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3011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3.docx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3.docx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3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速成歌诀3

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1919、5-6)

一、背景

1、政治因素

①列强侵略          一战侵华数日本,人民反帝高潮兴。

②封建统治          军阀统治危机深,独裁混战民难忍。

卖国列强代理人,阶级矛盾为根本。

2、阶级因素          民族工业又发展,工人壮大罢工频。

3、思想因素          民主科学新文化,思想解放民觉醒。

十月革命传中华,指明革命道路新。

4、直接因素          巴黎①列强欺国人,正义要求②全否定。

废除特权不承认,激发国人爱国心。

二、概况

1、第一阶段           五四北京起风云,学生游行口号频。

(1919、5)          废除特权拒签约,内除国贼主权争。

火烧曹宅③总罢课,全国学生皆响应。

2、第二阶段          上海声援罢工兴,运动中心转申城。

(1919、6)          工人阶级初登台,五四运动初获胜。

罢免国贼④释学生,和约拒签民欢欣。

三、影响

1、性   质          五四反帝反封建,革命彻底超前人。

2、各阶层作用        爱国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

知识分子⑤来领导,席卷全国各阶层。

3、思想方面          启导觉悟促团结,席卷全国一百城。

促进马列广传播,中共成立有理论。

4、革命范畴          中国革命方向新,世界工运一部分。

五四工人领导新,民主革命新里程。

[注释]

①巴黎:

1919年,协约国在巴黎召开一战后分赃会议,由英法等国操纵会议。

②正义要求: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废除列强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一战中日本夺取的山东特权等要求。

③曹宅:

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

④罢免国贼:

指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⑤知识分子:

指李大钊、陈独秀等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7)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   件

①阶级基础         中共成立多原因,阶级基础早奠定。

民资发展多工人,五四登台领导新。

②组织基础         早期组织①沪首建,中外建立纷纷兴。

长沙武汉京济南,广州巴黎与东京。

③思想基础         五四马列传播频,宣传马列到基层。

马列工运相结合,成立政党顺民心。

④国际指导         国际②代表来中华,政党成立有促进。

2、成   立          中共一大定纲领,名称中共说革命③。

(1921、7)         共产主义为目标,成立机构④有核心。

中心任务亦确定,组织工人领工运。

3.意  义          中共诞生意义深,革命面貌焕然新。

①性质           工人阶级新政党,领导人民闹革命。

②领导新          中国革命新统领。

代表中华各阶层。

③理论新         马列主义来指导,新型政党为人民。

④目标新          共产主义为目标,领导人民奔光明。

二、“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

1、政治因素          战后列强又侵华,扶植军阀再瓜分⑤。

军阀混战⑥民难忍,两大统治压人民。

2、制   定         中共“二大”沪举行,分析国情定纲领。

①分析国情         社会革命两性质⑦,对象动力⑧两分明。

②制定纲领         共产主义为高纲,反帝反封低纲领。

③加入国际         加入国际为支部,二大召开意义深。

3、意   义         民主革命定纲领,中国革命方向明。

三、工人运动首次高潮(1921-1923)

1、概   况         “一大”确定党中心,组织工人为工运。

百次罢工多取胜,二七罢工达峰顶。

京汉铁路总工会,同盟罢工敌人惊。

直系镇压成惨案。

工运失败教训深。

2、教   训         封建列强势强盛,单枪匹马难取胜。

革命阶级要联合,统一战线须建成。

[注释]

①早期组织:

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建立于上海、北京、济南、武昌、长沙、广州以及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

②国际:

指共产国际(1919—1943年)③革命:

1921年党的“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④机构:

指中共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⑤再瓜分:

1922年初,英美日等国在华盛顿会议上,达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协议。

⑥军阀混战:

1920年直皖战争,皖系失败;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取胜。

⑦两性质:

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

⑧对象动力:

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失败(1924—1927)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

一、背景

1、必要性             列强封建势强盛,单枪匹马难取胜。

2、可能性            统一战线能建成,有利条件略说明。

①中共“三大”(1923)二七罢工教训深,中共“三大”穗举行。

a内容             决定合作建统战,合作方针初确定。

党内合作①三独立②,四大阶级③结同盟。

b评价            “三大”召开促合作,大会局限略说明。

革命领导未确定,右倾错误埋祸根。

②国民党           合作对象国民党,有利革命略说明

真正革命民主派,建立根地有威信。

二次护法④又未成,孙文转变改组兴。

③共产国际           首倡合作起马林,建议改组劝孙文。

国共合作办军校,共产国际指导合作兴。

二、国民党“一大”(1924、1)

