到秦的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地浪费掉,揭露和控诉了秦这种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
”
(3)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历来为人称道,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代秦观的词句“飞红万点愁如海”据说就是出自该词中“,”两句。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个城市号称“不眠之城”,虽已是深夜,但汽车的轰鸣声、嘈杂的叫卖声、顾客的喧哗声不绝如缕。
②这篇文章从内容上来讲,空洞肤浅;从语言上讲,缺乏文采;从逻辑上讲,颠倒跳跃:
真是不刊之论。
③一直到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今天,虽然时代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变了,可是“官本位”的诸多弊端依然根深蒂固、积重难返。
④小米推出米粉节大促销活动,仅12小时就销售了超过130万台。
小米的饥饿营销显然大获成功。
其实,这是小米营销屡试不爽的法宝!
⑤从这两次取消或拟取消的死刑罪名看,大多是罪不容诛的罪名,死刑对于这一类犯罪预防的效用不大,或是采取其他替代性刑法也能够有效治理。
⑥某些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抱着消闲和赏玩的态度,采取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穷形尽相地描写暴力、畸形的生活方式,这起不到反腐倡廉的作用。
A.①④⑤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我国干旱天气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B.公安局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拍成的短片作为教材,供公安干警学习,要求他们从中学到识别和抓捕罪犯的技能以及自我保护的本领。
C.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展现了五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