1、内   容          二四“一大”穗举行,改组问题共讨论。

①组织合作        公布宣言⑤定纲领,合作局面喜形成。

个人身份全入党,党内合作同革命。

②三民主义        与时俱进新三民⑥,反帝侵略民平等。

一般平民有民权,节制资本地平均。

联俄联共助农工,三大政策⑦为核心。

2、纲领异同          国共民革目标明,纲领异同略说明。

①相似处            两党合作有基础,纲领相似反帝封。

三民主义低纲领,任务相近共抗争。

②不同处            两党纲领有区别,阶级不同为根本。

人民民主分田地,共产主义要实行。

3、意   义          国共合作统战兴,开展国民大革命⑧。

三、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5)

1、目 的           国民革命武装兴,黄埔军校⑨为革命。

2、特 征           政教军训皆重要,培养爱国新精神。

3、作 用           建立军队有基础,军人摇篮育贤能。

[注释]

①党内合作:

指共产党员以个人加入国民党。

②独立:

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仍保持共产党员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的独立性。

③四大阶级:

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④二次护法:

1921-1922年,孙中山在广州再次举起护法旗帜,准备北伐,后因陈炯明叛变而失败。

⑤宣言:

指1924年《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⑥新三民:

指新三民主义。

⑦三大政策:

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⑧大革命:

1924-1927年间,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

⑨军校:

1924年在广州黄埔建立的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第二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1924-1925)

一、背景

1、政治因素          战后列强又侵华,扶植工具反革命。

军阀独裁压人民,混战卖国民难忍。

2、组织因素          国共合作统战兴,纲领相似反帝封。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勃然兴。

二、概况(1924-1925)

1、北京政变与        直奉军阀又战争,玉祥政变囚曹锟①。

军阀分化          邀请孙文谋大计,统一中国谋和平。

(1924年秋)       冯邀段张②军易名③,遭受排挤段执政④。

2、北上宣言与        北上宣言显决心,反帝反封旗帜明。

国民会议运动       国民会议要召集,统一中国目标明。

(1924年冬)       国民会议全国兴,反帝反封为核心。

3、五卅运动(1925、5-秋)五卅惨案⑤运动兴,镇压工运有日英。

①概 况            上海三罢建组织⑥,正义要求显决心。

取消领事裁判权,惩凶赔偿永撤军。

②受挫原因          运动受挫多原因,势单力薄为内因。

民资⑦妥协离统战,列强大资⑧反革命。

部分条件⑨获承认,停止罢工实力存。

③省港大罢工       五卅运动卷中华,中外声援⑩列强惊。

省港罢工委员会,领导罢工有特征。

罢工坚持十六月,世界最长重创英。

④意 义           五卅反帝掀高潮,北伐基础已奠定。

4、广东革命根       进攻广州陈炯明,革命政府⑾两东征。

据地的巩固        省港东江⑿民支持,全歼叛军改组兴。

(1925)          国民政府⒀初建立,所属军队称国军⒁。

广东根地为后方,北伐条件又奠定。

[注释]

高考资源网

①曹锟:

直系首领,时任北京政府总统。

②段张:

指段祺瑞和张作霖。

③易名:

冯玉祥政变后,脱离直系军阀,把部队改名为中华民国革命军,自任总司令。

④段执政:

1924年冯玉祥北京政变后,段祺瑞被奉系及冯玉祥推为北京临时政府执政,1926年被逐下台。

⑤五卅惨案:

1925年5月30日,英国巡捕在上海南京路对示威游行的学生、市民开枪射击,死伤多人。

⑥组织:

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⑦民资:

指民族资产阶级。

⑧列强大资:

指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

⑨部分条件:

指工会合法权利,增加工资,抚恤死伤工人和学生等条件。

⑩中外声援:

北京、广州、香港等地各界通过多种形式支持上海罢工斗争,苏联工人游行示威支持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⑾革命政府:

指1921-1925年间陆海军大元帅府,又称广东革命政府。

⑿省港东江:

指省港工人和东江农民。

⒀国民政府:

指1925-1927年初广州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

⒁国军:

指国民革命军。

 

第三节 国民革命的发展(1926、7-1927、3)

一、背景

1.组织条件         北伐条件已奠定,国共合作齐抗争。

2.群众基础          五卅运动群奋起,思想宣传①民觉醒,。

3.后方基地          广东根地又巩固,建立国民革命军。

4.军阀分化          玉祥政变后革命,军阀分化②利人民。

5.直接因素          国民革命敌人惊,直奉勾结③反革命。

国民政府受威胁,主动北伐兴战争。

二、概况(1926、7-1927、3)

1、北伐进军          北伐战争反帝封,统一中国除三人④。

①解放南方         攻克两湖战两桥⑤,占领武昌灭吴军。

南北合击占南昌,进军闽浙取沪宁。

国民政府迁武汉,南方解放北兴军。

②进军中原         五原誓师⑥冯玉祥,进军中原⑦似风云。

武汉派兵攻河南,郑州会师败奉军。

南京派军亦北进,占领徐州势喜人。

2、工农运动发展      湘赣建立总工会,工人纠察助北征。

①工人运动         汉阳罢工断军火,省港工人随军征。

上海工人三起义,陈周⑧领导败敌人。

②农民运动         三省⑨成立省农协,湖南农运是中心。

打土豪,分田地,农民政权武装新。

“一切权力归农会”,支持北伐成主人。

考察农运有报告⑩,歌颂农运“好得很”。

3、汉口九江收       国民革命重创英,制造惨案⑾民抗争。

复英租界(1927、1)汉口九江收租界,收回权益意义深。

三、北伐胜利因素

1、政治方面         北伐胜利多原因,国共合作为根本。

2、军事方面          集中兵力各击破,将士英勇党先锋⑿。

3、民心方面         工农支持助战争,军阀分化利革命。

[注释]

①思想宣传:

指1924年底至1925年春,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广泛宣传国共两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②军阀分化:

指冯玉祥等人脱离封建军阀控制,倾向革命。

③直奉勾结:

1926年,吴佩孚和张作霖达成谅解,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

④三人:

指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

⑤两桥:

指汀泗桥、贺胜桥。

⑥五原誓师:

1926年秋冯玉祥率军在内蒙古西部五原誓师,参加国民革命。

⑦中原:

指河南一带。

⑧陈周:

指陈独秀和周恩来。

⑨三省:

指湖南(湘)、湖北(鄂)和江西(赣)。

⑩报告:

指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⑾制造惨案:

1926年秋到1927年春,英军在长江流域先后制造万县惨案、一·三惨案,九江惨案和南京惨案。

⑿党先锋:

指共产党先锋模范作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所属叶挺独立团屡建奇功,第四军被称为“铁军”。

 

第四节 国民革命的失败(1927、4-7)

一、大革命失败因素

1、客观因素

①列强干涉         国民革命列强惊,西方干涉惨案频。

万县一·三与南京,直接干涉计未成。

寻找工具反中共,支持右派反革命。

②右派破坏革命

a西山派反共      邹鲁谢持反三民①,西山会议施逆行。

另立中央②搞分裂,右派反共日渐深。

b蒋汪反共        反共事件中山舰,中共退出第一军。

提出整理党务案,排挤中共掌军政③。

两湖④右派多反共,中外勾结惨案兴。

上海四一二政变,局部失败有牺牲⑤。

c失败标志       武汉七一五政变,最终失败业未竞。

2、主观因素—陈独秀

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中共年轻无经验,妥协退让行右倾。

中山事件党务案⑥,步步退让教训深。

面对反共大屠杀,手无寸铁徒悲愤。

二、大革命的功绩及教训

1、性   质          国共领导大革命,反帝反封超前人。

2、功绩①政治上     军阀统治被推翻,重创列强显精神。

②思想上           宣传反帝反封建,中共纲领印人心。

③军事上           部分武装初掌握,酝酿起义续革命。

④群众上           广大人民受洗礼,前仆后继又前进。

3、教  训           掌握革命领导权,掌握武装好抗争。

[注释]

①反三民:

国民党右派邹鲁等人公开反对三大政策,破坏国共合作。

②另立中央:

1925年,西山会议派在上海另立“中央”,又称“沪派”。

③军政:

1926年,整理党务案被通过后,蒋介石夺取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

④两湖:

1927年5月,在汪精卫纵容下,反动军官夏斗寅进攻武汉国民政府,被叶挺率部击退。

与此同时,反动军官许克祥袭击湖南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大量捕杀共产党员。

⑤牺牲:

四·一二大屠杀中,共产党员汪寿华、陈延年、萧楚女等人被捕牺牲。

李大钊等人也在北京被军阀张作霖杀害。

⑥中山事件党务案:

指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